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方国强和市委常委、副市长梁一波出席发布会 方国强指出,我市出台这两个文件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六稳”“六保”工作要求,不失时机推动改革,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释放市场潜能,激发企业家动力,帮助全市广大企业坚定信心、渡过难关。以环境的“优”,激发市场的“活”,带动经济运行的“稳”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进”。
梁一波围绕“深化放管服改革、建设投资兴业好环境”作了相关介绍。
市政务办、市场监督管理局、不动产登记中心、住建局、发改委及市中级人民法院等单位负责人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突出一流标准
瞄准“跻身全国营商环境最优城市行列”的目标,对照世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国际标准”,对照国家、省营商环境评价要求等“国省标尺”,对照上海、深圳等“国内标杆”。坚持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原则,向国际一流看齐,“常州版”营商环境行动理念更新、标准更高、举措更实。
突出用户思维
常州是中国民族工商业的重要发祥地,民营经济基础发达,素有重商、崇商、亲商、稳商的文化。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就是要以企业评价为第一评价,以群众感受为第一感受,弘扬“勇争一流、耻为第二”的常州精神。围绕企业群众办好“一件事”,深化“一网通办、一门全办”常州品牌建设,实现马上办、就近办、不见面办,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
突出全面长效
聚焦减流程、提效能,聚力重监管、简审批,聚心优服务、降成本。《三年行动计划》和《重点任务清单》既是市委、市政府的“任务书”,也是对企业、群众的公开“承诺书”。两个文件着眼三年、狠抓当年,今后每年都将细化制定一张新清单、实施一批新举措,通过营商环境2.0版、3.0版,年年更新、年年倒逼,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努力将营商环境打造成为常州“金字招牌”和“最亮名片”。
01政务环境
02市场环境
03法治环境
04社会环境
05工作保障
《三年行动计划》《重点任务清单》瞄准企业发展的“痛点”“堵点”“难点”,系统性谋划、全方位考量,围绕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社会环境、工作保障5个重要领域,明确30项攻坚任务,208条年度重点改革举措。
1、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一门全办品牌建设
深化线上线下融合、一件事套餐办、全流程网上办、事项标准建设、公共支撑应用和“互联网+监管”,推进各级政府办事窗口100%接入电子证照库,实现审批时限平均减少30%,审批提交材料平均减少30%,审批环节进一步压缩,增加即办件比重。
2、简化企业开办手续和注销程序
实施企业开办“一窗一口”服务,推行网上“全链通”办理,开展“一表制”登记,推动“一城通办”。建立企业开办服务专区,实现企业开办全流程“1.5个工作日常态化、0.5个工作日最优化”。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创优企业开办服务,指导全市商业银行开户时间压缩至0.5天,企业员工参保登记“秒批”。减免企业开办费用,实现新办企业办理营业执照、银行开户零收费。
建立“企业注销网上服务专区”,对于适用简易程序注销的企业即到即办,对于适用一般程序注销的企业,将承诺办结时间压缩至法定期限60%之内。
3、完善政府采购和招投标机制
完善政府采购平台建设,实现采购人“网上办”全覆盖,在线开标和辅助评标功能。扩大面向中小微企业采购,各预算单位在政府采购项目预算总额中预留不低于30%面向中小微企业,其中预留给小型和微型企业的比例不低于60%。
加快推进“互联网+招标”,以“不见面”交易为目标,实现交易、服务平台全程电子化。简化招投标环节。缩短小型简单采用单因素项目的招标时间。
4、提升建筑许可和竣工验收效率
精简审批环节,分类制订审批流程,实现“864”目标。推动全市统一的“一张表单”申报,“一个系统”审批,“一个窗口”服务,“一套机制”运行。深化数字化联合审图,实现中小型项目审图时限压缩至5个工作日,重大项目审图时限压缩至7个工作日。提高环评审批效率,将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时限压减至18个工作日以内,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时限压减至13个工作日以内。实行规划、土地、消防、人防、档案等事项联合指导和限时联合验收,统一出具验收意见。
5、全面优化不动产登记办理
推动“一次办、马上办”,开通网上“预受理”服务,对已经完成预受理的登记业务,实现现场核验、即时办理、即时发证,申请人只需到场一次,即可办结不动产登记业务。实现“一窗受理、并行办理”,设置“综合受理窗口”,申请人在该窗口可快速完成所有不动产登记交易事项及延伸服务事项,真正实现一窗通办。
拓宽“融E办”品牌覆盖面,覆盖全市25家主要商业银行,联网银行100%发放电子不动产登记证明,实现全程“网上办”,全程“不见面”。在实现一般登记业务3个工作日办结的基础上,形成“即办清单”“1个工作日办结清单”和“2个工作日办结清单”。拓展不动产登记“掌上办”服务功能,实现不动产登记信息自主查询和业务预申请。
6、推进纳税便利降低企业成本
推进移动办税、自助办税,将“非接触”服务办理比例提高到93%。优化办税流程,压缩办税时间,实现纳税人年纳税次数平均不超过6次,企业年平均纳税时间缩短至100小时;出口退税平均办理时间一类企业不超过1.5个工作日,二类、三类企业不超过5个工作日。加大电子发票推广力度,推广应用增值税发票管理系统2.0版和增值税电子发票公共服务平台。规范咨询服务,推广智能咨询系统,提供“7×24小时”智能咨询服务。
7、完善政务公开体系推进惠企政策精准服务
