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关于印发《市经贸委200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下半逐步形成工作意见处各处室三季度工作计划》的通知
索 引 号:014109453/2004-00032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常经贸办[2004]175号 发布机构:市经贸委
生成日期:2008-03-30 公开日期:2008-04-05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市经贸委200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下半逐步形成工作意见处各处室三季度工作计划
关于印发《市经贸委200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下半逐步形成工作意见处各处室三季度工作计划》的通知
常经贸办[2004]175号

关于印发《市经贸委200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下半年工作意见及各处室三季度工作计划》的通知

 

各处室:

根据本委主要工作规则,办公室对各处室二季度及上半年工作开展了督查,委党组进行了总结,并对下半年工作做出了部署。经委党组讨论通过,现将全委上半年工作总结、下半年工作意见及各处室三季度工作计划印发如下。

 

 

二○○四年七月二十日

 

市经贸委200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下半年工作意见及各处室三季度工作计划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经贸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和主要生产要素供应紧张等多重考验,努力化解矛盾、克服困难,避免了可能出现的经济震荡,全市工业和商贸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较好地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的基本特点

1、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经济效益稳步提高。今年上半年,全市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去年以来快速增长的势头,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980.4亿元,同比增长35%,完成年度计划的51.3%;依照省统一口径,完成工业增加值237.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3.9%,高于全省平均增幅0.7个百分点,完成年度计划的55%。经济效益的增长克服原材料涨价因素的影响,继续保持良好态势,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952.26亿元、实现利税59.63亿元、实现利润33.6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7.1%28.8%31.5%,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50.6%44.6%43.8%

2、工业投入平稳增长,投资结构趋于合理。全市工业投资总体良好,投资速度逐步趋缓,上半年累计完成工业技改投入155.17亿元,增长32.63%,比去年同期增幅回落44个百分点。从投资结构看,工业投入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65%;面广量大的民营企业成为全市工业投入的主要力量,上半年投资增长42%,占全市工业投入总量的比重达到60%以上;代表高新技术产业的电子工业完成投资增长97%,电子信息类产品成为投资新热点。

3、改制企业机制彰显活力,民营经济贡献突出。改制企业通过不断转换机制,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各种所有制经济全面增长,其中股份制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86.77亿元,增长37.5%;股份合作制企业完成133.06亿元,增长33.1%。民营工业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上半年规模以上民营工业累计完成产值635.6亿元,增长37.5%,高于全市平均增幅2.5个百分点;民营工业产值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中所占比重达到64.8%,比去年同期提高2.5个百分点;民营工业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份额达到68.2%,拉动全市工业增长23.9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市新发展私营企业4838家,新增注册资本78.9亿元,企业户数达到3.36万家,注册资本总额达377.9亿元,户均注册规模首次突破100万元,其中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有511家,超亿元的有15家。

4、商贸流通购销趋旺,多种业态共同增长。上半年,全市商贸流通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8.26亿元,增长16.6%。其中,城市市场完成零售额138.02亿元,增长17.9%;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20.24亿元,增长8.7%。具有常州特色的餐饮业增势强劲,上半年实现零售额18.8亿元,增长39.7%,高于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23.1个百分点。在18个大类商品中,同比增长的有14个大类,增幅在20%以上的有服装类、化妆品类、生活电器类、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

5、招商引资难中求进,外贸出口较快增长。今年以来,尽管面临重重困难,全市招商引资工作仍呈现出招商领域拓宽、项目规模增大、外商缴资扩股增多的特点。上半年,全市新批工业协议注册外资和实际到帐外资分别达7.9亿美元和3.96亿美元,分别增长27%45%,其中新批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工业大项目58个,同比增加8个;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招商有所突破,世界“500强”企业法国圣戈班新型材料等项目落户高新区。上半年,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33.4亿美元,增长43.5%,其中自营出口21.2亿美元,增长35.7%,“走出去”战略取得新进展,又有2家企业成功创办境外公司。

二、上半年所做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效

(一)坚决落实宏观调控政策,搞好项目和园区清理。一是积极配合国务院检查组,做好铁本项目查处整改的有关工作,并在省、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着力做好铁本老企业的稳定工作,妥善解决有关遗留问题,尽量将这次事件对全市经济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二是按照中央和省有关要求,对所有在建的钢铁、水泥等项目进行了调查清理,分门别类予以整改;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通知精神,对2001年以来审批或备案的投资额500万元以上的项目进行了清理。对照国家项目清理的要求、内容和标准,所有在建和拟建的项目共计347项(总投资216亿元),其中符合要求的有302项(占87%),决定停止建设5项,暂停或限期整改27项,取消立项13项。三是按照省政府统一部署,对全市乡镇工业园区进行了集中清理,不符合规定条件的已按规范进行摘牌和复垦,有关遗留问题也在抓紧协调处理。

