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常州市2007年秋播和2008年农业结构调整指导性意见
索 引 号:014109859/2007-00020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常农发[2007]114号 发布机构:常州市农林局
生成日期:2007-10-28 公开日期:2008-03-27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常州市2007年秋播和2008年农业结构调整指导性意见
常州市2007年秋播和2008年农业结构调整指导性意见
常农发[2007]114号

常州市2007年秋播和2008

农业结构调整指导性意见

各辖市、区农林局,武进区农机局:

为加快适应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新形势,保证农产品有效供给,深入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现就做好我市今年秋播和明年农业结构调整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现代农业发展大局,紧紧围绕“立足市场、面向城市、高效生态、富裕农民”的农业产业功能定位,进一步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向规模要效益,向生态要安全,向市场打品牌,以产业促发展,靠科技求创新,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市场结构及资源利用结构,加快我市农业向高效型、外向型、生态型农业转变,促进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持政策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根据市场发展需求,积极引导农民开展农业结构调整。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通过加快优势主导产业区建设,建立一批核心示范基地和科技示范园区。坚持提高效益与扩大规模相结合,突出发展比较效益高、外向化程度高的产业,进一步提高规模生产比重和产业集聚度。坚持农业生产方式与经营方式调整相结合,着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和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强化农产品品牌创建,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三)主要目标。不断提高科技增粮水平,力争水稻机械化种植率达80%以上,水稻机械化收获率达90%以上;深化农业结构调整,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新增高效农业面积6.5万亩,其中开发冬季农业面积3万亩,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万亩;新增高效渔业面积3万亩;畜牧业规模养殖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农产品出口和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增长15%10%

二、农业结构调整重点

围绕今年秋播和明年农业结构调整的目标任务,重点突出“七个提高”。

(一)提高粮油业优质化水平。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着力构建优质粮食产业体系,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一是优化生产布局。按照“小麦专用化、油菜双低化、水稻优质化、杂粮特色化”的要求,进一步优化生产布局。2008年水稻面积稳定在135万亩左右。同时充分利用冬闲田和温光资源,大力开发特粮特经产品,培育发展生产周期短、市场需求旺、经济效益高的短平快项目,提高种植效益。二是调优主导品种。大力推广一批适应性广、综合性状佳、产销对接好的作物品种作为主导品种,水稻上重点推广武粳15、武香粳14、武粳13等优质品种,小麦上主推扬麦13、扬辐麦2号、宁麦11号等专用小麦新品种,油菜上主推史力佳、秦油7号、扬油6号等双低品种。全市优质水稻、专用小麦、双低油菜比重分别达到88%93%98%以上。三是主推适用技术。今年秋播在继续推广稻麦油群体质量栽培、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基础上,加强高效增产技术与品质调优技术的配套融合,最大限度的放大技术提质增效作用。小麦上重点推广精量播种、免少耕机条播、机开沟覆土保墒等高产栽培技术;油菜上积极推广免少耕轻简栽培技术,力争全市高产、高效种植技术到位率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

(二)提高畜牧业规模化水平。积极适应当前畜牧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采取综合措施,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一是稳定生猪生产。加大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提高生猪生产能力,逐步建立保障生猪生产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促进生猪生产稳步发展,保障城乡居民猪肉市场供应。2008年,全市能繁母猪存栏量稳定在5万头左右。同时加大对瘦肉型生猪、雪山草鸡、樱桃谷鸭等一批优质、高产、特色畜禽品种的推广力度,进一步提高我市良种畜禽养殖比重,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二是推进规模养殖。坚持合理布局、适度规模的原则,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培育发展一批大中型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提高规模养殖水平,促进我市畜牧生产增量提质增效。2008年,全市生猪、蛋禽、肉禽、奶牛规模养殖比重力争达到65%88%93%85%三是加强动物防疫。坚持预防为主,抓好基础免疫,严格检疫监管,强化疫情监测,加强消毒灭源,加大对兽药、饲料等畜牧业投入品生产经营的监管力度,进一步建立健全动物标识和疫病可追溯体系,确保畜牧业生产安全。

