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科技工作总结与2004年科技工作计划
常州市科学技术局
(2004年1月1日)
一、2003年科技工作总结
2003年全市科技工作以贯彻十六大精神为动力,以加快实现“两个率先”为目标,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市政府下达的工作目标,抢抓机遇、开拓创新,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务实的工作作风推进各方面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科技工作的各项目标。
全市科技综合实力不断提高,科技对工业和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44%、56.37%,科技进步监测评价得分位居全省第四位。全社会科技投入不断增长,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1.11%,居全省前列。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常州轨道交通车辆及部件、新型涂料、新北区“三药”科技、武进新材料等4个国家级产业基地正式挂牌,金坛农药、金坛合成材料及助剂、溧阳精细化工新材料等3个市级产业基地予以认定。高新技术产业保持持续快速增长,预计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将达到26%以上。产学研活动不断深入,组织了科技服务创新成果展示、“两院两校”科技合作、武进科技活动周等10次重大活动,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330项,全市技术合同交易额达5.5亿元。知识产权保护和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先后成立了常州、金坛、溧阳知识产权局,专利申请量显著上升,截至目前,全市专利申请量达1447件,已授权815件。
(一)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取得新进展
1、实施了一批高新技术及产业化项目。今年,全市共组织实施市级重点科技和产学研项目50项、新上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06项,全市各级政府科技经费投入1.4亿元,其中市级科技计划经费979.5万元,争取上级各类科技经费3010万元。通过科技计划的组织实施,一是攻克了一批技术难题,武进新源电子等2家单位承担了3项国家863科技攻关计划,“18米超大型低地板大载客量城市客车开发及产业化”等6个项目列入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在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汽车卫星多媒体导航系统、抗艾滋病新药GFP-1、汽车尾气净化用铈基催化剂材料、轨道交通动力电源、城市公共事业收费一卡通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二是储备了一批重大科技专项,通过市级科技计划的培育,半导体照明、新型镁合金压铸装备、城市信息化集成技术等一批科技项目有望列入国家、省的重大专项;三是形成了创新的集群效应和人才的集聚效应。如“三药”专项,开发出重组人蛋白酶等具有前瞻性的生物防治医疗产品,菊酯类、农用激素等农药新剂型。在软件开发领域,20多位来自海外的博士、留学生活跃在网络安全等重点项目上。在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会议暨火炬计划十五周年总结表彰大会上,我市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受到了表彰。张跃等5人被评为火炬计划先进个人,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有限公司等5个企业被评为火炬计划优秀高新企业,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被评为先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常州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被评为先进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常州长江客车集团有限公司的“CFC6110GD低地板空调城市客车”等8个项目被评为优秀火炬计划项目。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化会议表彰情况.
2、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在技术创新的推动下,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得到迅速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群不断发展壮大,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3家,新增“两个密集”型企业2家,目前全市220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值、销售)已逐步成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力量。新增高新技术产品125只(累计 只),国家重点新产品18只,组织实施省级以上火炬计划项目43项(其中国家级17项),计划新增总投资4.6亿元,预计项目完成后每年可新增销售收入22.7亿元,这一大批产品和项目,将成为我市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预计达116.5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26%以上。
