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政动态 >> 本局动态 >> 内容
 
过去五年市级财政预算内“三农”投入近7.5亿年均增幅超四成
发布日期:2008-01-28    来源:财政局  浏览次数:  字号:〖
 
  2003年—2007年,市级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分别达到8832万元、9994万元、12762万元、19031万元和23932万元,年均增长41.42%,成为我市改革开放以来投入最多、增速最快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黄金期。2007年全市农民人均收入预计达到9000元,比上年增长12.49%。各级财政部门创新机制,着力开创财政支农工作新思路。一是积极整合资源,调整改革财政支农资金支出结构。从2003年起,各级财政部门积极调整支农投入政策和结构,对原有的支农资金进行“并、转、停、增”优化整合,重点解决资金分散、多头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集中资金重点支持和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二是改革支持方式,探索农民直接受益的支持途径。近五年来,各级财政部门整合扶贫项目资金,对茅山老区推行“菜单式”扶贫,实施 “整村推进”工程。以项目推进为抓手,引导农民加大生产性投入。采取引种补助、农业设施补助等直接补助农户形式,切实改善农业生产设施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加大农机补贴、救灾化肥、粮食直补、农业综合性救助等补贴力度,切实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三是运用市场机制,发挥财政资金导向的作用。采取财政贴息、项目扶持、农业融资担保奖励等办法,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外商资本投入农业开发。五年来,全市各级财政共安排产业化贴息资金5880万元,吸引金融资本投入农业12亿元。各辖市区财政部门采取投资、参股等形式,积极支持各地建立农业贷款担保中心,为农业企业和农民种养大户融资贷款提供担保服务,缓解农业企业和农民贷款难的矛盾。2004-2007年担保贷款资金总额累计达到2亿元。四是转换机制,积极推进农口企事业单位改革改制。按照公益性与经营性分开的原则,积极推进乡镇农技推广体系和水管单位的改革。2003-2007年,对农口各单位实施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强化支农资金的预算编制、支付审核和管理监督等各项财政职能。五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五年来,全市完成水利重点工程投资32亿元,其中市级投资超过5.1亿元;全市各级财政投入资金3.5亿元,修建农桥423座,疏浚河道开挖土方3200万立方米;全市投入财政资金4亿元,吸纳农民、农村集体和企业自筹资金1.2亿元,投入农业综合开发,共改造中低产田12.16万亩,新增灌溉面积3.07万亩,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六是积极支持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五年来,全市财政支持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的资金总量达到3.2亿元,累计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734项;全市设施农业面积达到15.1万亩,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55家,直接带动农户超过15万户;全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356个,带动农户18万户;全市累计认定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468个。七是积极推进水稻种植机械化。五年来,全市各级财政用于推广水稻种植机械化的资金达到2700万元。2004-2006年,全市新增水稻插秧机966台,机种面积达44.08万亩,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已达31%,新增插秧机数量和机插面积均位居全省第一,水稻插秧机推广连续五年实现 “年年翻番”。八是加大农民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五年来,全市各级财政安排资金500万元,用于农村劳动力转移信息网络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至2007年,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总量预计达8万人次。
 
主办单位:常州市财政局
地址:常州市行政中心(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B座14楼 电话:(0519)85681812 联系信箱:sczjb@changzhou.gov.cn 网站地图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10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