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关于我局2003年上半年工作回顾和下半年工作意见的报告
索 引 号:014109315/2003-00085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行动计划/方案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常劳社[2003]132号 发布机构:市劳动局
生成日期:2003-07-23 公开日期:2003-07-28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200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打算
关于我局2003年上半年工作回顾和下半年工作意见的报告
常劳社[2003]132号

 

常劳社[2003]132

 

关于我局2003年上半年工作回顾和

下半年工作意见的报告

市人民政府:

现将我局2003年上半年工作回顾和下半年工作意见报上,如有不妥,请指示。

附:常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2003年上半年工作回顾和下半年工作意见

 

00三年七月二十三日

 

 

 

抄送: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市委、市人大、市政协,

      各辖市、区劳动(人事)保障局

2003年上半年工作回顾和

下半年工作意见

 

今年上半年,全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坚决贯彻中央、省、市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人代会和全市劳动保障工作会议提出的目标任务,全力以赴,狠抓落实,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下半年,全市劳动保障工作面临更为艰巨的任务,全系统要进一步发扬“两个率先”的精神,努力实现劳动保障工作的新跨越,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胜利完成。

一、上半年工作回顾

(一)主要收获——三大任务全面推进,两个基础得到加强

三大任务全面推进:

1.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上半年,全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进一步强化了就业是“民生之本”的认识,把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城镇就业作为富民的根本措施来抓,强化了岗位开发和就业服务,积极克服“非典”造成的影响,稳定了就业形势。至6月末,全市共提供就业岗位3.95万个,分别完成省、市目标任务的72%99%;实现各类城镇人员就业1.75万人,分别完成省、市目标任务的65%70%。按省下达的新的就业口径和目标任务,全市净增城镇就业人员2.63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65.8 %,其中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数减少0.23万人,城镇个私从业人员净增2.19万人,社区公益岗位和灵活就业人员净增0.67万人。全市和市区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为3.2%3.4%

再就业工作进一步强化,认真贯彻全国、省、市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突出了再就业援助。一是强化了再就业的领导责任和政策配套完善工作;二是强化了再就业服务,认真做好舆论宣传和技能培训、职业指导;三是进一步强化了基础工作,初步调查摸清了“4050”和双下岗失业人员基本状况,发放《再就业优惠证》8366(市区3571)。金坛市局举办了再就业人员专场招聘会,武进区局通过政府购买岗位一次性安置了100名下岗失业人员。上半年,全市帮助11432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其中“4050”和双下岗人员3066名。

2.社会保险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上半年,社会保险以社会宣传、完善政策、扩面征缴为重点,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社保条线的同志们深入企业和市场,宣传社会保险的重要意义和有  关政策,受到了企业和职工的好评。企业养老保险扩面以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自由职业者为重点,以改制企业职工续保为突破,经努力,上半年新增参保3.95万人(市区2.26万人),累计参保单位5782户(市区4413户),参保人数41.02万人(市区26.4万人)。同时以加大征缴清欠力度为关键,努力增强基金支撑能力,上半年,市区共征缴养老保险费4.92亿元(不含1-6月市财政拨入的7000万元;市财政历年累计拨入的1.3亿元),清欠 1453万元,养老保险基金支出5.31亿元,赤字情况比预料的要好,减轻了市财政压力。医疗保险重点推进扩面工作,新增参保5.34万人(市区4.23万人),累计参保单位5166(市区2562),参保人数53.2万人(市区33.9万人)。同时加强基础管理,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的考核,协调各项制度同步发展。机关养老、农村养老、失业、工伤、生育等各项保险进一步改进服务,完善政策,全市社会保障水平得到稳定提高。

3.劳动监察工作取得良好进展。全市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部门和仲裁机构站在维护劳动者权益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高度,加大维权力度,深入开展“维权年”活动。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整治职业中介机构、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以及社会保险扩面征缴等专项执法大检查;充分发挥仲裁三方机制作用,以公开促公正,大力推行公开审理制度;继续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制订落实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和工资增长指导线制度,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加强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力度。至6月末,全市各类劳动争议案件立案353件(市区97件),结案率92.4%(市区93.8%),劳动监察案件立案162件(市区114件),结案率93%(市区90%)。

两个基础得到加强:

1.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基础得到加强。街道、乡镇及社区居委会建立劳动保障服务所及其社区工作点以来,经半年多实践,初步建立了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的基本台账和制度,初步掌握了全市社区再就业工作基本情况,初步建立了一支作风务实、敬业爱岗的社区劳动保障工作队伍,从而在全市初步形成了四级劳动保障管理服务网络,为推进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实施再就业援助、推进社会化管理服务奠定了基础。上半年,有6711人在社区实现了再就业,其中公益性岗位就业236人。

2.劳动保障信息作用有所增强。全市劳动保障规划统计信息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完善和改进了我市劳动保障事业发展主要指标统计发布工作,建立了劳动和社会保险运行情况通报制度、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核心指标测报和定期报告制度、人工成本预警预测制度、企业欠薪报告制度、劳动力分析测报制度等;全市劳动力市场联网功能得到进一步加强,形成了以市职介中心为枢纽、区职介所为分支、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服务所为基础、社区工作点为补充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

(二)主要特点——三个机制逐步完善,两个保证更加有力

三个机制逐步完善:

1.形成了责任机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劳动保障工作,召开了全市劳动保障工作会议,把增加就业岗位和控制失业率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指标,纳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体系;同时,明确了各级党委、政府作为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责任主体,进一步健全了目标考核体系;市政府颁发了[2003]50号文件,并与各辖市、区、市有关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状。各辖市、区党委、政府也都切实加强了对劳动保障工作的领导,全市做到了党政一把手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同时,市政府专门建立了由20多个部门参与的再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上半年,组织了再就业工作落实情况大检查,并建立了再就业工作情况通报制度。

2.建立了援助机制。年初,全市共有“4050和双下岗失业人员12930人,其中市区8408人,他们是再就业的困难群体,是再就业援助的重点。为此,市委、市政府办公室批转了我局会同市经贸委、财政局等共19个部门关于对“4050和双下岗失业人员开展再就业援助工作的意见,确定采取政策扶持、就业服务、技能培训、购买岗位、扶贫帮困等多方面措施给予援助。市再就业援助工作联席会议已召开两次,成员单位已扩大至21个,市财政、国税、人行、经贸委等部门分别牵头直接参与了有关优惠政策的制定实施工作,工商局、总工会、妇联等部门直接承担了再就业援助的任务,公安、建设、城管、房管等部门参与了援助工作,全市再就业工作协调机制和援助机制基本建立并得到逐步完善。

3.完善了政策机制。中央和省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意见和8个政策文件(简称“18辅”)下发后,市委、市政府制定了52号文件,我局与各有关部门积极沟通,主动协商,抓紧制订实施意见,上半年,8个政策性文件已全部出台。金坛市制订的配套文件也较完备。市级建立了规范的再就业资金管理办法,金坛市、武进区也设立了再就业资金。全市再就业资金加上失业保险基金中可用于再就业的费用共计可达7000万元以上。市级小额担保贷款已经开始运作。同时,为进一步完善我市社会保障体系,经市政府同意,市局相继调整出台了关于调整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缴费比例、机关养老保险统筹比例、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市区生育保险缴费比例和支付待遇的有关政策和市区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等6个政策性文件。为我市各项社会保险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两个保证更加有力:

1.组织机构保证更加健全。一是经过积极争取,经市政府和编委同意,调整了部分事业单位的机构建制和编制,增设了市局财务规划处、培训中心和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市退休人员管理服务中心。二是区级社保经办机构由市编委正式统一更名、定性定级定编定经费。三是街道劳动保障服务所机构建设进一步规范,统一调整重组为全额拨款的全民事业单位,原“社区工作点”更名为“社区工作站”,并明确了经费渠道。由此,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走上规范化轨道。金坛、溧阳局经过争取,分别重建和明确了乡镇的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和人员编制,武进局增加了一批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全民事业编制。这些,都为全市劳动保障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组织保证。

2.思想政治保证更加有力。上半年,全市劳动保障部门广大干部职工深入学习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贯彻执行国家、省、市一系列重大决定,开展了“两个率先”的学习讨论活动,进一步提高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切实增强搞好劳动保障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全系统思想作风得到进一步转变,工作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有效地保证了全市劳动保障工作的发展。

(三)主要问题——三个不适应,两个不到位

三个不适应是:

