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6年工作总结
索 引 号:014109445/2007-00191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生成日期:2007-02-02 公开日期:2007-02-03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详细总结了2006年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作情况
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6年工作总结
  200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发改委的指导下,我委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全年总体工作目标,紧扣全面推进小康进程、加快促进有效投入两大主题,结合我委的职能,着重在深化规划研究、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促进信息产业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加快体制改革进程、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等方面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深化规划编制,完善目标管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1、组织协调,逐步完善目标管理工作。一是制订出台了《关于创新考核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意见》,以常委[2006]16号文正式下发执行。二是结合各辖市、区和市各部门自报目标,编制了全市重点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汇编了全市重点目标任务蓝皮书。三是完成全市和发改委系统2005年度目标考核和2006年度目标考核筹备工作。四是加强对全市重点目标完成情况专项督查。重点对今年为民办实事项目进展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协调推进项目建设,并初步汇总整理出10个2007年为民办实事建议项目,已提请市政府审定。
  2、谋划长远,顺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一是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 “十一五”规划纲要在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审议通过,市政府已正式印发。同步制作了《常州市“十一五”规划成果汇编》电子图书,集中展现了规划编制成果。二是协调推进专项规划和行动纲要的编制。19个专项规划已编制完成18个;15个三年行动纲要,其中8个已由市委、市政府正式印发。三是积极宣传“十一五”规划。制订了宣传方案,将规划纲要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布。
  3、服务决策,认真开展监测预测和课题调研工作。一是圆满完成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各项工作。二是课题调研成果丰硕。关注全局、结合热点,研究完成了多篇调研课题,同时开展了富裕常州、重点产业集群发展导向等重大课题的前期研究。三是认真开展分析预测工作。完善了分析预测工作网络同工作平台,逐步建立完善并及时更新相关重要指标数据库。
  二、推进重点项目,转变管理方式,推动投资快速增长
  1、建立项目管理工作机制,推进项目有效实施。一是根据全市年度投资目标,编制下达了《常州市2006年重点项目计划》和《常州市现代服务业50项重点项目计划》,继续推行重点项目网上联报制度,建立常州市重点项目申报联络员制度和重点项目挂钩联系责任制度,推进项目的顺利实施。二是分解落实各辖市区、各归口部门年度投资目标,并列入全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目标,责任到各辖市区及相关部门;按季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情况进行分析预测,找出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积极提出应对措施。三是加大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力度。
  2、着力培育重大项目,增强投资增长后劲。一是加大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二是完成了《关于2003-2005年市区经营性用地出让基本情况分析的报告》,在调研基础上,会同市相关部门编制完成2006年土地出让计划,并贯彻落实。
  3、简化项目审批程序,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一是根据国家和省出台的政策,结合我市情况,起草了《关于进一步改进企业投资项目管理的实施意见》,建立委内及横向部门之间投资信息沟通会议机制,形成简便、高效的项目审批管理办法。二是牵头开展新开工项目清理工作,并帮助企业妥善解决暂停项目的善后事宜。四是加强代建制管理。总结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的试点工作,努力形成从规划制定到项目审批、代建管理、资金安排、项目后评估的社会事业全过程管理制度。
  三、提升产业规模,加强结构调整,加快产业集群发展
  1、工业方面。一是促进我市特色产业集群发展。重点推进灯具产业、地板产业等我市特色集群产业的发展;并加强产业规划研究。二是加快推进我市化工产业发展和调整。起草了我市化工产业发展和调整的意见,经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后已下发。三是推进市中心城区工业企业搬迁工作。
  2、农业方面。一是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二是积极参与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3、服务业和社会事业方面。一是大力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二是强力推进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三是推进社会事业资源布局调整。牵头组织编制全市社会事业资源布局调整规划,并相应制定各专项规划及项目布局形态规划,促进卫生、教育、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重点领域机制和体制转换。四是开展辖市区社会发展评估工作。
  四、推动信息化建设,完善信用体系,推进信息产业发展
  1、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一是全力抓好新行政中心楼宇智能化系统建设。二是继续完善CZWEB平台建设。三是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
  2、积极推进信息化项目建设。一是推进社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组织召开了全市社区信息化工作推进会议并下发了《关于加快常州市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意见》。二是制定出台《常州市政府投资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申报和全过程管理指南》。三是由我委组织实施的国家发改委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建设项目全面启动。四是认真抓好软件企业招商工作。
  3、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一是建设和完善企业、个人信用联合征信平台。二是健全信用法规体系。三是组织开展了加快常州现代信用服务产业发展的规划研究,并加强与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衔接。
  五、拓宽引资渠道,推进交流合作,发展开放型经济
  1、组织四大活动,扩大招商成果,着力宣传常州。一是成功组织2006年常州(香港)城市产业推介说明会。二是成功组织“科学发展创伟业  科技创新兴常州”汇报会活动。三是组团参加第三届苏北地区投资贸易洽谈会。四是积极筹备2006中国常州科技经贸洽谈会相关工作,圆满完成各项会务工作和大会任务。
  2、推动两大合作,促进互惠双赢,加强我市经济活力。一是推进与重点高校全面合作。二是深化我市农业与上海的合作。
  3、推进区域经济协作。一是制订实施南北合作计划。推进常州盐城两市正式签署《常州市•盐城市2006年度挂钩合作计划》,并定期对该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掌握南北合作动态,督促协调进度。二是做好与陕西安康市和三峡库区对口挂钩扶贫协作,寻找我市与上述两地间资源及市场优势的结合点,从合作中寻求共赢。三是积极参与“西洽会”。
  4、做好开发区设立审核和管理工作。一是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要求,根据市政府部署,组织做好开发区设立审核工作。二是配合做好江苏常州出口加工区申报工作。三是参与编制和修改《常州市国家与省级开发区建设发展规划(2006-2010)》。
  六、培育企业上市,推动改革步伐,加快体制机制创新
  1、着力推进企业上市。一是在全省率先完成股改任务。二是加快推进企业上市步伐。三是培育储备拟上市企业。四是积极推动上市公司的再融资。
  2、积极引导新型资本投入。一是推进企业债券发行。二是加快发展创业投资。积极推进我市社会资本特别是民资进入创业投资领域;加快研究配套政策,起草了《关于加快常州市创业投资发展的若干意见》(征求稿)。
  3、加快推进各项改革改制工作。一是积极推进国有(集体)企事业单位改制工作。二是深入推进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继续推进横山桥镇发展改革试点。三是稳步探索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改革。
  七、加强队伍建设,转变机关作风,建设廉洁高效机关
  1、认真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和党建工作。一是按照市委部署,参加了“创优环境兴常州、改进服务促发展”专项行动,形成了委作风建设整改方案,并经市级机关党工委审核后形成了我委的整改意见,顺利通过了市级机关党工委的各次检查考核。二是积极开展“党员进老区、万人帮万户”活动。三是完成了委2005年度“好班子”、“文明机关”和“学习型机关”创建工作总结上报评审工作,制定了2006年度各项创建计划。
  2、加强廉政建设。下发了《市发改委2006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意见》和《2006年全委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各有关处室责任分解意见》,使党风廉政建设贯穿于经济建设和全委重点工作目标之中。
  3、加强机关内部建设。一是进一步规范完善委内管理制度。二是完成机关搬迁,根据工作实际,对委内处室进行局部调整和整合,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加强发改委门户网站建设和管理。及时更新我委外网的内容,宣传我委工作和重大活动,使我委外网真正成为联系市民、方便市民的平台,加强我委的形象建设。五是加强队伍建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