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2002年工作总结与2003年工作计划
索 引 号:014109496/2002-00007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市科技局
生成日期:2003-01-09 公开日期:2008-03-24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2002年工作总结与2003年工作计划
2002年工作总结与2003年工作计划

2002年工作总结与2003年工作计划

 

常州市科学技术局

2003年元月9

 

一、2002年工作总结

      2002年,全市科技工作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在省科技厅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和政府工作目标,主动应对入世后科技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积极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着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传统产业高新化和科技经济国际化,为常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和服务。

全市高新技术产业预计完成工业增加值99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24%以上;实施市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64项,其中省级以上项目126项,争取上级科技经费支持2830万元,全市各级共投入科技经费1.25亿元;引进国内外科技成果4100项,签订科技经济合作协议415项,技术贸易额达5亿元;专利申请量超过1100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工业达到43%,农业达到56%,科技进步综合得分居全省第四位。常州成为全国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重点城市,科技部火炬中心批准常州软件园组建国家软件园,中华恐龙园被认定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数控机床等4个项目列入国家863计划。回顾一年的科技工作,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特色:

(一)制造业信息化试点和技术创新试点成效显著

1、政策环境得到优化

一年来,围绕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和技术创新试点工作,强化政府引导功能,成立了制造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年初召开了“全市技术创新暨制造业信息化试点工作会议”,出台《常州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试点工作实施意见》以及奖励办法等文件。确定了试点企业和试点内容。建成了由制造业信息化服务中心、专家顾问组和制造业信息化监理中心组成的服务平台,优选金思维等12家品牌软件公司和开目CAPP29个品牌软件,构建了技术支撑平台。作为全国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重点城市,承办了省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作现场会,在全市营造了良好氛围。

2、制造业信息化试点工作不断加强

择常州依维柯、托利多等30家企业作为试点,大力推广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等7项主题技术。30家制造业信息化试点企业中投入科技经费240万元,引导企业投入2650万元实施信息化项目58项,目前实施三项以上主题技术的企业已达15家。通过试点示范,带动了全市150家企业采用实施信息化项目172项,30家试点企业中7家被认定为市信息化示范企业。

3、技术创新试点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试点工作,积极做好02年试点企业创新基金项目的申报争取工作,“LJ2000型高精密金属针布自动生产线”等16个项目获国家资助金额1291万元。同时在试点企业中进一步强化科技综合服务,收到了良好的成效。目前,50家试点企业承担着技术创新基金项目26项、市以上科技项目46项,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2项,开发科技新产品83只,累计获得上级支持科技经费3335万元。有41家企业成为省高新技术企业,43家企业已通过了国际标准认证,部分企业实施了制造业信息化项目,销售收入超32亿元,其中超亿元的企业有13家。

(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形成

1、高新技术产业保持快速增长

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4家、两个密集型企业6家,新增高新技术产品144只,至今我市高新技术企业累计已达195家,高新技术产品累计达817只。CJ900H多功能键盘、L-天冬氨酸、硫酸依替米星等一批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产品已投入生产。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正在加紧实施,“涤纶黑纹丝”、“便携式DVD”等48个火炬计划项目新增总投资61815万元,预计完成后可新增产值34亿元,新增利税5.5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正逐步由先导型向主导型转变。

2、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得到增强

新建了省稀土电子与催化剂材料、市轨道交通牵引传动、市药物合成、武进涂料、武进汽车内饰织物、金坛市光学高分子材料等各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总投资达6545万元。省农用激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基本建成,省涂料技术研究中心等2个中心通过了省级验收。目前全市共有省、市及辖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家,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和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中坚力量。在数字视听、生物制药、生化手性、农用激素、有害生物防治、稀土新材料、纺织新材料、轨道交通等领域形成较强技术优势,为我市电子信息、三药、环保和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3、高新技术新兴产业框架基本形成

