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全委200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下半年工作意见及各处室三季度工作计划》的通知
各处室:
根据本委主要工作规则,办公室对全委及各处室上半年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汇总了下半年工作意见和各处室三季度工作计划,经委党组会议讨论通过,现将全委上半年工作总结、下半年工作意见及各处室三季度工作计划印发如下。
二○○五年七月十八日
主题词:半年度 工作 总结 计划 通知
拟 稿:办公室 校 对:杨 军 共印50份
市经贸委200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意见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委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前谋划、周密部署年内各项重点工作,抓目标、抓落实、抓协调,确保全市经贸工作有力有序地推进。上半年,全市工业商贸经济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基本实现了主要技经指标“双过半”的目标要求。
一、上半年经贸工作总结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⒈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201.1亿元,同比增长27.3%,完成年进度的48.7%;实现工业增加值289.7亿元,增长23.1%,完成年进度的53%;完成销售收入1169亿元,增长27.3%,完成年进度的48.9%;实现利税67.9亿元,增长17.2%,实现利润39.5亿元,增长21.1%。
⒉上半年,全市完成工业投入213.57亿元,增长34.11%,完成年进度的50%。
⒊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4.76亿元,增长16.7%,完成年进度的50.48%。
(二)上半年经贸工作的主要特点
一是工业生产态势良好。生产较快增长,三资企业、股份制企业仍然保持快速增长,增速分别为37.8%和28%,成为带动全市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重工业比重提升到69.2%,增速比轻工业高出20.8个百分点;经济运行的稳定性明显提高,主要行业协调发展,机械、冶金、化工、纺织服装行业的工业产值增量占全市工业的90%以上;新增长点产出情况较好,市跟踪监控的150个新增长点项目中新增销售收入在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有106个,新华昌集装箱、黑牡丹牛仔布等28个项目新增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应税销售增幅逐月递增,6月份反映的工业应税销售244.2亿元,增长24.5%,今年累计完成1509亿元,增长14%;当月反映的工业增值税5.09亿元,累计完成33.18亿元,增长3.9%。工业用电平稳增长,上半年全市工业用电量67.92亿千瓦时,增长21%,工业用电结构有所改善,冶金行业用电增幅下降,增速比去年下降近30个百分点。
二是工业投资难中有进。工业投资增速逐月提升,上半年全市全社会工业投资增幅超过30%,电子信息产业、塑料行业和电力能源工业投入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分别增长65%、50%和80%。重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良好,全市50个重点项目中已有48个项目开工建设,并有7个项目已经竣工;99个上亿元项目开工率达81%,明显好于去年。投资结构更趋改善,投向冶金、水泥等行业的投资所占比重,比去年同期大幅度下降;民营企业投资活跃,完成投资总额占全市工业投资的比重达67%。国债项目进展顺利,全市13个国债技改项目,累计获得国家财政贴息资金7620万元,累计已有黑牡丹、钢筘厂、冶金机械厂3个项目竣工验收,今年上半年又有多棱数控机床、常林股份、大成纺织3个项目基本竣工。
三是民营经济较快发展。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产销效同步增长,产值、销售分别增长25.7%和26.8%,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66.3%和66.1%;其中,私营企业分别增长35%和34.6%,增幅高出全市平均水平7.7和7.8个百分点。全市乡镇工业集聚区上半年完成销售收入407.4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79.8亿元,实现利税23.4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9.3%、28.6%和35.4%。民营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全市产值规模前30位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占20家。个体私营企业不断增多,上半年全市新增个体工商户9955户,新增注册资本3.3亿元;新增私营企业3846户,新增注册资本68.3亿元。
四是商贸流通平稳发展。消费品市场运行良好,月度走势平稳,热点商品继续趋旺,限额以下商贸业发展迅猛;二季度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幅在全省位列第四,跻身苏南第一集团军;新型流通业态发展势头良好,尤其是一批外国知名零售企业纷纷看好我市商贸市场,法国欧尚超市兰陵店已于元月份开工建设,欧尚超市永宁店、易初莲花、每家玛超市等项目已进入设计阶段,德国麦德龙超市正与我市接洽准备投资。
五是驾驭全局的能力有新提高。我委积极适应新的发展时期对经贸工作的新要求,在实践中不断提高驾驭工业商贸经济工作的能力。第一,工作重点进一步明确,全委突出抓提速增效、抓有效投入、抓先进性教育三大重点,带动全委其他工作的有序开展。第二,团队精神进一步体现,在全局性工作中,从委领导到相关处室做到了分工不分家,团结协作,密切配合。第三,协调能力进一步提高,在处理急、难、险、重等重大工作中,预案周密,较好地取得了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
