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名称:关于印发《2005年全市人事(机构编制)工作要点》的通知
索 引 号:014109315/2005-00086
主题分类:人事工作 体裁分类:通知 组配分类:其他 市人社局:本机关政策文件
文件编号:常人发〔2005〕16号
产生日期:2005-02-22
发布机构:人事局
发布日期:2008-04-22
废止日期:
内容概述:2005年度全市人事人才(机构编制)重点工作安排
关于印发《2005年全市人事(机构编制)工作要点》的通知

常人发〔2005〕16号

 

 

 

 

 

常人发[2005]16

 

 

关于印发《2005年全市人事

(机构编制)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辖市、区人事(人事劳动保障)局,市各委办局组织人事处,市各直属单位人事处:

    现将《2005年全市人事(机构编制)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ΟΟ五年二月二十二日

主题词人事  计划  通知                                                  

  抄送:省人事厅,市委组织部                               

  常州市人事局办公室                2005222日印发 

打印:范舒昀           校对:蒋             共印350

2005年全市人事(机构编制)工作要点

 

2005年全市人事(机构编制)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和市委九届十二次全会、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精神,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按照全省人事工作会议要求,以人才开发为主线,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全面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公务员队伍建设,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推进各项人事人才工作协调发展,为我市“两个率先”提供优质高效的人事人才服务。

一、以编制“十一五”人才规划为龙头,加大人才资源整体性开发力度

1、加强人才开发宏观调控。按照编制常州市“十一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江苏省“十一五”人才规划的总体要求,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三支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的精神,会同有关部门完成常州市“十一五”人才规划编制工作。加强人才需求预测,广泛收集人才需求信息,制定《2005年常州市人才开发专业目录》,公布年度人才开发需求情况,指导和推进重点领域人才、紧缺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配合市委组织部做好辖市区人才工作目标考核工作和年度目标任务制定工作。全年引进各类人才15500人以上,其中本科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职称6500人。

2、加快人才国际化进程。拓展引进留学生和海外高层次人才渠道,年内组织开展2次赴国外招聘活动。建立海外招才引智联系点,实行海外高层次人才需求和求职信息公开发布机制。优化留学人员创业环境,探索建立海外留学人员创业代理一条龙服务机制。贯彻上级精神,理顺外国专家管理体制,争取实现引智和外国专家工作归口管理。制定《常州市引进海外智力项目资助实施办法》,全年申报外国专家项目30项以上,总执行率达到40%

3、加强人才载体建设。在国家级高新区探索建立“人才特区”,研究制定实施意见,进一步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以更优惠的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创新创业。启动实施好《常州市海外留学生创业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吸引更多的留学生企业落户我市。加强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技术创新中心的工作机构、管理制度和配套设施建设,出台吸引博士后进站工作的优惠政策。继续抓好“研究生社会实践、科技创业(常州)基地”建设,加强与高等院校联系,争取50名以上硕士、博士研究生来基地实习,积极推进产学研相结合。面向海外招聘博士后研究人员。

4、健全人才市场服务体系加强人才市场监管,制定《常州市人才市场管理办法》和《常州市人才交流会管理办法》,研究建立人才市场联合执法机制,维护用人单位和人才的合法权益。建立人才中介职业资格制度,依法规范和发展民营人才中介机构。健全统一开放的人才市场体系,进一步消除制约人才流动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积极探索建立公共人事人才服务中心,打造职位需求、人才价格指导信息发布平台,完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信息平台,探索建立社会化人才档案公共管理服务系统。

二、以提高行政效能为目标,切实加强公务员能力建设

1、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完成市级政府机构改革任务,组织审核报批市级相关部门“三定”方案,完成市级有关部门职能划转调整工作。按照《行政许可法》要求,理顺整合市级机关部门职能。按照中央、省统一部署,适时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工作,积极稳妥地做好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机构人员精简和人员分流工作。

2、加强公务员制度建设。做好《公务员法》出台的学习和宣传工作,贯彻落实好《公务员法》配套法规政策。坚持“凡进必考”,完善考试录用制度,组织实施2005年全市党政机关考试录用国家公务员工作。组织开展公安机关专业技术职位任职制度试行工作,探索行政机关特殊专业技术岗位人员聘用制度。检查市级机关科级职务任用制度、科级领导职位轮岗制度和公务员平时考核制度执行情况。研究公务员提前退出机制。

3、加大公务员培训力度。根据《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制定我市“十一五”公务员培训规划。公布2005年度公务员培训计划。抓好四类培训,启动市级机关公务员轮训工作,组织开展MPA核心课程培训和公务员公修课程培训,着重提高公务员公共服务、公共政策、依法行政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文化修养。会同有关部门选派优秀公务员赴境外学习。

4、加强公务员作风建设。提请市政府出台《常州市国家公务员公共服务行为规范试行意见》。选派年轻公务员到先进地区对口挂职学习,选派新录用公务员下基层锻炼。坚持实行新录用公务员宣誓制度。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万人评议机关活动”。大力宣传常州市“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的先进事迹,树立公务员良好社会形象。

