辖市(区)文化(文教)局、广电局、新北区社会事业局:
基层各单位、机关各处室:
2007年,是我局贯彻中央和省文化体制改革精神,结合常州实际,率先推进改革,实现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三局合并、顺畅运行、成效显现的开局之年,也是探索创新、夯实基础、继往开来的关键之年。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全系统大局着眼、大处入手,群策群力、扎实工作,既为全省文化体制改革树立先行,又促使全市文化事业呈现出积极向上、健康发展、加快推进的良好势头。
一、改革之年实现良好开局
07年3月,常州文化、广电和新闻出版三局成建制合并,实现文化体制的重大改革,原有管理格局和工作联系发生根本变化,为确保整合顺利、运转顺当,新成立的文广新局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为抓手,及时提出并认真组织实施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机制、创造一流业绩的“四创”工作意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推动落实,使得整合后的各项工作,不仅迅速走上正轨,同时取得可喜业绩。改革实施以来,全系统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位次不减,群情振奋,精神饱满。
(一)全力推进改革试点
作为全省第一个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局党委行政认真研究面临情况,深入贯彻上级精神,积极探索工作方式,稳步推进文、广、新三大板块整合运作。一是有情合并。做细思想工作,解除各种顾虑;民主推荐考察,选优配强干部;积极向上对接,主动接受指导;制定各项制度,规范机关行为;开展“争创一流工作业绩”活动,梳理出七大类计47项在全省乃至在全国处于领先的工作,勉励工作热情,明确争先方向,激发单项突破,列出亟需完成的100项工作并分解到各处室,及时把全体同志注意力、积极性和创造性凝聚到工作上来,使全系统迅速形成“稳定、有序、发展”的良好态势。二是理清职能。制定“三定”方案,明确职责职能;梳理财务状况,统一工资发放;做好摸底调研,为局直属各基层单位分类改革作准备。短时间内,全系统人员、财务、职责、职能基本理清。三是规范指导。结合全市文化工作会议召开,及时拟定了全市“十一五”文化事业发展、产业指导目录,同时根据指导目录,又重点拟定了“文化产业促进工程”,以此指导全系统事业产业有序健康发展。四是制度建设。加快内部工作制度建设,在广电方面就先后建立和实施了节目阅评、安全播出、科技创新等工作保障制度。五是整合联动。将各项工作放置于大文化背景下进行规划提炼,增强工作的联系性和互动性。比如广电产业与文化产业整合联手,彼此激活,促进了广告经营、节目经营、技术经营、信息经营、节目延伸等同时推进。比如归类三局行政执法职能,整合力量,联合执法,提高效能,全系统行政执法工作受到上级领导和基层群众的普遍好评。正由于在思路、方法和机制等方面引导有力,体制改革以来,全局事业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依法行政等工作迅速推进、绩效明显。
(二)全力推进事业发展
紧紧围绕“改革、创新、繁荣”主旋律,精心组织文化活动、文艺创作和文物保护,大力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更好地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一是公共文化服务更加完善。基本形成“市、辖市(区)、乡镇(街道)文化(广播)站”三级基层文化网络和广播电视网络,促进社区乡镇(街道)文化特色加快形成,金坛市直溪镇、新北区薛家镇被命名为省第三批“特色文化之乡”;基本形成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布局,全市农村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有线电视武进完成“户户通”,金坛、溧阳完成“组组通”;“农家书屋”加快推进,全年增设150家农家书屋,有3家农家书屋和1名管理员获得省新闻出版局先进表彰,同时针对进城务工人员特殊群体的阅读需求,又先行探索建成3家“新市民书屋”;“三送”活动积极开展,全年共组织送书18000册,送戏300场,送电影6500场,其中对经济薄弱乡镇,平均送书万元、送戏4场;公共阅读渐入佳境,市公共图书馆全年接待读者55万人次,举办各类展览、讲座和培训班56场(次),开放常州人著作馆,新增对外图书流动服务点、分馆6个,总计达33个,全年征集地方文献805册,古籍整理和修复608册。二是文艺精品创作更加活跃。广电节目创优连续六年在全省排名第一;新创演锡剧《浣纱谣》入选“2006-2007年度江苏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剧目;省第五届戏剧节上,我市有两台剧目双双获得优秀剧目一等奖,其中锡剧《烟村三月》荣获11个奖项,锡剧《浣纱谣》获得14个奖项;省第六届音舞节上,我市首部原创舞剧《格桑花与茉莉花》荣获金奖,年轻演员黄旭获优秀表演奖,恐龙园创作的音乐剧《鲁乐回家》也荣获节目金奖等奖项;省第三届戏曲红梅奖大赛,我市有12名青年演职员获奖;书画院、刘海粟美术馆、吴青霞艺术院专兼职画师有多件作品入选省级以上展览、发表或获奖。