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常州市公安局坚持问题导向、改革驱动、能力提升,深化公安执法改革,通过成立执法管理委员会,强化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打造源头执法“直播平台”,不断提升公安执法公信力和满意度。
全市公安工作综合绩效连续6年全省前列,连续四届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蝉联“长安杯”;两次获评全国普法先进集体;2014年以来蝉联全省执法质量考评第一,全省轻刑快办、行政复议应诉等多项公安法制会议在常召开,信息公开、行政案件快办等一批指导意见被公安部评为优秀制度。2020年,被公安部命名为“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系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地市级公安机关。
“保健专家”严格把脉问诊
市公安局成立市、县两级执法“保健专家”——执法管理委员会、法律专家委员会、行政复议委员会,形成上下、条块、内外结合的执法监督管理新格局。执法“保健专家”已连续12年坚持“周研判、月通报”的运行模式,每月召开执法联席会议通报执法问题。
2019年11月4日凌晨,天宁分局局前街派出所接到一起群众匿名举报赌博警情,民警迅速赶到现场,抓获15名嫌疑人。当日,法制员吴昊在审核案卷材料后,发现此案涉嫌开设赌场罪,通过深度经营、倒查三个月内该赌场其他赌博场次,将参与赌博人员一一传讯到案,最终成功以开设赌场罪移送起诉。
针对常见执法问题,市公安局在全市100个派出所全部设立案管室,组织执法“保健专家”编写《案管工作标准化手册》,实现案管工作标准化、精细化、智能化,有效帮助法制员对标找差。
警种部门根据执法管理委员会任务交办开展条线监督、指导,联合法制部门针对执法重点开展专项联合执法检查,形成警种条线齐抓共管格局。执法“保健专家”每年开展常态“体检式”执法检查,全面评估派出所案管质态,对案管履职不到位的第一次黄牌警告,第二次红牌警告并予以摘牌。
此外,市公安局积极推进“智慧法制”建设,开发应用电子证据系统,升级改造执法管理平台,研发“轻伤鉴定受立案比对”和“涉酒警情闭环式监督”、违规采取强制措施预警等功能模块。
“全程直播”倒逼公开透明
为从源头规范执法,市公安局紧紧围绕受立案改革,制定《执法活动全程视音频记录工作规定》,全市一线执勤民警全部配发4G执法记录仪,在“一所一队一站”统一配置执法记录仪工作站,实现接处警视频无线传输、自动关联、平台管理。
同时,该局全面推行接处警等现场执法同步录音录像和音频视频资料集中保管,全面推行受案登记制和立案审查制,在全局建成8个受案中心、99个受案室,研发接报案系统,做到有案必受、受案必录、立案必查。
“这等于打造全程‘直播平台’,倒逼民警在开放、透明的环境下公开、规范执法。”市公安局法制支队负责人介绍,近两年来,该局涉伤类警情受立案占比同比上升17.7%,涉伤信访投诉占比同比下降7.2%。同时依托民意监测中心加强对有案不受、有案不立监测,及时核查整改受立案不规范问题。
市公安局建立刑事案件统一对口衔接工作机制,统一制作刑事案件审核章,严把案件“出口关”,推广使用《刑事执法办案质量跟踪手册》,实行一案一档,规范刑事强制措施审核,强化法制(案审)对执法办案过程跟踪。
为加强和改进行政复议诉讼工作,市公安局积极探索机制创新,全面推广执法公示平台,依法公开警务信息,近两年公示各类执法信息93.3万条,各辖市局、分局公示率均在99.9%以上。
“强身健体”提升执法能力
为抓好“关键少数”,落实法治第一责任人责任,市公安局制定训练规划,强化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把执法培训纳入到集中学习培训中,明确各级党委中心组每月集体学习1次以上、每季度不少于1次集体学习研讨,每月举办一期领导干部“知识更新工程”讲座,每年举办市局中层主官以上领导干部“春训班”,对基层所队长、教导员每年轮训一次,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任前考法、年度述法、出庭应诉等制度,各级公安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连续9年保持100%。
同时,率先在全省建立法制员制度,28名法制员获评全国、全省执法标兵。连续12年组织全市法制员培训班和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培训班,实行法制民警准入制,县(分)局和主要执法警种部门法制机构全部实行队建制,全局法制民警占总警力的6.8%,法制民警、专职法制员高级执法考试通过率68.9%,345人通过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建立法律人才库,组建公职律师队伍。
此外,市公安局每年根据学法重点制定民警学法计划,印发《全市公安机关现场执法实战技能高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开展常态化、实战化全警大练兵。针对省公安厅47项现场执法标准,组织执法能力提升“周周练”活动,去年以来,累计5800人次接受各类执法实战培训。该局还设置“警营夜校”课堂,定期举办民警执法能力提升培训班,全面推行全员考核和执法办案积分制,建立执法责任、执法问题清单制度,推动执法办案过错责任制落地生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