(二)注重当前与长远相结合,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一是扎实推进做大做强工程。围绕年初确定的“5550”目标,建立市领导及相关部门与重点培育企业的挂钩联系制度,健全信息汇总反馈系统,深入开展“对标找差距”活动,制定和落实相关考核措施和激励政策,引导和鼓励大企业大集团加快发展壮大。今年以来,列入市重点跟踪监控的60户大企业大集团中,营业收入增幅超过200%的有3家,增幅超过100%的有6家,增幅超过50%的有13家,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亮点”。二是狠抓新增长点项目落实。通过加大跟踪服务力度、推进银企合作、落实贴息政策等措施,促使新增长点项目增产增销增效。年初确定的新增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150个项目,上半年新增销售收入120亿元,新增利税8.5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新增量的46.6%63.8%。三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组织对“十五”规划落实情况的进行分析评估,按照科学发展观,认真做好“加快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主要能源原材料及资金供求分析”、“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等3个“十一五”规划重点调研课题的编制工作,组织开展“制造业升级纲要”、“口岸十一五发展规划”等课题的调研和编制工作。

(三)积极抓好生产要素平衡,确保经济健康发展。除了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企业落实棉花等大宗物资,以及进一步推进银企合作,广开渠道帮助企业争取发展所需资金外,重点抓好了“煤电油运”的衔接协调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针对全市电力供应紧张的形势,积极向市政府建议成立了全市电力能源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市经贸委设立办公室,负责协调解决全市能源供应和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召开全市电力工作暨迎峰度夏动员会议,组织开展“节能宣传周”现场咨询服务活动,加大宣传力度,争取全社会的共同理解、支持和参与。二是制定了详细的、可操作性强的电力供应迎峰度夏方案。针对今年我市用电高峰时电力负荷缺口超过1/3的严峻形势,分别制定并实施企业轮休、负荷控制、负荷转移、设备检修、部分企业集中停产等子方案,确保有序用电、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三是及时做好交通运输的协调。针对交通运输紧张的矛盾,加强与铁路、公路、水运等单位的沟通联系,做好运力调度和疏港疏站工作,优先保证电煤、油料、粮食等重要物资的运输、供应及储备。此外,还认真做好2004年春运的组织协调工作,保证广大旅客的安全出行和重点物资的畅通运输。春运40天共安全运送旅客562.2万人次,确保了96.9万吨重点物资的及时到达。

(四)加强项目全过程管理,加快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一是积极争取落实各类计划和政策。目前,国债技改项目的前期工作进展顺利,争取到9个国债项目专项资金计划1.34亿元,落实2家企业国债项目贴息1360万元,又组织14家企业申报国债项目,总投资17亿元。同时,落实省第一批导向性计划项目14个、省第一批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重点项目计划9个;经筛选择优上报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14个,信息产业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专项项目3个,国家发改委促进信息产业技术升级项目5个,企业信息化专项项目2个,信息产业部电子发展基金项目4个。二是加强重点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全力组织实施好列入国家和省、市重点计划的项目,其中列入国家“双高一优”计划的23个项目(总投资15亿元),目前已开工实施10项;列入省重点技改计划的24个项目(总投资13亿元),上半年竣工8项;列入市重点技改计划的45个项目(总投资156亿元),上半年竣工10项。三是规范贴息资金管理。组织修订了《常州市技术改造项目贴息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并配套出台了《常州市技术改造贴息项目专家评审细则》,对涉及所有制歧视、资金来源限定等内容进行了调整,以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投资环境,充分发挥技改贴息资金对多种投资主体的导向激励作用。四是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在强化指导和服务的基础上,重点在培育和创新上求突破,常林、常柴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顺利通过国家年度评价,择优推荐新科电子集团申报国家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同时,还对全市13家省级技术中心进行了评价初审。

