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2007年水利工作总结
索 引 号:014109867/2007-00009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常州市水利局
生成日期:2007-08-24 公开日期:2007-08-24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2007年水利工作总结
2007年水利工作总结
 

2002年以来全市水利工作总结

 

常州市水利局

2007824

 

按照市政府办公室的通知精神,现将我市五年以来水利工作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一、前五年工作的基本总结

2002年以来,全市水利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建设工程体系和加强管理为重点,以水资源节约、优化配置和保护为核心,以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治理重点,从以防洪保安为主向防洪保安、水资源供给和水环境保护并重转变。服务对象,从以农村、农业为主向城乡统筹、加强城市水利转变。水利在抵御洪涝旱灾害,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保障城乡基本供水需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流域防洪体系进一步完善,防洪能力得到提升。2002年以来,各级按照“西蓄、北排、东泄、中控”的防洪治水战略,高强度推进水利建设,武澄锡引排澡港枢纽、溧阳北河整治工程、金坛丹金闸枢纽、新闸防洪控制工程、武宜运河拓浚、武澄锡西控制线口门建筑、溧阳塘马水库除险加固等一批治太骨干防洪工程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长江堤防全面加固,抗御长江洪水的能力达到了50年一遇的标准。全市累计完成建设投入21亿元,其中流域和区域重点工程近8亿元,全市水利工程设施体系进一步完善,防洪保安和水资源供给能力明显提高。

二是城市水利取得突破,服务领域得到拓展。在继续巩固提高流域防洪标准的同时,全面启动城市防洪和调水改善水环境工程建设。市区及金坛、溧阳城市防洪规划按规划组织实施。建成湖塘地区大通河套闸、大通河枢纽及其配套工程。对城市建成区主要河道实施清淤,建成了一批内河排涝泵站,完成了城区40余个洼地的除涝工程,建成城市防洪墙9.5公里,实施了城市防洪横塘河南北枢纽建设,防洪排涝能力明显增强,积水区域逐年减少。全面启动清水工程42条市区河道的水环境整治,建立市河保洁长效管理机制。

三是农村水利建设稳步推进,抗灾能力得到增强。积极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以县乡河道疏浚、节水灌溉、圩区治理和山丘区水源工程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增强农村防洪保安能力,改善农村水环境和农村生活供水条件。完成了首轮县乡骨干河道疏浚任务。圩堤加固、圩外行洪河道护岸、病险涵闸站除险加固、山丘区库塘改造等持续推进,农村水利服务领域实现由农区向园区、集镇区、农区三区并重的转变,建成了一批起点高、质量好、效益明显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

四是地下水禁采取得新成效,水资源保护得到加强。坚决贯彻省人大《关于在苏锡常地区限期禁止开采地下水的决定》,圆满完成常武地区五年禁采任务,填封深井1093眼,地质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地质灾害发生得到控制。水功能管理工作全面启动,按照市政府批准实施的《常州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积极推进河道纳污能力分析、水功能区确界立碑、水质监测、水质通报和排污口设置前置审批等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工作。

五是水利投融资机制得到完善,多元化投入格局初步形成。“十五”以来,全市水利系统不断深化改革,初步建立了“水利为社会、社会办水利、多渠道筹集资金、多层次分级建设”的水利投入机制,形成了“政府投资、政策筹资、社会融资、个人捐资”的多元化水利投入新格局。水利职能调整后,城市水利资金从无到有,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完成了常州市水利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增资扩股,启动了划拨土地市场化运作工作,水利建设融资渠道明显拓宽。

六是水利管理有了新进展,依法治水成效明显。“十五”期间,实现了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的突破。加强了水利法制工作,相继出台了《常州市市区河道管理暂行办法》《常州市城镇防洪实施办法》《常州市长江堤防工程管理办法》等多项政府规范性文件,使水利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建设管理进一步加强,建设程序不断规范,质量管理体系逐步健全。工程管理得到加强,运行管理更趋规范,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水行政执法力度明显加大,市、县(区)、镇三级水行政执法网络初步形成。市、辖市(区)、重点水利工程形成防汛信息网络,魏村、澡港等重点水利工程计算机监控试点开展启动。开通了常州水利网站,建成电子政务平台。以城市工业节水为主要内容的节水工作扎实推进,成效明显。