围绕“十五”期间重点培育的软件、“三药”和精细化工、环保等三个新兴产业,通过形态建设、技术攻关和重点产品开发,已初具形态和规模。规划总占地面积2300亩的国家软件园二期工程已开工建设,江苏炎黄在线、远东科技、天大天财等上市公司和江苏国光、汉王科技、北京和佳等30多家软件开发企业已签约入园,为软件产业基地建设提供良好基础。黑客煞星等14个软件产品开发成功,全年软件业销售收入预计达7亿元。“三药”和精细化工产业发展良好,方圆制药、亚邦集团等6个“三药”企业成为省高新技术企业,盐酸赛庚啶、嘧霉胺、丙硫咪唑等26只新产品被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产品,成为“三药”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市“三药”产业销售收入额计达52亿元,其中“三药”新产品销售收入达13亿元。环保产业培育已见成效,重点组织500t/日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与设备等15项科技攻关项目,开发TSM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等20项重点新产品,高效菌种厌氧生物颗粒反应器等20只重点新产品已批量生产,据不完全统计,环保产业产值达3.6亿元。

(三)农业科技示范效应不断扩大

1、农业科技成果引进转化步伐加快

全年引进瓜果、蔬菜等国内外新品种140个,日本南瓜、甜瓜等品种通过示范推广,全市种植面积已达5000亩,双低油菜占油菜种植总面积的85%,水稻99889915新品系推广面积达200万亩。农业产学研活动蓬勃开展,全年共引进国内外农业科技成果742项,签订农业科技合作协议211项。实施市以上农业科技项目81项,其中星火计划项目8项、国家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项目7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份额已达到56%,位列全省第二。科技含量高的农业项目已经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如武进郑陆与上海转基因研究所合作的武进波尔山羊胚胎移植项目,以其技术先进、经济效益高成为致富一方的龙头,带动了周边200余户农民致富

2、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增加新内涵

在现有的2个省级、8个市级科技示范园区中,重点推进机制创新和产学研工作,同时以品种、技术为先导,使园区建设内涵不断深化。武进观赏植物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与省农科院及南林大之间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长荡湖特种水产科技示范园投入300多万元建起了高标准的特种水产养殖设施。常州新绿高科技农业有限公司与日本植原葡萄研究所合资合作,引进54个葡萄新品种,其中酿酒用葡萄新品种1个,发展9亩原种基地,可生产优质苗数万株。2个省级园区通过了省厅组织的专家组验收,武进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被认定为“十五”期间省级重点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据统计,10个园区总投入3.7亿元,实施科技项目117项,有95个农业新品种在园区转化。

3、农村科普工作不断深入

全年共组织36次“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展出展板2000多块,接待科技咨询18000人次,放映科普影视节目300多场,观众达13万人次,将实用技术知识直接送到农民群众手中。认定了常州市蔬菜研究所、常州厚余花木公司、武进横山桥中学为常州科普教育基地,组织100多批次19500多人参观。

(四)科技服务能力和成效不断提高

1、产学研合作成效显著

进一步加强企业技术创新源头建设,围绕新兴产业开发培育和传统产业高新化共组织了“三药科技经济对接”等11次专题的大型产学研活动,收到了良好成效。特别是结合我市制造业信息化实施组织的3次主题活动成效显著,金坛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成果展示洽谈会、常州—盐城市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成果展示洽谈会以及在“2002中国(常州)国际中小企业商品博览会”中举办的“软件信息产业技术展示交易会”,引进了可供转让的科技成果306项,签订合作协议55项,技术贸易额2628万元,达成合作意向120多项。辖市区也分别举办了形式多样的产学研活动,武进区湖塘纺织产业周科技经济对接活动、溧阳市茶叶节科技对接活动都受到各方面好评。一年来,通过产学研活动共引进科技成果4100项,签订科技合作协议415项,使一批先进技术在我市得到转化应用。

2、科技中介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科技中介机构的意见》,着力推进科技中介机构建设。目前,全市共有各类科技服务机构69个,其中技术交易机构31个,创业服务中心2个,科技咨询机构8个,科技情报信息中心3个,专利服务机构3个,生产力促进中心3个,农村科技咨询推广机构16个,其它类型机构4个,为社会提供技术开发、科技成果转让、资产评估、科技咨询、技术中介、人才培训等各类科技服务,发展态势良好。

