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2006年工作思路
索 引 号:014109859/2005-00026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常州市农林局
生成日期:2005-12-03 公开日期:2008-05-14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农林局工作思路
2006年工作思路

                                                                                             

        今年是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之年。做好今年的农林工作,对加快发展“十一五”常州现代农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6年全市农林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中心,按照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要求,围绕建设常州现代农业,在常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坚持用“工业的理念、市场的意识、科技的支撑、产业的思路”,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提升农业结构调整层次,进一步培育壮大优势主导产业,加大有效投入,加快农业市场开发和品牌培育,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拓展农业发展领域和途径,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支撑保障能力,提升农业发展整体水平,努力实现全面小康,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目标任务是: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年度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全市计划新增插秧机1000台,实现水稻机插秧面积50万亩以上,水稻机械化种植(含机直播)水平达42%以上,稳定控制重大动物疫情、确保畜牧业生产安全,力争今年新造成片林5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1个百分点,新增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30只,农业会展活动取得新成效,“三资”投资农业、农业总产值持续增长,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实现上述目标,重点要着力推进八大工程建设:
      (一)着力推进优势产业带区建设工程
         建设优势产业带(区),实行农产品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形成优势产品、优势产区、优势产业,这是农业发展的一般趋势和必然规律,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调整。坚持以规划引导产业发展,以工程支撑规划推进,以项目保障工程实施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快优势主导产业带(区)建设。
突出产业发展重点。实施分类指导、一品一策。花木产业在调优品种、提高品位、拓宽市场上寻求突破,主攻秋冬季观赏植物、彩叶树种、地被植物和特殊生长环境植物,进一步发展中、大规格苗木、大棚设施花卉、草花和鲜切花,开发高档花卉、盆景生产,加快形成夏溪大规格苗木、嘉泽草花、东安草坪、湟里垂柳、卜弋奔牛彩叶植物等地方产品特色。应时鲜果产业按造“调大做强、凸现特色、相对连片、拓展产业”的总体思路,突出主栽水蜜桃、葡萄、梨三大主栽品种,依托品种更新、品质提高、品牌培育推进结构调整,在锡宜路两侧,扶持引导农民连片发展水蜜桃,形成以洛阳、漕桥、雪堰、潘家等地为主的优质水蜜桃优势产业带区。畜牧业以品种更新为重点,推进结构调整;以发展规模养殖为重点,加快生产方式转变;以畜禽产品深加工为重点,提高整体效益;以内防外控为重点,确保生产安全。特种水产业围绕进一步做大做强“两湖”渔业经济圈,实施长荡湖品牌推进工程,整合资本、人才、品牌资源,确立长荡湖品牌经营主体,进一步对长荡湖品牌进行包装、宣传和推广,培育强势品牌;全面推广河蟹、青虾生态套养技术模式,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开展具有本地特色的“湖鲜”、“江鲜”人工繁育试验和常规水产品种的提纯复壮,扩大规模养殖;加快水产加工产品的开发,实施品牌战略;高度重视渔业的环境保护和综合开发,规范有序发展休闲观光渔业,科学防范渔业污染。
加快产业发展推进力度。要按照产业整体开发的思路,以项目为抓手,在洮滆花木、武进东南部林果、滆湖和长荡湖渔业、丘陵山区畜牧优势产业带区,有重点地扶持建设一批能代表常州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规模种养核心示范基地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立健全挂钩联系制度和专题例会推进制度,加强跟踪服务,加强项目管理,提高项目建设成效。同时,围绕优势产业做强做大,加强龙头企业培育,完善流通业态,健全合作组织,推进品牌战略,不断提高产业的经营能力和水平。
       (二)着力推进现代林业建设工程
         围绕市政府提出的“打造绿色常州,创建园林城市”的要求,按照“一区二沿三带十园”的总体布局,加快 “绿色通道建设工程”、“生态村庄建设工程”等六大工程建设。
突出重点工程建设。按照全市《关于加快绿色通道和城市出入口绿化工程建设的意见》精神和统一部署,全面推进交通干线两侧和城市出入口绿化工程建设,重点组织实施好“八路”、“八口”工程。
加快村庄绿化工程建设。以中心村为载体,将村庄绿化工程与中心村规划建设、经济林专业村和家庭休闲农庄建设结合起来,按照“政府推动,市场引导,部门配合,全民参与”的办法,加快村庄绿化工程建设,着力培育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经济林果特色镇、村。到今年年底,高质量建成经济林专业村10个,全市60%以上的村庄绿化达标。
实施新一轮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科学组织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加快丘陵山区植被恢复,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创新投入经营机制,引导市场主体按照规划实施有序规模开发,提高产业综合效益。
