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常州市新一轮高新技术产业倍增计划实施纲要(2008-2010年)
索 引 号:014109496/2008-00007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常 发〔2008〕9号 发布机构:市委
生成日期:2008-06-03 公开日期:2008-06-09 废止日期:2012-12-10
内容概述:常州市新一轮高新技术产业倍增计划实施纲要(2008-2010年)(注:2012年12月10日废止)
常州市新一轮高新技术产业倍增计划实施纲要(2008-2010年)
常 发〔2008〕9号

中共常州市委文件

常发〔20089

────────────────────

 

中共常州市委  常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常州市新一轮高新技术产业倍增计划实施纲要(2008-2010年)》的通知

 

各辖市、区委,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市各部委办局,市各公司、直属单位:

现将《常州市新一轮高新技术产业倍增计划实施纲要(2008-201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常州市新一轮高新技术产业倍增计划

实施纲要(2008-2010年)

 

为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全面提升我市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2004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产业发展战略,启动实施高新技术产业“三倍增”计划,即到2007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实现1700亿元,比2002412亿元增长三倍。经过几年努力,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2007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020亿元,超额完成“三倍增”计划目标任务。为进一步推进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特制定新一轮高新技术产业倍增计划实施纲要。

一、总体目标

新一轮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要在提高质量、优化结构的前提下,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到2010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新一轮倍增,总量达4200亿元以上,占全部工业的比重达45%以上。具体目标是:

1.五大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倍增。2010年,五大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4000亿元,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95%。其中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及环保等3个产业向超千亿奋进。

2.高新技术产品群实现重点突破。2010年,形成新能源、输变电设备、功能高分子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等4个超500亿元的高新技术产品群,形成轨道交通装备、工程机械、行业成套设备及部件、数字视听及网络设备、新型电子元器件等5个超200亿元的高新技术产品群。

3.全社会科技投入倍增。2010年,全社会年度科技活动经费投入增加到120亿元以上,其中企业自主投入110亿元以上,各级政府投入10亿元以上。

二、重点任务

实施高新技术产业“515”计划,即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及环保、生物技术及制药5个高新技术产业;培育输变电设备、轨道交通装备、现代动力及农业装备、工程机械、数控机床及关键零部件、行业成套设备及部件、功能高分子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数字视听及网络设备、新型电子元器件、软件及动漫、新能源、环保节能、生物及化学创新药物、新型医疗器械及设备等15个高新技术产品群。

(一)做强做优先进装备制造产业

以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和精密化为主攻方向,重点发展输变电设备、轨道交通装备、现代动力及农业装备、工程机械、数控机床及关键零部件、行业成套设备及部件等六大高新技术产品群,到2010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200亿元,体现出明显的优势和特色。

1.输变电设备。重点研究输变电设备设计与制造、可靠性、超高压设备测试、输变电控制系统、超(特)高压、大容量交直流输变电成套设备、非晶合金变压器、数字式电站组合电器、特种电力电缆和通讯电缆、新一代电器开关等核心单元生产技术。重点推进750kV以上交流输电设备和500kV以上直流输变电设备、35kV2kVA大容量节能干式变压器、GIS封闭式组合电器、特种电力电缆、超高压电缆和通讯电缆、新一代电器开关元件、绝缘纸板等目标产品的产业化。重点建设溧阳、钟楼、天宁等产业集中区,推进国家火炬计划输变电产业基地发展。

2.轨道交通装备。重点研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功率客货运内燃机车、轨道交通轻轨整车、牵引传动控制系统、轨道交通地面关键装备、轨道交通信息控制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重点开发牵引传动装置、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制动系统、高速转向架、密接式车钩、智能化屏蔽门、专用特殊电线电缆、整体铝合金车身等重大目标产品,建成我国轨道交通产业关键技术的辐射源、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重要载体和产业化的重要基地。重点发展武进、戚区等产业集中区。

3.现代动力及农业装备。重点研究电子控制燃油喷射、增压及增压中冷、废气再循环等关键共性技术。重点开发第二代单缸柴油机、新一代符合欧Ⅲ、欧Ⅳ标准以上的节能环保型多缸柴油机。重点推进高性能、高转速、低排放车用柴油机及关键零部件、数字式发电机组的产业化。重点发展武进、新北、钟楼等产业集中区。