3、科技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各类科技服务机构围绕技术创新积极开拓服务渠道,创新服务形式,追求服务效果。常州市科技信息中心积极推动企业上网工程,并成功实现了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火炬计划项目等科技计划的网上申报,与日本中小企业协会合作,共同建立了中日合作技术交流网,为我市中小企业产品出口、技术交流、国外办厂等提供技术咨询。常州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以推广国际标准论证为特色,今年已为99家企业开展国际标准论证。科技投融资渠道不断拓展,常州市高新技术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在8个项目中投入资金2200万元,武进、新北区高新技术风险担保资金共为12家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涉及贷款总额3000万元。

(五)国际合作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

1、国际科技合作交流渠道进一步拓展

围绕科技工作的新任务,促进中小企业国际化,科技外事工作不断发展和提高。进一步加强与日本科技界的合作,与欧盟、俄国等国家初步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全年共组织科技学术交流活动12共接待国外团组、来访专家、经贸客商47136人次。引进农业专家817人次,引进国外新品种40多只。组建了省内首家国际科技合作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抓住今年博览会期间举办软件信息产业技术交易会的契机,邀请英泰峡公司等10家国际知名的软件公司参展。与印度NIIT公司合作开展高级软件工程师培训,已开办3期,共80人参加培训。加快推行国际标准认证咨询,积极开展ISO9000ISO14000认证,推动CEUL等欧盟产品标准的引进和实施。

2、知识产权开发与保护的政策环境不断优化

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修订了《常州市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办法》。为促进优秀专利成果的产业化,鼓励发明创造,设立了118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对重大发明创造的资助和专利申请的补助。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宣传力度,组织各类知识产权报告会和培训班13期,提高社会公众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全市专利申请量达1100件。

3、知识产权优势的重点企业培育工作全面启动

通过对我市200多家重点企业的专利、商标、版权、药证、技术秘密等知识产权拥有情况的调查,确定了120家知识产权工作基础较好,拥有专利、商标、软件版权等技术优势、产品优势的企业,作为常州市具有知识产权优势的重点企业,围绕它们开展知识产权开发、利用、保护等服务工作。

总之,2002年是科技工作务实创新、开拓进取的一年,也是科技局机关稳步发展的一年,下属事业单位改革改制工作有序推进,积极创建“学习型”机关,编制了《现代科技知识普及读本》,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加强,局党组被评为“团结、廉洁、开拓”好班子。

 

 

 

二、2003年工作计划

2003年是贯彻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是实施“十五”科技计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我市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创新、产业化”科技方针,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突出发展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大力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突出发展以绿色为主题的特色农业产业;大力推进科技中介服务,突出加快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积极开展社会化科普教育,提高全民科技素质,为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强大动力。

明年主要工作目标是:

1、实施市级重点科技和产学研项目50项,其中工业科技项目40项、农业科技项目10项;

2、组织实施国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50项,争取上级各类科技支持经费5600万元;

3、省科技进步统计监测评价确保全省第4位,综合得分86分,科技进步贡献率工业达44%、农业达57%

4、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0家,高新技术产品150个,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26%

5、专利申请1300件,获省以上科技进步奖20项;

6、签订科技成果引进合作协议300项,全市技贸总额达5亿元;

7、组织实施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0项,境外培训专业人才50人次,为全市100家企业开展体系和产品国际标准认证;

8、组织80个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和制造业信息化试点工作,实施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20项,形成基本信息化企业3-5家;

9、新增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家,培育软件、“三药”和精细化工、新材料等三个特色产业基地;

10、新建市级以上科普基地2-3个;建设20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农业科技型企业,新增产值10亿元。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将重点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狠抓新兴产业技术开发,促进特色产业基地形成

''''>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集中优势资源,在软件技术、“三药”和精细化工、环保与新材料技术等领域,重点通过自主开发和产业化,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为经济结构调整提供技术支撑,进一步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