1.思想观念不适应。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现代企业制度、劳动用工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加快推进,全系统尤其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工作方法还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市场经济意识、公共服务意识、民本意识、发展意识比较缺乏,计划体制下的惯性还时有表现,一方面,用市场化的办法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问题,用社会化的办法解决社会问题不够;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条件下积极行政、强化宏观管理的意识和作为也不够。

2.基础条件不适应。劳动保障工作是最广泛的群众工作、社会工作,但我们宣传政策、联系群众、沟通社会的宣传手段不强;劳动保障工作是建立透明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但我们的信息网络建设严重滞后;劳动保障又是维护稳定、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手段,但我们的快速反应和严格执法的条件、力量明显不足,另外,劳动保障各项基本制度、规定尚不健全和规范,严重制约了我们的工作向更高目标、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更优质量发展。除了受各种条件的制约,也与我们缺乏积极而为的精神状态有关。

3.职能配置不适应。从宏观层面看,原有的劳动保障管理体系被改革后,这几年随着形势的发展,现有管理职能、管理方法还不适应新的要求,对某些领域的管理和服务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缺位现象。同时,从自身情况看,市、区两级劳动保障管理的职能界定、市局各处室之间、行政与事业之间、社会保障各经办机构和业务部门之间一些错位、交叉或脱节,又造成管理不顺,效率降低,甚至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两个不到位是:

1.基础管理不到位。在对企业用工情况、退工行为的管理上存在情况不明、管理乏力的现象。在劳动关系、劳动力市场秩序的管理、单位参保行为的管理等方面尤其不够。对就业转失业人员缺乏动态跟踪的办法和手段,基础信息不准、不明,影响再就业援助的决策、措施和效果。对退休人员的综合情况也知之不多。对外来人口、失地农民的就业和保障情况,基本处于失管状态。

2.宏观指导不到位。市局在宏观指导和微观管理方面,在对劳动、劳动价值、劳动保障理论和政策研究上不够,前瞻性不强,缺乏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创新。同时,对基层情况的调查研究、释疑解难和总结经验也不够,指导和服务都不到位。这些,都亟等在今后工作中切实加以改进。

二、下半年工作意见

从近期看,下半年,全市劳动保障工作面临更艰巨的任务,可以说,全市就业工作矛盾更加扩大,完成再就业援助的压力增大,社会保障和社会化管理任务加大,劳动保障工作责任将更加重大。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总体部署,按照省、市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进一步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团结拼搏,克难攻坚,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统筹兼顾,带动全局,确保完成全年任务。

从长远看,在经济加速发展、社会加快转型、政府进一步转换职能的大发展时期,劳动保障部门如何抓住战略发展机遇期,进一步健全体制、完善机制、强化职能、壮大自身,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目前,许多诸如法律法规、行政职能、工作保障条件、征政执法环境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基层单位的工作效能。全部解决这些问题不是我们力所能逮,但如果我们敢于实践,积极探索,又是能在一个区域内形成发展劳动保障事业的“小气候”的。所以,我们应该通过全系统的努力,做到有所发展,有所前进,下半年在一些能看得准的方面争取有所突破,为明年乃至今后工作打好基础。

(一)服务“两个率先”——为全市改革发展和“两个率先”提供保障

劳动保障部门作为市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劳动保障工作作为全市经济社会一项重要工作,我们要始终在市委、市政府工作的全局中找准目标,摆正位置,作出成效。要自觉服务于全市发展的大局,服从于经济建设中心,服务于“两个率先”的目标,而且要有所作为,这样才能在全局中有位置,在社会上有威信,在群众中有声誉。反过来,我们的工作才能得到领导的重视和部门的支持、社会的理解。当前,我们要切实按年初全市劳动保障工作会议上明确的要求、常政办发[2003]35号文件精神,在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尤其沿江开发、建立现代制造业基地、发展民营经济、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等方面做好工作,为全市“两个率先”作出贡献。