(五)全面增强创业意识,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一是认真贯彻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对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讨论稿)》进行逐条消化研究,并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了具体贯彻落实意见,把提速提升民营经济作为全市经济工作的重点,努力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二是深入开展“民营经济促进年”活动,在全市范围组织以“全民创业、自主创业”为主题的学习讨论,弘扬“劳动为本、创业立身”的优良文化,营造“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的浓厚氛围;同时,重点抓好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品牌打造、诚信守法、资本扩张、做优做强、管理创新、保障就业等“八项工程”,努力打造教育培训、信息服务、融资担保、行业管理、配套服务等“五个服务平台”,促使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三是结合全市做大做强工程,组织开展民营企业“百强”排序工作,促进民营企业形成你追我赶的发展氛围;对部分重点民营企业实行市领导及有关部门挂钩联系制度,切实解决民营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四是强化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组织协调金融单位开展“融资宝”活动,强化银企挂钩联接;加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和管理,增强担保公司为民营企业的服务意识;加强与省中小企业局和省金融租赁中心等部门的联系沟通,为本地民营企业与外地金融部门的联系牵线搭桥。五是启动实施民营企业“241”培训计划,配合市委组织部在清华大学举办了“民营企业创新发展高级研修班(常州班)”,努力提高民营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战略思维和综合素质。

(六)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加速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在去年基本完成国有、集体企业改制任务的基础上,以加速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改制。一是认真学习贯彻省政府《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通知》精神,全面总结近年来我市企业改革的经验,积极与市财政等部门会商,研究并提出我市进一步规范改制工作的若干意见。二是加快基本完成改制企业的完善工作。去年底11家基本完成改制任务的企业,深化完善工作进展顺利;同时主动做好已改制企业在产权交易、工商登记等后续环节协调工作;组织已改制企业“回头看”,引导企业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特别是对“大而亏”特困重点企业微特电机总厂,部门联动实施攻坚战,组成工作组进驻,强力推进企业改制重组和职工分流工作。三是认真抓好企业脱困工作。着力加快二毛、商标带、苏煤机等程序内脱困企业的推进工作,力争年内全部终结;稳妥推进中房常州总公司等新申请破产项目进入程序;对兰翔天利公司等积极争取政策性破产项目立项。四是积极做好企业稳定工作。建立预警机制,定期召开会议,通报近阶段稳定工作情况,排查不稳定因素,努力把矛盾控制在萌芽状态,把问题解决在基层,确保社会稳定。五是妥善处理改革改制中的遗留问题,组织力量做好破产、空壳企业的善后工作;对历年来的改制档案分行业逐一进行整理、规范,力求资料完整、真实、手续齐全,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七)积极采取多种措施,推进商贸流通业发展。一是健全网络,加强市场分析和监控。建立健全了全市商贸流通五大信息系统,全面及时地掌握经济运行走势和市场变化动态;针对禽流感和粮食价格上扬等特殊情况,建立了各大市场畜禽产品和大米日报监测制度,并制定了相关应急预案;加大对生猪屠宰点和集贸市场的检查抽查力度,确保居民真正吃上“放心肉”。二是狠抓旺季市场促销,确保节假日市场供应。通过开展龙城旅游购物节、龙城美食节等形式多样的促销活动,积极培育消费热点,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仅“五一”黄金周期间,市区6家主要商场(超市)七天销售总额就达到7096万元,同比增长45%。三是扶优扶强,营造环境,为企业发展拓展空间。组织了“2004常州—香港经贸洽谈会”,推出了24个招商引资项目,涉及商场建设、品牌招商、物流储运、餐饮娱乐、休闲健身等多个方面。洽谈会上,中联假日商业大厦与加拿大香港好利亚洲有限公司、江苏好景置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溧阳市上黄经济实业总公司与香港新力美有限公司各有1个项目当场正式签订合作意向合同,协议金额达7100万美元。四是科学规划,优化布局,构筑现代流通新体系。为突破传统商业布局,进一步完善城市商业功能,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将商业网点规划列入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框架,成立常州市商业网点规划领导小组,认真组织有关专家参与规划制订、修改和评审工作,目前已形成《常州市商业网点规划》初稿。

(八)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努力确保一方平安。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和《安全生产许可条例》为主要内容,在年初就明确了事故起数、伤亡人数、经济损失“三项指标全面下降”和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三大行业安全形势明显改观”的工作目标;根据省下达给我市安全生产控制指标,把全年全市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分解落实到各辖市(区)、行业和有关单位,形成了一个“自上而下分解指标、自下而上逐级负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保证体系;坚持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事故责任追究和“一票否决”等制度,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督查活动;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活动、专题研讨会、专题整治现场会等一系列活动,努力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新格局。上半年,全市安全生产保持了平稳发展的形势,避免了特大事故的发生。

