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OO三年工作总结 常州市农林局 (2004年1月10日) 一、2003年工作回顾 今年以来,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实现农业农村更快提升”这一要求,我局始终坚持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思路创新,狠抓重点推进,加快构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竞争能力,有效克服早春低温、中期高温以及“非典”等诸多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农业产业经济仍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预计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达85.2亿元,同比增长4%;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5550元,同比增长8%。 ——区域特色日趋明显。产业聚集度不断提高。全市花卉苗木总面积已达18.4万亩,新增3.4万亩,其中洮滆花木板块面积已近15万亩,分别占到全市花木总面积和产区耕地面积的81.5%和75%,占全省花木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强,我市花卉苗木已成为在省内最具竞争潜力的优势农产品。以长荡湖、滆湖及其周边地区的特种水产养殖面积发展到48.5万亩,特种水产覆盖率达到92%,长荡湖渔区特色渔业产业带、滆湖渔区高效渔业产业带已初步形成,经济总量占全市渔业经济总量的80%左右。以洮西、前黄等镇为代表的食用菌生产规模持续扩大,生产规模已达3000万平方尺,同比增长超过20%,其中金坛已成为江苏省最大的双孢蘑菇生产基地之一。时令水果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以武进东部和溧阳南部丘陵地区为代表的优质时令水果面积已达7万亩,新增面积超过1万亩,两大产区占水果总面积的73.5%,通过几年努力有望成为我市农业新的优势产业带。冬季设施农业、食草畜禽等也有新的发展。优势农产品对产区农民的增收举足轻重。礼嘉、洛阳等镇农民来自水果的收入人均都超过了600元;夏溪、嘉泽、尧塘等镇农民来自花木的收入人均超过了50%,最高的夏溪更是达到80%以上;金坛市农民来自食用菌的人均收入则达到了80元;长荡湖周边乡镇的渔业产值在其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到了75%左右;罗溪镇7500余亩设施农业为农民人均带来600多元的收入;平桥镇通过近几年的综合开发,已开始得到明显成效,预计农民实际增收幅度将超过30%。 ——农产品质量建设快速推进。全市农产品质量建设以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为依托,以产品和产地的认证为抓手,经过一年努力,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了全面提高,为实施全市十件为民办实事之一的“放心肉菜工程”奠定了扎实基础。积极组织农产品认证。今年全市经省级以上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86只,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近80万亩,畜禽222万只,产地产品认定在苏南地区名列前茅。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整体推进率先启动。溧阳市被省农林厅确定为全省首批17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整体推进县之一,金坛市被省海洋渔业局确定为全省10个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整体推进县之一。农业标准化有序推进。审定通过了26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地方标准,初步建立了省地方标准、市地方标准、农业企业标准相结合的三级农业标准体系。农业检测体系不断完善。常州市农畜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在全省率先通过省级“双认证”,一个市和辖市相衔接、覆盖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有关超市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龙头企业等不同层面的质量检测网络体系已基本形成。农业生态环境依法保护。水环境整治初见成效,植树造林力度加大,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农业投入品管理日趋规范。 ——农业对外开拓力度不断加大。为使常州农业有效融入长三角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并尽快形成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今年以来,我们切实加大农业对外开拓力度,取得了丰硕成果。在精心组织好第三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和第四届江苏农业国际合作洽谈会的基础上,主动与有关部门合作,全力构筑与上海的对接平台,使2003常州农业(上海)推介会暨名特优农产品展销会取得了丰硕成果。活动期间,一举签下了67个项目,合同金额29.8亿元,实现现场农产品销售130万元。同时,还对外推介了65个农业合作项目,有力地扩大了常州农业的影响。相继在上海成功举办的常州名特优农产品推广周、首届江苏省名特优农产品(上海)交易会等系列活动,使常州农产品走进了更多的上海市民家中。外向型农业发展克难奋进,全市吸引外资达 美元,农产品出口额达 美元。 ——“三资”投资开发农业势头强劲。全市共引进农业“三资”项目70多项,总投资近8亿元,投资涉及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休闲观光农业等多个领域,使“三资”开发农业真正成为推动新一轮农业发展的增长极。武进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已经集聚了农业外资和民资企业10多家,呈现出“三资”进军、多元投入、集聚开发的良好态势,增强了农业发展的活力和后劲。 ——农业基础性工作得到加强。突出反映在:农业信息化体系基本形成。顺利完成了市级网站的升级改版和市、区联网,乡镇站上网率达到了86.6 %,网上信息技术服务及销售开始起步,同时局机关内部电子政务进入正常运行,办事效率、工作作风得到有效改善。项目管理日趋规范。全面推行了项目公开招投标制度和项目实施的跟踪督查制度,有力地保证了资金的有效投入,提高了项目的实施效果。现代农业产业规划基本成型。《常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历时近半年调研、论证,目前已通过专家论证。依法行政全面推进。坚持做到了执法管理目标化,执法行为规范化,执法程序公开化,执法监督经常化,有效地规范了农资农贸市场,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农业机械化进程明显加快。水稻种植机械化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今年全市新增高性能水稻插秧机264台,水稻机械种植面积达13.67万亩,武进牛塘镇塘口村、横山桥镇前巷村率先实现了水稻种植机械化;农机监理规范有序,农机事故次数、重伤人数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22.3%、35.2%,农机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 ——农业功能不断拓展。以大生态、大环境、大旅游为重点,实施大整合、大联动、大开发,整合农业旅游资源,拓展农业服务功能,把资源开发、生态保护和旅游观光农业有机结合,延伸开发溧阳南山万亩竹海、平桥丘陵山区综合开发、武进夏溪艺林园、湖塘三勤村观光农业专业合作社、常州特种水产引繁中心等集农产品生产与生态、观光、科普相结合的农业观光旅游景点,农业发展的领域日趋宽广。集观光、餐饮、游购于一体的新兴产业在长荡湖蓬勃兴起,在河蟹销售季节,平均每天接待各地游客达4000人左右,全市接待10万人次以上,营业额在2500万元以上。 ——农业对农民的增收作用明显。通过近年来的结构调整,农业内部结构更趋合理,农业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加上农产品价格反弹明显,产业效益总体明显好于2002年,预计2003年农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较前几年将有较大的提高,粮油及生猪等传统产业虽然面积减总量降,但因价格因素,单位效益明显好于上年,而特色家禽、特种水产、花卉苗木、经济林果、蚕桑、食用菌、蔬菜、设施农业等普遍表现为扩面增产增效,预测2003年农民来自农业的增收人均可达150元以上。 2003年全市农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一是环境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愈来愈明显,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任务艰巨。二是加快农业发展的基本要素仍显不足,尤其是农业的有效投入还满足不了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三是农业发展的制度创新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大,机制体制创新的活力还没有完全激发。四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农业发展如何定位相对滞后,加快发展都市农业已成为现实的课题。总之,新阶段的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着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双重挑战及经济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双重调整的大背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任重而道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