(三)提高水产业特色化水平。切实转变渔业发展方式,推进高效外向特色渔业发展。一是推动特色品种产业化开发。围绕“做强虾蟹、做大名贵鱼类、做优常规水产”的发展思路,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类指导,进一步壮大“二区四圈”(长荡湖、湖两个渔业经济区和太湖、天目湖、天荒湖及沿江城郊四个渔业经济圈)渔业经济板块,做足“一蟹三虾”(青虾、南美白对虾、龙虾)文章,扩大“两鲜”(江鲜、湖鲜)养殖,推动特色品种产业化开发。二是提高渔业生态化养殖水平。今冬明春大力组织实施以清淤、构建灌排水系为重点的鱼虾池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全市改建高标准鱼池5万亩;以虾蟹为重点,大力推广微孔管道增氧生态高效养殖技术面积5万亩;重点推广“三虾”高产高效模式和名优鱼虾类主混养技术面积2万亩。三是培育一批特色水产示范典型。2008年力争在全市打造一批特色明显、技术水平成熟、养殖效益较高的各类不同品种和模式的示范典型,创建1个高效渔业特色市(区)、10个高效渔业示范镇(村)、20个亩效益在万元以上的高效养殖示范户、4个高效渔业示范园区,创建渔业循环水养殖技术示范典型,研制出一整套适用性、科学性强的技术指导模式。

(四)提高园艺业设施化水平。围绕“规模做大、质量做优、品牌做响、特色做亮、市场做强、效益做高”的目标要求,紧紧抓住丘陵山区开发、冬季农业开发等有利机遇,大力发展设施园艺,促进全市园艺业扩规模、提水平、增效益。一是提高设施比重。依托现有资源优势,进行合理引导,坚持走精品加特色的产业化发展道路,大力推进高效蔬菜、花卉苗木、应时鲜果、食用菌、茶叶等园艺产业发展,加快提高各产业设施化比重。二是扩大基地规模。通过项目扶持和典型示范,进一步推动天目湖亳上和罗溪等地的设施蔬菜、洮西和茅麓等地的设施食用菌、礼嘉和洛阳等地的应时鲜果、夏溪和尧塘等地的设施花木基地规模扩大,着力提升“天目湖”、“阳湖”等一批特色品牌的知名度。三是推广设施技术。重点发展钢架大棚,鼓励发展连栋大棚、智能温室,积极发展防虫网、遮阳网、喷(滴)灌等辅助设施,大力推广棚架梨、反季节鲜食草莓、高档葡萄避雨栽培等设施技术。2008年全市园艺作物种植面积94万亩,其中蔬菜播种面积34.5万亩,设施栽培面积15万亩。

(五)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为目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建设,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和全程质量控制。一是强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加强无公害农产品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宣传贯彻,狠抓农产品质量标准监管,加快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的建设,积极发展以标准化农产品生产为核心的优质农业。2008年,新制(修)订标准16个,新建市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个。二是深入推进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严把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使用三个关口,进一步健全种子、农药、肥料、兽(渔)药、饲料等农业投入品的质量监管制度,重点强化农业禁投品和限投品的管理。同时加强对农产品生产档案、农产品包装与标识等监管,突出农产品生产流通环节追溯管理和监督检查,抓紧划分和调整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着力推进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2008年,新增绿色、有机食品 30 只。三是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认真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职责,强化例行监测与监督检查相结合、日常监管与专项检测相结合,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逐步建立起科学、公正、高效和保障有力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尽快提高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实现数量与质量、安全与效益的有机统一和整体提升。

(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围绕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发展,加快形成以现代农业企业及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龙头或纽带、农民为主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加大农产品市场开拓力度。一是强龙头。大力发展产业关联度大、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农产品加工和营销龙头企业,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龙头企业对当地农产品资源的消化能力、对产业发展的引领能力、对农户的带动能力。2008年,15家省级、20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及其加工品销售收入增长15%以上。二是壮组织。支持和引导生产、技术、流通领域的同业农民自愿联合,大力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试点,进一步提升发展层次,扩大合作组织规模,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三是畅物流。建立健全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着力打造如凌家塘农产品批发市场、夏溪花木市场等大型批发市场和大型物流企业为主导的农产品快速通道,大力发展以农业龙头企业为首的一体化流通,积极发展适应现代消费习惯的连锁、配送、专卖、直供等农产品新型流通业态,促进我市农产品加快进入中高端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