此外,在创建学习型企业工作方面,召开了创建经验交流会和现场观摩活动,组织创建骨干参加“建立企业共同愿景实务操作”培训班和“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三个重要环节”讲座,不断提高创建企业的工作水平。在经济协作工作方面,组织企业参加了第八届“西洽会”,共签订18个经济合作项目(合同总金额8.3亿元)、4个内贸合同(合同总金额1.1亿元)、5个扶贫项目(扶贫资金170万元),继续做好了长三角区域协作工作和常州—盐城挂钩合作工作。在机关内部建设方面,进一步加强机关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和任职培训工作,组织开展“两个条例”讲座和《行政许可法》培训与考核,在“万人评议机关”活动中,市经贸委综合评分列政府工作部门和垂直管理部门前10名。

三、下半年主要工作措施

当前,我们面临着项目实施制约因素增多、园区建设难度增大、招商引资压力加大、能源供应总体趋紧和资金供需矛盾突出等困难和问题,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效应在下半年将进一步显现,经济“紧运行”的环境难以发生大的松动,要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还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我们唯有面对现实,积极适应,克难求进,开拓创新,才能把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为此,下半年我们将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规划的导向作用

一是深入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内涵,重点在推进“三个转变”上下功夫,即推进发展观念的转变,引导企业在制定发展规划和工作措施时要更好地体现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增长方式的转变,由粗放经营转向集约经营,由以外延发展为主转向内涵发展为主;推进落实宏观调控政策方式的转变,促进由被动落实转向主动落实,主动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二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全面完成三个规划,出台《常州市制造业升级纲要》、《常州市商业网点规划》和《民营经济发展规划》。三是进一步做好“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的调研工作,特别是对“十一五”期间全市主要能源、原材料及资金供求状况、铁路港口建设等进行全面调研分析,提出对策和建议,为领导决策服务。

(二)提高经济运行的组织程度,确保年度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一是始终关注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对工业商贸经济运行质量的影响,加强对经济运行的分析,进一步建立健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监测网络,及早发现苗头性问题,提出有效性措施。着重做好对60家重点培育企业和150个新增长点项目产出情况的跟踪分析,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急难问题;引导各地区、各行业和各类企业把注意力和主要精力放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上来。二是认真做好煤电油运等主要生产要素的组织协调,严格执行序列化电力调度方案,确保全市电力供需秩序正常;加大协调力度,帮助重点企业做好物流优化方案,确保重要物资运输畅通;继续推进银企合作,加强跟踪协调服务,鼓励企业与外地银行、民资银行和外资银行开展合作,千方百计解决资金供需矛盾。三是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突出抓好安全生产,坚持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督相结合、隐患整改与事故查处相结合,推进工作重心下移、监管前移;加大对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的管理力度,围绕群众关注、政府关心、问题突出、涉及生命财产安全的重点产品或商品开展专项行动,努力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三)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一是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宏观调控政策,把这次宏观调控作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动力和重要契机,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常州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按照“控制压缩部分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机电产业,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的思路,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对国家明令禁止或限制的,要严格控制压缩,特别是对那些消耗多、污染大、效益差的项目,要坚决予以制止;传统的纺织、服装、轻工等行业要加快技术改造,提升产业层次;机电行业要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产品开发能力,真正把规模做大、竞争力做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要积极培育形成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容量大、经济效益好的经济增长点。二是扎实推进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工业技术升级。选择有代表性的企业,推广应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信息化管理技术,提高企业的整体水平,降低能耗和成本,新增10家信息化建设示范企业;继续抓好技术创新载体建设,力争新科集团申报国家级技术中心成功,并新增省级技术中心2家、市级技术中心8家;认真开展“科技兴企”活动,推动科研院所以多种形式与我市企业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三是突出后劲建设,加大重大项目的推进力度。在对所有重点项目进行清理的基础上,实施分类指导,对总投资上亿元的重大项目和具有地方特色的项目,建立专人负责制,确保项目顺利实施;针对目前工业用地紧缺的矛盾,充分挖掘土地利用潜力,整合新批土地和已征未用土地指标,确保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特别是重大工业利用外资项目的实施;引导企业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建设多层标准化厂房,增强单位面积投资密度;帮助企业提高融资能力,做好银企双向选择落实工作,指导重点项目最大程度地利用外资、民资及国家重点项目资金,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