(二)打好两个硬仗——努力完成净增就业目标和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

1.努力完成净增就业目标。最近,国家对就业工作的目标任务、基本概念、统计方法作了重大调整,主要内容:一是用净增就业岗位替代新增就业岗位;二是对就业、失业、再就业、再就业率重新作了界定;三是明确了新的统计办法。省重新下达我市任务为净增就业人数4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5万人,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1500人。市政府即将正式下文对各辖市、区和有关部门下达任务。上述变化决不单单是几个数字的调整,而是将带来就业工作乃至整个劳动保障工作的重大变化:就业格局从以前劳动保障部门“包打天下”变成“三分天下”;就业形式从传统正规就业,突出了社区公益岗位和灵活方式就业,而且劳动保障部门对促进就业的成效,更直观地体现在社区公益岗位和灵活就业岗位人数的多少上;充分就业和不充分就业的概念,要求我们对隐性就业有一套调查界定和动态跟踪的机制;同时,净增就业人数将相应对劳动关系管理和社会保险、监察执法提出工作和考核的参照系等等。为此,我们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采取新措施,三季度要在5个方面取得突破:一要在社区公益岗位就业的有效性上即如何明确劳动关系上取得突破。二要在灵活就业劳务服务组织的发展上取得突破。三要在岗位开发上取得突破,安排“4050和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必须要有足够的、有效的岗位,为此,必须尽快开发一批适宜他们就业的岗位,包括政府购买一批岗位。四要在强化再就业援助,完成“4050和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方式方法效果上取得突破。五要在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的落实上取得突破,充分发挥再就业资金,小额担保贷款、减免税费和各项补贴的作用,扶持下岗失业人员尽快走上再就业岗位。六要在牵头协调、统一组织再就业和社会保险工作全局上取得突破。从而坚决、漂亮地打好这一硬仗。

关于援助“4050”和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今年,市委、市政府专门发了通知,市人大、政协专门进行了视察,全市已经出台了配套的文件,应该说,外部条件都具备了,今年能不能完成这个目标,除了大道理,也是能不能在全市人民面前证明我们劳动保障部门的同志们能不能打硬仗、打胜仗,是不是真办实事、好事的一个核心指标、评判标准。为此,从下月起,实行专题例会制度,一月一汇报;实行挂图作战,检查督办;实行通报制度,将市区各街道、社区承担的任务、完成的情况逐月公开通报;实行责任制度,一级对一级负责,全系统对人民、对“4050”和双下岗失业人员负责。

2.加快推进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

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以中办发[2003]16号文件转发了劳动保障等部《关于积极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目标和任务,要求努力创造条件,加快实施步伐。至今年底,我市要有10多万名离退休人员进入社区管理,任务十分艰巨。对此,我们将在市统一领导下,会同组织、计委、民政、人事、财政、文化、体育、工会、共青团、妇联、老龄等部门,认真调研,进一步领会文件精神, 把准社会化管理服务内容和企业应继续承担的责任,以及各相关部门的职责,修改完善具体方案,先行试点,全面推开,年内按要求达到目标进度。

(三)加固一个大堤——社会保障

在充分肯定我市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成果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社保特别是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存在的基础性薄弱环节,即由于赡养系数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因此目前的压力和潜在的风险也明显高于兄弟城市。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同时,要花功夫、下力气解决这个“胎里毛病”。为此,要充分利用社保机构和费率调整的有利条件,抓紧推进各项工作。

1.扩面征缴。抓好扩面征缴工作是巩固社保基础,化解风险最直接、有效的措施,因此,下半年要集中精力、全力以赴推进企业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扩面,力争三季度基本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一是要将扩面工作重心和重点下移,转向辖市、区的非公经济、乡镇企业和企业中各类外来用工。二是要接好断头,接续通知单要百分之百发放到断保人员手中。三是积极利用政策,做好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和自由职业者的参保工作。四是充分利用统计数据、企业劳动工资报表、财务报表、各险种的参保基数,全面开展缴费工资基数稽核工作,加强与财政、地税等部门协调,多条线配合作战,加大清欠力度,提高基金征缴率。

2.加强管理。下半年要抓住有利时机,不断完善各项社保信息管理系统,强化管理手段,促进参保和征缴。要积极配合市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主管部门,认真做好企业改制方案的完善工作,重点做好人员分流社保关系的接续,对已进入“协保”的人员及时接续养老、医疗保险关系。医疗保险要重点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的检查和考核,平抑医患矛盾和药费矛盾,提高群众的满意度。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和生育保险要抓住费率调整的有利时机,强化管理,增收基金,增强基金支撑能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要进一步加强规范化管理,加大违规基金回收力度。年底,确保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基金不出现赤字。

