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2008年工作思路
索 引 号:014109859/2007-00049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常州市农林局
生成日期:2007-12-05 公开日期:2008-04-07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农林局工作计划
2008年工作思路

2008年的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我们要认清形势,把握趋势,不失时机地把常州的现代农业发展向更高层次推进。

(一)发展思路

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引入先进的工业和商业理念,向规模要效益,向生态要安全,向市场打品牌,以产业促发展,用科技求创新。围绕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和服务四大功能进行功能性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质高效规模农业,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创新农产品流通业态;大力推进城乡绿化造林,改善生态环境;积极开发休闲观光农业,在更高平台上加快构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我市农业向高效型农业、生态型农业、质量品牌型农业和外向型农业转变

(二)目标任务

2008年,实现农业总产值增长4.5%,农业增加值增4%全市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力争达到85%以上,以市为单位在全国率先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新增高效规模种植业和渔业面积6.5万亩和3万亩,畜牧业规模养殖比重提高三个百分点。完成造林面积5万亩,建设村庄绿化达标村320个、绿化达标乡镇18。新增绿色、有机食品 30 只。全市“三资”投资农业29亿元,农产品出口额增长10%以上。全市农业实用技6万人,新型专业农民培2500人,创业2500人。同时,全面实施水污染专项整治,启动“两湖”(湖、长荡湖)围网整治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65%以上,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实现治理目标。

(三)发展重点

1、突出高效农业规模化。重点加快“三个调整”:一是加快农业空间布局调整。根据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控的要求,重新调整农业区划,实施环太湖的“三退三还”,压缩流域种植业,整治畜禽养殖场点。引导各类发展要素按照新的区划方案,向平原花木产业带、两湖(湖、长荡湖)渔业经济圈、金坛食用菌产业带、丘陵山区的特色茶果和优势畜牧产业带、武进东部应时鲜果产业带等六大优势产业带(区)集聚。二是加快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围绕“粮油业优质化、畜牧业规模化、水产业特色化、园艺业设施化”,不断提高种养效益。加快新品引进,挖掘本地优势,加快建设花卉苗木、时令水果、名特茶、食用菌、设施蔬果、优质稻米、特种水产、优质家禽、瘦肉型猪、现代奶业等一批规模大、区域特色明显的生产基地,在全市形成3个年产值超10亿元的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和10只年产值超亿元的优势特色产品。三是加快农业生产方式调整。按照高效种植业“普及两千元、扩大五千元、示范一万元”,高效养殖业重点抓好“十万元的群体、五十万元的典型、百万元的亮点”的思路,积极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扩大优势特色产业规模,明年重点抓好20个市级农业专业村,并精心筹划好“一村一品”国际研讨会。

2、突出设施农业基地化。着力抓好“三个重点”:一是重点产业的发展。大力推进优质粮食、花卉苗木、应时鲜果、食用菌、茶叶、蔬果、畜禽养殖、特种水产等重点产业的设施化发展,加快提高各产业设施化比重。二是重点基地的规模扩张。通过项目扶持、典型示范,推动天目湖亳上和罗溪等的设施蔬果、洮西和茅麓等的设施食用菌、礼嘉和洛阳等的设施果品、夏溪和尧塘等的设施花木基地规模进一步扩大,使全市设施农业面积达到16万亩,新增1万亩。三是重点设施技术的推广。水稻生产上加快推广和普及机插秧和机直播技术,力争明年全市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达到85%以上,以市为单位在全国率先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园艺生产上重点发展钢架大棚,鼓励发展连栋大棚、智能温室,大力推广防虫网、遮阳网、高档葡萄避雨栽培、喷(滴)灌等辅助设施;畜牧业积极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水产业大力推广应用现代装备、循环养殖技术,实现生态养殖。