三、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加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1、完善专家选拔、激励和考核机制。配合市委组织部继续抓好省“333”人才工程和市“831”人才工程。全面检查“六大人才高峰”目标完成情况,做好省第二批高层次人才项目管理工作。创新专家管理机制,完善专家考核办法,拓宽专家选拔的视野和范围,有重点、有计划地培养一批符合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提升区域竞争力需要的专家。大力宣传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组织专家休假疗养工作。

2、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坚持“个人申报突出自由,社会评价突出科学,单位聘任突出择优”原则,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专业技术资格评价体系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在建设、交通等行业进一步推行职称社会化评审工作。突出业绩能力取向,继续做好民营经济组织高级经济师评审工作。强化人才评价规则和程序体系建设,健全职称社会化评审评委库,修订专业评审标准,规范评审程序。在中级职称评审工作中试行答辩和量化打分方法。全面推行专业技术职业资格制度建设。采取自我开发、引进先进技术、建立人才评价专家组等多种形式,大力发展人才素质测评研发工作。做好人事考试工作,完善考务管理信息和题库。严肃考试纪律,保证人事考试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3、加强继续教育工作。认真贯彻即将出台的《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构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公布我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课程目录。组织开展“菜单式”培训,提高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改进培训方式,逐步实施专技人员网上教育工程,实施公修课程远程教育,扩大继续教育覆盖面。继续抓好第一本公修课程教材的发行,启动新一轮公修课程教材编撰准备工作,打造常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品牌。

4、实施紧缺人才培养工程。出台紧缺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意见,研究紧缺人才培养资助办法。加大培训力度,继续开展民营企业家现代经济管理理论培训,提高民营企业家经营管理水平。举办招商引资人才专题培训班,为园区经济发展服务。选择优秀项目,组织1-2期高层次人才境外培训班。

四、以深化综合配套改革为突破,不断增强事业单位生机和活力

1、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启动市属事业单位分类工作,将市属事业单位分为行政管理、社会公益、生产经营三种类别。按照“分类定位、分开管理、分别改革”的要求,研究拟定各类事业单位改革的相关配套政策。完成市属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制转企任务。

2、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统筹协调改革工作。完善人员聘用制度,制定出台全市统一的事业单位聘用合同文本。建立岗位管理制度,制定《常州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加大公开招聘力度,制定出台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实施意见。加大事业单位中层职位竞争上岗指导力度,改革事业单位领导人任用办法,试行委任、聘任、选任相结合的任免办法。

3、完善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加大事业单位工资总量调控力度,完善事业单位多元化分配机制,制定《事业单位岗位工资指导意见》、《加强事业单位档案工资管理意见》。规范事业单位分配秩序,建立事业单位领导人工资收入的激励约束机制。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会同有关部门研究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办法、未聘人员社会保障待遇办法和档案托管办法。

4、依法开展人事争议仲裁工作。根据即将出台的《江苏省人事争议仲裁工作规定》,修订完善《常州市人事争议仲裁暂行办法》。举办人事仲裁业务培训班,壮大仲裁员队伍,实行仲裁员持证上岗制度,试行当事人选择仲裁员制度。完善操作程序,重点做好人事争议仲裁和司法接轨衔接工作。

五、以统筹协调发展为导向,推进各项综合管理工作上水平

1、认真做好军转安置工作。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确保国家指令性军转安置计划任务圆满完成。继续抓好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医疗、培训、就业等政策的落实。加强军转干部培训工作,提高军转干部对地方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切实做好企业军转干部解困稳定工作,努力维护社会稳定。建立企业军转干部和自主择业军转干部信息管理系统。

2、加强编制、计划宏观管理。严肃机构编制工作纪律,强化“一支笔”审批制度,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增长。实加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和年检工作,全面开展事业单位网上登记。加大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计划分类调控力度,进一步优化人员结构。制定实施《市级机关新聘工勤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意见》。认真做好企事业单位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统计调查工作,公布2004年全市人才资源状况。

3、做好工资福利、退管和工考工作。按照国家、省部署,做好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工作。完善工资统发办法,加强对工资审核、工资发放的监督检查。按照“货币化、透明化、规范化”的方向,积极探索和推进机关事业单位福利制度改革,加快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增长机制。继续安排好优秀公务员健康休养。严格执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政策。协同有关部门开展技术工人职业技能大赛。全面完成第二批机关事业单位技术工人继续教育工作。

六、以转变作风为主题,进一步加强人事部门自身建设

1、加强理论武装。继续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不断将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引向深入。按照上级要求和部署,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人事干部职业道德教育,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干部人事工作纪律。开展全市人事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评选表彰活动。

2、加强作风建设。加强人事宣传,深化政务公开,大力推进人事信息化建设,积极探索人事考试报名网上办理。强化人事人才服务,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加强人事部门与基层联系,建立健全局领导带头联系企业、联系专业技术人员、联系专家的三联系制度。完善人事决策机制,坚持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制度、征求意见制度。加强人事行政执法检查,保证人事法规政策落到实处。

3、加强业务培训。按照《江苏省大规模培训人事干部实施意见》的要求,开展对全市人事系统干部的业务轮训。举行辖市区人事局长和各主管部门人事处长培训班2期,事业单位分管领导和人事处长培训班2期,重点企业分管领导和人事部门负责人培训班1-2期,努力提高全市人事干部的能力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