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5年工作总结
索 引 号:014109445/2006-00055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其他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生成日期:2006-02-07 公开日期:2006-02-08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详细总结了2005年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作情况
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5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发改委的指导下,我委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年初确定的总体工作目标,在顺利完成机构改革和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基础上,结合我委工作职能,着重在谋划长远发展规划、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拓展信息化工作领域、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加快体制改革进程、创建廉洁高效机关等方面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谋划长远规划,加强目标管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1、围绕理清发展思路,认真组织开展规划编制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对“十一五”规划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部署,我委积极组织协调推进全市规划工作进程,通过了各项法定程序,全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取得了园满成果。一是研究起草了“十一五”发展基本思路,编制完成了全市“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草案),已经市委、市政府审议通过和市十三届人大第五次会议审议批准;二是组织推进专项规划和各辖市、区规划的编制工作;三是加强“进盘子”、“进笼子”的衔接工作,会同市有关部门组织了“常州(南京)‘十一五’重点项目汇报会”,就我市“十一五”期间拟实施的重大项目向省政府及省相关部门汇报衔接,到目前为止,我市“十一五”规划重大项目已基本列入省以上规划中;四是认真做好我委承担的全市重点领域规划。
  2、围绕推进重点工作,探索改进目标考核机制。一是修改完善全市目标管理考核办法;二是加强督促检查。在年初圆满完成了2004年度目标考核和“三个第一、六个前十名”考核工作,编制下发《常州市人民政府2005年目标任务》(蓝皮书)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工作制度,加强目标跟踪和协调,了解掌握全市重点目标的进展情况,及时向市政府报告目标实施中存在及需协调解决的矛盾。三是规范完善了全市发展改革委系统目标考核工作,出台了《关于开展全市发展改革委系统目标考核工作的意见》,实行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结合,加强我市发展改革系统职能转变后的绩效考核。
  3、围绕热点难点重点问题深入研究,及时提出对策建议。加强分析预测工作力度,出台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分析预测工作的意见》,将分析预测工作纳入委内及系统年度工作目标考核。一是深入研究重大问题。二是关注全局并结合当前热点,组织开展了重大问题的分析研究,并形成了一系列专题调研报告,提出的对策建议大多被市委、市政府采纳。
  二、突出工作重点,改善服务方式,促进投资有效增长
  1、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进程,促进投资稳步增长。建立项目管理工作机制,对重点项目的实施进行跟踪检查、分析和协调;建立重点项目挂钩联系责任制度
  2、着力培育重大项目,增强投资增长后劲。一是结合“十一五”规划纲要,编制完成了“十一五”重大项目专项规划初稿,并向省政府及相关部门进行了专门汇报和衔接。二是加强土地市场调控,申报重点急需建设项目用地计划。
  3、加快推进投资体制改革,扩大“招标代建”试点。根据国家和省出台的改革措施和相关配套办法,结合我市实际,研究提出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备案相应政策,并在简化现有审批流程、推进绿色通道建设、实行网上并联审批等方面作了进一步探索,形成简便、高效的项目审批管理办法。
  三、推动电子政务,健全信用体系,提高全社会信息化水平
  1、有序推进全市电子政务工作。一是下发《关于做好电子公文传递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实行公文“纸质传送”和“电子传输”双轨制运行;二是研究提出全市网上审批系统建设方案,启动首批15项网上审批试点工作,年内共完成近60项网上审批项目的开发和部署;三是研究制定了我市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制定了全市电子政务整体安全评估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四是做好新行政中心的楼宇智能化工作,开展网络整体平移的前期调研和方案制定工作。
  2、继续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一是修订完善《常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三年(2005—2007年)行动纲要》,经市政府批准实施;二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组织召开了第二次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对信用(合同)AAA级企业进行表彰;三是推广使用信用产品,研究起草《关于政府部门在公共管理中使用信用产品的规定》并上报市政府;四是扶持和指导信用公司成功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用评级模型,得到省信用办的充分肯定。