(七)提高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水平。以创建生态常州为契机,紧扣我市正在开展的水环境专项整治行动,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积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重点实施好“五大工程”一是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工程。进一步扩大测土配方施肥覆盖面,实行商品有机肥推广应用补贴,引导农民施用配方肥、有机肥,科学肥料运筹比例,优化肥料投入结构,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控制肥料面源污染。全市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力争达到140万亩,太湖流域武进段全面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同时大力推广高效低(无)毒、低残留农药,采用物理、化学综合防治技术,提高农药利用率。2008年,化肥、化学农药投入总量分别降低5%7%二是实施畜禽养殖达标排放工程。加强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积极推广集中养殖,大力推广应用农牧结合、雨污分离、干湿分离、沼气发酵等综合治理技术。20086月底前完成沿湖地区、水源保护区和主要入湖河口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2008年底完成全市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和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太湖流域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实现达标排放。三是实施水产生态养殖工程。科学划分湖区生态功能区,缩减围网养殖面积,调优围网养殖品种结构,实现“以渔养水”;在水产养殖池塘大力推广综合套养、种草养殖、仿野生养殖、循环水养殖等高效、健康、生态养殖模式和技术,保障水产业产品安全、生态、高效。2008年,武进湖围网养殖面积由5.28万亩压缩至2.81万亩。四是实施秸秆综合利用工程。通过秸秆机械化切碎还田、秸秆养畜、秸秆气化等多种途径,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减少秸秆焚烧带来的污染。五是实施生态湿地修复保护工程2008年,重点抓好常州市长江三角洲人工湿地高效生态农业模式示范工程建设项目、天目湖水源地湿地建设项目,实现沿湖一公里范围内退耕、退渔、退养,还林、还湖、还湿地;加快环湖林草带、湿地生态林及湖滨构造湿地建设,恢复水生植物的品种多样性,取消规模畜禽养殖;1-5公里范围内水稻按照绿色、有机标准进行生产,增加绿肥及豆类作物;建立湖湿地恢复示范区;实施好村庄绿化和集镇绿化工程全力完成我市水环境专项整治农业治污目标。

三、农业结构调整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方法。各地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立足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将今年秋播和明年农业结构调整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宣传发动和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要围绕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进一步创新工作方法,协调各方关系,形成工作合力,充分调动农民调整农业结构的积极性,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二)理清工作思路,及早制定方案。针对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矛盾多、任务重、新情况不断出现的情况,各地要认真组织开展调查研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搞好秋播工作的新路子、新措施和新方法。围绕全市农业结构调整的总体目标要求,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注重特色,合理布局,科学制定本地秋播工作方案,既要立足当前采取见效快的增收措施,又要着眼长远寻求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长效机制,高起点、高标准实施区域开发,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三)强化科技支撑,提高服务水平。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高效农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展技术研究和攻关,着力解决影响农业高产、增效的制约因素。积极创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通过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加快最新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步伐,形成农业科技支撑新体系,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同时进一步健全现有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强化服务手段,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能,增强农民群众的科技素质。

(四)强化政策扶持,优化发展环境。各地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按照“规划引领、扶优扶强、提升水平”的要求,整合各项支农资金,加大对农业结构调整、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的投入力度。积极搭建农业招商引资平台,大力吸引“三资”投资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不断完善投资政策和投入方式,建立多元化的农业投入机制。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范围,增加贷款额度。同时,积极搞好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

(五)严格目标考核,完善激励机制。各地要高度重视今年秋播及明年农业结构调整工作,认真落实工作责任制,层层细化目标任务,严格监督检查,明确考核重点,加大考核力度,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二OO七年十月二十八日

 

 

 

主题词:农业  结构调整  意见                         

  常州市农林局办公室             2007年10月28印发

  打字:张婷           校对:徐丹          共印3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