3、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特色基地是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载体,今年,我局以“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年”为主题,按照统筹安排加快产业发展、强化科技创新纵深部署和培育区域经济特色的工作思路,一是制订和完善特色产业规划,充分利用我市已有的产业基础,组织有关大学、科研院所及企业的有关人员,完成轨道交通、涂料、三药、纺织新材料、稀土新材料、输变电及数字视听等8个产业基地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目前,轨道交通车辆及部件、新型涂料产业、武进新材料和新北区“三药”科技等4个特色产业基地经科技部批准正式挂牌,卓群、方圆等17家企业成为各基地首批骨干企业。二是为基地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出台了《关于加快常州市区域特色产业建设工作意见》、《常州市特色产业基地认定办法》,鼓励县区加快发展高新技术特色产业,目前,金坛、溧阳等地已经启动市级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三是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进展顺利,围绕轨道交通车辆等4个特色产业基地,新建了1家国家级、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1家行业技术开发中心,基地承担了17项省级科技项目、21项市级科技项目,2003年预计完成产值4.5亿元。
4、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成效明显。作为全国制造业信息化重点城市,科技局年初调整并确立了40家制造业信息化试点单位,召开了常州市制造业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强化了对制造业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和部门间的互动和协调,收到了良好成效。今年,我市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制造信息化重点城市工作会议上作为代表重点发言,试点成绩得到了科技部的充分肯定。一是七项主题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应用,新上19项省级、13项市级制造业信息化项目。目前我市制造业企业中,大中型企业应用CAD技术的覆盖率达100%,中小型企业为20%~30%,其中有近25%已能应用三维设计软件。支柱产业骨干企业应用两项主题技术的比率达90%以上。常林还成为国家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二是制造业信息化服务队伍逐步完善,组建了常州市制造业信息化咨询服务队和常州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管理信息理事会,深入基层、乡镇,做好宣传推广,为众多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出谋划策;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在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中的作用,今年共组织一定规模的各类培训、演示、研讨等活动10余次,参加人员1000人次以上,深入企业进行咨询、规划、监理20多家,得到企业的普遍认可;三是制造业信息化内涵不断延伸,我市开展的网络计算机(NC)试点工作,受到北大和科技部领导的好评,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NC在全国应用推广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为我市NC产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我市还积极争取成为全国城市信息化试点单位,年底将赴京进行最终答辩。
(二)科技兴农取得新成效
1、科技项目成为带动农业增收、农民增收的新途径。今年全市共组织实施各类农业科技计划45项,其中省以上科技项目9项,下达科技拨款489万元。一是使高新技术成果在农业上得到了应用,通过饲料稻、抗虫、耐除草剂等功能性水稻的研究,水稻花粉单倍体育种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高产奶牛、波尔山羊的胚胎移植技术基本成熟,植物细胞组培实验室正常运转,生物技术、纳米材料提高了茶叶等高附加值农产品的保鲜,超临界萃取等新技术在虫草素等农产品深加工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二是一批重大农业科技项目成果显著,通过无核异性珍珠规模化养殖等5项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的实施,成功开发了绿茶超微粉、新型生物农药施氏假单胞菌、饲用微囊化鱼油、苜蓿草加工成套机组、无核异形淡水珍珠等高科技农产品,现代规模蚕桑生产技术成为国家在中西部地区推广的一项重点农业技术(社头的情况);三是星火计划带动了广大农村地区的科技进步,在武进区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经多年建设,由精细化工延伸出的特种涂料、新型农兽药、医药、化工中间体产业初具规模。共承担了“H55-8环氧高固体份饮水舱涂料”等25项星火计划,新增投资20603万元,预计达产时新增销售104033万元。
2、农业新品种引进、示范及推广力度不断加大。为提高农产品品质,不断加大农业新品种的引试、推广力度。一是品种先行,从源头上提升农产品质量,先后引试国内外果蔬新品种160多个,武进农科所和武进稻麦场两个单位5个新品种通过了品种审定、16个品种进入了省级区试;二是良种推广程度得以提高,武进三农种业有限公司的优质水稻良种生产基地成效明显,面向广大水产养殖户的市特种水产良种引繁中心和金坛、溧阳两个大规格优质绒蟹幼苗繁育基地初具规模;新绿农业有限公司的优质葡萄、果树幼苗繁育基地备受瞩目;蔬菜研究所的优质蔬菜种子、幼苗开发基地业绩斐然;三是绿色农业技术初步成功,蔬菜中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与设备、能解决土壤连作障碍并减少化学肥料用量的有机微生物肥料、有机废物高效无残留分解等技术,已初步显示出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3、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取得一定成效。