七是水利改革稳步推进,促进管理规范化和市场化。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体制及机制改革稳步推进。市政府颁发《常州市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水利部门认真贯彻《意见》,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推进,重点水管单位内部管理改革进一步深化,岗位竞争机制逐步形成。工程社会化管理试点成效明显,市河保洁工作正常开展。大力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宜改工程改制,引导群众参与管理,基本完成改制任务。

八是机构能力建设得到加强,水利对社会经济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日益凸现。积极实施“科教兴水”战略,加大科技投入,强化科技管理,课题研究和科技推广取得一定成效。出台支持政策,面向基层,开办水利大专班,充实基层水利站。公开招考一批大中专毕业生进入机关事业单位,水利人才队伍结构与素质得到改善和提高。多年高水平的水利建设,使许多相关产业和行业因带动和辐射而发展、壮大。带动了城乡公路建设和复垦,进一步优化了人居条件,从2001年以来的城区调水工程使百万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

二、2007年工作的主要成绩和特点

2007年是我市全面推进小康建设的关键一年,年初以来,全局干部职工紧紧围绕“推进五大建设”“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常州"”两大核心目标,按照“保障防洪安全、保障水资源供给、保护水环境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的总体要求,保障防洪安全、保障水资源供给、保护水环境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的要求,坚持城乡水利统筹、建设管理齐抓,进一步加大力度,水利各项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全年工作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流域区域治理工程推进上有重大突破。2007年全市重点工程建设进入新一轮高速发展期,市及辖市均做到级级有重点项目。投资力度、投资强度明显高于往年。年内,常州城市横塘河北枢纽、南枢纽全面建成投运,并在汛期开机抢排涝水416万立方米,有效缓解了整个横塘片的防洪压力,社会效益初步显现。武进大通河西枢纽、金坛城市防洪石桥枢纽相继通过水下部分验收,完成投资3000万元和3800万元,溧阳湾溪河整治基本结束。总投资4.1亿元的武南河拓浚工程按期完成并开坝通水,完成投资4亿元。肖龙港拓浚工程河道开挖进度过半,桥梁主体施工、涵洞、倒虹吸等附属工程基本结束,完成投资7800万元。省厅批复实施除险加固的19座小水库水下工程全部完工,完成投资3140万元,其中省补1548万元,市级配套590万元。

市区河道长效管护有了新举措。切实抓住我市推进城市长效管理的契机,切实加强市区河道的长效管理工作。目前,除由市河道处直接管理的22条河道,其他河道全部实现属地管理。市及区两级河道管护经费得到彻底解决,保洁管护队伍得到新的加强。着力加强直管河道的长效管理,成立河道保洁长效管理督查组和岸坡垃圾突击清理队伍,进一步建立健全市河换水机制,加强联合调度,2007年以来,已累计调水换水达13亿立方米,其中澡港、魏村两抽水站开机1874台时,抽引水量近1.1亿立方米,市区水环境状况明显改善,居民对市河投诉大为减少。