三是城乡文化活动更加丰富。打造常州锡剧品牌,建立市锡剧团团史馆,推出中国锡剧六代同堂群星贺岁演出会;精心组织市“第二届戏剧文学奖”、第七届青年演员会演,精心组织参加省内外重大艺术赛事活动,精心组织话剧《立秋》、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朗朗音乐会、谭咏麟演唱会等一批在国内外广有影响、代表当今最高级水平的剧(节)目来常演出,200场高雅艺术进校园,积极开展“市民免费看戏日”及“剧团义务送戏日”活动,观众百万人次。同时,精心举办市第八届小戏、小品、曲艺大赛,开展“和谐文化社区行”等活动,指导各辖市、区文化(教育文体)局因地制宜开展特色活动,武进的“和谐武进、情系百姓——乡风文明百村行”活动,金坛举办第三届文化艺术节,溧阳开展第19届群众文化活动周系列活动,新北举办“辉煌十五年”群众文艺系列展演,天宁举办2007天宁区群众文化体育艺术节,钟楼举办第三届艺术节,戚墅堰组织迎新春系列文艺演出,全市城乡基本形成“月月有活动,季季有重点,年年有高潮”的生动局面。四是文物保护工作更加规范。加紧“非遗”普查。重点普查锡剧、常州梳篦等30个项目,重点挖掘孟河医派、龙泉印泥等31个类别,全面掌握我市“非遗”项目保护情况;加紧“非遗”申报。在公布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6项的基础上,常州吟诵、天宁寺梵呗唱颂、锡剧、常州梳篦、金坛封缸酒酿制技艺、抬阁、董永传说、金坛刻纸、常州竹刻9个项目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加紧抢救维护。完成市内抢救性考古发掘任务8次,大型考古钻探活动1次,各类征集调查工作12次,共计发掘出土及征集各类文物(含文物标本)162件,完成圩墩木器脱水等300余件文物的修复清理工作;加紧文保修复。全面实施三年修复计划,目前全市46个文保单位已顺利修复37个,今年将全部完成,修缮数量超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修复数量总和;加紧规划制订。前后北岸和青果巷两个历史文化街区,一个正在修缮,一个已制定了完整的修缮方案。五是舆论喉舌保障更加有力。加强行业管理,查禁非法出版。抓紧抓好印刷出版和图书发行两个源头,严密封堵政治性非法出版物,加强固定形式印刷品广告监管,全面规范记者站活动,深入开展“文化环保工程”,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和文化环境;加强设施建设,提升科技水平。共有23个广播电视科技创新项目送省局参加评审,同时积极利用专项资金,加快推进了市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调度中心成立,建设集语音、图像、数据、短信息相融合的智能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指挥调度系统;加强工作联动,保障安全播出。连续开展了三次安全播出培训、五次文化市场管理集中整治、二次播出故障修复实战演练,实现了“十七大”期间我市安全播出率100%的目标,确保了重大活动、重要节目、重要保证期广播电视停播时间为零和非法画面插播为零,确保了舆论导向正确,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三)全力推进产业培育
按照提升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要求,做强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加快产业基地培育,促进文化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全市文化产业有了新进展。一是规范管理。重视对影视制作、图书出版、印刷复制、艺术培训、文化娱乐等文化产业的规范管理,以管理促规范,以规范促发展。至11月下旬,市区共有影像制品经营单位200家,网吧227家,娱乐场所117家,游戏室78家,台球室106家,溜冰场7家,游乐场所6家,保龄球室4家,电影放映3家。二是优质服务。认真做好全市1511家印刷企业和500多家图书发行单位的年审年检工作,开展行业诚信建设,评出36家印刷企业为行业“双优诚信”单位,按照省新闻出版局“出版物质量管理年”的要求,采取交流考察调研等多种方式,推动企业加强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印制质量,组织有10家企业58种产品参加省首届印制质量奖评比。据初步统计,07年全市印刷业产值将突破50亿元。三是推进改革。各局属剧团推行剧团和剧目生产的社会合作,积极采取剧目营销、演出代理、演出中介等多种方式拓展演出空间,取得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4个专业剧团全年演出2200多场,演出收入400多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0%;市演出公司面临改制困难,仍能创新管理,票房收入创了全省一流,同比增长18%。