(三)上半年所做的主要工作
上半年,我委紧紧围绕市人代会确定的全年工作目标,集全经贸系统之力,积极创新工作举措,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⒈突出目标管理,加强经贸工作的组织程度
一是强化了目标管理和预测监控。编制了全年工业经济重点工作目标任务书,并分解落实到各辖市(区),全过程进行跟踪督查;建立了定期工作例会制度,每月召开生产运行和工业投资工作例会,做到定期进行预测分析专报,全面总结和部署,督查序时完成进度;建立了重点企业、重点乡镇和工业集聚区定期联系制度,及时掌握发展动态,及早对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提出对策措施,确保提速增效。二是加强了对重点培育企业和新增长点的跟踪服务。对列入培育年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重点企业和新增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新增长点项目,强化跟踪服务,进一步加强做强做大的培育力度,大力培育一批上规模上水平企业,努力提高经济运行的质效。中天钢铁集团公司上半年完成产值52亿元,实现了规模经济新的突破。三是加强了生产要素的组织与协调。进一步完善电力迎峰度夏方案,编制了“2005年夏季有序用电实施方案”,召开全市电力工作会议进行具体部署;积极推进银企合作,组织企业参加全省工商业融资洽谈活动;主动协调做好电煤、油料、粮食等重要物资的运输、供应及储备,把主要生产要素紧张矛盾所造成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⒉突出提高投速,积极破解工业投入中的难题
针对我市工业投入出现的新情况,坚持把优化投资方向和加大投资增量,作为全年工业投入的重点,不断破解难题,努力争取全年投入目标任务的完成。一是努力破解工业投入层次偏低的难题,优化投资方向。引导和鼓励企业把产业升级的重点作为投资的重点,从源头上改善投资结构,提高我市工业化水平,重点推进实施了远宇电子移动通信用微型高性能电声器件、德州仪器工业传感器、诚利电子微电子产品等35项制造业升级重点技改项目,同时组织一批项目申报列入省重点技改项目导向性计划。二是努力破解工业项目源特别是外资大项目少的难题,优化投资资本结构。整理编制了10个工商业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列入江苏省重点引资项目库,收集118个制造业招商项目信息,整理编制了常州市制造业项目库及产业链招商项目指导书;组织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主动承接世界制造业的转移,开展了多次招商洽谈和项目对接活动,排出了百家民营企业分期分批赴境外招商计划,切实提高外资在全市工业投入中的比重。如4月份组织15家企业与意大利50家企业进行对接,5月份组织50家企业与港澳台企业进行对接。三是努力破解项目实施进展缓慢的难题,优化服务方式。积极推进实施一批重点技改项目,建立专人负责制,全力跟踪640个总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的序时进度,重点做好99个上亿元项目的协调服务工作,组织实施50个市重点技改项目。对重点项目进展中的矛盾和困难进行梳理排列,及时协调,组织现场办公,集体“会诊”。四是努力破解项目实施中土地和资金紧缺的难题,优化资源配置。协调相关部门保证工业计划用地优先供给重点项目,同时盘活整理现有存量,补充工业用地的不足。
⒊突出提升综合竞争力,努力提升民营经济发展质量
一是营造发展民营经济的氛围。起草了《常州市民营经济发展三年跃升计划》,经市委、市政府确定后正式发文贯彻实施;建立了民营经济专项扶持资金,并对原有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进行全面梳理,从扶持的力度、激励的机制上作进一步完善;筹备召开了全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排出了年度百强民营企业,表彰了市优秀民营企业、优秀民营企业家和优秀民营高科技企业,激发民营企业在更高层次上发展。二是帮助企业创新机制。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选择了100家民营企业重点帮助、树立典型、总结推广经验;加强分类指导,选择10家有较好基础的民营企业进行重点培育,争取在境内外上市,上半年森源开关在香港上市已基本成功;每月举办“企业创新与发展”报告会,并选送一批民营企业家赴清华大学等高等院校培训,提高了企业家素质。三是积极推进乡镇工业集聚区建设。帮助乡镇工业集聚区做好发展规划,突出投资密度、引进外资、环保治理等重点,完善了园区的考核办法,建立了定点联系制度,有效地推动了工业集聚区的良性发展。四是引导民营企业培育知名品牌。充分利用我市产业优势,塑造常州新一代形象产品,与有关部门联手,选择市场大、质量好、管理优的15只产品(商标)进行重点培育,争创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五是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全市中小企业服务网络,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帮助筹建了市担保行业协会,全市已成立各类担保机构30余家,注册资金总量达6.23亿元,上半年全市担保机构共为411户企业提供担保,担保总额达12.33亿元。
⒋突出规划导向,营造商贸发展新格局