4.工程机械。重点研究液压智能控制、信息处理加工传输、集群控制和伺服驱动等智能化控制应用技术。重点推进大吨位或小型化、特殊用途的挖掘机械、装载机械、筑路机械、高等级公路养护成套设备等目标产品的产业化。重点发展新北、钟楼等产业集中区。

5.数控机床及关键零部件。重点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一代开放式数控系统和智能化编程系统,推进智能化、复合化高效加工机床、柔性单元和成套技术的创新研究,实现数控系统结构的模块化、系列化和通用化。重点推进大型高精度数控龙门机床和数控加工中心、高性能数控组合机床、高性能伺服驱动单元和高性能主轴驱动单元等目标产品的产业化。重点发展武进、新北、钟楼等产业集中区。

6.行业成套设备及部件。瞄准国际上现代纺织、印染技术的智能化、清洁化生产趋势,研究智能控制单元、集群控制和伺服驱动等智能化控制应用技术,重点开发核心零部件和新型成套关键装备、清洁型棉、纺、织、印染及后整理等技术装备、无水印染技术装备;研究金属加工连铸连轧关键工艺技术,开发高精板、带、箔、管材连铸连轧装备等金属成套装备。开展自动化控制、成套性和功能组合性技术研究,开发烟草膨化干燥、军用动态制粒干燥、制药及食品干燥等成套设备。

(二)调高调优新材料产业

重点向材料的结构功能复合化、功能材料智能化、材料与器件集成化、制备和使用过程绿色化发展。研究与开发一批性能优、附加值高的新产品,并实现产业化,形成功能高分子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等高新技术产品群。到2010年,实现产值1000亿元,继续保持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集聚优势。

1.功能高分子材料。重点开展功能设计、成型控制、复合技术等前瞻性技术研究。重点推进瓶级和薄膜级聚脂切片、高性能碳纤维、氟碳树脂、高性能功能涂料、环保型无卤阻燃高分子材料、玻纤复合材料、天然纤维材料等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产品的产业化。重点建设武进、钟楼等产业集中区。

2.高性能金属材料。重点研究金属材料制备的成型技术、复合技术、稀土材料纳米化等关键技术。重点开发高强高韧钢、超级不锈钢、新型金属间化合物等超级结构钢,耐热镁合金、高强轻质铝合金等新型有色合金材料,加快稀土延伸产品开发和产业化。重点建设武进、新北等产业集中区。

三)加快推进电子信息产业

以建成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技术研发、产品生产和出口基地为目标,以高度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攻方向,重点发展数字视听及网络设备、新型电子元器件、软件及动漫等三大高新技术产品群。到2010年,实现产值600亿元,突出在省内的特色和比较优势。

1.数字视听及网络设备。重点研究新一代通信系统宽带化、移动化、个人化、网络化等信息技术。重点开发智能终端、家庭网络设备和系统、数字电视、信息家电等产品。重点建设武进、新北等产业集中区。

2.新型电子元器件。重点研究小型化、集成化、功能化等关键技术。重点开发电力电子器件、新型贴片器件、高频化电子器件、射频标签(RFID)应用产品并实现产业化。

3.软件及动漫。重点开发面向制造业的嵌入式软件与系统,开发和推广通信、金融、电力、交通、物流、教育等重点行业专用管理软件,开发具有优势和市场前景的动漫、网络安全等特色软件及衍生产品,积极开展网络计算机(NC)的推广及配套应用软件的开发,积极推进软件及服务外包工程。建好软件园、动漫两大国家级基地,实现产值150亿元。

(四)快速发展新能源及环保产业

以构筑长三角地区新兴产业基地为目标,推进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研发以及水、大气、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技术研发与应用,形成新能源及环保节能两大高新技术产品群。到2010年,实现产值1000亿元,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

1.新能源。重点研究新型太阳能电池、大功率风电设备、生物质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推进太阳能高新技术产业化,力争太阳能电池、组件和系统产量达1000MW以上,开发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等风电装备整机及关键零部件,积极发展生物柴油、生物质成型燃料产品及装备的产业化。重点发展新北、金坛、武进、溧阳等产业集中区。