特别是《五月端午》,首次推行剧目制形式,组建民营剧团运行,表现出改革与创新的勇气,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清新气息。四是重点突破。根据文化产业指导目录要求,有序引导、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国际投资进入恐龙园、太湖湾数字文化产业振兴基地、亚细亚影视城综合开发等文化产业领域,全力配合2007中国(常州)国际动漫艺术周活动,31个动漫项目合作签约交易达5亿多元,动漫产业培育成效显著;根据常州市现代服务业50个重点项目规划,鼓励支持民营企业退二转三,积极推进常州文化城建设,全力做好衔接协调和日常监管工作,一期图书市场建设竣工开业,经销图书达20多万种;根据常州民间工艺美术门类众多、资源丰厚、品牌响亮的特点,与新北区、薛家镇、工美协会等齐心协力,全力以赴推进华夏工艺美术产业博览园建设,目前,园区产业规划、总体建设方案、产业政策梳理、行业协会筹建、人才挂钩培养等等工作,都已有序展开,并取得初步成果,一切正朝着长三角地区有影响的民间工艺美术荟萃之地、产业集散之地、文化旅游之地的目标而努力。五是创新产业。基本完成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全市当年度实施了15万户数字电视转换工作,圆满完成国家级试点城市任务;积极推进数字移动电视产业发展,新型产业展现广阔前景。
(四)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坚持把推进项目建设作为完善文化设施、加快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必要保障,咬定关键项目,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抓手,确保时序进度,凭借市委市政府对文化设施建设前所未有的支持力度,加快完成、完善了一批项目设施,为常州文化发展奠定全新格局。一是高标准建设。文艺学校在2006年建成的基础上又有新发展,绿化全部完成,“蓬皮杜艺术码头”、“音乐广场”、“阿里巴巴魔法门”等环境工程已鲜活呈现在校园的各个角落,这个有着30多年历史的省内唯一的省(部)级重点中等艺术专业学校,其校区环境、设施设备、教学水平已达到全国一流艺校标准,同时积极申报高职校,目前已通过省教育厅专家组评估;常州博物馆如期在去年4月28日正式开放,近1万平米的展区设计精美,两个基本陈列一为“龙腾中吴”的常州历史文化陈列,二为“神奇的自然,美丽的家园”的常州少儿自然博物馆自然陈列,这也是全省唯一的“少儿自然博物馆”。博物馆建筑大气、布展前卫、管理先进,得到国家文物局领导的高度评价,开放半年就获省文物精品展殊荣,目前正在争创全国十大文物精品展。据了解,我市博物馆、文艺学校、书画院均处全省一流水平。二是高水平运作。博物馆搬迁新馆半年多就举办各类临时展览10个,目前累计接待观众已达13万人次;投资4.2亿的常州大剧院建设尚在进行,管理人才已先行培养,运行模式已先行研究;作为我局列入全市50个现代服务业的项目,亚细亚演艺广场建设也在加紧筹备。继博物馆、书画院、天宁宝塔、文艺学校新校区、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等大文化设施建设项目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外,大剧院、体育会展中心、工人文化宫新剧场、常州青少年科学文化宫项目也在紧锣密鼓推进之中。三是高起点规划。积极参与,全面配合,启动规划建设常州现代传媒中心,邀请国内外具备广播电视中心设计经验的知名设计院进行建筑方案、概念方案设计,选定了建筑概念性方案,同时邀请专业人士对中心的业态进行分析与研究,为科学合理设置文化及相关产业提供依据;积极规划3万平方米的图书馆新馆,建议对老城区原图书馆进行加层改造。同时辖市、区也相继建成一批公共文化设施,溧阳、武进等建成了新的文化艺术中心。
(五)全力推进依法行政
积极整合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的行政管理职能,创新管理方式,理顺工作关系,推行综合执法,降低运作成本,做到便民高效,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创造公正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推动文化市场健康发展。07年,我市文化行政执法建设名列全省第一、全国领先。一是加强日常监管。保护知识产权,推进“反盗版天天行动”,组织专项检查,查缴各类非法音像制品35万张;积极开展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工作,依照国有、外商投资、民营大企业次序,东芝变压器有限公司等20家使用正版软件示范企业全部通过验收;按照上级部署要求,与市有关部门制订《常州市打击网络淫秽色情专项行动方案》,重点组织对学校周边地区的出版物市场和网吧进行集中清理;强化日常执法。全年执法检查出动人员1050人次,检查场所1010家次,处理举报56件,立案结案101件,收缴违法电子游戏机、赌博机(电路板)420台(块),停业整顿3家(网吧),吊销许可证2家(音像),联合取缔非法经营场所64家(黑网吧2家,游戏机室62家)。 二是推行专项整治。