3、突出生态农业清洁化。以创建生态常州为契机,紧扣我市正在开展的水环境专项整治行动,重点实施好“六大工程”:一是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工程。进一步扩大测土配方施肥覆盖面,大力推广综合防治技术和高效、低毒新农药及生物农药,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2008年,化肥、化学农药投入总量分别降低5%7%二是实施畜禽养殖达标排放工程。积极推广集中养殖,加强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加快取缔太湖一级保护区内规模以下的畜禽养殖点和中心城区所有的禽畜养殖点;20086月底前完成沿湖地区、水源保护区和主要入湖河口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2008年底完成全市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和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太湖流域44家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实现达标排放。三是实施水产生态养殖工程。科学划分湖区生态功能区,削减网围养殖面积,调优网围养殖的品种结构,实现“以渔养水”。四是实施秸秆综合利用工程。通过机械化秸秆粉碎还田、留高茬还田、覆盖还田、秸秆养畜、秸秆气化等多种途径,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确保2010年全市秸秆利用率提高到95%以上。五是实施生态湿地修复保护工程。2008年,重点抓好常州市长江三角洲人工湿地高效生态农业模式示范工程建设项目、天目湖水源地湿地建设项目;湖、长荡湖建设1万亩的生态修复区建立湖湿地恢复示范区。六是实施镇村绿化造林工程全面完成村庄绿化、集镇绿化、高速公路两侧生态林建设、环太湖生态林建设、林业生态修复、长江防护林建设等六项重点任务,建设村庄绿化达标村320个,绿化达标乡镇18个,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

4、突出种源农业产业化。重点做好“二培一促”:一是培育种源基地。依托二大省级水稻基因库和现有的种质资源优势,形成“雪山草鸡”、“二花脸”猪、溧阳黄鸡、长荡湖日本沼虾、湖黄颡鱼等品种种苗的基地化和商品化生产,引导各地品种更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主导产业的培育。二是培强种源龙头企业。大力扶持“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种质资源、深加工在内,生产在外)且对基地带动作用大的种源型农业龙头企业,通过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促进加工增值,实现良种的产业化开发。三是促进保护开发。各地要尽快设立种质资源保种基金,认真做好种源品种的商标注册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申请种质资源的原产地保护商标和地理标志产品认证。鼓励开展合作育种,共同开发、共享成果,加快种源产业化发展步伐,尽快让种源农产品进驻酒店、走进超市,变资源优势为商品优势。

5、突出观光农业规范化。在加快发展上寻求“三个突破”:一是在科学规划上有新突破。加快制定《常州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规划》,以建立“组团式休闲观光农业集聚区”为方向,加快推进金坛市“三边”(山边、城边、湖边)乡村旅游开发、溧阳环天目湖休闲观光农业建设、武进“中国花木之都”观光区和东、西、南三条旅游轴线的发展。二是在创新机制上有新突破。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不拘一格创新发展模式。三是在规范管理上有新突破。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涉及面广,须遵循“政策优惠、放手发展、规范管理”的原则,加强与旅游、公安、工商、卫生、国土、财税等部门的协调与合作,搞好规范管理,防止出现“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局面。

6、突出外向农业国际化。外向型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制高点。为拉长我市农业的这条短腿,必须做到“三个加强”:一是加强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根据农产品出口、品牌特色和国际市场需求,规划建设一批如太和长荡湖地区的优质水产品、武进东部的优质果品、西部丘陵山区的优质茶叶和畜禽以及夏溪、尧塘等地的花卉盆景等具有出口潜力的农产品基地;创新出口农产品基地建设机制,扶持鼓励金坛肠衣厂有限公司、江苏德盛食品有限公司、常州长江水产有限公司、常州环球长青珠宝有限公司等出口企业自建基地。二是加强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制定出台我市农业招商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建立完善农业招商引资队伍网络,注重招商项目的包装和策划,组织农业专题招商和会展活动,力争2008年完成“三资”投入农业29亿元,注册到帐外资9000万美元,全年农产品出口7000万美元。三是加强农产品国内外市场开拓。以长三角大中城市消费群体为重点、以2008年奥运会等重大活动为契机开拓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支持出口企业和行业协会到境外参展促销。引导和支持农产品出口企业申请境外品牌注册、卫生注册和国际质量、环保认证,创出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常州特色农产品品牌。