武进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等2个省级、8个市级科技示范园区,总面积达5800余亩,进区的农业科技型企业达36家,2003年实施农业科技项目27项,示范面积达2.1万亩,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真正成为农业科技成果研发、转化、试验示范的基地。一是培育了一批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如武进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以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为主要特色,溧阳丘陵山区观光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以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为主,金坛特种水产科技示范园区主要发展无公害河蟹,新区三新园艺科技示范园以蚕桑、食用菌生态种养殖为主要特色。今年,在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的基础上,又启动了花卉、食用菌、茶叶以及特种养殖等四大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二是壮大了一批科技型龙头企业,在10家市级重点园区中,建立了以1-2家科技型龙头企业带动,相关企业和农户参与,互动互惠的发展模式。武进现代畜牧有限公司、三新园艺有限公司、江南春米业、立华畜禽等10多个农业科技型企业也已经成为了示范效应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前景广阔并能带动一方的龙头企业(效益)。三是培养了一支农业科技人员队伍。多年来,通过园区建设、科技计划项目实施,逐步建立了一支农业科技人员队伍。蔬菜专家王雪珍、水稻育种专家江琪祥、河蟹养殖专家周建立等一批科技人员已在行业内有较高的声誉和影响。
(三)社会科技事业有了新发展。
1、科普工作成效显著。建立开通了科普网站,举办各类科技知识讲座,将科学文化融入学习型城市建设之中,在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城市文化品位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结合抗击“非典”的宣传,在第十六届科技活动周中,发放了多种科普资料,增强市民依靠科技、抗击非典的信心。成功举办了“江东”杯科技知识竞赛和科技界“市民精神大讨论”,新认定了4家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工作使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2、科技促进了社会进步。医疗卫生事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实施市级以上卫生科技计划33项,“乙型肝炎病毒核酐酸序列变异与肝癌的相关性研究”列入了省级计划。异地心脏移植手术、治肝病研究等一批医学医疗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的提高。启动了“抗击非典”科技专项,实施“手消毒用免洗无形手套”等科技项目8项,组织捐赠“硫酸依替米星”等药品超百万元。
3、国际科技合作活动不断活跃。以引进技术、引进人才为重点,全年组织实施市级以上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0项,其中江苏省农用激素技术工程中心承担的“化学植物保护剂的共同开发和试生产”项目被列入中国——俄罗斯政府间合作项目,江苏华虹新能源有限公司承担的“应用微生物技术研制开发可移动生态厕所”项目产品已经返销日本、常州方圆制药有限公司承担的“创成注射液在南美地区的应用及其产业化”积极推进。为企业、研究院所引进有机垃圾处理技术、智能化高产梳棉机制造技术,山羊胚胎移植技术,焊接机器手智能化控制技术、大型热交换器制作技术、微生物除臭菌种的培养、完全无农药稻米栽培等8项国外先进科技成果和技术。引进各类高层次国外专业人才21名,组织现场技术交流14场次,派出67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赴国外学习、研修、技能培训。积极做好归国留学人员的各项服务工作。
(四)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
1、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应用型科研机构的改革转制工作进展良好,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重点的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新建省轨道车辆牵引传动和省半合成抗生素等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建干燥、光能和乳业等6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部正式批准国家涂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目前,我市总计拥有1家国家级、7家省级、8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承担了国家、省级科技项目25项,市级科技项目21项,技术研发水平不断提高,正逐步成为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和全省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中坚力量,在涂料、数字视听、生物制药、生化手性、农用激素、有害生物防制、稀土新材料、轨道车辆、等领域形成较强技术优势。