3.完善政策。上半年我市出台的社会保险6个重要政策文件,已从71起执行。一方面要抓好这些政策的落实、实施,全力推进各项工作,另一方面要在实施过程中善于捕捉和发现问题,研究解决措施,完善政策,确保新老办法的平稳过渡。既要继续研究探索一些深层次问题,如提高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推进企业年金制等,更要研究特困职工的参保、续保和医疗救助问题以及失地农民参保等问题,不断完善我市社会保障体系。

(四)推进八项探索

行政管理是政府的基本职能之一,而行政机关对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保险、环境保护、人口控制等致力于改善和保障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公共事务的管理,是行政管理活动中最广泛、最丰富的一项基本职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对劳动和社会保障的管理,因为管理的客体、内容、手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管理的方法也要随之变化,有的方面要退要放,有的方面则要进要管,才能放而不乱,退而有序,管而不死,行而有范。当前劳动保障工作要掌握工作的主动权,提高管理的效率,必须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研究解决退得太快、管得太疏的问题,才能提高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管理的效率。

1.强化对劳动关系的管理。随着就业方式的多元化,要相应研究新型就业形式尤其是非正规就业、分散就业、灵活就业、社区公益岗位就业如何确认劳动组织、确立劳动关系、劳务关系和劳动报酬。市局三季度将出台对劳动服务组织的管理办法和对社区公益岗位就业的管理办法。

2.完善对劳动者权利的保障制度。劳动者有劳动的权利,也有劳动受保障的权利。市场经济条件下,用工的权利给了企业,但企业没有随心所欲侵犯职工劳动权益的权利,这方面,我们必须有所作为。一是建立企业用工备案制度,根据用工信息加强对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管理。二是探索试行企业裁员和退工报告制度,一定期限内企业一次性裁员或全年裁员、退工达到相应比例的,要向当地政府报告。这两项制度,年内将争取会同经贸委向市政府提出报告并争取实施。

3.加强对就业资源的管理。就业岗位、就业组织和就业政策是最宝贵的就业资源。掌握社会就业岗位和积极开发就业岗位,是做好就业促进工作的基础。三季度,将报请市政府出台实施空岗报告制度,凡由财政拨款的机关事业单位需用工勤人员,凡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增加的就业岗位,都要向劳动保障部门报告,以便统筹安排就业尤其是“4050和双下岗失业人员。发展劳动服务组织是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尤其是社区公益岗位和灵活就业的重要载体,对符合享受税收扶持政策的服务型企业、商贸企业、劳服企业,要尽快明确认定办法并及时做好认定工作,出具相关证明。再就业优惠证和优惠政策,是促进和扶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有利条件和有力措施,我们要用足用好,充分发挥作用。凡符合条件的对象,要做到应发尽发,并要考虑对“4050和双下岗失业人员倾斜。优惠政策中凡有一定限额的如再就业资金、小额担保贷款和各项补贴,要能用尽用,用早用足;凡没有限额的,如减免税、费,要力争用多用足,避免政策资源的浪费。

4.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管理。我市劳动力大市场格局已初步形成,劳动保障部门办的市场、非劳动部门办的市场,有形市场、无形市场,在促进就业中共同发挥着作用。劳动保障部门办的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要树立开放意识和竞争意识,扩规模、增场次、开专场,增加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注重服务效果。对非劳动保障部门办的公益性职介机构要放开放活,鼓励发展,并积极稳妥地发展营利性的职业介绍机构,要引导各类职业介绍机构做好做活,同时,一定要规范管理,严格职介行为,狠狠打击非法职介活动,做到放而不乱,管而不死,从而充分发挥各类职业介绍机构在促进就业中的积极作用,否则,不可能形成真正的市场就业机制。要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就业市场,加强对城乡劳动力就业的统筹规划,取消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的所有限制政策,为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创造宽松的环境,要正确处理好城镇劳动力与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关系,关注户籍制度改革后城市新居民的就业问题,促进城镇劳动力充分就业。市局下半年将出台职业中介机构、外来劳动力进入我市就业的有关管理规定和办法。