一是完成了《常州市商业网点规划》定稿和最后审定工作,经专家最后论证和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已由市政府批转全市执行,并被省经贸委评为一等奖。二是做好市场培育和监测工作。积极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工作,推荐溧阳扬子广场作为试点企业,探索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商品流通网络,进一步推进便民利民连锁店建设,提高农村市场的商品质量;选择百大公司等12家重点零售、餐饮企业及市场,作为直报对象,积极推进商务部重点流通企业监测系统的网上直报工作。三是加快招商引资步伐。认真做好相关协调工作,确保了南大街步行街、乐购生活购物中心南大街店等按时开业;积极寻求合资合作商机,积极做好正在建设中的法国欧尚超市和已经签约的美国沃尔玛、泰国易初莲花、韩国每家玛超市等项目的协调服务工作,牵头有关辖区和部门与德国麦德龙超市等进行接洽合作,争取全年有5-6家外资零售业在我市登陆。四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食品安全的一系列工作部署,开展定点屠宰场集中整治活动,积极推进机械化屠宰,优化了屠宰点布局结构;加强成品油市场的管理,密切关注成品油市场的经营动态,努力减少石油资源紧张对我市正常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加强典当业、拍卖业等行业的管理力度,规范运作,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五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工作取得了新成效。牵头组织开展了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和打击商品欺诈专项行动,组织开展了全市“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召开了全市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工作联系座谈会。
⒌突出攻坚克难,深化和完善企业改革转制
一是积极稳妥地处置企业改革中的历史遗留问题,建立预警机制,定期排查不稳定因素,全面掌握动态性的企情民意,全力处理好突发事件,认真做好常州依维柯、齿轮、连环等企业的信访接待和预警、疏导工作,努力确保社会稳定。二是推进重点企业资产重组,集中力量做好变压器、常州依维柯、江苏铁本等企业资产重组中的推进协调工作。三是加快推进中房、苏煤机等程序内企业的破产工作,妥善处理好职工的分流安置。四是加快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认真组织开展“回头看”和“典型引路”活动,深化推进深化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工作。
⒍突出先进性教育,加快机关职能转变
一是根据市委统一部署,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狠抓落实,创新求效,圆满完成了经贸委系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培训、分析评议、整改提高各个阶段的目标任务,保证了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当前经济工作“两不误、两促进、两提高”。二是提高服务效能。切实转变职能,加强整体联动,把工作的重心下移基层企业,强化服务和效率意识。今年,委领导对全年十个方面30条重点工作目标逐一进行了责任分解,并多次赴辖市区进行工作调研,督促检查工作,帮助明确工作思路;机关各处室还联系了1-2个重点项目,每个机关干部联系1个重点企业或重点工作推进事项,主动了解企业的需求,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三是创优服务企业的环境。我委根据市委关于创优发展环境的“五项规定”,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经贸委关于进一步创优发展环境的十项承诺”,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开,自觉规范工作行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四)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上半年,虽然我市工业商贸经济在新的调整发展时期取得了新的成绩,但发展中的矛盾进一步凸现。一是工业结构不够合理,高新技术产业成长缓慢。电子信息产业总量偏小,仅占规模以上总量的6%,对全市增速的拉动力较小;大企业不多,支撑作用不强,尤其是成长性强的高新技术产业大项目较少,使得经济新增量规模偏小。二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后,我市工业投入进入新的调整期,相当部分项目的实施进度受到了土地、资金等资源因素的影响,大项目少、困难项目多,民资投入多、外资投入少,地区间投入强度不平衡,直接影响了投入增量和发展后劲。三是受主要原材料价格上扬、流动资金短缺影响,企业获利空间缩小,两项资金占用增大,企业赢利能力下降。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税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5个百分点,利润增幅回落16个百分点。四是居民消费的拉动力尚显不足,餐饮业增幅开始出现回落,现代流通业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份额仍偏低,仅占12%。五是全委机关为企业服务的效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工作举措还需进一步创新。
二、下半年工作意见
当前,工业和商贸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新的不确定因素,新旧矛盾影响着工业商贸经济的发展走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从国际环境看,欧美特保措施的出台,直接影响在我市工业中占有较大比重的纺织行业下一步的发展趋势。从宏观环境看,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继续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坚持严把土地审批和信贷投放两个“闸门”,一系列干预措施迫使经济“降温”,企业将处于新一轮“紧运行”的外部环境;尤其是国家金融政策更趋谨慎,资金投放的速度减缓,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加大。从企业情况看,主要原材料涨幅高于工业品价格涨幅,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企业两项资金急剧上升,1-5月份同比上升26.23%;土地等主要要素短缺的矛盾短期内仍然难以缓解,继续影响着项目实施和投入增长。