2、产学研活动不断深入。经过精心筹划、细致安排,今年共组织各类产学研活动10余次,实施科技合作项目330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方面,为发挥本地高校的科研优势,我局先后组织江苏师范学院等本地高校与企业开展科技经济对接活动,共签订“医化中间体硬脂酸”等合作项目15项,有力地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另一方面,我市积极拓展与国内知名大专院校的合作,在全省“两院两校”科技活动中,我市共有32个项目达成正式合作,其中“NC技术的开发”应用等6个项目在大会上正式签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先后由副校长带队来我市,通过实地考察与洽谈,常州市政府与清华大学签订了全面合作的协议,常州市科技局与清华大学科技开发部成立了“常州—清华产学研合作办公室”,正式签订了6项校企合作项目,为清华大学技术在我市转移开辟了新的渠道。北大也表示愿意与我市开展进一步的合作。此外,在历时5天的’2003武进科技周上,48家高等院校225位专家教授到会,正式签约项目 项。
3、科技中介机构有了长足的发展。今年是科技部确定的“科技中介机构建设年”,国家’2003科技中介发展论坛与全省科技中介机构建设经验交流会先后在我市召开,极大地推进了我市科技中介业的发展。一是科技中介网络体系初步建立,常州市科技咨询业协会成立并召开了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出台了《常州市咨询企业(机构)信誉评审管理办法》、《常州市注册咨询专家认定办法》。目前,40家咨询协会会员单位聚集了我市科技中介行业主要骨干企业,标志着我市科技中介业走上了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行业自律的道路。二是成功地举办了“科技创新服务展示成果洽谈会”,在中国中小企业商品博览会B馆,成功举办了“科技创新服务展示成果洽谈会”,展会吸引了远东西门、汉普咨询等40余家国内外知名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参会,签约 项,进一步提高了科技中介服务的影响。三是科技中介服务特色日趋鲜明。围绕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筹建了中国中医药生产力促进中心等机构;科技信息中心的“中日科技合作平台”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了对外合作窗口;市生产力促进中心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级重点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服务收入也有了明显提高。
(五)科技创新创业环境有了新突破
1、科技政策环境进一步完善。我局切实加强科技法规政策体系建设的研究,对以往的科技政策法规进行了全面清理、修改,出台了《关于加快技术创新、促进科技进步的决定》以及关于加快国际科技合作,民营科技发展,科技中介机构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等8个政策文件;同时,围绕科技政策的出台,组织了培训工作,积极推进《常州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出台,筹备出台科技发展的重大政策突破,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法规和政策环境。
2、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成效明显。为应对入世后知识产权面临的挑战,经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在市科技局增挂“常州市知识产权局”牌子,金坛和溧阳也先后成立了知识产权局,常州知识产权工作的行政管理体系初步形成。专利代理机构和人员进一步充实,一批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逐步到位,专利实施扶持机制初步建立,专利申请量显著增长,1-10月份全市专利申请量已近1300件。专利执法力度也不断加大,全市调解调处专利纠纷12起,春季知识产权行政执法联合行动,清查了全市假冒、冒充专利的产品。企事业单位的专利意识不断提高,全市120家重点企业拥有发明专利93件,实用新型专利453件,外观设计专利25件,商标580件,著作权311件,药证148项,技术秘密超过400项。
3、全社会重视科技的氛围逐步形成。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抗击非典的关键时期,市委、市政府精心筹划,组织各市、区党政一把手以及各部门领导召开全市科技大会。会上,范燕青书记对今后一阶段的科技工作做了重要部署,省科技厅王永顺厅长也到会并作重要讲话。此外,市委常委会、市长办公会也专门听取了科技工作汇报。市人大、市政协多次调研和监督科技政策的执行情况。一批大型科技展示活动,如技术创新暨产业化成果展、科技创新成果展示、江苏省高新技术成果展示活动、武进科技活动周等活动,集中体现了我市科技进步的成果。全市共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5项。彭文等10名第五届杰出科技人员,芮新生等13个连续两年获科技先进企业称号的企业家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和奖励,进一步提高了科技人员的影响与地位。
与此同时,常州、金坛、溧阳、武进区通过了国家科技进步考核。科技计划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加强了项目评估、项目实施和验收管理。机关建设得到加强,我局获2001-2002年度文明单位、文明机关、2002年度文明机关、学习型机关先进单位、“好班子”称号。总之,2003年科技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全面完成“十五”科技发展规划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从更高的层次和要求上来看,我市的科技工作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和差距,科技发展的宏观调控力度不够,科技发展的前瞻性、战略性研究仍显薄弱,科技投入的水平与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的需求仍显不足,科技机构及科技人员活力有待进一步激发,所有这些,都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认认真真地研究,扎扎实实地加以解决。
二、2004年科技工作计划
(一)认清形势,坚定信心,进一步把握科技工作的新内涵
