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全市交通运输系统积极应对宏观政策调整和经济形势变化,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十二五”交通发展规划,以全市六十项重点工程(工作)为抓手,狠抓落实,加快推进,交通运输保持平稳发展态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十分困难的形势下完成投资26.83亿元。全社会公路、水路完成客运量1.47亿人次、旅客周转量89.74亿人公里,完成货运量1.54亿吨、货物周转量109.8亿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19.92%、20.47%、22.93%、22.48%。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9521万吨,比2010年略有下降,集装箱吞吐量13.41万标箱,同比增长26%。民航完成旅客吞吐量93.37万人次、货运量1.18万吨,同比增长41.9%、29.6%。城市公交完成客运量4.07亿人次,同比增长4.54%。
过去一年交通运输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工程建设养护扎实推进。积极争取相关部门支持,克服前期审批环节多、用地指标控制紧等制约因素影响,千方百计筹集调度资金,保障重点工程建设。2011年,全市新增高速公路26.6公里,改扩建国省公路18.9公里,新建改建农村公路58公里、桥梁121座。全市首条“以市为主”建设的西绕城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长达80多公里的常州市区高速公路环线全面形成。国省公路改造和“东大门”建设配套项目加快推进,104国道溧阳老路拓宽段和运河路全面完工。京沪高铁常州北站公交枢纽、快速公交一号线延伸工程建成投用,公交调度指挥中心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三级航道网”整治工程超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完成投资占全省水运工程建设投资的四分之一,锡溧漕河二期和常溧线航道整治工程正式启动。加大干线公路和航道管养力度,干线公路优良路率99%以上,干线航道通航率98%以上,完成66.4公里的干线公路路面改善工程和182.7公里的县道文明样板路创建工作,干线公路路域环境、通行能力大幅提升,干线公路养护质量和标志标线管养水平全省第一,全国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会议参会领导现场考察了340省道金坛段的建设管养情况,为全省在交通运输部五年一次的干线公路大检查中勇夺冠军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运输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加快结构调整,加强运输组织,圆满完成重大节日运输和各专项运输保障任务。新增公交车703辆,在全国同类城市中率先实现公交车100%空调化运营目标;新增公交线路13条,优化调整31条,市民出行更加便捷。建立扶持政策,大力发展航线航班,常州机场每周进出港航班增加到212个,同比增长50.19%,增长幅度在华东各机场中名列前茅。加快公路、水路运输工具升级改造,全市中高级客车比例93%,专业、特种货车比例提高到36%,全面完成长江干线船舶拆解任务。大力推进客运线路公司化改造工作,市际班车、县际班车、旅游车、出租车公司化率分别提高到75.1%、100 %、86.4%、49.4%,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成效显著,全国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溧阳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模式在全国推广,金坛镇村公交改造工作加快推进,实现了公交全覆盖。积极探索短途客运便捷化运营模式,开通常州至江阴、常州客运中心至“嬉戏谷”便捷巴士线。积极扶持交通物流发展,3家企业列为全省物流示范基地,4家企业列为全省农村物流示范点,2家企业列为全省甩挂运输示范企业;武进区交通运输部门加强对现代物流发展的归口管理,物流园区建设、部分企业物流与生产环节脱离等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三)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办理行政许可23万余件、行政处罚近8万件,未发生行政复议被撤销或行政诉讼败诉案件,行政服务中心交通窗口连续七年获“优秀窗口”称号。加强行业安全监管,工程建设、道路运输和通航水域安全形势保持平稳。加大地方海事基层站所建设和装备投入,加强通航秩序管理,未发生8小时以上的船舶堵航事件,船舶污染防治管理工作深入推进,船检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加大运输服务品牌创建力度,全年新增、更新“江苏快客”车辆56辆,新增“江苏快货”企业1家、品牌线路1条,新增“江苏快修”企业5家。加强路政、运政管理,加强公路环境综合治理,完成高速公路沿线广告整治任务;检查运输车辆8.64万辆次,处罚超限车辆1987辆,卸载货物2.16万吨;充实一线执法队伍,创新执法手段,严肃查处客运违章行为,运输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加强运输行业文明创建,开展第二届“的士节”暨市区出租汽车优质服务竞赛活动,出租车行业全年涌现好人好事1412件,同比增长13.7%,有效投诉同比下降11%。96196交通服务热线全年受理咨询投诉电话5.47万个、出租车召车电话92.35万个、机动车维修救援215起,同比增长67.5%、99.54%、45.27%。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交通运输系统各单位加强组织、加强督查,对标查漏、拾遗补缺,行业整体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为我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了力量。
(四)科技信息化和节能减排工作得到加强。大力开展技术创新,2个项目获得全国“百年百项杰出土木工程奖”,6个项目成功申报省厅科研创新项目,1个项目评为全省交通 资源节约典型工程,1个项目获得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按照“服务决策、服务管理、服务公众”的定位,全面启动市级交通信息平台建设,一期工程完成1056路视频和4048辆营运车辆卫星定位数据的集成,完善了基础数据信息,实施了二次功能开发和模拟应用,为逐步构建全市统一的交通数据中心奠定了基础。应急管理和协同指挥平台基本建成,“智慧出行”项目建设一期工程通过可行性审查。“智能公交”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公交车车载视频、卫星定位装置和电子量油设备安装率100%,智能调度开始试点运行。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建立了节能减排调查监测考核工作体系和“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体系;大力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市区公交车、出租车、驾培训练车使用天然气的车辆比例达25.21%、86.1%、16.3%,新增50辆天然气动力长途客车,1个项目列为交通运输部节能减排示范项目,4个企业列为全省“绿色汽修”示范项目,3个项目获得省级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支持。
(五)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持续深入。成立常州市空港事务管理中心、常州市地方铁路事务管理中心和江苏省交通运输招标评标中心常州分中心,积极推进乡镇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体制和统一上航执法改革工作,综合交通运输组织体系进一步健全。面对去年异常严峻的资金形势,全系统各单位顾全大局,同舟共济,充分挖掘资源、资产、资金潜力,全年筹集资金66.38亿元,较好地保障了工程建设、运输生产需求,确保了交通资金链的正常运转。初步建立了公交运营财政分级补贴机制,市、区两级财政资金加快到位。积极创新融资方式,企业债发行工作加快推进。按照“创先争优”活动要求,全面推进“满意在交通”主题实践活动和“道德讲堂”建设活动,强化干部职工的思想、作风和党风廉政建设,努力提高工作效能,创优服务水平,弘扬行业新风,交通运输部门“为民、务实、高效、廉洁”的形象得到进一步加强。
同时,全系统在信访维稳、应急管理、财务审计、交通战备、防汛防旱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过去的一年,是在宏观环境复杂严峻、加快发展和行业稳定任务更加繁重的情况下,全系统干部职工共同担当、克难奋进的一年,是加快运输结构调整、服务经济、改善民生成效显著的一年。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交通运输厅的正确指导,离不开市各有关部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全系统干部职工的团结拼搏和乐于奉献。在此,我代表常州市交通运输局,向关心支持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向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