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7年交通工作总结 | |||||||||
2007年,全市交通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交通厅指导和支持下,坚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以“服务经济发展大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群众安全便捷出行”为己任,咬定目标不放松,创新创优促发展,“2007—交通攻坚之年”实现全面丰收,为“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常州”发挥了先行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区域性交通枢纽地位基本确立。高速公路主骨架网络初步形成。国省干线公路等级快速提升。水运建设掀起高潮。 ——服务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新建、改建农村公路 ——优质运输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武进一级客运汽车站建成投入使用,全市三级以上客运汽车站实现联网售票,常州至溧阳客运班线建成精品线路。加快运力结构调整,全市客运班线公司化经营率达74.7%,中高级车辆比例超过90%;通过服务质量招投标,新增出租车300辆、旅游车115辆,报废更新出租车147辆,厂包车实现纳规管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重点物流企业加快发展,专、特车辆比例达25.3%,船舶大型化趋势加快。全年完成旅客运输1.83亿人次、货物运输7686万吨,分别较上年增长14.86%和17.22%。全市公路、水路客货运量占综合交通运输的比重达90%以上。优质高效完成三大“黄金周”运输任务,今年春运期间,率先在全国启动跨省运输应急预案,避免旅客的大量滞留,充分展示了“责任交通”的良好形象。 围绕做好“三个服务”、加快“三个转变”,重点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实现了交通事业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1.强化均衡发展意识,公路水路和建设养护协调发展,传统运输业加速升级。坚持水陆并举。在保持公路交通发展优势的同时,贯彻落实全省加快水运事业发展工作会议精神,加大水运建设投入,全年完成水运建设投资12.38亿元,较上年增长31%,创历史新高。坚持建设与养护并重。加强公路破损路面治理工作,建立国省干线公路市区段保洁长效管理机制,国省干线公路好路率达93.5%,县道好路率达69.5%;提前优质完成航道养护工程,干线航道畅通率达98%,航标正位率、发光率达98%。加快交通运输业发展。加强行业指导,加快钢材市场搬迁,5个货运企业获全省质量信誉“五十佳”称号,快速货运品牌创建初见成效;大力发展维修产业,一类、二类、三类维修企业比例达1:3.2:7.7,A 级以上维修企业比例达18.8%;率先在全省推进驾驶员培训智能化管理,规范化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全年交通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7亿元,较上年增长22%。 2.重点攻克发展难题,体制改革、前期审批、资金筹集实现突破。深化体制改革。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进行铁路建设职能调整,加快“公、水、铁”一体化建设管理的步伐;提请市政府出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实施办法,农村公路管理体制改革的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建立港口并联许可制度,交通部门履行港口管理的职能得到加强。强化前期研究。制订新一轮交通建设三年规划,航道网、乡道网、农村客运站规划通过审查;泰州长江公路大桥南接线、西绕城高速公路前期审批实现突破,京沪高铁综合运输站场的规划研究不断深入,录安洲港区石化码头获交通部批复,锡溧漕河、芜太运河、丹金溧漕河和京杭运河东、西段改扩建以及夹江集疏运码头工程前期审批取得实质性进展,部分项目已具备开工条件。 3.不断提升发展质效,工程管理和创新型行业建设持续深入。工程质量创优取得实效。严把项目招投标、现场监管、材料采购、资金拨付、检查验收等环节,加大对隐蔽工程、附属工程的监管力度,各项工程质量合格率达100%。宁常、扬溧高速公路代表了全省高速公路建设的最高水平,运河改线工程有望建成全国内河航道示范工程,340省道建成省级示范路并争创部级示范路。创新型交通行业加快建设。加大绿色通道建设力度,全市交通部门建成绿色通道 4.着力规范发展秩序,交通法治建设和行业管理得到加强。依法治交通进程加快。通过加大法制宣传,强化制度建设,提高队伍素质和加强对基层交通站所的行业指导和检查创建,大力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开展公路综合执法和水上联合执法,交通执法行为不断规范,全年未发生一起行政复议变更或撤消以及诉讼败诉案件,执法案卷评比获全市第一名,市局获全省十佳交通行政执法先进单位称号。市场监管力度加大。出租车星级管理办法和记分考核实施细则颁布实施,服务中心建成投入使用,GPS安装率达28%,1248辆出租车开通预约叫车服务,两站广场经营秩序进一步规范,行业服务水平较以往有一定程度提高;对火车站地区227辆客运车辆进行站点调整,实现进站经营;坚持长效管理和集中整治相结合,提前完成外挂车船治理任务,国省干线公路超限运输车辆比例下降到6%以下,市区查扣黑车660辆、处理604辆,依法取缔城区摩修店204个,继续保持对违法违规行为的高压态势,保护合法经营者权益,运输市场投诉量较上年下降26%。安全生产形势平稳。以“平安交通”和“安全基础年”活动为载体,落实责任,夯实基础,突出预防,全系统安全生产连续多年未突破上级下达指标。在航道等级偏低、管理设施和人员不变的情况下,针对船舶大型化特点,加大监管力度,京杭运河常州段未发生一起4小时以上的堵航事件,全年未发生一起水上死亡事故;在运村大桥垮塌事件中快速反应,妥善处置,新桥仅用5个月实现通车;组织开展以在建和运营桥梁为重点的交通基础设施安全大检查,制订管理办法,落实监管责任,完善安全设施,排除通行隐患,确保人民群众出行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