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斌,男,1965年生,中共党员,现为高新区(新北)公安分局纪委民警,负责信访接待工作。从警38年来,立足本职,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先后荣获个人嘉奖4次、先进工作者1次,荣获全省公安机关重点信访案件专项治理工作成绩突出个人等荣誉。
他38年躬耕如一日,鬓发渐白,皱纹愈深,却不减为民服务的初心本色。他从基层到机关,用脚尖丈量地情,用笔触记录民意,用青春诠释对群众的拳拳热爱,用责任唱响藏蓝警服的无悔高歌。他就是高新区(新北)公安分局纪委民警赵晓斌。
基础工作扎实,为破案赢得先机
1985年,初出茅庐的赵晓斌被分配到奔牛派出所,成为西街居委、火车站居委和奔牛村委3个人口稠密、管理难度极大的居(村)委社区民警。走访时,他除了向群众了解基础的人口、房屋信息,还和群众一起聊家常,渐渐地,赵晓斌从一个社区工作的“门外汉”成长为“里中人”,对责任区的人口、房屋、场所、地形如数家珍,群众也亲切地喊他“小赵”“赵大哥”。
1995年的一天,村民老李报警称自己女儿小李失踪多天。赵晓斌得知后,立刻起了疑虑——他深知小李是个“乖乖女”,绝不会无缘无故失联。“难道有什么隐情?”赵晓斌摸排了小李的行踪,发现她在5天前进入奔牛西街的一条偏僻小巷后就再未出现。当时该处地形复杂,人员构成庞杂,是当地治安乱点地区。一股不祥的预感涌上赵晓斌心头:“难道小李不幸遇害了?”成立专案组进行调查后,赵晓斌主动请缨为每位专案组成员手绘地形图,专案组仅用4小时就抓获嫌疑人,而这名嫌疑人,正是赵晓斌最初标注的重点排查对象之一。
那十年的社区工作,赵晓斌热心为民,直至今日,仍有当地群众对他当年的工作记忆犹新,并毫不犹豫地竖起大拇指。
敢于改革创新,是管理的“先行者”
2004年9月,赵晓斌调至孟河派出所担任教导员。他发现,地理上的“边缘”位置导致民警思想上也出现“边缘”心态,工作态度都不积极,就连刚工作不久的青年民警也缺乏锐意和朝气。赵晓斌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决定整治队伍死气沉沉的状态。同年10月8日,在节后收心会上,赵晓斌向全体民警提出了“增活力、挖潜力、提能力、要战力”的要求。
赵晓斌认为,民警缺乏危机意识,主观能动性就激发不出来。他制定了一套完善的考核制度,从值班备勤到接处警,到执法办案,到社区工作,如何加分扣分,条分缕析,十分清楚。
对民警实行考核,这在整个公安分局,既是唯一,也是首次。赵晓斌的工作遭到民警的反对和不理解。面对质疑,赵晓斌从“鲶鱼效应”中获得启发——“考核的本质是竞争,我们同样需要‘鲶鱼’来激发民警的积极性。既然如此,那就由我来充当这条‘鲶鱼’!”第二天,赵晓斌就主动开始参与接处警,通过带动,民警的思想观念彻底转变了,“领导带头干,民警抢着干”的良性竞争氛围也在所内形成。
赵晓斌趁热打铁,针对队伍实战能力薄弱的短板,迅速落实“领导带头授课,骨干轮流授课,分局上门授课”的培训教育制度。很快,派出所的整体战斗力飞速上升,更在2006年荣获集体三等功。
始终任劳任怨,精心耕耘“责任田”
2009年,赵晓斌调至高新区分局纪委,负责信访接待工作。这项工作每天都要面对形形色色的疑难矛盾,来访群众的身份也很复杂,叹声、骂声、怨声此起彼伏,负能量满满,对接待人员的体力、脑力、心理承受力都有很高的要求。
赵晓斌说:“群众遇到困难有情绪,这是人之常情,我们应该理解。我们更应看到,群众能够向政府倾诉,这是相信党、相信政府的表现,我们绝不能辜负了群众的信任!”他制定了“耐心倾听、舒心安抚、热心解决、暖心回访”的信访接待流程。
2023年6月的一天,精神障碍患者谢某来到接待室,反映家中被盗。赵晓斌在了解详情后,发现谢某所说的“家中遭贼”只是自己的臆想,但他并未打断谢某,而是继续陪她“唠嗑”。谢某突然出现胸闷、心痛等不适症状,赵晓斌又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将其送上急救车,并及时通知谢某家属。
15年来,赵晓斌累计接访群众6700余批次7500余人次,解决群众困难400余起,接访满意率高达99%,从未发生过因接待不到位引起群众投诉的情况。谈到自己为什么能永远保持“好脾气”时,赵晓斌很质朴地说:“有机会可以更好地帮群众解决困难,我高兴还来不及,怎么会甩脸色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