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开设“优化营商环境”专栏,实行惠企政策归口汇总,实现政策精准推送。以政府公报形式制作优化营商环境重大决策及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专刊。市级涉企资金申报实行统一政策发布、统一申报平台、统一申报窗口、统一公示流程。
8、进一步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度
持续精简进出口环节监管证件,减少进出口申报随附单证,优化口岸通关流程和作业方式,提升口岸监管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落实报关单无纸化通关改革,逐步推广“单一窗口”功能向国际贸易管理全链条延伸,实现主要业务应用率达到100%。推行进口“船边直提”和出口“抵港直装”业务模式。在提前实现“五年内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再压缩一半”目标的基础上,持续压缩通关时间。推进减税降费政策落实,降低涉企收费,推进查验无问题免费用改革。
9、优化人力资源市场监管与服务
实施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护航行动,落实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将企业申请特殊工时、劳务派遣经营许可审批时限由法定20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工作日。扩大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企业和第三方机构覆盖面,评估备案试点企业和第三方机构共50家以上,拓宽职业技能等级认定鉴定考评方式。
10、全面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
推进市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年末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达到18%以上,平台内小微企业首贷率超过10%。提升平台注册企业信贷获得率,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响应时间低于1个工作日,信用贷款平均审批时间低于6个工作日,抵质押方式获得融资的时间低于25个工作日。继续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以上。加大银担、银保、银税合作力度,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费率降低至1.5%以下,对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担保费率降至1%以下。发挥财政资金的增信作用,2020年新增首贷户企业3000户以上。完善多层次金融顾问制度,提高金融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1、推动电力接入便利化
打造线上办电服务新模式,实现16项简单业务“一次都不跑”、5项复杂业务“最多跑一次”。提升居民和企业办电便利化。提速电力工程建设,降低客户用电成本,10(20)千伏、400伏电力客户平均接电时间分别压减至35和5个工作日以内,平均接电成本分别压降30%和50%。
12、推动水气接入便利化
推广水气接入“网上办”,实现用水用气报装“零跑腿”。水气接入最多3个环节,2件材料,用水用气报装办结时间无管线的不超过3个工作日,有管线并办理行政审批的不超过30个工作日。
13、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建设
健全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机制,开展联合监管,深化政府部门涉企信息统一归集、共享交换和公示,“双随机一公开”检查结果公示率100%。
14、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职业人群信用分类监管,推动民生领域“信用+”创新应用,推进个人诚信体系建设。强化公共信用信息服务,构建政府与社会互通融合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完善信用修复协同机制,加强失信风险预警提示服务。
15、平等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进一步畅通投资者维权渠道,开展集中打击涉企犯罪专项行动,加大涉产权冤错案件的纠正力度,充分发挥金融审判职能作用,助力民营企业压降融资成本。平等保护外商及港澳台地区投资人在常合法权益,努力打造内外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在全市两级检察机关设立服务民营经济绿色通道,确保“7日内回复”“3个月答复”。
16、以提升效率为核心优化执行合同
协同推进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提高诉讼流程电子化应用程度,降低诉讼各环节耗时,推进案件“繁简分流+速裁机制”。加大执行力度,创新执行机制,降低执行环节的费用成本,确保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法定审限内结案率达到90%以上,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合格率达到95%以上。进一步压降企业诉讼成本,对于调解、撤诉案件,依法退还相应诉讼费用,于退费手续齐备后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足额退还。
17、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大力支持知识产权创造,优化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选择1-2个领域开展产业专利预警分析,提升企业风险应对能力。做好专利和商标电子化申请宣传工作,推动在常专利代理机构和在常高校专利电子化申请率达到100%。高水平建设中国(常州·机器人及智能硬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促进知识产权运用,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公共服务平台,优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基金管理办法,商标、专利质押登记办理时限分别压减至3个工作日和5个工作日内。