牵头会同市综治办、文明办、公安局、工商局和教育局等部门,结合“七彩夏日—常州未成年人暑期系统活动”,集中开展以“构建和谐文化市场”为主题的集中整治行动,“阳光行动”专项整治为期三月,五出重拳,成效彰显,其中整治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备行动,还得到省广电厅大力支持和友邻城市密切配合,共查获收缴卫星电视成品天线500多面,高频头104只及接收机103台;自行拆除非法“小耳朵”192座,破获地下销售团伙2个,成为常州历史上查获数量最多的一次。专项整治为十七大召开营造良好社会文化环境,受到上级有关部门好评。三是组建执法支队。在省文化厅、省广电局和省新闻出版局的主要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全省率先组建文化行政综合执法队伍。执法支队三定方案制订,得到了省编办、法制局、文物局和省人大法制办等上级部门的领导专家多方论证,先后修改了36稿,被认为是具有创新意义、成熟的、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借鉴示范作用的方案,将成为全省文化体制改革推广的样板。在多方努力下,执法支队获得30个编制,各项筹备即将完成。这项具有开创意义的工作,将有效地避免多头执法和职能交叉的情况,提高依法行政效能,推动文化发展繁荣。
(六)全力推进机关建设
文广新局成立伊始,理顺思想情绪、增强发展信心、凝聚工作合力至为关键,为实现“1+1+1>3”的有机整合、集约整合、优化整合,局党委行政狠抓机关系统思想建设、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为圆满完成年度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特别是党的十七大召开以后,文广新局在局党委带领下掀起了学习贯彻十七大的高潮,10月22日,局中心组举行专题学习会,重点学习十七大报告第七章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局主要领导作专题辅导报告;11月21日至24日,举办“文广新局党的‘十七大’精神党政干部培训班”,全系统50多名党政干部参加了培训;12月1日,在市图书馆举行学习十七大精神专题报告会,来自全局及基层单位300余名党员参加了学习。系列学习活动增强了全系统职工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为做好工作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二是开展争创一流活动。为促使“三大板块”尽快融合,共创新业,局党委行政积极组织开展“争创一流工作业绩”竞赛活动,总结先进成果自我激励,申报争创项目竞争一流,促使各单位和部门自找差距、自加压力,树立保先争位意识,为常州文化事业发展再立新功。短短一月时间,全系统就上报创一流业绩的工作41项,表现出极高的发展热情,全系统迅速形成“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文广新系统的社会形象得到较好塑造。现在一年时间不到,又有56项争创成果涌现,其中22项成果表现优异。三是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在较短时间内制定了《常州市文广新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及《文广新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目标分解》,局领导和所属单位、机关各处室负责人分别签订了廉政建设责任书,进一步强化党风廉政意识,明确廉政建设职责;局纪委及时调整和加强了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在各单位总支、支部调整和设立了纪检监察委员,明确工作职责;举办了首期文广新系统纪检监察委员培训班,提高纪检监察干部履行职责的能力;通过培训、座谈、观看廉政电教片和自查自纠等形式,教育党员干部廉洁自律,警钟长鸣;对系统内人员违法违纪行为依法严肃处理,加强审计,全程监控系统内重点项目、重点工作,确保健康有序进行;深化“好班子”创建,在开展好局领导班子创建工作的同时,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促进领导干部领导水平和拒腐防变能力的提高,为全系统健康发展打下了扎实的思想队伍基础。
看到成绩的同时,也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虽然改革发展力度加大,但与苏州无锡等地文化事业、产业发展的差距还没有缩小;虽然人才培养力度加大,但局系统人员平均年龄偏高、工作激情缺乏、创新能力不足的情况需要正视;虽然作风建设力度加大,但工作基础比较脆弱,制度建设亟待加强。这些都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解放思想,创新思维,团结拼搏,开拓奋进,从而全面推动常州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二、全面促进文化发展繁荣