2.环保节能。重点开发高效、低耗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技术与设备、工业污水处理及资源化技术及设备,开发新一代烟气除尘脱硫技术及设备,开发工业垃圾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与设备,开发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技术及装备,开发白色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及装备,开发环境监测技术及产品。开展半导体照明、高压变频等节能技术及应用产品的开发。

(五)着力突破生物技术及制药产业

以生物制药的新产品开发和基地建设为重点,开发新型生物及化学创新药物及新型农用、兽用药物,开发新型医疗器械新产品,形成生物及化学创新药物、新型医疗器械两大产品群。到2010年,实现产值200亿元,培育和促进新兴产业迅速发展

1生物及化学创新药物。重点研究基因重组、酶工程、超临界萃取、缓释控释、手性技术等关键技术。重点开发抗肿瘤新药、抗病毒新药、疫苗类新药、心血管、消化系统病新药、新型高效、低毒农药及新型兽用药物。重点建设新北区“三药”基地。

2.新型医疗器械。重点研究数字化医疗、个体化医疗工程、组织工程等技术。重点开发人体组织器官替代等新型生物医用材料,开发新型治疗用、植入代用、康复用医疗器械等新产品。重点建设新北、武进、戚区等产业集中区。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考核制度。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实施新一轮高新技术产业倍增计划摆上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加快科技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根据各地各部门实际情况,制订以重点产品、骨干企业、产业布局和保障措施为主要内容的推进计划。进一步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考核激励对于做优做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作用。逐步完善高新技术产业统计监测体系,建立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季报制度。

(二)加大创新投入,形成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各级政府要把科技投入作为有效投入的重中之重,确保科技经费投入持续大幅增加。引导企业研发投入持续增长,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下、5000万元到2亿元、2亿元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分别达到6%、4%和3%。加大向上争取力度,组织实施先进装备制造等58个重大科技专项,重点推进110项市级科技创新项目,争取省和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支持,通过项目带动高新技术产业投入,形成高档数控设备、轨道交通装备、低成本电脑、太阳能光伏、高性能阻燃材料等一批战略产品。加快发展高新技术创业投资,加强银企合作,为企业提供信贷融资、信用担保、产权交易、财务顾问等全方位服务,鼓励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融资,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健康发展。

(三)壮大创新主体,带动产业高端攀升。围绕高新技术五大产业,加强政策扶持、项目引导、人才引进、成果转化、资产重组和资本运作,形成35家行业技术领先、国际竞争力强的百亿规模科技型企业集团。开展创新试点企业培育工作,通过产学研合作、人才引进培养和“绿色通道”等支持,鼓励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引导企业加快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重大高新技术产品,到2010年,建成创新型企业30-50,100家创新试点企业年销售收入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的30%以上,成为全市投入多、人才多、成果多、效益好的科技领航企业。重点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通过创业资本投入,提供融资担保,降低创业风险和成本,提高企业成活率并快速发展壮大。2010年,全市民营科技企业突破1500家,其中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超过800家,规模超10亿元企业50家以上,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四)整合创新资源,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以科教城为载体,重点实施“1+15”产学研合作计划,加强我市与中科院系统和清华大学等15所国内知名高校产学研合作,努力集聚国内外科技创新资源。继续办好中国常州先进制造技术成果展示洽谈会,成为我市具有示范效应的产学研活动。加快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中国科学院常州先进制造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南京大学常州高新技术研究院、东南大学常州研究院等研发机构建设。鼓励企业与院校合作共建研发机构,到2010年全市新增100家以上产学研共建研发机构、1000项以上合作项目。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加强与俄罗斯、欧盟、美国等地的国际科技交流合作,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掌握关键核心技术。重点建设好科技兴贸创新基地,提高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能力。加大高新技术产业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际高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落户我市。