因此,我们将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对经济工作的整体要求,坚持加快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加快转变机关职能,加强研究宏观环境的变化趋势,牢牢抓住发展的主动权,大力推进“三加”工程,既抓当前、又着眼长远发展,既促进速度高增长、又促进结构优化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围绕“四个促进”和“四个提高”,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
(一)强化组织,促进经贸运行量质并举
下半年,要切实提高经济运行调节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全年运行目标的完成。
⒈突出预测预警,更加关注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认真分析近期宏观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与财政、国税、地税、统计、银行等部门加强沟通,从相关经济指标的变化来把握全市经济的走势;与周边地区加强联系,及时掌握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不断提高预测预警水平。
⒉突出提速增效,更加关注部分行业和重点企业效益下滑的问题。加强对重点企业和新增长点的跟踪服务,对列入培育年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重点企业和新增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新增长点项目,逐一上门服务,帮助协调解决提速增效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矛盾。
⒊突出要素供应,更加关注电力、运输、资金等主要生产要素供应问题。切实落实电力迎峰度夏方案,严密监视电力供应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影响程度,做好调度服务工作;想方设法缓解企业融资困难,组织银企合作洽谈会,解决生产经营中资金供需矛盾;帮助企业内部挖潜,降低两项资金占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把融资难的矛盾所造成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二)真抓实干,促进有效投入持续增长
全委上下要始终把加大工业有效投入作为重中之重,真抓实干,推进重点项目;千方百计,增加有效投入,做到“四个不放松”:
⒈紧抓关键,咬定投入目标不放松。根据全年目标及上半年以来工业投资的运行情况,抓住三季度这个关键时段,按照每月增长40%以上的要求把目标分解至每个月,争取七、八、九每月期末达到序时进度的56%、66%、76%,按月通报各辖市区以及重点项目的序时进度,确保全市完成年度增超25%的目标,达到工业投入450亿元,争取完成463亿元。
⒉立足当前,狠抓重点项目不放松。要按照全年工作目标,对重点项目分门别类组织推进实施。一是狠抓圣戈班宏发、德州仪器、太平洋电器等25个重点项目年内全面竣工,投入运行;二是狠抓东风农机轮拖、宝钢冶金等一批跨年度项目多投入、快投入,重点抓好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前竣工;三是狠抓上亿元重点项目的建设,确保序时进度不落差。
⒊强化服务,排忧解难的力度不放松。针对工业投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提高化解难题的能力,提高服务效能。一是对排出的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重点跟踪,帮助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矛盾和困难,不断提升我市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的投入强度;二是对排出的一批问题或困难项目,坚持每月召开一次例会,专题研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矛盾和困难,特别是重点理出一批缺乏资金的项目与银行对接,组织银企洽谈活动,理出一批缺乏土地的项目,一方面与有关部门协调,争取优先供应工业用地,另一方面盘活现有存量,支持重点项目;三是对排出的一批政策性支持项目,认真做好有关技改贴息等扶持政策的落实工作,今年争取贴息项目早评审,资金早到位,进一步激活投资热情。
⒋着眼发展,挖掘后劲项目不放松。进一步加大利用外资和境内民资项目的推进力度。一是力促一批签约项目早开工,积极联手相关部门对利用外资及工业重大项目,帮助平衡和优化外部环境,争取早日开工建设;二是力促在谈项目早签约,配合相关部门和企业参与项目洽谈和对接,特别争取在科技经贸洽谈会上有一批大的项目签约;三是力促意向项目早落实,通过宣传产业政策,帮助有意向项目的企业,做好项目的筹划工作,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四是力促信息源项目多储备,组织全委各处室加强与辖市区、特别是列入全市重点培育计划企业的沟通联系,探讨新的发展战略,帮助确定后续项目的定位。
(三)外向带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要努力增强外向带动力,增强产业政策导向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主要抓好六项关键工作:
⒈积极贯彻实施《常州市制造业升级三年行动纲要》。按照《纲要》要求,完成电子信息产业、新型材料产业、生物医药及精细化工产业等八大产业的三年发展计划,在编制过程中聘请专家、学者进行充分论证,吸收社会和企业的建议,真正发挥指导产业集聚升级的作用。
⒉认真编制一批高新技术产业招商项目。全面落实“全市利用外资推进会”一系列部署要求,与相关部门一起,摸清全市优势产业及产业链发展状况,提出今后几年全市重点扶持和发展的产业链目录,编制全市及辖市(区)产业链招商指导书和项目手册,编制我市产业与世界500强企业对接计划表,主攻跨国公司的“旗舰”项目和“龙头”项目;同时,根据我市实际,编排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产品和项目进行招商引资,通过外资嫁接,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层次,融入国际大公司产业链分工。
