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工作总结 2006年是我市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成效明显、新农村建设实现良好开局、率先实现总体小康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按照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围绕加快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以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中心,以“落实、聚焦、突破”为基调,全市上下认真落实扶农政策,狠抓项目实施,加大资金扶持,努力增加有效投入,优化配套服务,全力推进产业化经营,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预计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109亿元,农业增加值59.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20元,分别增长5%、5%、14.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增幅分居全省第三、第一。 一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通过落实粮食直补、农资增支综合补贴等政策,组织实施农业部优粮工程、市水稻良种工程,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开展水稻创高产竞赛活动,示范推广超级稻和重大实用技术,有效防治病虫害,夏熟实现丰产丰收,夏粮面积、产量、产值同比“三增”,秋粮在病虫害大发生年份实现增产。全市水稻亩产592公斤,增8.62%,在近13年中9年位居全省第一;总产85.3万吨,增5.2%。我市选育的“武粳15”被农业部评定为全省唯一粳稻超级稻品种;武进区农科所水稻超高产攻关方现场实割实测,亩产达818.66 公斤,创造了我市攻关田高产纪录;全市达国标三级米以上的优质稻面积达115万亩,占水稻总面积的79.8%,比上年提高7.2个百分点。 二是高效规模种养业加快发展。组织实施全市高效农业规模化十项工程,全力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建设,高效农业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目前全市花卉苗木面积达21.5万亩,新增0.5万亩,夏溪花木市场交易额达20亿元,增3亿元,苗木交易额名列全国第一,交易总量位列华东地区首位,洮滆花木板块成为在全省全国有较大影响的重要产区;高效渔业面积达14万亩,增4万亩,占全市渔业总面积的27.9%,提高8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4.5个百分点;金谷牧业等一批规模化养殖大项目相继投产,生猪、肉禽和蛋禽规模养殖比重在全省分居第三和第二位;时令水果面积达7.7万亩,增0.4万亩,葡萄面积在苏南五市中位居第一,水蜜桃和葡萄在2006年全省优质水果评比中分获金奖2只、4只,优势明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争取省级以上资金为历年最多,达4000余万元,增1.5倍,通过“一资带三资”,推动全市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规模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升,溧阳市被确定为全省丘陵山区开发重点县;全市茶叶面积达9.3万亩,增0.3万亩,茶叶总面积、白茶面积和高效茶叶面积比例均居全省第一;设施农业面积15.1万亩,设施农业和食用菌基地化生产在苏南均位居前茅,金坛市食用菌产业产值首次超亿元。全市高效农业面积新增6.81万亩;生猪、肉禽、蛋禽和奶牛规模养殖水平分别达51%、83%、75%和73%,分别提高6、13、6个和3个百分点。 三是水稻种植机械化再上新台阶。通过行政推动、政策驱动、宣传发动、典型带动、服务联动,推进政策宣传到户、机具落实到户、技术培训到户、补贴资金到户、监管服务到户,加速了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普及,全市水稻机种面积达72.7万亩,机种水平达51.9%,比上年提高22.9个百分点。其中机插秧面积达56.4万亩,机插率继续保持全省第一。全市有18个镇、299个村实现了水稻机插秧,武进区水稻机插率达81%,成为全国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第一县(区)。全市新增插秧机数量和机插面积继续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 四是“三资”投入农业继续保持强劲势头。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农业发展环境,“三资”投资农业规模和水平同步提升。全市吸引“三资”投入25.1亿元,增38.7%,其中全市实际利用外资7553.3万美元,增115.7%,分列全省第四、第二。特别是丘陵山区开发、休闲观光农业、畜禽规模养殖项目,普遍呈现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建设起点高、经营领域宽、产业化经营程度高等特点。已投入1.16亿元的天目湖生态农业示范园,一期开发面积达7800亩,成为目前全省企业化开发丘陵山区单体面积最大的农业示范园区。 