(四)积极实施外向带动战略,提升利用外资水平

继续按照“突出外资、带动外贸、扩大外经”的总体思路,紧紧抓住利用外资这个龙头不放松,在全市上下形成新一轮招商引资高潮。一是进一步强化各级工作责任制,把利用外资特别是外资实际到位情况和项目档次作为重要内容,严格考核奖惩。二是针对当前新的形势,把园区建设的重中之重放在标准厂房建设上,集中财力物力,尽快建成一批多层型、多功能的标准厂房。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中小项目向标准厂房集聚”的原则,今后对500万美元以下的外资项目、3000万人民币以下的内资项目,原则上要进标准厂房。三是集中精力培育新项目,建好项目库,对已签约的重大项目,搞好跟踪服务和外资到位,确保早开工、早投产;对在谈的现代液压部件等项目,要落实责任,加强沟通,力争早落户;对在手的一批重要项目信息,一步不松,及时掌握动态,紧紧抓住不放。同时,更新招商理念和招商方式,提高招商的质量和效果。四是精心做好’2004中小企业商品博览会等活动的招商招展工作,按照“展示产业、突出招商、宣传常州、促进发展”的思路,广泛发动,及早筹划,精心组织,以招商引资丰富和提升博览会的内涵,以博览会品牌带动和扩大招商引资,确保成功签约一批好项目、大项目。

(五)稳步推进企业改革改制,着力发展民营经济

按照省政府《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通知》精神,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改制和劣势企业退出市场,认真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维护发展稳定大局。在当前新的形势下,要努力克服铁本事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充分认识民营经济对经济结构调整和运行机制转换的特殊意义,最大限度地激发和保护民营企业家创业发展的积极性。一是坚持放手与规范相结合,引导民营企业遵循国家产业政策,选择合理的项目投向,实现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引导民营企业家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做到诚实守信、按章纳税、善待职工。二是坚持集约和创新相结合,鼓励民营资本项目进工业集中区、进工业楼宇、进标准厂房,实现集约发展;鼓励民营企业加快科技创新,加大技改投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创造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尽快实现由资本积累转向科技跨越;鼓励民营企业创新经营机制,加快资本运作,实现股权多元化,建立现代产权制度。三是坚持引资和引技相结合,借鉴和推广常变与日本东芝变压器、常林与韩国现代重工、宏发与法国圣戈班合资合作的成功经验,推进民营企业积极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智力,提升引资质量和档次,形成滚动效应。下半年,我们将把民营企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组织“百家民企招商”活动,面向国际大公司大财团展开专题招商,积极寻找合资合作伙伴。

(六)统筹协调,加快推进新型服务业发展

一是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充分利用江苏国际服装节、中小企业商品博览会、卡通艺术周等会展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产品展示和商业促销活动,争取更多的订单和更大的市场份额。二是推进多层次现代物流体系建设,通过资产联合重组和专业化改造,发展壮大社会化的物流企业,并有效解决企业内部物流结构落后、技术手段滞后等问题,为工业企业提供高效快捷的配送服务。三是积极培育消费热点,加强专业市场建设,发展大型超市、仓储商场、便利店、专业店、直销店等新型流通业态,改善和优化消费环境,促进商贸流通业的结构调整和发展。

(七)加快职能转变,为企业发展创造更优环境

当前在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我们要立足自强不息、负重奋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坚持创新不动摇,坚持创优经济发展环境不动摇。重点是加强自身建设、加快转变职能,认真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能和办事效率;同时,进一步深化学习型机关建设,有计划地开展素质培训,提高机关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业务工作能力和把握复杂经济形势、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各处室2004年三季度工作计划

工 作 项 目

工 作 计 划 内 容、目 标 ( 主 办 人 )

一、办公室(财务处)

综合文稿

起草并形成全委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潘仁贤、杨  军)

调查研究

配合做好“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的调研工作。   (潘仁贤、杨  军)

财务管理

组织直属单位进行上半年财务分析;完成2005年本委部门预算的上报工作。                                    (朱菊英、金雅娟)

稳定工作

配合相关处室做好企业稳定工作。                     (蒋国卫)

会务工作

配合搞好博览会有关活动及会务工作。          (蒋国卫、杨  军)

基础工作

搞好处室内部建设,健全各种基础台账,完善相关制度。  (全  处)

二、组织人事处、机关党委(老干部处)