2004年,全市科技工作将围绕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实现我市现代化建设发展目标,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分发挥科技的先导作用,一方面以市场经济观念来抓科技工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配置科技资源,走出去,引进来,调动一切力量投入科技创新和产业化,调动全社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另一方面是以集成创新的观念,将科技要素向对经济发展带动作用强的产业及产业链上集成,向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各个环节上集成,实现科技与经济的有机结合,为推进富民强市、实现两个率先做出应有贡献。因此,在今年的科技工作中要注意加强以下五个方面工作的结合:
一是坚持技术创新与机制创新相结合。加强技术创新,关键是要进一步加强科技管理和成果转化机制创新,落实好科技成果出资入股与分配制度,加快科研院所改革改制步伐,引导民间资本和科技风险投资介入高新技术产业,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机制。把大中型企业培育成技术创新的骨干力量,把科研院所改制后的科技型企业培育成技术创新的先导力量,把民营科技企业培育成技术创新的新生力量。
二是坚持发展高新技术与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相结合。一方面加快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另一方面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首先,深入实施NC示范试点,组织好全国NC项目现场经验交流会。其次,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进一批制造业骨干企业进行信息化工作的试点,提高数字技术在设计、制造、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水平。通过项目实施示范,以点带面,将信息技术推广到整个工业行业。第三,实施技术创新工程,以机械制造、纺织和化工等行业为重点,不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升我市制造业竞争能力。
三是坚持引进技术和自主创新相结合。通过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活动,巩固和发展我市企业与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著名企业的联系与合作,筛选并引进符合产业发展方向,能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的科技成果,进行孵化或二次开发工程化。在积极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时,加强技术成果自主创新,加速将技术和产品优势转化为专利等知识产权优势,努力实现技术的跨越发展,形成常州的竞争优势,提升以自主知识产权为目标的核心竞争力。
四是坚持平台建设和成果转化相结合。在加速企业技术创新的同时,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把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平台建设上来,加快推动“一网五平台”建设:即以技术创新网和数字科技文献中心为主体的科技信息网;以制造业信息化服务中心和信息化监理为主体的信息化技术服务平台;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开放实验室为主体的公共技术开发平台;以产学研合作和中外科技交流机构为主体的技术交易平台;以专利政策、信息等为主体的知识产权服务平台;以专业孵化器和科技投融资公司为主体的科技创业平台。通过“一网五平台”建设,为产业和新兴企业提供良好的科技服务平台,形成促进成果转化的良好机制。
(二)明确目标,狠抓落实,认真做好2004年各项重点工作
2004年科技工作的主要目标是:
1、实施市级重点科技和重大产学研合作项目40项,其中支持大企业大集团发展项目10项、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10项、国家重点新产品开发10项、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专项5项、重大专利转化专项5项;
2、组织申报国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00项以上,争取上级各类科技支持经费3200万元;
3、省科技进步统计监测评价确保全省第4位,全市R&D经费支出占GDP的1.2%;
4、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高新技术产品100个,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28%;
5、专利申请1300件;
6、签订重大科技成果引进合作协议50项,全市技贸总额达6亿元;
7、组织实施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0项,境外培训专业人才50人次,为全市100家企业开展体系和产品国际标准认证;
8、组织召开全国网络计算机(NC)现场经验交流会;
9、新增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家,重点建设常州轨道交通车辆及部件、常州新型涂料、新北区“三药”科技、武进新材料、软件园等5个特色产业基地;
10、新建市级以上科普基地2-3个;实施重点农业科技项目10项,重点支持4个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和10个农业科技型龙头企业发展。