(四)工作举措

1、强化规划科学导向。在《常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及相关规划框架内,抓紧制订出台《全市农业发展区划调整方案》、《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案》和《常州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规划》。在规划(方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规划(方案)对产业发展的宏观调控和引导作用,制定各大产业发展的实施计划,确保有序健康发展。

2、强化项目农业带动。2008年,重点抓好常州市长江三角洲人工湿地高效生态农业模式示范工程建设项目、江苏永康农牧生猪良种场建设项目、常州“二花脸”母猪扩繁场项目、国家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溧阳市现代农机装备推进项目等一批国家级项目和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市水产良种引繁中心迁建等市级重点工程项目的实施。同时,进一步发挥“一资带三资”的作用,通过财政支农资金的科学导向,再掀“三资”投资农业高潮,千方百计增加农业有效投入,培强做大一批农业企业,带动我市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升。

3、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重点是“构建四大技术创新平台、实施好一批农业科技创新项目、推广一批农业先进实用技术。一是构建四大技术创新平台。即:积极推进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如立华畜禽有限公司、家绿园艺有限公司、金坛市食用菌协会、天目湖白茶合作社等,加快建设技术研发中心,提高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抓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加快常州市水产良种引繁中心等20个现代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加强产学研结合,引智引技,加快成果转化;实施农民培训工程,加快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二是实施好一批农业科技创新项目。围绕制约优势主导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节点,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好一批重大农业项目,尤其要抓好省市农业三项更新工程项目的实施。三是推广一批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强化技术集成,加强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的推广,重点抓好高效立体种养技术、河蟹631生态高效养殖技术、组培技术、设施栽培技术、动物重大疫病防控技术、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名优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生态循环农业技术等十大技术的推广应用。

4、强化农业品牌战略。突出品种创新、品质创优、品牌创响,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推进“三品”认定,强化品牌整合,打响天目湖白茶、长荡湖大闸蟹、“苏”牌大米、“阳湖”牌水果、“立华”牌雪山草鸡等区域特色产业品牌。通过鼓励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原产地保护,推进适度规模生产,加快县域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培育,放大优势品牌效应。加强对品牌产品进行包装、定位和宣传推介,鼓励企业积极参加国家知名商标等国内外有影响的评比活动,扩大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大政策扶持保护名牌产品,力争三五年内在全市形成25个名牌产品。

5、强化产业组织化程度。一是强龙头。大力发展产业关联度大、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农产品加工和营销龙头企业,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龙头企业建设基地园区,增强龙头企业对当地农产品资源的消化能力、对产业发展的引领能力、对农户的带动能力。二是壮组织。支持和引导生产、技术、流通领域的同业农民自愿联合,大力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试点。三是畅物流。建立健全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着力打造如凌家塘农产品批发市场、夏溪花木市场等大型批发市场和大型物流企业主导的农产品快速通道,大力发展以农业龙头企业为首的一体化流通,积极发展切合现代消费习惯的连锁、配送、专卖、直供等农产品新型流通业态,促进我市农产品进入中高端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

6、强化为农服务效能。加快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重大而艰巨,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农林队伍很难完成。一要创新工作理念。在全局系统开展“和谐农林”文化创建活动,引导大家把工作思路和重心集中到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拓展农业发展领域和途径、提升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支撑保障能力上来,以更高的标准、更宽的视野、更实的举措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建设。二要强化优质服务。继续开展“农技专家进老区、服务三农促小康”和“人民满意的好站所”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常州“农务通”的信息服务平台功能和各类农业项目的政策导向功能,大力组织实施农民培训工程。三要加强绩效考核。要围绕规范日常行为、服务行为、执法行为和工作机制四个方面,按照实际、管用、有效的原则,完善创新绩效考评机制,并与年终考核和评先评优挂钩,进一步提升农林队伍的为农服务水平。

 

 

 

00八年一月二十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