⒊积极组织一批招商引资项目的对接洽谈。突出引进高新技术、先进技术装备和研发机构,在组织百家企业分期分批赴欧美等境外招商活动中,下半年精心组织好“常州—香港、澳门经贸洽谈会”和“常州—广东项目推荐会”等招商活动,组织企业参加“2005年跨国零售集团国际采购会”、“中俄经贸洽谈会”,搞好法国纺织服装企业以及美国、加拿大汽车零部件厂商来常考察和洽谈贸易与合作等活动。
⒋在强化服务和指导的基础上,重点在培育和建设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上下功夫。配合搞好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考核评价工作,对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进行综合评价,并推荐3家企业技术中心申报认定省级技术中心,同时做好新认定市级技术中心的评审考察工作。
⒌高质量地推进35项制造业升级项目和50项技术创新项目的实施。落实有关产业升级专项和电子发展基金,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提高竣工完成率;加快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步伐,新认定10家信息化示范企业。
⒍推进发展循环经济和限期淘汰落后工作。积极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树立典型,组织编制全市发展循环经济规划;加强节能监测,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降低高能耗产业的比重,排出三年中分期分批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建设项目的序时进度;认真搞好清洁生产工作。
(四)创新机制,促进民营经济内增动力升级
把创新机制作为提升民营经济发展质量的切入点,不断引导民营企业做强做大,调整和优化发展方向,主要落实好三项工作:
⒈加快制度创新和品牌升级。对年初确定的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100家民营企业,组织一次交流,并进行逐一验收,确保质量;对重点培育的15只产品(商标),与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加快申报工作,年内新增一批省以上的知名品牌。
⒉优化政策扶持环境。制定和完善鼓励民营企业调整结构的政策措施,出台《常州市扶持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办法》,促进民营企业又快又好地发展。
⒊搞好企业家培训工程。围绕“515”企业家明星工程,继续组织好“创新与发展”系列报告会;与清华大学联合举办民营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创新发展高级研修班;组织优秀管理人才参加中国工业企业高级人才培训班;继续选派部分民营企业家到国外著名大学和跨国公司学习培训,推进多层次培训,提高经营者素质。
(五)重点培育,提高产业和规模集聚水平
坚持走集约化发展之路,架构我市工业发展的新优势,在“两个加快”上做出成效。
⒈加快产业集聚。重点培育建设各具产业特色、功能较为齐全的15个乡镇工业集聚区,通过专题例会和督促检查,协调解决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并争取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对成长性较好的集聚区给予资金奖励和支持;推进园区产业集聚上规模,在15个重点乡镇工业集聚区中,有计划地培育上规模,争取三年内形成1个销售额100亿元左右的示范区、5个50亿元左右的集聚区、9个30亿元左右的集中区、5个10亿元的乡镇园区。
⒉加快企业规模集聚。大力实施“5550工程”,围绕年初确定的全年培育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工业企业30家,其中100亿元1家、50亿元以上2家,实现利税超1亿元的工业企业30家的目标,组织“对标找差距”活动;大力推进企业上市,加强分类指导,对已经进入辅导期的银河电子、华威电子、亚邦医药等8家产业优势明显的企业,做好境外上市推进工作,对列入省重点推进境外上市培育计划的18家企业,进行专题辅导,争取今年有2家企业在境外成功上市。
(六)内外并举,提高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
坚持以“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拓宽领域、提升品质”为基本方略,加快构筑与新型工业化互为促进、共同推进城市化进程的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⒈积极探索发展生产型服务业。围绕把我市建设成现代制造业基地的目标,突出发展重点,培育特色和优势,一方面积极探索培育为现代制造业服务的研发、金融、信息、教育、培训等服务业,另一方面加快培育物流、会展、中介、商务服务等生产型服务业,提升我市生产型服务业的层次。下半年,要围绕产业升级制定好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规划,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开展全市现代物流业调查工作,摸清家底,建立台账;建立重点物流企业定点联系制度,扶持一批重点物流企业;创建全市现代物流信息网,初步形成我市现代物流信息平台;重点培育江南塑化市场等一批区域性大型专业市场,力争形成一批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大型市场群。
⒉优化和提升消费性服务业。认真制定商业网点规划实施细则。落实好刚出台的《常州市商业网点规划》,发挥其在特大型城市建设中的指导作用;加强市场的培育和调控,通过信息发布、制定相关政策等形式,强化对企业的服务;加快建立市场运行调控体系,提高对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保持市场稳定;完善对肉、菜、粮、食糖等重要商品市场运行的监测系统;加强预警预报工作,实施严格的安全监管。
