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关于印发《2006年全市人事(机构编制)工作要点》的通知
索 引 号:014109315/2006-00069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常人发〔2006〕8号 发布机构:人事局
生成日期:2006-02-10 公开日期:2008-04-22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2006年度全市人事人才(机构编制)重点工作安排
关于印发《2006年全市人事(机构编制)工作要点》的通知
常人发〔2006〕8号

 

 

 

 

 

常人发〔20068

 

 

关于印发《2006年全市人事

(机构编制)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辖市、区人事(人事劳动保障)局,市各委办局组织人事处,市各直属单位人事处:

    现将《2006年全市人事(机构编制)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六年二月十日

主题词人事  计划  通知                                                  

  抄送:省人事厅,市委组织部                                     

  常州市人事局办公室                 2006210印发 

打印:范舒昀           校对:蒋            共印350

2006年全市人事(机构编制)工作要点

 

2006年全市人事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市委九届十四次全会、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和全省人事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和“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全面实施公务员法,稳慎进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继续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切实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统筹人才资源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为我市“十一五”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事人才保证。

一、启动实施“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大力推进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

1.加强人才开发宏观调控。编制出台《常州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加强现代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加快现代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建立科学、规范的人才资源统计调查制度,适时开展全市人才普查工作。根据政府确定的重点发展领域及人才供需情况,发布《常州市2006年度人才开发专业目录》,对符合本市城市定位及产业发展方向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进行资助,实现人才开发资金投向的动态调整。制定实行人才居住证制度。年内全市人才引进总数争取突破18000人,其中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争取突破500人。各辖市区人才总量增长率不低于7%,高层次人才引进增长率不低于10%

2.加快人才国际化进程。根据省统一要求,按照便捷高效的原则,做好《外国专家证》的颁发和管理工作。全年申报外国专家项目50个以上,执行率达60%以上。创建省级引智成果示范单位1-2个。完善海外高层次人才和留学回国人员信息库。建立健全海外招才引智联系点,集中组织有关单位赴欧洲、日韩开展招才引智活动。组织2期高层次人才境外培训班。

3.加强人才载体建设。积极组织重点企业申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落实《常州市吸引博士后进站工作的若干规定》,开展博士后研究人员资助和培养工作。加快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争创国家级和省级创业园。推进“人才特区”试点工作,指导新北区重点在政策保障、资金投入、人才国际化、载体建设、人才服务方面有所突破。组织高新技术企业、重点企业和高校开展一次“项目—人才”对接活动。

4.完善专家选拔和人才评价机制。组织开展2006年度市级拔尖人才选拔表彰工作。做好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国家和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省“百名杰出专家”推荐申报工作。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突出业绩能力取向,建立和完善以技术创新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工程技术系列职称评价制度,重点在建立科学分类体系、实施紧缺工程技术人才评价认证项目等方面有所突破。继续做好民营经济组织高级经济师评审工作。

5.大力实施紧缺人才培养工程和继续教育工程。按照《关于常州市紧缺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常州市2006年度人才开发专业目录》,制定年度紧缺人才培养计划。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举办3-4个动漫、软件、日语、物流专业人才培训班,2-3个紧缺专业硕士班。引进针对性较强的优质培训项目,以制度和管理创新为重点内容,组织企业经营管理者举办1-2期培训班。制定贯彻《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的实施意见。以继续教育工程为牵引,大力培养创新人才。选编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修课程新教材,指导有关行业制定公布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专业课程目录。切实抓好继续教育基地建设,合作建立人事人才远程教育网卫星站,进一步扩大继续教育覆盖面。加强机关事业单位技术工人继续教育工作,做好各类技师、高级技师选拔培养工作。

二、全面实施《公务员法》,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

1.深入开展《公务员法》的学习宣传工作。继续在全体公务员中进行公务员法的普及和轮训。将公务员法的培训列入公务员初任培训和任职培训的重要内容。大力宣传公务员法,形成学法、用法、执法、守法的良好氛围。

2.积极稳妥地做好公务员登记工作。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对象、条件和程序,分步骤、按时限完成公务员登记工作。各级人事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能,对公务员法实施前列入参照、依照管理的单位,重新进行确定。会同组织部门加强对这些单位和人员的管理,及时开展登记工作。

3.完善公务员制度管理。贯彻落实公务员法配套法规,完善科级领导和非领导职数使用管理审核制度,制定行政机关科级领导干部任用监督管理办法。在规定的编制和职数限额内合理设置职位,确定公务员的职务和级别。根据德才兼备标准和选拔任用条件,按照机构规格、职数比例,规范非领导职务的设置和管理。建立公务员公共服务行为规范有效投诉的认定办法。结合《公务员法》实施,建立公务员信息数据库。

4.加强公务员能力建设。认真组织实施2006年全市考试录用公务员工作。制定《2006-2010年常州市公务员培训规划》,全面实施“5+X”公务员能力培训工程,继续开展公务员轮训工作。探索合作建立远程教育系统,推行菜单式、自选式、学分制培训。会同有关部门选派优秀公务员赴境外学习培训。出台《常州市行政奖励暂行办法》,深入开展“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公务员评选表彰活动。