        (三)着力推进水稻种植机械化工程
         按照花三年时间,基本实现全市水稻种植机械化的目标,今年是关键的一年。要按照行政推动、点面结合、服务促进、创新机制的思路,以水稻种植机械化加快农机化进程。
一是坚持政策扶持。采取“分类指导、适当倾斜”的办法,完善加快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的扶持政策和激励机制,继续对农民购置插秧机实行直补,确保农机补贴政策全面及时落实到位。
二是坚持示范带动。重点培育一批基本实现水稻机插秧先行镇、先行村、连片高产示范方、全程机械化示范点,以开展社会化、专业化服务的机插专业服务组织和以种田大户为代表的机插示范户,从资金、技术、信息、服务等方面加大培植和扶持力度,鼓励创办机插秧服务公司或农机服务合作社,武进区在全市率先基本实现水稻机插秧。
三是坚持农机与农艺结合。扎实开展技术培训,使购机农户掌握插秧机操作要领、常规的维修保养技术以及机插水稻不同生育期的技术要求,确保充分发挥机械效能。建立健全全市插秧机推广服务网络,成立技术服务小分队,分工包片,严格按照“工作到户,服务到机,指导到田”的方针开展工作,为机手和农户提供面对面、零距离的全程技术服务。
四是坚持目标考核。继续推行条块结合、双向考核的目标考评,将年度推广目标任务逐级分解,落实到重点辖市区乃至重点乡镇,形成合力推进的良好局面。
       (四)着力推动休闲观光农业建设工程
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是加快农村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的有效结合点,是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抓手,是推动农业功能性调整,拓展农业工作社会功能的突破口,是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新途径。要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开发、突出特色、循序渐进的思路,加快发展具有浓郁江南风格的都市服务型休闲观光农业产业。
        一是加强组织协调。加快筹建全市休闲观光农业协会,提高行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结合我市实际,出台全市加快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工作的意见和有关扶持政策措施。
        二是实施合理规划。结合常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全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做到差别化定位、特色化规划、规范化建设、市场化开发、多元化投资,逐步形成“一圈、两区、四湖”(即常州都市观光农业圈、金坛和溧阳丘陵生态观光农业区、太湖湾、天目湖、长荡湖、滆湖)休闲观光农业总体框架。
        三是明确发展重点。把观光农业与生态、设施、特色和都市农业,与新一轮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等有机结合起来,突出文化、生态、生产、科普、载体功能开发。加快建设常州嘉源农家风情乐园、夏溪华夏万亩农林观光园、焦溪牟家农业旅游观光园、雪堰谢家水蜜桃休闲观光园、金坛农耕园、长荡湖休闲观光科技示范园、天目湖生态农业示范园等项目。与旅游局合作,整合农业旅游资源,依托现有7家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建设,策划武进东南“果品采摘一日游”、洮滆“花木观赏一日游”、湖区“水上乐一日游”和溧阳南部山区“生态观光一日游”等一批农业旅游线路;争创国家、省级观光农业示范点(区),评选市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对当选示范点授牌表彰;组织农业旅游项目经营业主赴外地考察学习,组织对农业及旅游相关管理、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整体素质;加大宣传推广和市场整体策划营销力度,将时令水果与休闲观光农业推介有机结合,在我市或上海联合举办对外推介活动,引导市民关注休闲观光农业旅游,吸引“三资”投入产业开发。
      ( 五)着力推进农业外向开拓工程
强化利用外资和内资都是资,农产品走出市外就是外的理念,吸引更多“三资”投入农业,使我市农产品加快进入现代营销网络体系。工作中重点突出农业招商引资和农产品促销。
        一是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今年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已列为全省农业和农村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市委、市政府确定今年为“有效投入年”, 加大有效投入已成为促进我市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最有力的抓手。今年要在全市农林系统中开展“农业有效投入年”活动,领导干部要在招商中切实起表率作用,亲自抓大项目引进。要按照产业发展方向,依托农业园区、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优势产业、优势产品,突出产业链招商,坚持以企业为招商主体,以项目推进招商,组织专题农业招商活动,以常州名特优茶、优质河蟹、花卉苗木等主要农产品为媒介,筹办中国常州现代农业产业推介暨投资洽谈会,重点突出在广东、福建等南方沿海地区招商、主攻对台招商,吸引“三资”开发农业。优化农业投资环境,提高招商引资的服务水平。全市农林系统要着力建设好服务软环境,为项目的进入和实施提供高效、周到的服务,使在建项目快产出,签约项目快开工,意向项目快落实,信息项目快推进。不断完善农业企业贷款担保办法,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扩大农业企业贷款担保规模,提高为农业企业的金融服务能力。
          二是加大农产品促销力度。鼓励我市农产品更多地走出市域,走进超市。重视农产品的宣传推介工作,正确处理好宣传推介形式与效果的关系,加强不同类型农产品目标市场研究,积极组织农业企业参加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大力推销我市的重点产品和品牌农产品。