5.加强对单位参保行为的管理。要依据国家《社会保险征缴条例》和常政发[2002]102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用人单位的参保行为。一方面,要大力开展政策宣传工作,深入到用人单位,深入到群众,把政策讲准,意义讲透,引导和促进用人单位和群众自觉参保。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劳动保障监察作用,加强行政执法,把劳动保障行政执法延伸到各个领域,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提高广大用人单位和群众的参保意识,规范参保行为,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工作。第三,通过加强对企业批量裁员的审批,有效控制失业人员,确保社会保险覆盖面。同时,要积极研究对尚未参保企业如何实行应保尽保的办法,形成方案向市政府报告,及早为明年扩面做好准备。

6.探索建立用人单位劳动保障信用的管理制度。深入开展“维权年”活动,切实发挥劳动保障行政执法工作在维权方面的作用。要根据当前劳动保障违法和争议案件广而不大、多而不要、保而不障、执而不力的特点,重点研究解决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进一步规范源头,抓住重头,发现案头,沟通两头,尽快使劳动保障执法工作覆盖全社会、延伸到劳动用工的全过程,依靠全社会力量,构建环环相扣、疏而不漏的劳动保障执法网。与此同时,积极探索对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情况的评估制度,对执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好的单位,授予荣誉称号,激励企业建立信用机制;同时,对严重违法的单位要依法处理,并在媒体曝光。从而做到既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又帮助企业树立社会形象,提高市场竞争力。这项工作,争取今年起步。

7.加强职业培训工作的改革。要切实按照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精神,根据目前职业培训多元化,培训客体多层化,培训保障相对薄弱化等现状,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创新培训体系,推进技校的调整,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机制,要适应社会化、市场化方向,进一步拓展职业培训的对象和内容,切实提高培训质量,不断完善我市技术工人队伍结构,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8.加强对街道(乡镇)社区工作平台的管理。要按市政府、市编委文件要求,切实调整重组好街道劳动保障所和社区工作站,既要将劳动保障工作纳入街道行政工作体系和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内容,增强党政领导的责任意识,又要确保劳动保障工作各项职能的全面到位,系统工作的顺畅运转,真正做到“六到位”,下半年,我们要全面提高街道社区工作平台的工作职能,提升服务,努力实现工作重心下移,构建组织在政府、支撑在社会、工作在基层、落实在社区的管理服务系统,并进一步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建立政府与市民“零距离”对话方式,加快推进再就业援助工作和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

(五)推进三项建设

1.加强劳动保障系统自身运行管理。要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系统整体建设,在加强协调、改善行政环境的同时,强化系统内部协调机制。要建立市、辖市(区)的联动机制,进一步明确管理级次和关系,市局机关要提高宏观指导意识,加强调查研究,加强对下级机关工作的领导、指导和服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市局机关要进一步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合理减少审批事项,提高集中审批比例;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要加强内部的协调,局内部各处室、各事业单位各项工作要相互沟通,相互支持,特别是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各社会保险相互之间要加强协调和配合。要积极向上争取,向内挖潜,向外扩展,增强劳动保障工作的自我保障能力。下半年,市局新成立的劳动保障培训中心和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要全面运转。

2.加强对信息资源的管理。信息化工作是劳动保障工作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手段创新的“推进器”,信息资源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必须加快劳动保障规划统计信息工作,建立完善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资源数据库,建立劳动力资源调查分析制度、就业岗位变动分析制度等,加强分析和预测,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今年市区所有街道要实现信息联网并向乡镇延伸,逐步实现全覆盖,实现就业信息和社保信息的就地查询,市局机关年内要建成劳动保障局域网并开设网站。

3.加强劳动保障队伍管理。一是要加强政策理论学习,加强调查研究。面对当前劳动保障工作的新特点、新情况、新变化,全系统干部职工要加快学习市场经济理论,加紧学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特别是最近中央、省、市出台下发的关于就业相关工作的重新界定、社会化管理服务等重要政策文件,要吃透精神,领会实质,较好地运用于实际,提高工作的自主性、超前性,切实增强服务本领。二是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当前,学习贯彻胡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是全系统的首要任务,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全市劳动保障各项工作。三是要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四是要切实加强作风建设。今年底,市委、市政府将组织对全市党政机关开展行风评议活动,评议结果向社会公开。全市劳动保障各级各部门干部职工要进一步强化大局观、整体观、勇于创新,又实事求是;大力倡导敬业精神,主动精神,奉献精神;开展“两个率先”学习教育,以率先的工作精神、率先的工作干劲和率先的工作作风,努力做到支持发展有为,促进就业有为,提供保障有为,实现我市劳动保障工作新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