⒊加大商业领域的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商贸经济的国际化水平,引进一批境内外大公司,特别是跨国公司、国外中介机构来我市落户;积极引进国际国内先进的商业业态、知名企业及著名品牌,认真做好麦德龙等一批项目的洽谈工作,以及一批在建外资项目的服务工作。
⒋加强对市场的行政管理。进一步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规范贸易行政管理工作,做到依法行政;进一步改善屠宰设施和条件,压缩一批不符合条件的场点;密切关注成品油、煤炭市场的管理和经营动态,切实做好市场保供工作;加强对典当行、拍卖行企业的行政管理,提高行业自律水平,防止恶性竞争,壮大经营规模。
⒌进一步加强市场整顿工作。紧紧抓住食品安全、保护知识产权和打击商业欺诈三项重点,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以罚代刑问题,积极探索城市综合执法体系建设的路子,将综合行政执法向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和保护知识产权延伸。
(七)整体联动,提高一批重大工作的落实质量
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阶段性任务是我委职责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保质保量地完成。
⒈切实做好科技经贸洽谈会的组展工作。发挥经贸部门的整体优势,认真落实好洽谈会有关任务,加强组织协调,精心策划设计,精选展品方案,突出招商效果,确保完成组展任务。
⒉切实做好重点资产重组项目的推进工作。组织力量推进变压器厂、常州依维柯客车有限公司和江苏铁本的资产重组工作。
⒊切实调研和掌握重点企业的稳定情况。对已改制企业和改制仍在推进过程中的企业认真进行排查,及时发现可能会引起信访尤其是集访的苗头或隐患,做好“急难险重”的预案。
(八)转变职能,提高机关服务效能
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实施机构改革,是推进我委机关建设再上新台阶的良好机遇,必须突出提高驾驭经济工作的能力、创优发展环境两大重点,加速机关职能的转变。
⒈加快理顺职责,切实履行职能。按照机构改革的要求,做到机构、人员快速到位,快速熟悉新的职能,确保机构改革与服务企业不脱节,切实提高为市委、市政府当好参谋的能力、协调相关部门的工作能力、服务企业发展的能力。
⒉强化发展意识,创优服务环境。坚持发展不动摇,坚持服务企业不动摇,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认真落实市创优环境“五项规定”,切实履行委“十项承诺”,着力解决怕担风险、怕负责任、行政不作为的问题,加强行政监察,提高机关服务企业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⒊整顿和规范行业协会工作。委机关与有关行业协会在机构、人员、资产等方面有联系的,一律在今年彻底脱钩,在协会中兼职的公务员全部退出行业协会职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
⒋加强机关队伍建设。注重发挥先进性教育的成效,探索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以创建“团洁、廉洁、开拓”好班子和优秀班子为抓手,进一步提高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以创建学习型机关和文明机关为抓手,努力提高机关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为抓手,全力打造经贸委廉洁高效的社会公众形象。
各处室2005年三季度工作计划
工 作 项 目
|
工 作 计 划 内 容、目 标 ( 主 办 人 )
|
一、办公室(财务处)
|
综合文稿
|
修改完善全委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意见。 (潘仁贤、杨 军)
|
调查研究
|
配合做好产业升级专项规划重点课题的调研工作。 (潘仁贤、杨 军)
|
财务管理
|
组织直属单位进行上半年财务分析;完成2006年度本委部门预算的“二上”工作;做好国库集中支付的衔接工作。 (朱菊英、金雅娟)
|
档案管理
|
做好2004年度档案的归档整理工作,迎接市档案局检查和年度考核。
(刘 燕、徐 军、陈 丽)
|
稳定工作
|
配合相关处室做好企业稳定工作。 (蒋国卫)
|
会务筹备
|
做好科技经贸洽谈会制造业展区有关筹备工作。 (蒋国卫、杨 军)
|
网络建设
|
组织本委IOA办公系统和全委局域网计算机加入市政府电子政务网,实现与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网上办公。 (杨 军、徐 军)
|
基础工作
|
配合做好机构改革、处室调整和机关内部建设等相关工作。 (全 处)
|
二、组织人事处、机关党委(老干部处)
|
组织人事工作
|
认真做好机关“三定”工作;做好申报经济、石油化工、工美等系列高级职称的资料审核、推荐报审工作;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务工资调整的准备工作;做好机关编制、实有人数情况调查工作;做好事业单位聘用合同文本置换、鉴证工作;组织《公务员法》培训;做好退休人员的报批和出国出境人员的政审。 (全 处)
|
创建工作
|
做好“四五”普法检查验收的准备工作;组织机关公务员进行礼仪规范培训;做好“学习日”活动的组织工作。 (全 处)
|
党建工作
|
巩固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完善机关党支部工作的有关制度;积极组织参加市级机关工会组织的广播操、太极拳展示活动。 (全 处)
|
老干部及
其他工作
|
做好老干部定期学习的服务工作;做好人事档案的审核和信息化管理工作;完成处室各类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 (全 处)
|
三、综合处、研究室
|
目标管理
|
了解和掌握全委目标任务的序时进度,按照市目标办的要求,及时上报本委上半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 (全 处)
|
课题调研
|
继续修改完善加快我市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继续做好完善和修改8个产业发展规划的牵头工作;了解全市课题调研工作的进展情况。 (全 处)