18、优化办理破产资源配置效率
建立破产企业处置协调联动机制,推动破产案件审理繁简分流,简单破产案件原则上在6个月内审结,其中“无产可破”等案件审限控制在3个月内,普通破产案件原则上2年内审结,特殊情况延长至3年。建立长期未结案件季度通报制度,抓紧清理两年以上未结案件,做到“应清尽清、应结尽结”。大力培育破产管理人队伍,完善破产管理人工作机制。
19、建立完善执法协调监督体系
细化行政执法自由裁量基准,进一步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和行政执法主体、执法人员管理。推进“阳光执法”,在食品药品安全、质量安全、生产安全、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完善监管机制体制。建立“豁免清单”制度,深入落实《常州市企业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对“三新”经济形态给予1-2年包容期,开展行政指导,实施柔性监管。
20、健全企业纠纷非诉讼化解机制
建立商事疑难复杂纠纷共商共调配合机制,年内实现80%涉企纠纷通过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公证、仲裁、行政裁决等非诉讼纠纷解决途径有效化解,纠纷化解成功率不低于98%。提升仲裁解决合同纠纷的作用,企业商事合同中仲裁条款的设立率达到50%。
21、面向企业提供优质法律服务
开展“百千万”工程,组织100家律所1000名律师走访10000家企业。加快涉外律师培养,建立50名涉外专业律师库,推进安哥拉海外法律服务中心规范有效运行。开展律师行业规范化建设增效年活动,扶持培育50人以上规模律所不少于3家。提升公证服务便利度,开通小微企业办理银行抵押贷款等金融类公证业务绿色通道,依规减免部分公证费用。
22、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严格落实亲清政商关系正负面清单,加强对企业家荣誉激励,建立党委政府与企业家定期沟通机制,充分发挥民营经济联席会议齐抓共管的作用。
23、扩大市场开放
推进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和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实施“一照多址”,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中的连锁企业,属于同一登记机关辖区的,可以向登记机关申请“一照多址”。持续做好清费减负,清理市本级权限范围内行政事业性、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和标准,并对外公布,严格控制出台涉企新涨价项目。
24、进一步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强化科研开发和成果转换,协同推进实施重大科技项目100个左右,签订重点产学研合作项目100个以上,新实施投资超5000万元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项目25个,新增省级以上重大公共创新平台项目10个。实施众创空间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培育工程,新增市级以上科技创业平台20个以上。落实高企税收减免、企业研发费加计扣除等科技减免优惠政策,全年争取科技减免税超35亿元。
25、完善人才引进和服务机制
构建科学有效的新“龙城英才计划”顶尖人才扶持体系,全年新增顶尖人才计划10名。制定“龙城英才计划”升级版政策,引进领军型创业人才项目150个。
26、优化涉外营商环境
建立完善外商投资企业投诉机制,优化涉外法律服务。提升外国人才服务效率,在武进高新区设立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受理窗口,提供一窗受理、发证服务,承诺受理成功后6个工作日办结。优化外籍人士医疗、教育服务。优化港澳台居民、来华外国人出入境和居留服务。
27、加强营商环境建设的组织和制度保障
建立营商环境“通报制”,对改革创新贡献突出、创造性落实政策举措成效明显的优秀实践案例给予表扬,对服务不到位、政策不落实、企业不满意的负面典型案例进行通报。组织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和政策措施类文件全面清理,清理结果向社会公开。
28、加强电子政务信息共享与安全保障
优化完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畅通省、市、区三级数据共享交换渠道,实施“数据总线”传输模式改造,实现“一次对接,多方使用”。加快建设完善六大基础数据库,扩大企业服务、教育科技、劳动人事等重点领域数据开放共享范围。拓展“常州政企通”公众号服务功能,积极推广重点领域法人事项移动端办理。以“我的常州”APP为我市城市生活服务总入口,融合智慧出行、智慧健康、智慧旅游、智慧教育、常州信用等综合应用,为企业法人投资落户提供更好社会服务。
29、加强营商环境考核评价
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全市组织开展营商环境试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考核依据纳入考核体系。建立民营经济营商环境评价制度,开展民营经济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价,作为对各辖市区、常州经开区和市各部门年度综合考核的重要依据。
30、加强营商环境政策宣传和形象推广
在媒体开辟专题专栏,利用“报、网、声、屏、端”渠道,加强优化营商环境各类政策措施的发布、解读和宣传,深入挖掘宣传各地各部门优化营商环境的典型,提炼宣传“常州经验”。加强城市形象宣传推介,结合城市形象宣传用语和城市形象标识,做好常州经济发展、产业特色、城市建设、环境风貌、人文文化、社会文明等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宣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