党建工作

继续开展“增强纪律观念、自觉接受监督”主题教育活动,以警示教育为主线,引导党员干部不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做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准备工作;开展直属单位党组织换届情况调查。                                   (全  处)

创建工作

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进一步创新“学习日”活动内容;完善机关技术工人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有关规定;举办一期直属单位人事干部业务知识培训班。                         (全  处)

人事工作

认真做好常州市“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常州市第十三次妇女代表大会代表的推荐及材料报审工作;配合做好市公推公选优秀年轻干部的相关工作。                                        (全  处)

公务员管理

配合人事局开展公务员管理调研,落实公务员平时考核制度;认真做好人事档案的审核和信息化管理工作,迎接组织部的检查验收。

(全  处)

职称工作

根据省经贸委的统一安排,做好2004年度高级经济师的资料审核、推荐报审工作;做好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初聘工作。   (全  处)

其他工作

认真办好机关合同制工人和工业展览馆工作人员的养老保险报审手续;做好老干部服务工作。                           (全  处)

三、综合处、研究室

综合管理

根据2004年目标任务,了解和掌握涉及我委的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完善《常州经贸网》工作,为企业上网做好服务工作;做好《常州经贸工作》的组稿和编制工作。                       (全  处)

课题调研

做好《常州市制造业战略升级纲要》的修改工作;进一步了解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我市经济发展的影响;了解国际、国内经济动态,收集有关经济信息。                                 (全  处)

四、监察室、经济法规处

纪检监察

召开三季度直属单位纪检监察联络员会议,组织纪检监察业务培训;贯彻“两个条例”,开展“增强纪律观念,自觉接受监督”主题教育活动;接待、处理来信、来访,总结上半年信访工作;结合《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开展效能监察工作。                 (全  处)

企廉工作

抓好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适时调整企廉工作网络;编辑2期企廉工作简报;深入企业对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监督机制进行调研。                                           (全  处)

依法行政

召开第3季度依法行政工作例会;《行政许可法》实施后,做好经贸委依法行政相关工作的对接;举办依法行政业务讲座,上报行政处罚统计表和行政处罚宗卷。                            (全  处)

依法治企

做好2004年度全国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注册、培训工作;组织企业经营者学法用法培训;推进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召开部分企业法制工作座谈会。                                     (全  处)

五、经济运行处、行业管理处

经济运行

进一步强化工业经济运行的预警预测工作,防止工业经济大起大落,为完成全年目标奠定基础;进一步加强对重点培育企业和新增长点企业的跟踪服务,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急难问题;继续做好市领导挂钩联系企业的日常工作衔接、信息汇总和协调服务工作。                                       (全  处)

生产要素协调

重点帮助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缓解资金短缺的矛盾,会同人行组织商业银行与重点企业、新增长点企业的银企合作对接会议,做好压缩两项资金等工作,努力提高资金营运效益和效率;认真做好2004年省级工业经济新增长点扶持资金和工业经济增效扶持资金的组织申报工作。                           (刘恒康、刘晓燕、高旭宏)

行业管理

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关注行业动态,促进行业结构调整;继续做好行业协会的改革发展工作,组织召开行业协会工作会议,培育发展新的行业协会。                       (朱  岩、贺旭光、刘恒康)

市场开拓

组织有关企业参加百安居供应商会议、汽车零配件生产企业与东风汽车公司的对接联谊会以及长三角地区药品、医疗器械展览暨长三角医药经济发展论坛。                        (朱  岩、高旭宏)

展会组织

认真做好江苏国际服装节和中小企业商品博览会的有关工作。

(周天福、刘恒康)

防汛保障

切实做好今年全市经贸企业的防汛工作;完善“防空袭预案物资保障计划”。                                  (岳逸民、刘恒康)

六、投资与规划处(产业政策处)、行业规划处

融资洽谈

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建立工商企业融资供需双向选择机制,认真组织企业和项目参加2004年江苏工商企业融资洽谈签约。                  (王宏才、钱亚明、陈水玲、刘伟俊、周清娴)

政策落实

衔接好国债项目立项;争取更多项目列入省重点技改项目导向计划、新开工计划和贴息计划。  (钱亚明、陈水玲、何  强、王宏才、赵  明)

项目推进

大力推进项目实施,重点推进全市45个重点项目的实施;同时,加紧做好铁本项目的重组事宜。(钱亚明、陈水玲、刘伟俊、赵  明、何  强)

沿江开发

根据省、市沿江开发总体目标和要求,重点做好我市产业升级和布局调整规划的实施推进工作。(钱亚明、王宏才、陈水玲、何  强、赵  明)