五是以绿色通道建设为重点的造林绿化实现历史性突破。通过组织实施以“八路八口”为主的绿色通道工程和生态防护林工程、镇区绿化创优工程、生态村庄建设工程、绿色基地营建工程、农田林网化工程等六大林业工程建设,全市成片造林4.1万亩,为近年来成片造林面积最多的一年。 六是休闲观光农业蓬勃兴起。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市休闲观光农业协会;积极为企业争取建设用地指标,有效突破了发展中的土地制约瓶颈;组织本市11家旅行社分别编排了6条工农业旅游线路,开展了“新常州、新农村、新体验”2006龙城乡村游活动,进一步推动了全市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溧阳环天目湖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带加快形成。全市已有11个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新增5个,示范点数量全省领先;我市分别有4家观光农业园、1家农家乐专业村被评为首批省观光农业园、农家乐专业村。全市乡村旅游全年游客达150万人次,其中全市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接待游客近100万人次。 七是高效农业产业富民成效显著。目前全市高效农业面积已发展到64.72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24.5%,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5个百分点。从全市“一村一品”调研情况来看,优势特色产业已成为产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一些特色专业村农民收入的50-80%来自于农业产业。 八是农业安全生产保持平稳。全面打赢了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阻击战,全年未发生一起重大动物疫情。本防火年度全市火灾发生次数、过火和受害面积分别下降72.2%、69.3%和54.1%,金坛市实现了森林防火“零火警”,武进区在全市率先探索构建以“三大员”(镇植保技术员、片动物防疫员、沿山村护林防火员)为特色的农业安全保障体系,森林防火工作是近五年来最好的一年。农产品质量建设持续推进。市农检中心创建特色检测中心取得新成效,通过农业部无公害农畜水产品检测资格认可、省质监局农畜水产品监测计量认证,中心全年累计完成各类检测任务2424批次,总检测项目达22080个,分别增83.3%、124.9%;启动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武进区建成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市新增5项省级、10项市级无公害农产品地方标准,雪山草鸡标准化示范区通过国家级验收,新增2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新增17个产地、57只无公害农产品、32只绿色食品、32只有机农产品通过认定(证)。一枝黄花等有害生物得到有效控制。加强了渔业污染事故的调处,及时化解矛盾,切实维护渔民利益。全面开展农机监理行风评议活动,实施农机安全专项整治,启动“平安农机”创建工作,农机事故比上年下降20%,道路外无农机死亡事故。积极开展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行动,组织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进一步净化了农资市场,全市未发生因农资问题引发的重大农业生产事故。 九是为农服务取得新进展。精心组织“创优环境兴常州,改进服务促发展”专项行动,认真落实“放、减、控、改、创”五方面的要求,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部实行“六公开”,下放审批事项1项,缩减办事项目3项,缩短工作日25个,有效提高了为农服务工作效能。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力度为近年最大,新建大型沼气工程2处、中型沼气工程1处、小型沼气工程8处、户用沼气工程700户,促进了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组织实施农民培训工程、致福工程和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培训农民7.8万人,培育科技示范户3005户。金坛市农业贷款担保中心等三家单位为1830家农业企业和农户提供担保服务,贷款担保达7993.5万元。新北区率先在全市试行政策性农业保险。由我局牵头创建了长三角农业政务网,“绿色在线”成功改版,全省首家的市农业经济运行动态监测系统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金坛市在全省率先建立“农技110”信息网络服务平台,溧阳市开通“农业一线通”服务热线;农业部信息中心领导来常调研时,对我市农业信息化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主要做到了“五个继续坚持”:继续坚持牢牢把握结构调整主线,提升产业发展能级水平;继续坚持创新机制,增加投入,加快发展;继续坚持抢抓机遇,顺势而为,强力推进;继续坚持突出职能转变,创新工作方法,提高服务效能;继续坚持争取各方支持,合力推进农业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