|
展务工作
|
参与做好2005中国常州科技经贸洽谈会的筹备工作。 (全 处)
|
信息工作
|
协助完成《常州经贸工作》“优化我市工业结构的探索”、“城市发展与大型商业设施建设的科学合理布局”等调研文章的组稿工作;进一步完善《常州经贸网》,准备开设“网上调查”等专题栏目。(全 处)
|
四、监察室、经济法规处
|
纪检监察
|
进一步推动贯彻落实“两个纲要”,召开经贸委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建立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积极组织“两个纲要”知识竞答活动。 (全 处)
|
依法行政
|
对委行政许可和行政执法情况进行调研,总结检查有关工作,迎接市联合执法检查。 (全 处)
|
依法治企
|
对部分企业“四五”普法情况进行摸底调研,在此基础上召开企业“四五”普法经验交流暨理论研讨会;同时,指导有关企业做好省、市验收工作;召开企业法律顾问协会理事会,进行协会提前换届,委有关人员彻底与协会脱钩。 (全 处)
|
五、经济运行处、行业管理处
|
目标管理
|
分解三季度各单位工作目标,并专人监控辖市、区工业经济产出情况;定期召开工业经济形势分析会,把握发展趋势;重点关注主要工业品和大宗原材料的价格走势,对亏损大户和利润下降大户进行跟踪监控,对两项资金上升过快原因进行分析;做好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对下半年纺织服装出口的影响分析。 (全 处)
|
协调服务
|
根据上半年完成情况和发展趋势,调整重点培育企业名单,对全年有望营业收入超10亿元、利税超亿元企业实施重点监控;对照年初目标,检查新增长点完成情况,帮助协调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新增长点加快产出;关注高耗能行业和重点用电大户的生产情况,为迎峰度夏提供第一手资料。 (全 处)
|
行业管理
|
在工经联内部设立专业委员会;推进行业协会改革,在企业自愿的基础上成立相关行业协会;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引导企业集聚发展;积极与中国名推委衔接沟通,帮助相关企业做好申报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上报材料的准备工作;认真参加服装节、“丝绸之路”服装交易会、科技经贸洽谈会相关组织工作;继续做好禁化武、茧丝绸、农药、电动车管理等工作。 (全 处)
|
六、投资与规划处(产业政策处)、行业规划处
|
产业调研
|
开展全市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调研工作,摸清家底分类引导,同时为下半年赴境外专项招商做好准备。 (赵 明、钱亚明)
|
规划编制
|
组织编制“十一五”计划之工业投入和工业技改专项规划,完善编制“工程机械及机车、车辆三年发展规划”,并配合做好其他专项计划的编制。 (王宏才、赵 明、钱亚明、陈水玲、何 强)
|
目标跟踪
|
做好跟踪服务及预测分析,确保完成工业投入序时进度,三季度末力争完成324亿元,增长35%,序时进度达到70%。 (全 处)
|
行政改革
|
按照苏政发〔2005〕38号文《省政府关于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备案暂行办法》,配合有关部门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 (陈水玲、钱亚明)
|
项目推进
|
协同做好铁本项目重组工作。 (钱亚明、赵 明)
|
政策落实
|
全力争取省技改贴息资金,有针对地安排好市财政贴息资金。
(全 处)
|
统计工作
|
会同统计部门开展非工业系统投资调研。 (刘伟俊)
|
七、技术进步与装备处、信息产业处、市国防科工办
|
调研课题
|
配合做好《制造业升级纲要实施计划》和《推进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政策建议》的撰写工作。 (戚惠良、张新强、宗 纲)
|
创新项目
|
跟踪国家发改委、省经贸委信息,组织申报产业升级项目、省技术创新项目。 (全 处)
|
技术中心
|
做好国家级、省级技术中心的年度评价认定工作,争取全部通过评审;新申报省级技术中心3家,争取得到省认定;组织认定市级技术中心15家。 (陈 申)
|
信息化工作
|
做好2005年信息化示范企业的培育工作,新认定10家信息化示范企业。 (张新强)
|
产学研联合
|
调查企业产学研需求,配合做好在常高校与企业的产学研对接工作。
(陈荣平)
|
国防科技
|
组织配套企业编制军品“十一五”发展规划,推进保密资格认证,参与低质量船舶治理活动。 (陈 申)
|
八、电力能源处、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处
|
电力供应
|
认真组织好2005年夏季错峰方案的实施,及时了解和掌握迎峰度夏方案的实施情况,并组织检查方案的落实情况;会同供电公司组织召开上半年常州地区电网调度信息披露会。(牛 勇、严德群、张小铁)
|
资质培训
|
会同供电公司开展2005年电气进网作业承装(修、试)施工企业的资质论证和进网作业电工培训工作。 (王震达、严德群)
|
资源节约
综合利用
|
抓好建材行业、纺织行业节能示范项目的推广工作;配合创建节约型企业,编制一些推广应用的节能产品和节能工艺资料供企业选择使用;完成“常联报废汽车回收拆解有限公司”市区设立报废车交售、登记窗口。 (左鸣强、王震达)
|
清洁生产
|
开展中德清洁生产项目合作的试点工作,启动试点工作计划;继续搞好清洁生产宣传、培训工作。 (牛 勇、刘胡旦)
|
九、对外经济协调处、产业损害调查处
|
项目收集
|
针对“常州—香港、澳门经贸合作洽谈会”、“常州—广东项目推荐会”、“常州科技经贸洽谈会”三大招商活动,完成招商项目的收集,落实中方参会企业以及配对洽谈外商。 (全 处)
|
活动筹备
|
做好2005年跨国零售集团国际采购会、美国、加拿大汽车零部件考察团经贸洽谈活动、法国纺织采购洽谈会等活动参会企业的发动、筛选等前期准备工作。 (全 处)
|
重组项目
|
做好变压器厂、冶金机械厂外资重组项目产权交易前的准备工作。
(全 处)
|
十、企业改革与管理处、企业监督处
|
资产重组
|
继续做好常客、变压器、四建司等资产重组项目的推进工作。(全 处)
|
企业脱困
|
继续做好中房、苏煤机等已进入破产、关闭程序企业和天利、园林等拟进入破产程序企业的项目推进工作。 (夏存龙、刘 宁、石建中)
|
稳定工作
|
