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街派出所 严怀林)
近年来,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群众越发不满足于将钱存放在银行,更多的是用于投放股市、基金等金融理财产品,以求获得更高收益。不法分子利用群众的心理漏洞,通过各种手段蛊惑群众实施以非法集资、集资诈骗犯罪为实质的“理财投资”。据不完全统计,此类案件最大的受害群体为中老年人。以南大街派出所为例,2017年共接到各类非法集资报警800余人,涉案金额4000余万元。其中,中老年群体占比高达68%,涉及金额近3000万元,切实增强中老年群体对涉众型投资犯罪的防范意识迫在眉睫。
一、涉众型投资犯罪的中老年受害群体特点
一是有大量可支配时间。中老年受害群体大多为退休在家人员,多表现为子女不需要其帮助打点家务,有大量的空闲时间。同时,受害人被集资诈骗一事子女多数不知情,且受害人通常会叮嘱民警不要通知其子女。
二是有定量可支配存款。此类案件的受害中老年群体存款主要来源于养老金、抚恤金、拆迁款、子女给予的赡养费等。许多中老年因多种原因并不急于让子女知道自己的存款量,转而将资金用于投资以期待丰厚的回报。
三是有一定面社交网络。中老年群体大多身体较好,腿脚灵便,经常外出参加各种活动打发时间,也会小范围的参加朋友聚会、一起外出等,相对于常年在家的中老年人能够接收更多的信息资讯。
二、中老年群体易陷入涉众型投资的原因分析
一是信息渠道闭塞,主观认识不强。对于非法集资的防范宣传,目前主要是银行、保险等金融行业牵头,各项宣传工作多依赖于信息流动量迅速的新媒体如微信、微博等,这对于早就习惯于接收各大新媒体的年轻人自然是极为方便,但是对于许多中老年人来说,信息接收源头还仅限于电视、报纸,多被动灌输,少主动去了解。再者,不少老年人认为银行宣传警惕非法集资是处于自己的业务量考虑,并没有把非法集资当成一种违法犯罪行为来看待,不能正确的认识非法集资。
二是日常生活独立,犯罪手法多变。大部分中老年人本身的辨别能力并不强,相对于工作时需要经常与人打交道,退休后的生活基本局限于小圈子。大部分中老年人又不愿意接受子女的照顾,平日与子女的交流联系往往只会过问家务、健康,对自己的存款投资情况避而不谈。同时,不法分子的手法日新月异,许多老年人虽然社会经验足,对违法犯罪行为的辨别能力却逐渐落在高速发展的时代之后,受到不法分子的蛊惑游说难免中招。
三是抱团意识强,受害辐射化。作为中老年人来说,由于空闲较多,多数会选择与同样处境的老年人结伴、抱团。许多中老年人都是经朋友介绍而陷入非法集资的圈套的,而作为介绍人的朋友本身也是受害者。而一个小团体内如果有一人被集资,其他人大多会受其影响与其抱团,部分中老年人不止有一个小圈子,最终导致滚雪球效应,受害人数成比增加。
四是心理弱点明显,易遭软肋攻击。众多不法分子将非法集资的对象定位为中老年人,因为他们有相当的存款而又不了解非法集资,是个好捏的“软柿子”,往往采取送米、送油、请吃饭、组织旅游等方式吸引中老年人上当,中老年人贪图小便宜的观念较强,很容易中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