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常州市科学技术局2005年工作计划
索 引 号:014109496/2005-00005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市科技局
生成日期:2004-12-17 公开日期:2008-05-31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常州市科技局2005年工作计划
常州市科学技术局2005年工作计划
 

2005年科技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2005年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是:紧紧围绕市委九届十二次会议提出的“六个全力推进”,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抓规划、抓重点、抓特色、抓整合、抓服务,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完善服务体系,优化创新环境,推进结构调整,努力增强常州高新技术产业的整体实力,凸显科技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先导作用。

抓规划:抓中长期规划、抓“十一五”规划、抓专项规划。通过规划凝练目标,制定战略,引导企业,确定大项目和重点工程。规划要体现上下集成和配套,争取上级支持,指导科技计划实施。

抓重点: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是科技部门的主要职能,是工作主线,重中之重。下阶段就是围绕“双倍增”目标,从重点领域、重点技术、重点环节、重点项目来部署各项工作,集成各项工作。

抓特色:特色就是竞争力、生命力。通过有特色的工作来培育产品、产业、企业和区域特色。

抓整合:要整合各种科技资源,提升企业科技创新和配置科技资源的能力,开放政府各类科技资源,加强部门和地区间的协调与集成。

抓服务:转变职能,要想服务,会服务,能服务。要加强服务手段和服务能力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二)工作目标

1、实施高新技术产业“三倍增”计划,重点发展四大高新技术产业和6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实施重点工业科技项目30项,新增省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0家、高新技术产品120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1100亿元。

2、新增民营科技企业200家,培育民营科技企业行业“小巨人”20家、高成长性民营科技企业20家。

3、实施重点农业科技项目15项,重点扶持10家市级农业高新技术企业,集中支持10个名优农产品,4个市级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和2个农业新兴产业。

4、新建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支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

5、重点推进与清华、北大的科技合作,加强在常高校产学研合作,全年组织重大产学研活动10次,实施重点科技合作项目50项。

6、组织科技活动周;新建市级以上科普基地5家;实施重点社会发展科技项目5项。

7、新建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技中介机构5家,技贸总额达6.5亿,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

8、建成专利数据信息平台系统;实施重大优秀专利产业化项目10项;全年专利申请量达到1300件。

9、引进国(境)外先进科技成果20项,实施重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0项,境外培训、交流科技人才60人次。

10、组织实施省以上科技项目超过100项;全省科技进步统计监测评价确保第四。

(三)重点工作

1、实施两大工程,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高新化

一是实施“428”工程,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三倍增”。“428”工程就是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和“三药”科技等4个高新技术产业,突出发展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武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两大开发区,抓好软件、“三药”科技、轨道交通车辆及部件、数字视听设备、新型涂料、输变电设备、微电子和新材料8个特色产业基地,争取到2005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实现110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要努力构筑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优势,加快形成以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为龙头、集成电路产业为核心、软件及信息服务业为支撑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新格局,使我市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品研发和生产基地。先进装备制造业要围绕我市制造产业升级,加强光机电一体化、精密成型加工等关键技术领域的攻关,进一步提升我市动力机械、工程机械、新型输变电设备和轨道交通车辆等产业水平。在新材料产业方面,要放大我市涂料、稀土、纳米粉体、新型纺织材料等产业优势,大力发展高性能基础材料、光电材料和新能源材料等,重点建设好常州涂料、武进新材料等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基地。在“三药”科技产业方面,要加强新北区“三药”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医药,重点研制生物农药等新农药,积极发展以重大动物疫病防治为重点的新兽药,努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规范化生产能力的“三药”骨干企业。常州高新区要充分利用电子科技园、软件园、环保产业园等专题科技园区,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及软件、“三药”、先进机电装备等高新技术产业;武进高新区要依托大学城的优势,加速高新技术的研发和转化,重点发展新材料、微电子等新兴产业。轨道交通等8个国家级、市级特色产业基地要突出区域特色,强化产业集聚。                    

二是深入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加快传统产业高新化。制造业信息化是促进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加快传统产业高新化的有效途径。明年是我市作为全国制造业信息化重点城市的验收年,要进一步完善工作体系,一是完善制造业信息化工作体系。完善以政府相关部门、重点企业为主的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推进网络。在全社会营造重视、支持、参与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建设的良好氛围。二是完善制造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加强制造业信息化中介服务机构建设,为企业提供必要的技术和服务。三是提升制造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全面推广应用信息化先进技术,特别是传统产业应用信息化技术程度,整体提升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重点抓好大项目和与网络计算机相结合的项目,一般项目将采用择优奖励的方式示范引导。到2005年,市级制造业信息化试点企业达到80家,培育5家国家级、省级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