具体要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一是在挖掘组织重大项目上求突破。从常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首先要选育重大科技项目,以获取一批先导性强、带动性大的技术和产品为目标,着力组织好“轨道交通动力电源”、“强吸收型大豆甙元衍生物”、“注射用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ɑ衍生物3a”、“镀铝纸及镭射镀铝纸”等一批投资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通过组织科技攻关、解决技术瓶颈,加快形成产业化。其次,实施好重大制造业信息化项目,以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建设为契机,组织好“城市信息化关键技术集成及应用示范”和信息化装备制造“高架桥式高速五坐标龙门加工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力争获得国家经费支持2000万元以上。第三,积极向上争取科技专项,以壮大支柱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目标,紧紧跟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抓好“网络终端机应用示范工程”、“太阳能半导体照明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和“新型镁合金压铸”等一批重大项目,培育我市网络计算机、半导体照明灯具和镁合金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
二是在增强龙头企业发展后劲上求突破。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实现龙头企业上规模、规模企业上档次,就必须加快科技创新,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形成核心竞争力。为此,围绕我市规模企业的发展壮大,一是加大科技攻关力度,通过组织实施新科电子的“车载数字化多媒体集成系统”、依维柯客车的“CJ6180GCHK超大型铰接低地板城市客车”、常林股份的“工程机械随动操纵系统”、剑湖轨道交通设备的“轨道车辆内装系统”、江苏华鹏的“单相卷铁芯变压器”等一批部省级的科技攻关项目,提升我市龙头企业创新能力和产品技术水平。二是加快科技项目的产业化进程,通过实施上上电缆的“超薄层绝缘和尼龙护套电缆”、华源化纤的“涤纶黑纹丝”、智思机械的“梗丝膨化装置”、依维柯客车的“CJ6121CGHK超低地板城市客车及底盘”和江苏同大的“干雾杀虫气雾剂”等一批火炬计划项目,支持华源蕾迪斯的“瓶级聚酯切片”、亚邦集团的系列“染料中间体”和“医药中间体”、兴荣高科的“精密铜管”等一批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项目,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使企业规模再上新的台阶。三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通过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树立信息化典范,提升我市龙头企业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能力,重点抓好常林股份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示范企业的ERP项目;进一步提高依维柯客车的信息化应用水平;推进黑牡丹集团的信息化工作,使其成为我市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纺织行业的典范。四是培育农业科技型龙头企业,继续支持红梅乳业、江南春米业、立华畜禽、武进现代畜牧、三新园艺等5家农业企业在生物胚胎、无公害食品、食用菌培育等领域组织项目研发,扩大产业规模,带动我市农业经济发展。
三是在加快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上求突破。围绕我市加快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的战略目标,以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为载体,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一是围绕沿江开发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精细化工和生物医药等四大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滨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继续抓好软件园、电子园等特色园区建设,促进科技成果孵化和产业化,使高新区真正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二是抓好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抓好国家轨道交通、新材料、新“三药”等五大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市级基地建设步伐,加快茶叶、螃蟹、花卉、食用菌等四大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发展。通过整合各种科技资源,推动各类科技计划向特色产业基地集中,引导各类科技中介为特色产业基地服务,进一步提高特色产业的科技含量。围绕特色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引导重点企业实施专利等知识产权战略计划开展多层面、多领域的知识产权和专利发展战略研究,规划以专利等知识产权取得为重点目标的我市特色产业发展思路。围绕特色产业基地发展,建设一批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创建一批国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重大科技计划支持我市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三是指导县、区有序启动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工作。武进、溧阳、金坛等地区分别在新材料、稀土以及精细化工等行业具备了较好的基础,通过建立市级特色产业基地,引导各级科技部门有意识、有计划地以科技为主线,培育主导产业,发展特色经济,进一步增强县域综合实力。