党的十七大突出强调加强文化建设,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一个文化发展和繁荣的春天已经到来。加快文化常州建设,为“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常州”努力提升综合竞争软实力,我们将紧紧围绕全市改革发展大局,紧密结合全局工作职能要求,牢牢把握文化发展三年纲要,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凝聚发展智慧,增强勇气力量,全面促进文化发展繁荣。
到2010年,基本实现文化基础设施齐全配套、社会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化艺术创作精品迭出、群众文化权益更好保障、历史文化保护彰显特色、文化市场管理规范有序、文化队伍建设充满活力、文化体制机制不断创新、文化产业发展形成规模、文化各项事业繁荣兴旺的目标,与常州社会经济发展、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相适应,文化综合实力位居全省第一方阵,与苏州、无锡齐头并进,进入文化强市行列。
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紧扣发展作第一要务,创新观念促发展,保位争先求发展,整合资源快发展,项目带动齐发展,分阶段、高质量地组织实施好《常州市2008-2010年文化发展纲要》。
一要坚持思想解放。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键在创新观念、解放思想。既要讲文化投入,更要讲文化产出;既要讲严格管理,更要讲繁荣发展;既要注重文化内部考虑,更要注重社会整体联动;既要扶持群众“草根文化”,更要鼓励文艺精品创作;既要看到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属性,更要看到文化产品的商品属性,加快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既要寻求政府文化支持,更要自我激活发展动力,充分释放广大文化者的创造精神和进取精神。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兴办、市场培育、群众参与、部门管理的总体思路,更高层次、更深内涵上构筑文化发展体系。具体针对文化、广电和新闻出版的内涵特点,就是要通过抓名人名作、名馆名园、名节名片、名企名品、名城名居等来推进文化工作;通过抓舆论导向、法规管理、节目创优、科技创新、经济创收来推进广电工作;通过抓抓新闻监管、市场机制、产业导向、企业服务、版权保护来推进新闻出版工作。
二要坚持改革创新。时刻把握国内国外文化动态,时刻关注先进地区文化建设,立足大文化视角,进一步推进各项改革,顺清各种关系,提高管理水平,放大工作效能。在管理方式上,实现“微观到宏观”、“行政到法治”、“当前到长远”、“事务到要务”的调整转变;在工作导向上,强调五个“注重”,即注重舆论正确导向,保障喉舌功能、注重文化传承服务,多出精品力作、注重市场规范管理,坚持依法行政、注重产业引导扶持,发展文化产业、注重队伍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在事业发展上,区别对待,分类指导,深化改革。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重在强化政策扶持,激发内部活力,提高服务功能;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重在改制转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重塑文化市场主体;推进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重在人事管理、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推进文艺表演团体改革,重在推行剧目负责制和政府订单制;推进文化企业改革,重在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名文化品牌。确立绩效导向,鼓励敢闯敢试,以创新成效、创作成果和管理业绩为工作衡量标准,使创新成为加快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三要坚持项目带动。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推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完善,加快形成布局科学合理、管理内涵丰富、功能各具特色的覆盖全市、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全市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一是现代传媒中心,建成为文化创意、影视生产、休闲娱乐和文化产业经营于一体的综合基地。二是常州文化艺术学校升格高职校。三是图书馆新馆立项建设。四是规划建设圩墩大遗址、动漫、音乐等主题公园。五是实验剧场改建项目。六是建成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程。七是刘海粟美术馆改扩建项目。八是书画院项目完善工作。九是博物馆完善项目。十是名人名居抢救保护项目。