1、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创建,促进“三药” 和精细化工特色产业基地建设

以新药创制为突破口,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为主题,促进高新区“三药” 和精细化工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一是加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功能建设,省生化手性、农用激素、涂料、市生物制药、药物合成等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要进一步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的能力,成为“三药”和精细化工技术研发中心。二是加快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药新品种,形成带动现有产品结构升级的经济增长点。重点开发应用基因重组技术为主的重组人蛋白酶、融合蛋白等具有前瞻性的生物防治医疗产品;加快发展控缓释技术及制剂产品,开发符合国际规范的中药复方药物;加快菊酯类、农用激素等新农药的创制,开发高效、高选择性、低用量和对环境安全的农药新品种以及剂型与助剂。组织实施小分子肝素钠技术等10个科技攻关项目,开发研究10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药”新产品,培育发展10家“三药”和精细化工重点企业,使三药新产品产值占全市三药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0%,培育“三药”和精细化工特色产业优势。

2、以先进科技成果的引进转化,促进环保和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建设

依托省涂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稀土电子与催化剂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强与清华大学、包头稀土院、法国罗地亚公司等单位的技术合作,以溧阳罗地亚方正稀土公司、武进卓群纳米稀土公司、常州光辉造漆厂、江苏兰陵化工(集团)公司等为核心企业,重点开发稀土金属、稀土氧化物、纳米稀土氧化物及特种功能性涂料等10个新产品。整合全市新材料产业的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着手进行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规划,重点建设好稀土新材料及应用特色产业基地和涂料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力争2003年形成稀土矿分离能力达2.5万吨,稀土产品生产能力达1万吨,实现销售收入8亿元。涂料行业形成5.5万吨生产能力。针对重大环境生态问题,组织环保专题产学研活动,引进城镇垃圾处理、微生物废水处理等10项国内外先进技术。加快天合光能有限公司的太阳能电池、武进水质稳定剂厂的无磷水质稳定剂等10个重点环保产品的规模化生产。

3、以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促进软件产业基地建设

以工具软件和应用管理软件的开发和产业化为龙头推动我市软件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使之成为我市软件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抓好国家软件园建设。建立软件评测中心、软件职业技术人才培训中心等软件服务体系,完善配套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知名软件企业入园创业。二是开发8-10个自主版权的软件技术,推进以自主开发软件为核心的各类产品和系统集成的发展,重点研究开发软件工程及面向应用的软件平台技术、数据库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图形处理和多媒体技术、中文信息处理软件、多媒体软件及通信、交通、电力、金融、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险等重大行业应用软件产品。三是以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为龙头,抓好金和等58个本地软件开发企业,开发特色行业资源管理系统。软件产业年销售收入达到10亿元。

(二)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战略,以制造业信息化为突破口,以壮大常州特色优势产业为目标,着力推进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支柱产业,加速工业经济结构高新化进程,提高我市制造业竞争力。

1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提升支柱产业

围绕支柱产业的发展,在输变电设备、工程机械、车辆及其配件和新型纺织服装业等具有一定优势和信息化基础较好的产业企业群中,加强重大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特别是加强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工业智能控制、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等重大共性技术推广应用和普及。加快省数字视听设备工程技术中心等创新基地建设,抓好车载DVD、轻轨地铁车辆弹性车轮开发、城市公共事业收费一卡通、功能性纺织新材料等10个重点工业科技攻关项目,进一步整合科技资源,尽快实现重大产品的整体性突破。开发国光网络计算机、特大型发电机变压器等50个高新技术产品,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品群,使支柱产业中高新技术产品的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30%以上。

2、加强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推进传统产业高新化

进一步深化制造业信息化试点,集中产业骨干企业进行试点,实行动态管理,适当调整试点企业及试点内容。加快7项主题技术的推广应用。在新科等重点外贸出口型企业着重推广应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电子数据交换等技术,使企业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对企业内部和供应链上各环节进行规划、统筹;在范群等制造业企业加快CADCAM/CAPP/PDM集成应用方向发展,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在常林等信息化基础较好的企业稳步推进ERP(企业资源计划)、MRPⅡ(制造资源计划)等技术,探索建立技术管理的新模式,促进产品快速开发和业务流程快速运转。实施信息化项目8090项,使30个制造业信息化试点企业运用三项以上主题技术的比例达到100%。

