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4年人事工作总结 | |||||||||
2004年人事工作总结 2004年,全市人事人才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我市力争“两个率先”和实现富民强市的奋斗目标,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筑我市新世纪人才高地,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人事制度改革,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为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落实建设“人才常州”的战略部署,人才资源开发取得新突破。加大人才宏观调控力度,制定出台《关于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首次发布《2004年常州市人才开发专业目录》,提高了人才开发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全年共接收引进硕士以上研究生357人,比上年增长72%。人才开发资金导向作用凸现,全年共资助企事业单位引进的紧缺专业高层次人才143人,并建立了高级专家、留学人员、硕士以上研究生3个高层次人才信息库,收录信息1.5万余条。加强人才载体建设,继常柴、新科之后,我市常林、亚邦集团和高新技术开发区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正式挂牌成立;组织落实了53名教育部直属高校硕士以上研究生到我市重点企业进行“社会实践、科技创业”活动;新北区被列入全省4个“人才特区”建设试点地区之一;武进区将引智项目列为政府目标管理,并在高新区设立了市级海外留学生创业园;金坛市深入开展人才开发示范乡镇、示范企业活动。首次组织实施了赴欧洲人力资源培训项目,申报国家级、省级引智项目36个,执行完成12项。出台《常州市海外留学人员创业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新增12家留学生企业在我市落户。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组织开展各类专家选拔工作,推荐政府特贴专家6名、省有突出贡献专家8名、市拔尖人才30名。出版发行我市第一本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修课程教材——《现代经济科技理论和常州可持续发展》,专业技术人员接受各类继续教育面达60%。提高人才服务效能,制定下发《关于为民营经济提供人事人才服务的意见》,明确为民营经济人才在选拔、培养等10个方面提供服务;首次在9个行业开展职称社会化评审试点工作,取消部分专业的学历、外语、计算机门槛限制,进一步完善了职称评审标准和评审方法,全年评定高中级职称4500名,首次为74名民营经济组织经营管理人才评定高级经济师。健全人才市场服务体系,市场活力进一步增强,新批民营人才中介服务机构6家。积极参与“常州金秋人才活动周”活动,首次举办“相约常州·相约成功”高层次人才招聘会,组织237家用人单位共12次赴外地高校招聘高层次人才,全年共接收引进各类人才1.46万人,比上年增长32%,每万人拥有人才数量继续在全省位居第四。 (二)突出加强能力建设的关键环节,公务员管理水平得到新提高。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市级机关人员计划调控的指导意见》,健全了编制、计划“双控”长效机制。坚持“凡进必考”制度,招考录用349名优秀人才充实公务员队伍。制定出台科级领导、非领导职务职数使用和科级领导职位轮换(轮岗)的意见,为进一步优化队伍结构、增强队伍活力创造了条件。切实加强公务员培训,将MPA核心课程列入培训内容,形式多样地推进公务员四类培训,举办公务员任职培训班3期。钟楼区、天宁区全面开展公务员《行政许可法》、“四五”普法通用法律知识和电子信息、电子政务等培训,参训率达100%,提高了公务员素质。首次开展常州市“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评选表彰活动,行政记二等功41人,推荐上报全国、省先进集体22个,先进工作者31人,与市有关部门联合表彰先进集体262个,先进个人788人。组织100名市级机关优秀公务员健康休养。制定实施《关于新录用公务员到基层锻炼的实施意见》,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万人评议机关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机关和公务员队伍作风建设。 (三)围绕增强机制活力的根本要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取得新成效。组织赴周边城市开展事业单位分类管理调研活动,初步形成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总体思路,全年新批准市属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实施改制转企15家。戚区服从大局,积极主动做好戚机厂所属学校、医院移交接收工作。规范进人方式,引入竞争机制,制定《常州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实施意见》,首次组织了市属全额和具有管理监督职能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完善事业单位聘用制度,修订出台《常州市事业单位实行人员聘用制度暂行办法》,促进了事业单位用人由行政任用向平等协商、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的转变。制定下发《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兼职兼薪的指导意见》,指导推进事业单位多元化分配制度改革,鼓励和引导各类优秀人才以一流业绩获取一流报酬,溧阳市建立健全事业单位联合会考机制,全市事业单位多元化分配制度改革面达55%。建立健全事业单位人事调解组织,正式开庭处理人事争议仲裁案件,切实维护了用人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四)正确把握统筹协调的发展方向,各项人事工作取得新发展。完善军转安置政策,改进安置办法,首次对团职干部采用“积分制”安置,对营以下军转干部,按比例推荐,由用人单位自主择优,244人100%实现当年安置,基本达到部队、用人单位、个人“三满意”。认真贯彻上级精神,正式启动实施了企业军转干部解困工作,对市区1831名企业军转干部进行了身份和职级认定,协调发放3131人共1071万元生活补贴,市区企业军转干部没有发生一例赴京去省上访情况。加强机构编制管理,进一步完善了市级机关节约编制奖励办法,通过经济杠杆强化各机关节编意识。按照省统一部署,及时召开政府机构改革动员会议,部署部分行政机关机构改革工作。完成国土管理体制改革和新北区党政机构设置。做好工资福利工考工作,认真组织市级机关干部两年一次的体检,增加个人自选体检项目,近7000人参加体检。制定出台机关事业单位技术工人继续教育实施意见,技术工人队伍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一年来,全市各级人事部门在人事考试培训、机关事业单位退休管理、人事信息宣传、人事法制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较好成绩,为全年人事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困难:如人才大环境的比较优势尚需大力营造;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还不太适应;事业单位体制机制联动改革还未全面推进;一些困扰基层人事部门的难点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等等。这些问题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尽快改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