四要坚持重点突破。今后3-5年重点突破三件大事,全力推进八大工程,从而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奠定坚实基础。三件大事:一是现代传媒中心(广电大厦)确保在2010年建成并投入使用,二是有一台剧(节)目评为国家级舞台精品工程,三是建设在长三角有一定影响的市工艺品产业园区。八大文化工程是:公共文化服务工程,更好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精品文化提升工程,努力提升繁荣文化艺术市场;历史文化保护工程,挖掘、保护和开发好各类文物资源;文化市场繁荣工程,更加丰富社会精神文化生活;舆论导向保障工程,为加快“两个率先”、实现富民强市提供理论指导、舆论力量、精神支柱和文化条件;文化产业培育工程,力争“十一五”期未,常州文化产业占全市GDP比重达到5%;体制机制创新工程,进一步激发文化发展活力;文化队伍建设工程,基本建成一支素质好、水平高、业务强、结构合理的文化人才队伍,促进文化可持续发展。
2010年前后,是常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文化发展繁荣的关键阶段。要适应发展环境和发展阶段的新变化,与时俱进地创新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积极以文化艺术生产、文化设施建设、文化产业培育、历史文化保护、文化人才培育、文化体制改革等为工作重点,以夯实基础、强化素质、多出精品、繁荣市场、公益服务为工作抓手,团结一心,埋头苦干,艰苦创业,争创一流,促进我市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三、又好又快落实今年工作
今年是我市“又好又快推进年”。文广新局全系统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结合全省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会议部署,按照市委十届四次全会对文化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常州市2008-2010年文化发展纲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文化基础建设、文化内涵建设和文化思想建设,又好又快落实全年文化工作,紧紧围绕奥运会、大剧院开张和十三届市运会等三件大事,强基础,促创新,求实效,出成果,力争文化发展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一)切实加强基层文化建设
突出和谐文化建设主题,坚持城乡统筹思路,积极开展节日广场文化活动、社区艺术节等群众喜爱的特色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健全三级文化网络和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全面实现“县(区)有两馆,镇(街道)有一站、村(社区)有一室”的目标,完成10个面积不达标文化站的建设任务;全力推进有线电视“户户通”工作,力争实现有线广播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城区)通过国家验收;大力促进农村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工作,努力完成省局下达任务;加强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完善辖市、区级文化共享支中心建设,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共同推进行政村基层服务点建设;积极与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设相结合,加快农家书屋布点,并按照每个书屋3-5种报刊和适合农民阅读的图书1000本要求加快推进,全年新增250家农家书屋,同时积极试行社区书屋建设;继续搞好送书、送戏、送电影下乡的“三送”工程,确保每个乡镇新增一万元的科普图书,每个乡镇全年免费看戏不少于四场,每个行政村每月免费观看一场电影;全面免费开放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图书馆、艺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丰富百姓生活,拓宽群众视野。
(二)积极推进精品艺术生产
做好省“五个一工程”奖的申报工作并力争获奖;做好“第三届戏剧文学奖”的征集与评奖工作;继续加工打磨方言话剧《五月端阳》和原创舞剧《格桑花与茉莉花》,力争入选“2008-2009年度江苏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初选剧目;完成滑稽戏《我不是个坏孩子》剧本修改;组织一批书画美术作品参加全国、省重大艺术赛事活动;加快“记忆常州工程”进度,积极推进《先哲遗书》的收集、整理和汇总;大力促进广播电视录制质量精品创优工程,力争在全国、省内获奖作品的数量和等次有较大提升;多渠道引进高质量、高品位的剧(节)目来常演出;同时举办六次“市民免费看戏日”活动。重视书刊印刷、图书发行、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的行业监管,保障舆论导向正确。