3、加强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纵深部署制造业信息化工作

加强咨询服务技术中介,通过制造业信息化服务中心等机构,实施中介项目80项。加强技术和人才培训,鼓励企业和咨询服务单位采取多种形式培训,培训1000人次。建立信息化项目实施的监理机制,结合企业信息化标准试点工作的开展,切实保护项目实施企业和咨询服务单位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扩大优选品牌软件和企业,组织50次产品技术演示活动。面向广大中小企业,建立和完善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平台、制造业信息化应用服务平台和制造业信息化监理平台,利用网络提供专业化信息技术服务。加强信息化技术应用的示范推广,扩大武进区域试点成果,在黑牡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150家企业中实施制造业信息化项目150项以上。

(三)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推进特色农业经济的发展

面对农业和农村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新要求,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结合我市实际,大力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加快现代科技向农村经济的渗透,增强农业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加快我市农业特色产业新优势、优势产业新特色的形成,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

1、突出抓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不断增强农业科技持续创新能力

围绕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技术需求,加大科技项目组织力度和投入力度,组织实施水稻9915培育、优质稻米无公害生产技术、优质奶牛胚胎移植、大规格无公害螃蟹养殖技术、适地中高档苗木引试、优质茶树引试、食用菌菌种培育等重大农业科技项目20项。引试农业新品种30个,实施农业产学研项目10项。继续开展种子处理技术试验,促进和加强生态所与常州蔬菜研究所的合作,形成西瓜、甜瓜等5个成熟的种子处理技术,在新绿高科技农业公司、三河口牟家村等地示范100亩。

2、集成整合一批农业技术、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农业特色产业新优势的形成

围绕“创新、产业化”,认真实施江苏省农业科技八大工程,以科技为切入点,集成实施各类科技计划,优化配置资源,注重一、二、三产业统筹互动和集成创新,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农业产业发展中的共性关键技术,促进农业产业新优势的形成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今年重点一是突破一批种子(苗)繁育高新技术,提升水稻、雪山草鸡等优势种子种苗中心的发展壮大,使全市5-8农业种子种苗中心处于全省领先水平。二是加强一批产加销的关键技术攻关,加快立华畜禽、现代畜牧、江南春米业、三新蚕业等10家产业链长,关联度大的科技创新型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增强常州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03年农业科技型企业销售收入争取完成10个亿。三是集中集成一批产业化基地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提升常州茶业、夏溪花木、洮鬲无公害螃蟹、洛一焦特色果品等特色产业基地的档次,加快茅山—天目湖绿色稻米、鹅制品,食用菌等新的特色产业基地的形成,发展培育5-8个常州特色农业绿色品牌的形成。

3、重点实施一批农业科技成果的示范,进一步加快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

围绕区域特色农业发展,突出机制创新,重点抓好武进现代农业、现代畜牧、三新园艺科技示范园区等10个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示范带动30个辖市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引进示范推广1020项农业科技重大成果,争取在示范园区内完成销售收入10亿元。积极开展东西部科技合作工作,重点抓好现代蚕桑生产新技术、银鱼大面积高产养殖、高效低毒农药制作和分装等3个项目在中西部地区的技术转移和推广。

(四)鼓励知识产权开发,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围绕常州特色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培育,鼓励全社会的发明创造,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和开发力度,重点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优势的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

1、加强开发,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成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深入开展知识产权政策宣传普及工作,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和法制观念。认真贯彻执行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鼓励企业面向市场开展科技攻关,引导企业在科研、技术开发及产业化过程中,积极利用专利制度保护核心技术,加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企业。重点抓好托利多、常变、新科等3040家支柱产业企业,方圆、激素所等2030家新兴产业和兴荣管业、同大等3040家民科企业,在我市培育120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优势的企业。

2、突出重点,加大软件行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软件企业是以智力创造为特色的高技术产业,软件产业发展不仅需要投资、税收和吸引人才等方面得到政策扶持,更需要一个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为此科技局将支持制造业信息化试点企业采用正版国产软件,使试点企业应用正版国产软件率超过50%。同时提高软件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重点促进以专利申请、版权登记为主要手段的知识产权开发与保护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专利执法,进一步规范软件市场,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3、加大投入,鼓励职务发明创造

增强企业运用国际通用规则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促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优秀专利技术项目产业化,促进技术优势向企业和产业优势转化,实行专利申请补助和奖励,重点奖励能形成现实生产力的职务专利发明或申请人。进一步扩大科技奖励范畴,将专利和软课题成果纳入奖励范围。全市的专利申请量达1100件,其中发明专利达150件。