七、技术进步与装备处、信息产业处、市国防科工办

技术中心

做好新科电子集团国家级技术中心的争取工作;做好省级技术中心推荐工作;做好市级技术中心的总结和培育工作。   (戚惠良、陈  申)

信息化工作

培育10家信息化示范企业;做好国家信息产业园的跟踪服务工作。

(张新强)

创新项目

根据国家项目指南,组织申报项目,做好市级重点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                                             (宗  纲)

产学研联合

做好产学研联合对接和在常高校与企业“科技兴企活动”。 (陈荣平)

科技活动

组织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的评审工作。              (袁正华)

国防科技

推进保密资格认证,做好“高新工程”的协调保障工作。 (陈  申)

八、电力能源处、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处

电力供应

组织做好全市电力迎峰度夏工作;会同供电公司开展电力设施保护工作。                               (牛  勇、严德群、张小铁)

资质培训

完成进网作业承装(修、试)电力设施单位资质评审工作;完成2004年进网作业电工培训工作。                     (王震达、严德群)

资源节约

综合利用

完成有关企业的清洁生产中期审核;组织企业参加2004年中国国际环保、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展览会;组织开展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季度监管活动。                                (刘胡旦、王震达)

项目申报

做好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重大项目和示范项目以及现役火电厂脱硫设施建设备选项目的组织申报工作。      (牛  勇、刘胡旦)

调研分析

完成对全市重点用能、用电设备的调研分析工作。       (刘胡旦)

九、对外经济协调处、产业损害调查处

博览会组织

做好中小企业商品博览会场馆我市五大支柱产业名优新品的展示和组织洽谈工作。                                    (全  处)

情况调查

完成对我市已进入跨国零售企业供应链的主要生产企业情况调查。

(全  处)

培训洽谈

组织有关企业参加跨国零售集团采购培训和供需双方交易洽谈。

(全  处)

规划调研

配合有关处室做好全市商业领域利用外资规划的编制和上报工作。

(全  处)

十、企业改革与管理处、企业监督处

改制推进

对变压器、光明、微特等基本完成的目标改制企业,加快推进改制工作。                                             (全  处)

破产工作

继续做好苏煤机、二毛、商标带、四建司等已进入破产、关闭程序企业的项目推进工作。                  (夏存龙、石建中、王琪洁)

协调服务

主动做好常塑、齿轮、储运、建构等已改制企业在产权交易、工商登记等后续环节的协调工作。                          (全  处)

稳定工作

积极做好企业稳定工作,对金属、拜克等企业的信访和稳定情况做好接待、预警和疏导工作。                           (全  处)

十一、市乡企局(中小局)企业服务与指导处、信息统计处、综合处

民营经济

配合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组织开展民营企业服务周活动;制订民营经济越升计划;协调做好民营经济统计相关工作;积极争取省民营经济发展基金。                 (全  处)

中小企业服务

组织开展中小企业竞争力讲堂;组织推荐申报全国诚信企业和乡镇企业家;举行中国新产品交易网开通仪式。(陶武豪、黄速健、邵建国)

担保行业管理

正式出台担保行业指导意见,成立担保行业协会;拟订担保行业考核奖励办法;组织担保行业开展学习考察活动。   (陶武豪、徐福生)

调研培训

开展特色产业群情况调查和县域经济课题调研;开展百强民营企业调研活动组织乡镇企业财务半年报,组织参加省高级财会培训和考核活动。               (韩国建、徐福生、黄速健、邵建国、王文龙)

活动组织

组织召开乡镇工业(重点工业园)工作例会和个体工商户社保扩面会议;配合做好中小企业商品博览会筹备工作。          (全  处)

十二、交通运输处(市道口办)、口岸处

课题调研

对“十一五”规划常州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重点调研课题的内容进行确认、评估和完善,完成专家评审上报工作;配合做好“大通关”建设中有关口岸电子网络平台建设问题的调研工作。      (全  处)

口岸建设

开展常州港产权变更后如何提高口岸整体效能的调研,进一步理顺关系,提高口岸效率;协调常州港通用码头二期扩建初步验收事项,报请省口岸办组织开放验收。                   (蒋庆萍、张小军)

运输协调

继续做好全市重点物资交通运输的协调服务工作,重点做好电煤运河、铁路运输的协调服务;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私营企业物流运输基本特征,推进现代物流和联合运输建设发展。   (蒋庆萍、顾宏祥)