积极做好企业稳定工作,对常客、连环、拜克等企业的信访和稳定情况全力做好接待、预警和疏导工作。 (全 处)
|
减负工作
|
按照国家和省的部署,开展企业减负工作。 (夏存龙、孙志宏)
|
十一、市乡企局(中小局)企业服务与指导处、信息统计处、综合处
|
民营经济
|
出台民营经济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确定年度民营经济专项资金的使用方向和项目安排,并落实好省扶持民营企业专项资金的申报工作;加大民营经济分解目标的督促检查力度;推进百家民营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实施工作;继续推进民营企业上市工作。 (全 处)
|
经贸洽谈
|
组织企业参加第二届中国中小企业博览会和中俄经贸洽谈会。
(全 处)
|
产业集聚
|
筹备全市产业集聚区工作现场会。 (全 处)
|
担保工作
|
组织市有关部门及担保公司赴深圳等地考察。 (全 处)
|
培训工作
|
举办第三届中国中小企业竞争力讲堂常州培训班;组织第二期成长型民营企业培训班。 (全 处)
|
十二、交通运输处(市道口办)
|
综合运输
|
继续做好中天钢铁有限公司运输协调工作,保障企业生产用煤的正常运输;会同地税局对全国联运发票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寻求规范联运企业行为、扶持企业发展的有效措施;协调季节性重点物资的运输工作,保障粮食运输环节的畅通;及时做好铁路机构调整后的有关协调工作,保持铁路运输秩序的稳定。 (全 处)
|
现代物流
|
会同工商、交通等部门开展全市现代物流调查工作;做好2005年现代物流贴息贷款的有关工作,扶持一批重点物流企业;创建常州市现代物流信息网络,初步形成我市现代物流信息平台。 (全 处)
|
其他工作
|
配合公安、交通、安监等部门做好危险化学品运输的整顿检查工作,确保危险化学品运输的安全畅通;沟通铁路与地方的关系,协调新长铁路武进运村站的顺利开通。 (蒋庆萍)
|
十三、贸易市场处
|
发展规划
|
着手商业网点规划实施细则的编制准备工作。 (全 处)
|
招商引资
|
做好与麦德龙的洽谈工作,初步确定地块及价格。 (薛国栋、凌燕红)
|
市场运行
|
搞好节日旺季市场供应工作;做好几个信息网络的统计监测,及时掌握和分析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巩固推广商务部《重点流通企业监测统计报表制度》;做好连锁企业半年报工作和服务业统计工作。
(薛国栋、李红娣、凌燕红、汤玉萍)
|
市场建设
|
搞好戚区开发区小商品批发市场的论证工作;指导南大街步行街业态分布,做好有关调解工作。 (薛国栋、凌燕红)
|
会议筹备
|
做好市服务业工作座谈会有关材料的准备工作。 (薛国栋、凌燕红)
|
行业发展
|
与市质监局联合出台美容美发行业的等级评定制度。 (张罗春)
|
展会交流
|
做好江苏国际服装节常州分会场筹备工作;组织落实江苏五城市厨艺交流活动。 (张罗春)
|
十四、贸易行政管理处(市酒类办、市屠宰办)
|
生猪屠宰管理
|
加快推进压缩屠宰场点步伐,进一步落实实施定点规划的意见;加强对屠宰市场的监管,健全生猪进检宰销存对手帐制度;按照国务院《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和《常州市生猪定点屠宰场设置规划意见》,对符合定点规划条件和要求的场点实行定点屠宰标志牌动态管理;做好三井机械化屠宰场开业运行前验收、规范等前期服务工作;坚持日常执法检查,查处违规行为。 (鞠奇峰、金华平)
|
成品油管理
|
认真贯彻即将出台的《江苏省成品油市场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协调国土、规划等部门做好加油站的发展计划、申报、审核、挂牌、建设等工作;密切关注成品油市场动态,做好市场供应工作;根据即将出台的加油点管理办法,妥善解决加油点无证经营的问题。
(鞠奇峰、岳华纪)
|
典当业
拍卖业
管理
|
严格行业管理要求,促使新办典当企业融入“常州典当行业公约”,自律管理范畴,规范典当行为;组织各典当行进行互查,加大对非法集资、销赃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规范经营行为;协调拍卖企业规范操作,防止恶性竞争。 (金华平)
|
煤炭经营管理
|
按照《煤炭法》、《煤炭经营监管办法》的要求,做好煤炭市场的监督管理工作;通过年检资料进行汇总分析,了解全市煤炭的需求规模和购进来源、销售方向等信息,关注和掌握市场动态;做好申请煤炭经营资格企业的资料初审、申报工作。 (鞠奇峰、孙定星)
|
十五、培训处
|
民营企业培训
|
继续承办“企业创新与发展”系列报告会;联合举办“常州市企事业领导和技术管理干部专题培训班(境外)”;配合市委人才办做好“有突出贡献人才奖、人才工作组织奖”评比表彰活动的相关工作;开展企业职业经理人任职资格培训与认证工作;举办复旦大学财务总监高级研修班。 (全 处)
|
MBA办班
|
做好2005年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工作,组织好考前辅导班;做好2004级MBA学位班班级管理及教学衔接工作。 (全 处)
|
学习型企业
|
组织创建骨干研讨班。 (全 处)
|
工商管理培训
|
做好冶金厂工商管理职业资格培训班结业的相关工作。 (全 处)
|
十六、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经贸委窗口
|
上半年共受理各类许可事项623件,办结653件。
窗口作为经贸委服务企业、行政许可的主要平台,工作人员都能树立为企业、为群众服务的观念,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认真做好服务工作。窗口被中心第一批命名为“标准化窗口”,同时被评为一季度“优秀窗口”。
|
严格遵守《行政许可法》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的五项规定》,充分发挥窗口服务平台的作用,加强与委内有关处室的联系,淡化审批,强化服务,创新服务方式,优化发展环境。
⒈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和申报材料,在法律法规允许的前提下,把方便留给企业和群众;
⒉进一步加强对收费的管理,公示收费项目,提高收费的透明度,严格收费标准和程序;
⒊进一步创新服务方式,积极创造条件实施网上咨询、网上审批等,更加方便企业和群众。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