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名称:关于对常州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提案第0083号的答复 |
索 引 号:014109488/2023-00083 |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其他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
文件编号:常教办〔2023〕63号 |
发布机构:市教育局 |
生成日期:2023-04-25 |
公开日期:2023-04-25 |
废止日期:有效 |
内容概述:常州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提案第0083号 |
|
关于对常州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提案第0083号的答复 |
常教办〔2023〕63号 |
胡爱彬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作为全国首批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全国唯一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实验区,常州立足实际,遵循规律,坚持问题导向、实践导向、创新导向,全方位、全学段、全过程实施劳动教育,努力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劳动经历。
一、破解改革难点,全市域加强劳动教育统筹规划
一是制度先行。我市历来重视劳动教育,2001年对全市劳动与技术课进行整体规划,要求所有学校开齐开足开好劳动技术课,一批学校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劳动技术课程。为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2019年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的实施意见》,启动劳动教育“百千万工程”,构建了行政推动、教研牵动、学校行动、基地互动、家庭主动的“五力联动”推进模式。2021年我市率先启动全国首部劳动教育地方立法工作。2023年将正式出台《常州市劳动教育促进条例》,对于实现劳动教育法治化、系统化和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资源重组。统筹全市467个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构建覆盖六个辖市区和常州经开区的“一体四翼”劳动实践基地布局。“一体”是指市青少年活动中心,2015年中心劳动教室投入使用,开启了集约化实施劳动教育的先河。“四翼”是指“生态农业体验类”“工业制造实践类”“地方文化传承类”“未来职业探索类”四种劳动实践基地类型。采用“学校+基地”共建模式,156所领衔校牵手150个劳动基地共同研发课程。
三是范式创新。创造性提出“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劳动经历”的理念,从“五力联动”推进模式升级转化为“五一协同”劳动教育实践范式,围绕教育理念、课程研发、教学实践、素养评价、支持保障五方面强化劳动教育,旨在完整地育人、育完整的人。《“五一协同”劳动教育实践范式的市域探索》获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建立了“1+1+1+N”的劳动教师资源库,明确每区有1位劳动教研员、每校有1位劳动专任教师、每家有1名家长志愿者、每行有N个能工巧匠。每年设立100万元用于劳动教育课程研发、师资培训、绩效奖励。通过全员育人导师制、家校社育人协作制、学校基地课程共创制、综合评价激励制等助推劳动教育创新实施。
二、紧扣实施重点,全方位深化劳动教育内涵建设
一是坚持课程为核,系统建设劳动课程。编制区域和学校课程实施规划,开发“学校-基地-家庭”劳动大课程。高质量实施国家劳动课程,特色化开发劳动基地课程,高标准创生劳动家庭课程。全市85%以上学校开辟校内劳动实践场地,形成劳动教育“一校一品”特色。如市北实验初级中学以校内“菜耕香”劳动实践基地为载体,开发了芦花种植园、芦花果蔬坊、芦花匠心坊三大劳动课程。目前全市已形成常州博物馆“悦纳龙城,博悟万物”职业体验课程,太湖湾教育大营地“慧创”课程等100个劳动精品课程群。
二是加强实践体验,提升劳动教学品质。依托课标实验研究项目,基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身心特征,凝练出“做-研-创”的劳动教学新样态。小学阶段侧重“动手+动脑”的体验式劳动,初中阶段侧重“做中学+学中研”的项目化劳动,高中阶段侧重“多学科参与+深层次探究”的创造性劳动,从而实现劳动教育目标的进阶性、劳动内容的合理性、劳动强度的科学性、劳动品质的迁移性、劳动情感的持久性。
三是制定劳动清单,培养主动劳动习惯。印发全市“学校劳动清单”和“家庭劳动清单”,确定28类200项学校和家庭劳动项目。全市学校绘制劳动实践岗位图谱,践行劳动实践公约,制定《家庭劳动教育行动指南》,规定家务劳动时长、达成目标、考核标准,根据学段特点为家长提供实施建议。如香梅小学整体构建了“生活挑战100项”劳动教育课程体系,通过家校社三方联动协作,实现学生生活自理、技能提升、品格培养等素养目标落地生根。
三、打通评价堵点,全维度构建劳动教育激励体系
一是坚持素养导向,构建一体化劳动素养评价指标体系。从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四个关键要素整体构建小初高一体化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指标体系,鼓励学生每年至少能掌握一项劳动技能,参加公益劳动、社会实践、职业体验。基于劳动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学生劳动素养监测。
二是坚持科学评价,采用“护照+平台+地图”的多维评价方式。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发放《新时代社会实践成长护照》,开发“享去·常州”劳动教育APP电子化评价平台,依托基地地图进行劳动打卡。采用“学生+教师+家长+社区”等多元评价主体,对学生劳动素养进行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
三是强化监督管理,形成劳动教育多元考核评价体系。制定《常州市劳动教育基地课程群评估等级标准》,激励劳动基地优质跨越。将劳动教育纳入地方教育督导和综合考核体系,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情况纳入学校绩效考核、评优评先体系。
下一步,常州市教育局将聚焦劳动教育课程化、生活化和常态化,进一步探索劳动教育深度融合发展的路径策略,从人才上确保劳动队伍续航力,从课程上落实劳动教育渗透力,从联动上增强家校社的向心力,充分发挥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功能,努力打造高质量推进劳动教育的“常州样板”,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非常感谢你们对教育事业的关心、理解和支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