  3、推动社会领域信息化示范项目的建设。一是做好城市公共安全应急响应系统建设前期工作;二是抓好社区信息化建设推进工作。着力推进钟楼区全区社区信息化试点、市区3万户有线电视“模转数”、江苏服务网及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公务进万家活动等项目,并会同市有关单位,研究制定了常州市住宅小区信息传输设施集约化建设管理试点工作方案,开始启动试点工作。
  四、积极招商引资,搞好区域合作,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
  1、进一步推进服务业的招商引资。牵头组织召开了2005年常州市服务业招商会。承担了2005常州科技经贸洽谈会服务业展馆的布展工作。在日韩招商等招商活动中,选择重点项目编印项目册,向外推介招商引资。
  2、深化我市农业与上海的合作。一是协调推进全市各级龙头企业两年来农业接轨上海活动中签约的152个农业合资合作项目;二是认真组织2005年常州名特优农产品(上海)展销会上由我委承担的“常州农业产业推介暨项目签约仪式”和上海华联吉买盛“常州名优农产品推广周”两大主体活动。在该次活动中,我市与上海市有关科研院所、农业企业、商贸企业共签约78个合资合作项目,销售合作金额16.5亿元,合同利用外资1.2亿美元。
  3、加快高新技术和产业群招商引资。一是为推动我市高技术和成长型企业加强与资本市场的对接,举办了有针对性的融资辅导会和“企业融资与上市论坛暨洽谈”专题活动;二是依据我市“十一五”制造业发展纲要提出的我市现有产业优势和新兴产业发展趋势以及“十一五”期间我市重点发展的产业,编制了《常州市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群指导目录》。
  4、积极加强区域经济协作。一是南北合作活动继续稳步推进。做好《常州市•盐城市2005年度挂钩合作计划》签订的衔接工作,在我市举行了盐城名优农产品展销,并赴盐城进行产业对接活动;二是做好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工作,编制完成长三角区域规划(常州部分),并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重大项目,通过高速公路、城际轻轨加快一体化进程;三是做好与陕西省安康市和三峡库区对口挂钩扶贫协作,寻找我市与安康及三峡库区两地间资源及市场优势的结合点,拓展合作空间。
  五、培育企业上市,完善市场体系,加快经济体制改革进程
  1、推进企业上市工作。一是组织企业赴深交所考察交流座谈,使企业了解掌握股票上市途径和相关政策,同时,推进上市企业再发展;二是做好拟上市企业的培育准备工作。推动一批效益好的企业进行股改,并与深交所签订了《常州市中小企业培育工作合作备忘录》。
  2、深化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研究推进已被确立为全国第一批发展改革小城镇的横山桥镇发展改革试点的思路和措施,目前横山桥镇发展改革试点的方案、“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集镇建设规划已经制订并讨论通过,污水处理和长江引水工程建设、农村集体股份合作制改革等正在有序推进。
  3、深化国有企业、社会事业等领域的各项改革。一是牵头制订并以市委、市政府名义下发了《关于促进我市行业协会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二是积极推进公用事业领域的投融资体制改革。对公益型公共事业,坚持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六、加强班子建设,转变机关职能,树立廉洁高效工作作风
  1、以先进性教育工作为抓手,创建好班子、文明机关。认真组织机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按上级要求做好了各阶段的工作,经市督导组验收测评,综合满意率为100%。同时深化先进性教育工作,结对帮扶钟楼区怀德街道9户特困家庭,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并赠送生活用品;在2004年度的市级文明机关评审中,我委被命名表彰为“市级文明机关”,我委党组领导班子在被评为2004年度市级“好班子”称号的同时被命名表彰为市级“优秀班子”。
  2、加强廉政建设。一是下发了《市发改委2005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意见》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处室分解意见》,重点抓好落实市“继续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和“进一步规范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机构”的责任分解工作,较好地完成了任务;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实施纲要》,提出具体的贯彻实施意见,并组织全委同志参加报告会,观看警示教育录像,修订党风廉政建设若干规定等;三是在委内网开辟了廉政建设专栏,推出廉政名言警句,加强平时的廉政教育;四是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工作。实施首问负责制、政务公开制、办事办文限时制、领导班子成员述职述廉报告、廉政情况民主测评等机制,营造出良好的政务环境,促进了机关服务意识的加强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3、贯彻落实机构改革,加强队伍建设。一是根据市政府机构改革的要求和部署,完成了委“三定”方案制定上报及组织实施工作,并做好了内设处室设置和中层干部任职工作;二是根据改革后的实际情况,修订完善机关各项规章制度,组建并加强了机关党委的工作。加强委内信息化建设,我委电子政务工作平台运行正常,通过市级验收,完成了门户网站改版工作;三是开展年轻干部的培养工作,以课题汇报会的形式为其提供展示舞台;四是结合机构改革加强老干部工作,配备机构和专职人员,并建立老干部活动室,制订了老干部工作制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