三是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体。高新技术企业是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为此,我们将通过计划引导、产学研结合等工作,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一是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全市新增省高新技术企业30家,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00只;二是做强做优高新技术企业。依托龙头高新技术企业整合科技资源,承担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把技术优势转变为规模优势,到2005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达80家,其中超过10亿元的15家,超50亿元的2家;三是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建立民营科技企业成果转化及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绿色通道,加快培育民科企业成为省级、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争取到2005年底,使20家民科“小巨人”企业实现技工贸总收入超过100亿元。

2、开展四项行动,大力推进科技兴农步伐

坚持用“工业的理念、市场的意识、科技的支撑、产业化的思路”,加快建设“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外向”的现代农业。

一是开展动植物良种科技行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重点抓好优质高产水稻、雪山草鸡、奶牛等优质畜禽和河蟹、青虾特种水产等10个新品种的选育技术研究和良种产业化技术开发研究。

二是开展农产品深加工科技行动,培育农村经济增长点。大力开发农产品加工储运技术与设备,开展农产品保鲜、加工、包装、销售和综合利用等10项新技术研究。开展农产品加工质量标准体系和监测、检测技术体系研究,在5家农产品加工企业推行国际标准。

三是实施农业高新技术研究科技行动,加快农业技术的高新化。加强胚胎移植、生物农药、生物兽药、生物肥料、植物生长调节剂等10项农业高新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

四是实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科技行动,增加我市农业科技的实力和后劲。抓好地方种质资源的搜集、保护和开发利用,加强农业科技专家系统等农业科技基础工作。培育23家与上海农科院等大院大所挂钩的农业工程技术中心。抓好1015家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不断提高园区的科技含量与示范效应。建设10家市级以上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大力发展农业科技中介机构,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3、加强关键领域技术示范,大力推进社会发展领域的科技进步

加强对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的力度,在资源、环境、生态等重大问题和市政公用服务、城市公共管理等领域,加大科技的渗透和支撑力度。围绕城市应急保障系统,实施城市信息化项目;围绕城市可持续发展,大力开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技术引进、应用;围绕小城镇可持续发展,实施科技示范工程,集成有关技术推广应用;围绕提高公共卫生整体科技水平,抓好重大传染性疾病、动物疫病防治科技工作;围绕重点疾病控制和诊治技术,组织实施12项临床技术集成应用示范工程,提高重大疑难疾病的医疗服务水平。

4、加大产学研联合力度,大力构建开放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一是要加强以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的产学研联合。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同选题攻关,联合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实现多层次、多形式的联合开发,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组织10次产学研活动,实施重大科技合作项目50项。继续推进与清华、北大的科技合作。

二是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大中型科技企业应成为科技创新的骨干力量,着力提升自身的研发和成果转化能力,建设并完善一批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加快功能配套建设,不断提高研发能力和工程化水平,提高自主知识产权和专有技术的比重,拥有一批核心技术、优势产品;并积极鼓励和引导一批具有产业优势和技术优势的企业创建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到2005年,建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5家,企业技术开发中心70家,其中,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以上、企业技术开发中心20家以上,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科技基础设施体系。

三是加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抓住科技体制改革的契机,按照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的要求,加快发展各种类型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一批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生产力促进中心,形成一批以转化高新技术成果和孵化企业为宗旨的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培育一批具备专业特色、市场信誉度高的骨干企业,强化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建设,积极推广按市场机制运作的科技交易方式。

四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以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为契机,全面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战略,鼓励发明专利,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加大专利执法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知识产权宣传和培训工作。

5、加强规划研究,全面完成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十一五”科技计划的编制工作。

  全面完成常州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按照突出创新、突出重点、加强前瞻性研究和开放性的原则,从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高度,对我市科技发展进行总体规划和统筹安排,明确发展思路、目标和重点任务,组织完成市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与“十一五”重点领域及重大项目规划编制工作,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和集中力量办大事,凝炼出一批对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重大科技专项、目标产品和科技基础设施,提出可行的有利于科技资源合理配置的建议和措施。

(五)保障措施

1、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的环境

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意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制度和环境建设上来,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软环境。积极做好国家、省对我市科技项目支持的争取工作,帮助企业申请科技项目。为高新技术企业和金融机构牵线搭桥,千方百计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资金保障,构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融资平台。强化政策效应,通过制定政策、利用政策和争取政策,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进一步加大科技宣传力度,通过树立好的科技创新创业典型,引导企业走依靠科技发展之路。

2、大力培养和吸引科技人才

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科技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最终落脚到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首先要服从和满足人的需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三个环节,大力引进项目攻关、产品开发和学科研究的带头人。

3、加强科技统计与分析

重点抓好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工作,与统计局联合建好统计模型,做好运行与分析,使高新技术产业统计纳入规范,为科技工作的决策提供依据。继续完善科技项目管理系统,加强对各类项目的跟踪管理。加强调研与分析,建立健全科技信息收集和反馈制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