三、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营造有利于增强活力的制度环境

1.稳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省《关于进一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的意见》,适时推进全市乡镇机构改革工作,进一步转变乡镇职能,规范党政机构和事业单位设置,精简人员编制,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文化、畜牧兽医、国家统计局直属调查队管理体制调整等工作

2.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和要求,学习、借鉴试点地区成功经验,研究草拟《常州市市属行政管理类事业单位改革实施意见》和《常州市市属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意见》,适时有序地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

3.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制定出台《常州市事业单位岗位管理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制度。研究制定深化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出台事业单位工资总额分类调控管理办法,进一步建立符合事业单位自身特点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以打破专业技术职称终身制为重点,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研究制定《市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新进工勤人员社会化管理办法》。会同有关部门研究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和未聘人员社会保障待遇办法。进一步健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加强专()职仲裁员的培训工作,及时公正处理各类人事争议案件。

四、健全完善人才市场体系,建立有利于人才科学开发、配置和使用的人才流动机制

1.加强人才市场调控和监管。据本市实际,适度发展民营人才市场。按照新出台的《常州市人才市场管理办法》,建立人才中介许可证年检与平时检查相结合的监管机制,探索建立人才市场联合执法机制,进一步优化人才市场环境。

2.完善人才市场运行机制。坚持人事部门所属人才市场公益性发展方向,充分发挥人事部门所属人才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主渠道作用。启动市人才市场扩建工程,完成项目立项和拆迁工作。重点抓好一场大型高层次人才招聘会、两场大型毕业生就业洽谈会、三次组团赴国内高校招聘,形成系列化、制度化的大型招聘会格局。在市人才市场内部积极试行市场竞争业务与公共人事业务分开管理的运作机制。推进人才服务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区。积极探索市人才市场与各城区人才市场的联合发展模式。

3.强化人事人才公共服务。全面推进人事代理制度建设,加大机关、事业单位人事代理工作力度。切实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的综合管理和服务职能,促进我市大中专毕业生充分就业。提请政府出台常州市促进毕业生就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每季举办一次公益性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专场洽谈会。开展特困家庭毕业生就业援助活动,提供免费人事代理和就业推荐。

五、加强综合管理服务,促进人事人才工作的协调发展

1.改革工资制度和规范津补贴分配秩序。按照省统一部署,实施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工作。按照国家、省有关工资制度改革精神,对全市机关、事业单位津补贴工作进行全面规范。妥善处理好清理规范津补贴与改革工资制度的衔接问题。严格执行中纪委等六部委《关于严肃纪律加强公务员工资管理的通知》要求,切实维护国家工资政策的严肃性。

2.全力完成军转干部安置任务。积极探索安置新途径新机制,充分挖掘有利条件,进一步完善军转安置办法,确保军转干部安置任务的圆满完成。健全全市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和企业军转干部数据库。进一步做好部分企业军转干部解困和稳定工作。创新政策性安置人员安置办法,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随军家属、随调家属、退役士兵进机关事业单位安置办法。

3.推进机构编制督查和管理机制创新。认真做好机构编制督查工作,贯彻中央编办“五不准”纪律要求,按照省《关于严格控制乡镇机构和实有人员的通知》,实施专项督查工作,确保5年内乡镇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只减不增。改进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机构编制管理政策,加强机构编制和领导职数控制管理。研究探索机构编制工作新思路、新办法,逐步建立管政策、管标准、调整人员结构、有增有减的机构编制管理新机制。

4.扎实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学习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推进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完善事业单位网上登记管理的规章制度。做好2005年度事业单位年检工作。

5.加快人事考试事业发展。完善社会化考试题库建设,大力拓展社会化考试业务。继续完善“常州考试网”,实行职称申报、考试培训报名、成绩查询网上办理。进一步加强考风考纪建设,完善现有考试制度,完成省、市下达的各项考试任务。

六、加强人事部门自身建设,着力提高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1.坚持依法行政,努力打造“法治人事”。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评议考核制和行政损害赔偿制。完善行政复议制度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制度等。制定和实施“五五”公务员法制宣传教育规划和人事系统法制宣传教育规划。

2.深化政务公开,努力打造“阳光人事”加快推进人事系统信息化建设进程,通过信息化带动管理工作规范化。充分利用常州人事网、常州人才网和常州考试网,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积极打造“阳光人事”。除依法应当保密的事项外,人事行政决策的重大事项、依据和结果都要向社会公开,切实做到政策公开、工作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广泛接纳社会参与,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3.创新工作机制,努力打造“高效人事”。进一步整合人事人才服务事项,集中受理和办理面向企事业单位、个人的业务事项。强化人事工作创新激励机制,每年在全市人事系统评选表彰创新的亮点工作。

4.加快统筹发展,努力打造“和谐人事”加强市、辖市区人事部门之间,局机关内部之间以及局机关与市级机关各部门、重点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协调和联动。加强对基层人事部门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建立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综合协调机制,完善市、辖市区人事局长例会制度和信息沟通机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