水利市场化融资筹资力度进一步加大。一年中,市及辖市区通过积极争取,在切实增加财政对水利扶持力度的同时,逐步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市水利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完成了市区青龙、薛家相关开发地块的测算、调查工作,上半年,由市水利投资公司运作的青龙生活区首先第一宗地块的土地收益金分成全部由财政划拨至投资公司,二期开发的287亩土地也于718成功上市交易,成交价5.84亿元。另外,与工商银行的3000万元专项贷款也已谈妥,上述资金的陆续到位,为市区水环境整治和城市防洪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证。2007年在“清水工程”推进上,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完成了双桥浜、后塘河等23条河道的治理任务,并于615召开验收总结会,市领导王伟成、蒋新光,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市民代表充分肯定了水环境整治的效果,并提了更高的要求。二是加快推进200719条河道水利治理项目,及时向各单位下达建设任务。目前,开工面已达75%以上。武进在城镇给排水工作中,积极拓展资金渠道,借用外资和民资发展污水处理、镇域联网建设等水务事业。金坛市水利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溧阳市水利工程规划建设处已经组建完成,积极通过财政投资、政府注入土地增资、市场化融资办法,拓宽建设资金渠道。

农村水利建设重点突出。去冬今春,全市共完成水利建设土方2684.8万方,占计划任务的137.7%;完成各类配套建筑物1692座,占计划任务的128.4%,疏浚县乡河道130条、452公里,加高加固圩堤87公里,建设防渗渠道263公里,恢复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5平方公里,完成投资2.4亿元。一是大力推进村庄河塘疏浚整治工作。共疏浚整治村庄河塘5499个、土方1351.62万方,复垦土地1251.8亩,植树绿化6.55万株。6月通过省级验收。二是围绕“组织领导,规章制度,队伍建设,经费落实,台账资料,管理效果”等6方面内容,有序推进镇村河道的长效管理。武进、新北所有乡镇骨干河道、金坛、溧阳50%的镇村骨干河道已基本实现“四个一”长效管理,初步达到“水面干净、水体流畅、岸坡整洁”的效果。三是对5万方以上塘坝持续开展达标建设,新建、改造塘坝132座,增加库容101万方,其中5万方以上塘坝60座。四是着力加强国债项目和竞争立项工程的申报管理工作。今年有3个农水项目列入中央国债内容,工程资金盘子达1200万元,是历年最多的一次。

防汛除涝手段有了进一步提高。今年全市621入梅,724出梅,梅雨期长33天。入梅前水情、雨情总体平稳。入梅后雨量明显增多。梅雨期全市平均降雨量为337毫米,为历年平均值的1.4倍。梅雨主要集中在73日晚4日凌晨、77日中午78日下午两个阶段。受本地集中强降雨影响,河湖水位上涨迅速,局部地区发生不同程度的涝涝灾害。汛情发生后,市委书记范燕青专门到防指听取汇报,就防汛工作做出指示。副市长蒋新光坐阵指挥,市防指迅速启动防汛应急二级响应,及时下发关于做好当前防汛排涝工作的紧急通知,发布进入防汛紧急期的公告,78日下午召开防汛紧急会议,部署防汛抗灾工作。78,局领导分成三个工作组赴天宁、钟楼、戚区察看灾情。加强水利工程科学调度,及时向省防指请示,开启武进港、雅浦港水利枢纽工程,解决洪水东泄的通道;沿江各闸充分利用长江低潮抢排涝水,市河各排涝泵站提前开机预降内河水位;市防指及时从防汛防旱物资储备中心和武进抗排队调运草包2万多只,抗排机械100多台支持各地抢险。由于汛前准备工作比较充分,防汛组织、物资、队伍和预案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取得了防汛抗灾工作的阶段性胜利。实践证明,近年来建设的洼地除涝应急工程在这两次洪涝中,发挥了显著的工程效益,市区受淹积水点明显减少,抗灾能力明显增强。

