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是我市全面贯彻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的开局之年,也是落实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力争“两个率先”,实现富民强市,实现我市跨越式发展目标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财政工作,全面完成收支预算,对于开创我市改革、发展新局面,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突出支持经济发展,做大经济财源蛋糕。
一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扶持经济发展的各项财税优惠政策,增强经济发展主体的竞争力。二是会同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用好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预算资金,创新支持经济发展的方式和方法,支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三是充分发挥财政手段,促进我市加快利用外资,吸纳民资,增加有效投入的步伐,做大经济总量。四是支持促进经济发展的服务平台建设,促进担保行业的健康运行,培育和促进新兴服务业发展。
(二)突出征收管理,健全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
加强财税部门的协调配合,坚持依法治税和应收尽收。落实责任目标,强化工作措施。建立财政收入增长监测分析机制,规范收入入库级次属地界定,巩固税收属地征管成果。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税种的征收管理,改进小税种、零星税源征管,积极探索社区零星税源协管机制,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做好契税、耕地占用税等的征收工作,实施非税收入管理制度改革,完善非税收入征管体系,规范非税收入管理。
(三)突出优化支出结构,构建和谐稳定社会。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公共财政的要求,有保有压,有促有控,大力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一是高度重视做好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大养老保险金征缴力度,扩大养老金覆盖面,依法应收尽收。建立最低生活保障自然增长机制,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动态下的应保尽保。加大对公共卫生体系投入,重点支持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助体系建设、重大传染病防治,调整完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政策,完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城市低保对象医疗救助制度。二是注重抓好“三农”问题政策落实。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认真落实财政支农的投入政策,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切实转变财政支农方式,整合并集中资金,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优势主导产业带、区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科技的扶持。增加动物疫情防治投入,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进一步规范支农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深化农村各项配套改革,清理和化解乡镇债务。三是进一步增加对科技、教育、文化、体育事业的投入,贯彻“科教兴市”战略,依法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完善以公共财政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优化教育结构和资源。加大科技创新的财政投入力度,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加大体育文化事业投入,重点支持体育会展中心、大剧院、博物馆等社会事业重点项目建设。
(四)突出财政改革,完善公共财政运行机制。
一是深化、完善部门预算管理改革,细化部门预算编制,提高部门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完整性、合理性。
二是进一步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加大财政直接支付比重,规范资金清算,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运行。
三是推进非税收入管理制度改革,实行非税收入“单位开票、银行代收、实时入库”的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系统,建立部门、单位征收激励机制,挖掘非税收入潜力,促进非税收入应收尽收。
四是完善政府采购制度。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的范围和规模,推行网上采购、政府采购协议供货联动制度,加强分散采购、部门采购管理,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提高政府采购效率和质量。
五是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规范政府性建设项目投融资管理,建立政府性建设项目负债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城市建设投融资平台财务管理,促进各投融资平台规范运作、平稳发展。
六是制订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本着积极稳妥、突出重点的原则,选择财政资金比例较高、社会影响大、评价指标较易确定的项目进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
(五)突出依法行政,加强财政监督管理。
加强会计管理。做好新准则、新制度培训,严把会计从业资格准入关,推进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和诚信建设,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加强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行业监管,加快会计管理信息化进程,提高会计管理工作水平。
加强财政监督。贯彻《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制定财政监督检查管理办法和操作规范,建立科学的预算监督体系,完善预算执行监控制度,加强对科技、农业、社会保障、城市建设等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
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加强罚没收支管理,坚持罚缴分离,严格收据缴验制度。规范市级储备粮管理,加强土地出让金、住房公积金等专项资金管理,确保资金使用安全有效。制订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办法,建立固定资产动态信息库,及时掌握行政单位资产变动情况。
加强国有资产收益征收管理。逐步建立国有资本预算管理制度,规范产权交易行为,推进产权交易市场化建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