四是在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发展特色服务上求突破。积极发展科技中介机构,对于有效配置科技资源,促进产学研结合,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具有重要意义。要以“构建服务网络、规范服务市场、提升服务能力”为宗旨,不断完善科技服务体系。一是加快科技中介机构建设,进一步优化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的外部环境,建立健全包括生产力促进、创业服务、科技信息、技术产权交易、科技咨询等机构在内覆盖全市的科技中介服务网络体系,重点扶持一批专业服务能力强、示范带动效应好的科技中介机构,争取到“十五”期末培育10家年经营收入500万元以上的科技服务机构,全市技术贸易额突破10亿元。二是进一步规范科技中介服务市场,充分发挥科技中介行业协会的作用,理顺政府与科技中介机构的关系,探索科技服务行业准入制度,规范从业行为。三是开展特色业务建设、提升科技服务能力,重点加强科技咨询服务,打造科技信息、技术咨询、国际标准认证等一批精品服务项目。进一步加强从业人员培训,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科技中介服务队伍,实现科技中介服务的业务特色化、服务标准化和手段信息化。
五是在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上求突破。按照外向型经济发展要求,以更积极主动的姿态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水平,并以技术、项目为纽带,积极开展科技招商。一是大力引进国外技术和项目,在生物制药、集成电路、环保技术、现代制造技术、新型面料开发等领域加大引技引智引资力度,通过积极参与国际高新技术产业交流、展览活动,与国际大企业、研究开发机构建立联系,争取吸引国外企业和科研机构到我市设立研发中心。二是扩大对外合作渠道,积极拓展与欧盟、俄罗斯及东欧等国家政府和民间交往渠道,办好“中英科技园技术采购”、“中德制造业技术对接”等活动,大力促进我市与国外科技园区的合作。三是“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扶持海外归国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给予科技政策和科技计划优先支持;多层次派遣科技人员开展技术交流与研修,不断提高我市对外科技合作的水平和层次。
围绕上述重点工作组织全市科技工作会议、全市科技大会等2次主要会议,涂料特色产业基地授牌、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会议、全国网络计算机(NC)现场经验交流会、“4.26”世界知识产权日活动、科技活动周、重大产学研活动3-5次、商品博览会等重大活动。
(三)加强管理,转变职能,确保明年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从注重计划转变为计划、规划与实施管理并重。就是要从制定年度科技计划向制定计划与制定分行业、分领域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相结合,注重科技计划与科技、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相结合。同时,要注重计划的实施管理,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出率。
二是从注重项目转变为项目与人才并重。加强科技计划的导向作用,转变“见物不见人”观念,把培养科技人才,特别是把培养青年学科带头人及创新团队作为科技立项的重要指标,通过各类计划的实施,发现、培养和稳定科技创新人才。
三是从注重单项技术转变为单项技术与技术集成并重。从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内在要求看,单项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如果缺乏与其他相关技术的衔接配套,往往难以对经济发展起到应有的牵引作用。所以,我们既要重视单项技术的研发,更应注重以产品或产业为中心,实现各种技术的集成创新。通过重大科技专项的形式,促进各单项技术和科技资源的集成,促进企业向产业集团发展,取得一批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提升产业发展层次与水平。
四是加强对地方科技工作的指导。切实加强对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常规业务建设的指导和扶持。要围绕与地方科技工作紧密相关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农业科技工作等专题组织专门的工作研讨和培训;进一步加强集成,围绕全市科技工作的重点任务,实行市县各级科技工作的协调联动,并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基层科技管理部门在推动科技进步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推动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加强对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建设的关心和实际支持。
五是进一步加强科技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按照“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结合科技系统特点,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的规范化,完善科技计划与经费管理的制度体系,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督制约机制,从源头上杜绝腐败和不正之风。推动各地科技部门切实抓好科技经费管理的规范化和监督制约机制,确保各项科技经费专款专用,切实做到不截留、不挪用。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引导广大科技管理干部作到自重、自觉、自警、自励,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