水政水资源和节约用水工作积极推进。一是加强推进水资源的计划管理。及时下达2007年深层地下水开采计划。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我市实际,与市建设局、经贸委联合发文,首次将自来水或地表水年取水量在10万立方米以上,地下水取水量在1万立方米以上的取水单位全部纳入计划管理,对超计划用水部分将严格实行15倍加价收费。二是进一步加强取水许可的监督管理。编制取水许可证3年换证计划和实施步骤并全面启动。继续强化已封深井的长效管理。加强水资源费征收管理的协调,认真执行省政府关于筹集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资金的决定,加强规费征收,与江阴、魏村水厂就基金分成和征收办法达成了一致意见;恢复征收国电常州电厂、戚电厂等2家在常中央直属企业的水资源费,进一步扩大了水费费源。三是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工作力度。组织编制城市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和全市入河排污口整治规划,以及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水利系统应急预案。组织委托江苏省地质勘测调查院,开展常武地区浅层地下水资源的调查评价工作。太湖蓝藻爆发后,着力加强对入太湖河道水资源的监测工作,及时报送监测结果,为领导和有关部门科学决策提供及时快捷的服务。四是强化节约用水工作。围绕“水利发展与和谐社会”和“应对水短缺”的主题,开展节水宣传进社区、进学校、进乡镇活动,市区工业节水技改工作进一步加强。五是切实强化水政执法力度。受理水事违法行为77起,其中支队直接调查处理8起,查处违章建筑649平方米、违章占用2860平方米、违章圈圩5亩、违章种植16亩、违章凿井33眼、违章渔网50处、坝埂6处。除执行日常执法巡查任务外,还组织开展规模较大的执法行动6次,查处了新北区新孟河罗溪段河道管理范围内擅自建造砂场、浦河滩地开挖渔池、天宁区采菱河边擅自建造码头、戚墅堰和武进区潢河边界河道内建造桥梁等严重影响防汛安全的违法行为,有力地保障了全市水事安全和度汛安全。

水利规划前期和建设管理进一步强化。基本完成了三项规划:一是组织修订完成了《常州市城市防洪规划修编报告》,修编后的城市防洪工程总投资35亿元。二是初步完成了常州市区水系规划,对规划方案进行了5次讨论和修编,已初步具备了技术审查条件。三是委托水利部上海院完成了常州古运河和关河保护水利专项规划,工程投资达7亿元。其次,城市防洪运北片可研、澡港河东支拓浚工程可研正在抓紧进行。完成了2007年清水工程19条河道的水利治理项目的前期工作。配合省厅和太湖院,认真做好太湖治理二轮规划、省级规划水系布局规划编制的衔接工作,全力配合做好新孟河、新沟河拓浚项目有关前期配合工作。着力加强重点工程建设“四制”管理,按照项目建设程序要求,加强督促检查和指导。加强质量管理的行为和实体监督,对规定的环节,严格实施质量监督。对完建工程,认真审查验收资料,提出质量评定意见。施工招标率达100%,中小型水利工程设计、监理招标率也在不断提高。

机关工作和干部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一是以“万人评议机关”提出的意见,作为全局工作的着力点,切实抓好清水工程和河道长效管理工作,转变作风,搞好服务,提高部门工作成效。二是以开展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为抓手,在工程招投标、资源开发利用、岸线占用、资金管理等重点环节和重点领域进行自查自纠,加强廉政建设,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三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关心下,调整充实了局新一届领导班子。同时,在机关内部选拔任用副科级以上干部8名,并对局属单位领导成员进行了职务调整。2007年,“清水工程”荣获2006年度市政府“十佳重点项目奖”。2006年度,领导班子再次被评为“团结、廉洁、开拓”好班子。市水利局再次荣获“市级文明单位”称号。河道管理处荣获2005-2006年全省水利系统文明单位”和“2005-2006年市级文明单位”称号,水利设计院荣获“2006年常州市五一劳动奖”优胜单位称号。

总体看,2002年以来的5年,是全市水利工作开拓进取、有扎实成效的5年,经过5年的不断建设,水利各项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但各地区、各项水利功能体系之间发展仍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一是防洪减灾能力建设发展仍不平衡,流域性防洪、区域治理、圩区治理、城镇防洪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二是水资源紧缺与浪费并存现象还较突出,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三是经济社会发展与水环境承载能力关系仍不协调,城镇河道水质大都超过Ⅳ类水标准,农村河道因水污染源控制和环境管理力度不足,水环境面貌较差,长效管理任务艰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