(五)积极开展国际新技术应用平台建设,加快企业国际化进程

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利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重组的机遇,引入先进技术,并通过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创新发展,突破产业经济发展中的技术瓶颈,迅速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1、积极实施国际合作计划,加强对企业引导

围绕我市支柱产业发展,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先进经验、先进产业和研发机构,加快外资企业研发过程的本地化,提高全市科技经济外向度。重点抓好中法罗地亚稀土项目、中越合作生产抗生素项目、中俄合作等5个双边合作项目,无排放厕所、江南春米业等5个农业国际合作项目。鼓励企业和研究机构开发利用国际资源和市场,积极主动地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竞争。有选择、有重点地选送高层次管理人员、科研人员、企业技术骨干带课题到发达国家的企业、知名大学、研究院所学习、实习,每年资助3-5人,逐步造就一批国际化的高新技术企业家、工程技术专家和高技术研发人员,为我市企业与国际接轨培养中坚力量,适应科技经济国际化的需要。

2、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为企业“走出去”开辟渠道

   ''''>与英国诺丁汉大学、美国地区小企业发展中心、日本花甲协会、日本国中小企业经营指导业等机构建立起有特色内容的稳定合作关系。积极组织科技团组,为民营科技企业家、各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的负责人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技术考察、洽谈技术贸易提供渠道。同时在我市召开德国、北欧、日本农业等专题技术讲座,为企业进一步拓宽国际合作渠道。

3、抓好各类国际标准认证,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针对我国加入WTO后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所面临的技术壁垒问题,引导企业按国际标准或先进发达国家标准研制、开发和生产能够进入国际市场的产品,重点加强CCEE中国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工作,同时在医药、食品、机电等行业,针对欧美等市场,加快FDACEULHACCP等产品技术标准的实施。加强企业管理体系国际标准的推广应用,重点加强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I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OHSAS18001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等国际标准的认证推广工作。

(六)加强科技服务,构建开放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为进一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着力加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提高科技服务能力,构建开放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变。

1、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

加强与国内著名高校、科研院所的紧密合作,巩固和发展与东南、复旦、浙大、西安交大等的合作关系。开展常州大学城招商活动,重点针对中西部地区科研院所,进行科技招商活动,邀请2030个科研院所来常考察,争取12个科研院所在我市落户。围绕我市环保产业发展,开展科技经济专题对接活动。做好城市建设招商和中小企业国际博览会工作,在我市企业和大院大所之间建起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

2、整合优势资源,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机构

建立以生产力促进、创业服务、科技信息、科技咨询、科技评介、风险投资、技术产权交易、技术经纪、科技人才中介和农村推广服务等机构在内的科技中介服务网络,为科技创新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进一步规范科技服务市场,依托科技中介行业协会,推进行业自律,建立信用评级标准与考核办法,建立奖惩制度。创建一批包括企业管理顾问、企业信息化技术推广服务、专利申请、科技评介等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中介服务项目,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专业科技中介服务队伍。组织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展示活动,将各类科技项目申报、专利受理、技贸机构办理、国际科技合作、科普宣传、制造业信息化服务、国际标准论证、风险投资等科技服务手段集中展示、现场服务,组织200个企业参加,通过集中展示提升科技服务形象。

    3、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围绕“学习型”城市建设,着重抓好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发明、科技竞赛、科技夏令营等科技活动加强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各类技术服务、教育和农民专业技术协会、乡村干部、乡村技术能人的作用,发挥10''''>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作用,大力开展各类科技服务和科普活动,提高广大农民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进程中运用先进适用技术的能力,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组织好全市科技活动周,进一步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社会科技素质。

围绕以上工作目标和重点工作,进一步加强科技计划管理,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加大市本级科技计划项目的支持强度,集中有限资金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市以及辖市科技计划与国家、省级科技计划的集成配套。建立科技评介制度,在科技项目的立项、实施、验收以及效果评价上全方位接受专家的评议、指导和监督,提高科技项目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水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政治理论素质和工作能力,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积极创建“好班子”。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工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争创文明单位、文明机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