         三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建设。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省级示范县,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0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的认定面积新增150万亩,切实加强产地的监督管理;在搞好食用菌、果品2个省级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试点的基础上,扩大10个市级试点,初步建立农产品从“农田到市场”的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和体系;加强农业投入品市场监督管理,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逐步推进农业投入品连锁经营等现代营销方式;继续加快推进认证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加强对获证企业的监督管理,组织50个农产品质量建设示范企业成果集中展示活动;强化政府强制性例行监测,搞好主要食用农产品季节性专项监督抽检,探索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预警中心建设。
         四是加强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支持企业按照主要目标市场质量标准要求,扩大建设河蟹、银鱼等重点出口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实现全程质量控制。
         五是以信息化带动产品市场化。重点实施好常州市农业经济运行动态监测系统项目,确保系统启动运作;以“农技110”、“四电一站”为基础,实施政务、商务信息进村入户试点项目,积极推动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协会、合作组织开展网上电子商务;在农林网站上定期发布农产品市场行情、供求信息、价格信息以及产业政策、投资重点和项目申报指南;加快建立农产品网上虚拟市场,全面展示我市名优农产品和名牌农产品;接受网上咨询和产品定购,并及时将有关信息传递给相关企业。
       (六)着力推进农业发展支撑和保障体系建设工程
推进“七大体系”建设是新阶段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任务,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林部门职能转变、提升为农服务水平的基础保障。今年重点突出三大体系建设。
        一是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和省政府意见精神,根据全市不同地区情况,出台我市实施意见,精心组织实施全市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切实稳定和强化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全面提高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水平。
        二 是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警体系建设。进一步总结今年水稻病虫害大爆发的教训,充分发挥现有乡镇植保员队伍作用,建立区域性标准病虫测报点,优选测报人员,改善工作手段,明确工作规范,实施绩效考核,建立相对稳定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公益性的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同时植保技术部门及时提出病虫害防治方案,选准防治药物配方和药种,积极探索病虫害预报和防治信息的有效传递形式,推进新型病虫害统防统治,推行防治专业化。
        三是森林防火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全市森林火险预测预报系统、林火信息管理系统和森林防火技术标准体系,加强森林消防专业队、生物防火隔离林带建设,优选配备专职护林员,加强防火物资贮备,进一步提高森林火险的控制能力。
        (七)着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工程
         加快提升农业产业发展的能级和水平,关键在于科技创新。按照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整合力量,转变机制,搭建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技术推广、农民培训教育新的平台,全面提升农业科技的基础实力、创新能力和转化效力。
科技创新提速。提升优势农产品竞争力。根据总体规划,围绕制约主要农产品比较优势形成和发挥的重大科技问题,结合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以实施科技项目为载体,重点研究和突破一批影响优势农产品竞争力的关键技术障碍因子,集成、示范和推广一批标准化节本增效配套技术,实现全市优势农产品提质、节本、增值、增效。加快种子种苗建设。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建立“二花脸”“红灯笼”猪、“野鸡红”桃等地方名特优品种种质资源保存中心和原种繁育基地,实现资源共享;建立完善生猪、优质家禽、茶叶、果树、名特优水产良种繁育体系和基地建设,扩大优良品种的引进、筛选、繁育和推广,建立优质花木工厂化育苗中心。
科技推广提效。开展科技服务的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培育新的技术推广主体,畅通创新技术应用于生产的渠道。深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要以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目标,按照“加强公益性,放活经营性”的原则,改革基层农技推广机构,进一步健全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培育民营科技机构。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等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的重要作用,鼓励他们共同参与农技推广,培育和发展新型基层农业服务组织,增强农技推广活力。