十三、贸易市场处

商业网点规划

进一步完善修改《常州市商业网点规划》,顺利通过专家评审。

(薛国栋、李红娣、汤玉萍)

信息统计

完成全市连锁企业上半年调查工作,做好半年度市场分析;做好二季度全市服务业统计工作;参加“长三角”城市市场信息协作网第二次联席会议暨研讨会议,做好《2004年长三角零售市场白皮书》正式对外发布工作。                   (李红娣、凌燕红、汤玉萍)

餐饮工作

参与做好《中国名菜大典·江苏卷》的编撰工作。        (张罗春)

博览会组织

做好中小企业商品博览会招商工作,邀请国内知名生产、批发企业、品牌经销商以及零售企业参会。          (薛国栋、凌燕红、汤玉萍)

服装节组织

做好江苏国际服装节的三个常州分会场牵头组织和协调工作。

(薛国栋、张罗春)

卡通艺术周

精心打造延陵西路“卡通一条街”,为卡通艺术周活动增光添彩。

(薛国栋、凌燕红)

十四、贸易行政管理处(市酒类办、市屠宰办)

生猪屠宰管理

上报市政府,出台《常州市生猪定点屠宰场设置规划》;全面落实国务院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开展定点屠宰场集中整治活动;组织有关部门到周边城市学习屠宰管理经验;坚持日常执法检查,查处违规行为。                       (鞠奇峰、金华平)

成品油管理

与国土、规划等部门协商,修改完善行业发展规划;密切关注成品油市场动态,做好市场供应工作;召开成品油批发企业会议,规范经营行为。                                   (鞠奇峰、岳华纪)

典当、拍卖业管理

组织各典当行进行座谈交流,对申报典当单位进行审核,逐批上报;协调拍卖企业规范操作,防止恶性竞争。               (金华平)

煤炭经营管理

会同市环保、节能中心等强化原煤含硫量检测工作,控制高硫煤进入市区;对符合煤炭经营资质的企业进行审核发证。     (孙定星)

旧机动车管理

按商务部要求,开展旧机动车鉴定评估行业清理工作,促进旧机动车鉴定评估行业健康发展。                           (孙定星)

十五、培训处

实施民营企业

培训计划

举办民营企业系列报告会;联合组织民营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境外培训班和民营企业高层研修班;筹备举办职业经理人培训班;做好《国际财务与会计证书班》的管理工作。                   (全  处)

MBA办班

做好2004年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及考前辅导班工作;做好2002MBA学位班管理工作。                           (全 

创建工作

召开创建工作座谈会;组织建立企业共同愿景交流会。    (全  处)

工商管理培训

做好冶金厂工商管理职业资格培训班的教学管理工作。   (全  处)

企业培训

整合教育培训资源,为企业提供优质的培训服务。         (全  处)

十六、经济协作处

博览会服务

落实安康市来常参加中小企业商品博览会的有关事宜,为安康市参会做好服务工作。                             (黄金明、毛建听)

双对口工作

根据省政府工作目标,向辖市、区下达双对口无偿援助资金任务和扶贫协作项目;与安康、三峡库区商定市区2004年无偿援助资金投向及项目;召开三季度工作例会;组织对安康扶贫项目进行督查;协调经济合作项目相关工作。               (黄金明、毛建听)

区域协作

加强与长江三角洲部分城市的合作,积极为我市企业接轨上海做好服务工作;继续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四次市长会议”确定的专题进行跟踪、服务、协调。            (黄金明、王宪丽)

办事机构服务

做好外地单位驻常办事机构的设立、变更、注销工作,协调好外地单位驻常办事机构的有关工作。                        (王奋根)

十七、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部署夏季安全生产工作,做好防暑降温等工作的指导、监督。

部署国庆节前安全生产工作,做好节前检查工作。

继续推进全市六大方面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

十八、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经贸委窗口

上半年,共受理各类审批(含审核、核准、备案)事项908件,其中窗口直接办理的159件,交委内有关处室办理的749件。上半年受理的事项共办结856件,办结率为94.3%,其中,窗口当天办结的160件,其余都由委有关处室在规定期限内办结。

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对行政审批事项做到依法受理、依法办理,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办事。

根据行政许可事项的变动情况,加强与委内有关处室协调,做好衔接工作。

按照“服务经济、方便群众”的要求,牢固树立为企业、为群众服务的观念;在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努力做好服务工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