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工作总结 2005年是农业经济工作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绩,再上新台阶的一年。一年来,全市农林系统在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建设常州现代农业,在常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培育壮大优势主导产业,高度重视农业市场开发和品牌培育,全面推进常州农业接轨上海,积极构建农业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着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主要农业经济指标基本完成了目标任务。预计2005年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54亿元,预计实现农业总产值(现价)103.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900元左右,分别比上年增长4.3%、10.7%。 ——优势主导产业带区加快形成。花卉苗木面积进一步扩大,总面积达21万亩,新增0.8万亩,实现花木总产值8.8亿元,增长10%,其中洮滆平原花木带五个乡镇的面积超过15万亩;特色品种的基地化生产更加凸现;花木生产正由以传统绿化苗木为主向观赏苗木、中高档盆栽花卉等方向提升;以苗木基地为依托,公司为龙头,市场为载体,经纪人为纽带的花木产业链基本形成。特水养殖覆盖面积达48万亩,占全市养殖面积的90.5%,形成了以河蟹、青虾为主的20万亩长荡湖渔业经济区,以团头鲂、银鲫、龟鳖、珍珠为主的15万亩滆湖渔业经济区,两湖及其周边地区的渔业经济圈产值已占全市渔业产值的70%以上;预计全年渔业产值将超过23.5亿元,增长2.2%左右。畜牧业生产,溧阳乾丰养殖有限公司12万头生猪养殖项目、八达10万套樱桃谷种鸭等一批项目相继建设,西部丘陵山区优质瘦肉型生猪、优质草鸡、特色草食畜禽等优势产业带区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全市生猪存栏、出栏分别达55.3万头、98万头,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市家禽存栏789.12万只,家禽出栏2200万只,奶牛存栏4019头,牛奶产量1.37万吨,分别增长11.61%、4%、7.46%、3.68%。时令水果生产发展平稳,总面积达7.5万亩,新增0.2万亩,特别是武进东部应时鲜果产业带面积已发展到3.6万亩。全市茶叶面积达9万亩,新增0.2万亩,位居全省第一,其中无性良种茶1.4万亩,全市克服春雪晚霜、低温冻害影响和春茶采茶期缩短等不利影响,全年茶叶产量2761吨,产值1.8亿元,分别增长11.1%、20%;“长峰”牌长峰寿眉等9只茶叶在第六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中获奖。设施农业面积15.1万亩,新增0.5万亩,在苏南地区位居前列,尤其是设施食用菌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档次不断提升,洮西镇已成为全省最大的蘑菇生产基地。特色优势产业已成为产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水稻种植机械化取得明显突破。全市新增水稻插秧机966台,机种面积达43.03万亩,其中机插秧面积33.53 万亩,分别是上年的1.86倍和2.41倍,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已达29%,比上年提高了13.6个百分点,新增插秧机数量和机插面积均位居全省第一,水稻插秧机推广实现连续五年“年年翻番”。全市基本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先行镇、先行村分别新增8个乡镇、86个村,其中前黄镇插秧机保有量首超100台,全市5台插秧机以上的农机专业服务组织新增57家,订单机插面积新增6.87万亩。农机和农艺结合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夏熟实现丰产丰收,夏粮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水稻生产虽经受了稻飞虱、前期干旱等的严峻考验,单产545公斤继续保持全省第一。 ——农产品质量建设成效明显。全年制定省级、市级农业地方标准各3项、涉农企业标准216项,新建6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新建成无公害农产品产地34个,面积13.1万亩,其中茶叶已经有95%以上产地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新增无公害农产品31只、绿色食品15只、有机食品16只通过认证;新认定58只产品为2005年度市级名优农产品,省级名优农产品新增只。市农检中心经过改造后,被确认为无公害农产品农业部委托检测机构,其检测能力和水平在全省系统内处于一流水平;溧阳市通过首批生态农业县省级验收。 ——农业外向开拓势头较好。组织参加和筹办第三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第三届江苏名特优农产品(上海)交易会等5次农业展示展销活动,特别是成功举办了第三届常州名特优农产品(上海)交易会,期间签订合资合作项目78个,合同利用外资1.204亿美元,签订产品销售合同16.5亿元。编制全市农业招商引资项目册,对外推介6类60个农业合资合作和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农业利用外资取得新进展,全市农业新增农业外资项目19个,总投资10410.28万美元,注册外资5910.04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255.82万美元;我局引荐外资项目5个,注册资本2006.6万美元,超额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给我局的目标任务,在全市名列前茅。 ——项目农业建设顺利推进。“三资”开发农业持续升温,全市全年“三资”投入较大规模的农业项目达13.1亿元。农业项目管理不断探索创新,3个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种子工程)、9个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以及省市级财政扶持的52个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园区)、三项更新工程项目基本做到了当年项目、当年实施、当年见效。金坛市成立农业贷款信用担保中心,全市有6家担保机构为341家农业企业提供377笔担保服务,全年累计担保额达9226万元,分别增长2、5.82、2.9、1.7倍。 ——休闲观光农业加快发展。溧阳环天目湖、武进沿太湖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带正加快形成,全市新增三勤农业生态园等6个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在建和已建的休闲观光农业项目有近100家,正在运营并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有30多家,仅溧阳市就新增20多个旅游农庄项目,项目总投资达3.6亿元。金坛市初步形成“一湖一山三园”(即长荡湖“渔家乐”餐饮休闲观光、茅山休闲农业观光带、金坛农耕园、奥金鳄鱼乐园、长荡湖生态渔业科技示范园)的休闲观光农业新格局,长荡湖休闲观光渔业发展迅速,已有近千条餐饮船(专业餐饮船70多条)从事餐饮服务,全年累计接待市内外游客超过20万人次,营业额5000万元以上,分别翻一番。 ——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预计全市25家市级以上重点产业化龙头企业完成销售收入147.7亿元,实现利税5.14亿元,分别增长15.4%、17.1%。江苏苏浙皖边界市场被农业部确认为全国大型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夏溪花木市场被批准为农业部定点市场,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逐步形成,凌家塘农产品批发、夏溪花木、苏浙皖边界批发、滆氵湖水产品批发等四大市场成交额达136.9亿元,增长13.4%;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已发展到346个,共吸纳会员4.1万人,带动农户18.2万户,分别增长15.3%、40.3%、23%。 ——农村植树造林进程加快。进一步加强《森林法》的宣传,编制《绿色常州现代林业工程总体规划》和实施意见,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关于加快绿色通道和城市出入口绿化工程建设的意见》和今年实施方案,绿色通道“八路”“八口”工程开始启动。在全市开展了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工作。全市完成成片造林3.34万亩,四旁植树320万株,新建完善林网6.7万亩,新建绿色通道233公里。 ——农业安全保障水平提升。在动物防疫上组织开展牛亚洲-Ⅰ型口蹄疫、猪链球菌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防控工作,实施“三大防疫战役”,牲畜W、家禽D病免疫保护率达到95.2%,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取得了牛亚洲型口蹄疫、猪链球菌病防控阻击战的全面胜利和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的阶段性成果;在森林防火上与武警部队合作,组建了常州市森林灭火突击队,新建防火隔离带53公里,其中生物防火隔离带25公里,防火物资贮备为近年来最充足的一年,森林火情发生次数同比虽略有增加,但过火面积、受害森林面积和损失同比减少;在农业投入品市场监管上组织开展了以种子、农药、兽药等为重点的三次全市农资专项整治活动,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1897人次,查获4.9万公斤假劣种子,立案查处62起,结案59起,无一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案件;在渔业生产上突出了上黄、嘉泽等渔业污染事故的调处,努力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全市共调处各类渔业污染事故和纠纷42起,补偿渔(农)民经济损失600余万元;在农机安全监督管理上突出打击拖拉机“黑机非驾”开展农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全市农机事故起数、重伤和死亡人数较上年分别下降15%、20%、36%。全市农业安全形势基本保持平稳。 ——农林基础工作逐步加强。组织编制“十一五”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启动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在全系统开展以“满意在基层,争先在岗位,奉献在三农”为主题的“六个一”系列实践活动,全落实结对帮扶100户农业科技示范户,全系统培育2000户农业科技示范户,开展各类技术培训987期,培训各类人员近7.61万人次。动态监测系统进入实质性运转,渔业分析系统已进入扫尾阶段;切实加强电子政务及信息网络安全建设,向市政府信息中心报送信息数量在政府部门中排名第一;组织实施金坛市四电(电脑、电视、电台、电话)一站(乡镇信息服务站)、溧阳市农业一线通等农业信息服务工程,建成金坛食用菌网。与此同时,计财、监察等工作取得了新的业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