科技培训提质。要进一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深入开展农技人员联示范户(示范基地)、送农业科技下乡等活动,以科技示范户能力建设为核心,以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实施主体培训为关键措施,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长效机制。重点开展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无纺布覆盖育秧、测土配方施肥、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治、河蟹生态高效养殖、秸秆综合利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动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等10项主推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同时继续实施现代农民培训工程、致福工程,全市科技示范户新增1000户,完成培训7.5万人次以上,其中完成农民上网能力培训700人次以上。
         (八)着力推进农林部门效能建设工程
         从某种意义上说,效能是衡量政府工作的原则,效率是政府工作的生命。从实际工作中看,效率是一个部门的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服务水平的直接体现,也是群众、投资者关注最多、反映最多的焦点问题。新的形势要求我们农林部门必须把加强效能建设摆上突出位置。
        转变职能,提高工作效率。第一,不断创新工作理念,转变工作思路。抓好农林工作,关键在落实,根本在领导,工作中始终坚持做到开创性、坚韧性与可操作性的统一。围绕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工作思路和工作推进上,将重心转移到以规划引导产业发展上来;转移到优化农业的资源配置上来;转移到招商引资,吸引“三资”开发农业,建设项目农业上来;转移到政策的研究制定和落实上来,依靠政策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提升管理服务水平;转移到强化公益性职能建设,推进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提高执法监管水平上来,并切实加强重点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推进落实。要正确处理好五方面关系:一是硬与软的关系,基地建设硬件与服务管理软件关系;二是条与块的关系,理顺条与块的关系,市局与辖市区局关系;三是点与面的关系,既要抓点,也要抓面,既抓示范点,也要考虑如何加快技术推广和科技转化;四是重点与一般的关系,学会弹钢琴,抓重点,重点抓,善于从全局和长远思考问题,想大事、谋大事、抓大事;五是依法行政与示范引导的关系。第二,提高农业部门依法行政水平和行政管理效能。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公正、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基本要求,不断创新农业行政管理方式。继续完善农业执法体系建设,不断规范农业执法行为,建立健全农业执法制度,加强农业系统内部法制监督,努力提高农业执法人员素质,强化农业执法能力建设,尽快建立起一支政治强、作风硬、业务精的农业法制工作队伍。第三,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建立重大农业预警应急机制,制定和完善重大动植物疫情突发事件、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重大假劣农资坑农害农事件、农业重大有害生物及外来生物入侵突发事件、重大农业生产安全事故和重大农业机械事故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建立必要的物资储备,增强预防和处置各项突发事件的能力。
求真务实,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与时俱进的开拓精神,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提倡工作向上攀登,作风向下深入,坚持和发扬农林系统心系“三农”、服务“三农”的优良传统,整合资源,发挥优势,组织开展以农技人员、优质良种、种养技术、畜禽防疫、新型农机、电子信箱、法律知识、科技书报“八进农户”为主要内容的“强农富民送科技”活动,致力于打造农林系统为农服务工作品牌。要结合工作实践,善于抓住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切实加强调查研究,提出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对策建议,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利于把农业部门的工作想法和思路有效转化为领导的科学决策,有效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
         努力学习,切实加强自身建设。针对我市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全体农林工作者要学习新知识,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增强理性思考,努力使农林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时代性。要加强对干部的廉政教育和警示教育,不断增强防腐拒变能力,建立起有效的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机制,立足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
注重实效,加强绩效考核和效能监察。要严格执行《常州市农林局工作规则》和有关规定,制定科学的、量化的、操作性强的绩效考核办法,积极探索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加快建设高绩效机关。要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完善考核办法,切实加强对农林工作的督促检查。今年将重点在农业招商引资、水稻插秧机推广等方面实行目标管理,加强检查考核。同时,要加强农业项目建设监督管理和项目建成后的运营管理,突出专家评审、中期检查和项目验收、绩效考核,实现项目运行效益最大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