(五)突出载体建设,引导产业集聚扩张。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要突出主导产业,努力建成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常州高新区要以软件园、动漫基地、“三药”基地、出口加工区、环保产业园等为载体,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和生物技术及制药产业。武进高新区要依托科教城优势,以省级大学科技园、国家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等为载体,大力发展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各级经济开发区要加快培育形成优势高新技术产业。到2010年,两个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的40%以上。加强国家特色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特色化、专业化和集群化,把我市特色产业基地建成内部交易成本最低、外部经济效应最大、上下游互联、产学研互动、专业分工明晰的新型产业组织和创新型企业集群。到2010年,全市特色产业基地总体规模超2000亿元。加强产业集中区建设。围绕培育高新技术产品群,各辖市(区)要根据现有产业基础,有效规划,合理布局,整合人才、项目、资金、科技招商等科技资源,加快建设一批特色化、专业化产业集中区,形成全市一盘棋、各地区产业差异化发展格局。

(六)加强平台建设,推进科技创新创业。启动实施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三年计划,大力建设重点企业研发平台、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及科技创新中介服务平台,为创新创业提供有效服务。新建20-30个重点企业研发平台,集聚创新人才,增强企业持续创新发展能力。到2010年,市级以上“一站两中心”达到270家。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坚持特色化、专业化和产业化原则,结合开发园区建设和高新技术发展要求,各辖市、区及街道乡镇集中建设一批专业孵化器。2010年,孵化面积累计达3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达3500家。加强科教城公共创新平台建设,推进省级大学科技园建设,不断提高现代设计与制造中心的服务能力,推进中科院常州中心、南大和东大常州研究院内涵提升,使科教城成为高新技术产业信息源、人才库和发动机。培育和发展各类科技咨询、技术转移和专利代理等科技服务机构,发挥生产力促进中心、行业协会作用,提供战略研究、管理咨询、项目设计、人才培训、品牌创建等有效科技服务。到2010年,全市科技服务业收入达60亿元。

(七)引进培养人才,构筑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实施千名海外人才聚集工程,引进领军型海归创业人才和团队,到2010年,全市引进100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实施“金凤凰人才引进计划”,加快引进科教城发展急需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加大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以科技项目为载体,3年内重点扶持200名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科技人员。鼓励企业通过产学研联合和国际科技合作,引进技术成果、科技项目和科技人才。促进各类人才向企业流动、向产业集聚,形成“产业企业集聚人才,人才引领发展产业”的良好态势

(八)加速改造升级,推进传统产业高新化。深入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推广应用成熟的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新技术、新工艺,推进纺织、印染、化工、建材等行业的科技创新,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全面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淘汰一批能耗大、污染重、规模小的企业,为高新技术产业腾挪更大的发展空间。

(九)落实科技政策,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各级科技、财政、税务部门要完善科技创新政策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政策落实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横向联动和配合。进一步强化科技政策培训,面向重点企业、重点区域组织专题培训。全面落实国家、省和市各项科技创新创业政策,尤其是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税收、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使企业真正成为熟悉政策、运作政策、享受政策的主体。

(十)加强科技宣传,营造浓厚创新创业氛围。报刊、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要注重宣传各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模式、新典型和新成果。积极倡导敢为人先、勇于创造的创新精神,在全社会培养创新意识、传播科学知识。利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科技活动周、科技下乡、科技讲座等,广泛开展科技政策宣讲和科学普及活动。

 

附件:全市新一轮高新技术产业倍增计划目标分解表

 


附件:

全市新一轮高新技术产业倍增计划目标分解表

单位:亿元 

地区

2007年完成

2008年目标

2010年目标*

高新技术产业产 

高新技术五大产业产 

高新技术产业产 

高新技术五大产业产 

高新技术产业产 

高新技术五大产业产 

天宁区

80.6

75.5

107

100

418

405

钟楼区

159.1

143

212

192

457

433

戚墅堰区

57.9

56.9

77

76

180

178

新北区

402

360.6

536

480

900

826

武进区

706.8

657

939

873

1388

1341

金坛市

162.9

152.5

219

205

401

370

溧阳市

210.1

198.2

282

266

456

447

全市

2020

1855

2700

2500

4200

4000

*2010年目标为市属企业属地化管理后的数值。

 

 

主题词:高新技术产业计划  纲要  通知

中共常州市委办公室       2008年3月27日印发

                  共印30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