(三)完善提升文化设施配套
加快刘海粟美术馆改造和精品馆布馆;完成书画院加顶改造工程;完成常州少儿图书馆建设;完成常州大剧院建设,形成大剧院总体运行方案并组织实施;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开工建设常州现代传媒中心;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做好常州文化艺术学校升格高职后的各项工作;完善安全播出调度中心建设,努力实现08奥运会等重大活动期间广播电视安全播出。
(四)大力创新历史文化保护
全面完成文物三年修缮计划;加紧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公布全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启动管干贞故居、李伯元故居、盛宣怀故居等常州十大名人故居修缮工程;做好古运河保护规划,对其沿线历史建筑及其风貌进行科学的保护与管理;切实加强对工业遗产保护,出台《常州市工业遗产普查与认定办法》;积极组织做好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规划及申报工作;加强大型基本建设工程建设前的地下考古调查工作,完成恽家墩汉墓及兰陵片区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加强全市188处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保护和使用,名人故居全面开放;结合遗产日、博物馆日等活动,做好文物宣传工作;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建立市级名录体系,申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五)不断强化文化行政执法
挂牌成立市文化行政综合执法支队,加强培训,提升素质,提高执法素质和能力;坚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荣”,强化服务意识,转变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式,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从重查处、集中整治有悖于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社会反响强烈的热点问题;加大文化市场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举办文化市场执法宣传活动;打击非法音像制品、非法出版物、非法销售“小耳朵”、“黑网吧”、违法演出、网络色情淫秽及侵权盗版等,培育、规范、繁荣文化市场。
(六)致力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加强广电行业管理;发展壮大动漫创意等新兴产业,加快构建全市动漫产业链;加强行业引导和科学管理,发展壮大广播影视、文艺演出、艺术培训、图书出版、印刷复制等优势产业,促进行业协会建设,激励企业做大作强;加快发展文化旅游、工艺美术、文化娱乐等特色产业,强化项目招商、报批和协调服务工作,提高文化产业在服务业中的比重;完成薛家文化名镇总体规划,全面启动、重点推进华夏工艺美术产业博览园项目。
(七)高度重视文化人才培养
按照文化创意、文艺专业、文化技术、文化经营、文化管理五大类人才要求,培养和造就一批名演员、名书画家、名音乐家、名摄影家等优秀艺术人才和促进文化事业产业发展的领军型人才。拟举办中青年干部、群文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等各类培训班,继续选送优秀人才;通过短期进修、外出学习等形式,积极发现和培养人才;实行开放人才政策,吸引“柔性流动”的文化人才,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梯次结构合理的文化人才队伍。
(八)全面加强机关作风建设
进一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精心组织,形式多样,贴近实际,力求实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继续开展“争创一流工作业绩”活动,在全系统掀起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工作业绩和水平;积极开展创建“好班子”活动和“改进作风、创优服务”行动,大兴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优质服务的行业之风;进一步落实《常州市文广新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建立规范科学的监督机制,加大检查考核力度,有效预防职务犯罪。
二○○八年二月二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