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常州市人口计生工作总结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人口计生委的有力指导下,全市人口计生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和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新任务,大力推进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加快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促进了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上新台阶。预计全市人口出生率6.5‰,自然增长率0.5‰,计划生育率达98.5%。
一、抓重点难点突破,推进机制创新
承上启下开好局、起好步。年初召开了全市人口计生工作会议,总结“十五”人口计生工作成绩和经验,部署“十一五”和今年的工作,表彰全市“十五”人口计生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市政府与辖市、区和13个相关责任部门签订了2006年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为“十一五”人口计生工作开好局打下基础。6月,省检查组通过听取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工作汇报、查阅台账资料、实地察看现场等方法,对我市“十五”期间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省检查组充分肯定了我市“十五”期间人口计生工作成绩,认为常州市的人口计生工作总体水平比较高,“十五”期间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各项责任指标全面完成。市委常委会专题听取我市人口计生工作汇报,在肯定人口计生工作成效的同时,对进一步做好全市人口计生工作提出了指导意见。组织进行计划生育服务新体系建设、社区人口计生发展体制、人口计生干部队伍建设、人口学校创新模式、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及社会保障机制等专题调查,研究解决当前及“十一五”全市人口计生工作面临的重大问题,推动人口计生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深入开展“幸福使者”行动。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制定了“幸福使者”行动实施方案。各地围绕实施方案,落实加强出生缺陷干预的有效措施。如天宁区政府出台了《幸福工程“六加一”行动实施方案》,钟楼区人口计生局与区卫生局联合下发了《幸福护航行动》。以基层服务网络为基础,以广大基层干部为主要力量,大力普及优生优育科普知识,加强孕前指导、孕前保健工作,倡导增补叶酸、斯利安、福斯福等营养素,积极做好孕前期的干预工作。积极探索建立出生缺陷监测网络,完善出生人口素质评估指标体系。市计划生育指导所以“优生筛查直通车”的方式为新婚夫妇提供TORCH筛查和优生指导,积极做好生殖道感染的普查普治,有效降低缺陷儿出生的风险性。市计生协积极引进“中国人口早期教育项目”,组织武进区、天宁区、钟楼区开展早期教育项目培训,做好申报“中国人口早期教育暨独生子女培养示范区”的有关工作,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0-3岁婴幼儿早教质量。
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继续全面推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不断完善资格确认、资金管理、资金发放和社会监督“四权分离”的管理运行机制,确保这项造福于民的好事落到实处。2006年全市奖励扶助对象10163人,比去年增加2227人;投入奖励扶助经费588.51万元,比去年增加136.41万元。按照省政府关于对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企业退休职工实行一次性奖励的政策精神,组织开展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退休的企业职工未享受加发5%退休金待遇专项调查,积极配合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工作,及时向市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确保该工作早日实施。认真落实现行的各项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继续执行两项《暂行办法》(常州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公益金管理、计划生育妇女发展项目贴息资金管理),对实行计划生育的特困家庭给予帮扶救助,不断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使计划生育家庭在经济上有实惠、生活上有保障。
积极探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新机制。推进流动人口综合管理服务课题研究,组建了由市人口计生委、公安局、河海大学等12个单位组成的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工作课题组,开展常州市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工作研讨;对五区14个涉及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电子信息、化工建材等性质的企业和8个乡镇(街道)的1800名流动人口进行抽样调查,深入了解外地来常务工人员的现状、需求。该课题的研究,得到省人口计生委的支持,申报了市社科联的重点课题资助项目。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列入目标管理考核重点,制定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考核评估体系和办法,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实行户籍地和现居住地双向考核,促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示范县(市、区)的创建活动,全面推广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信息交换平台,做好信息安全和网络保障工作,加强对县级信息交换情况的监控和督促,实现流动人口现居住地和户籍所在地管理和服务信息情况交换,不断提高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工作水平。
二、抓内涵质量深化,提升工作水平
推进新型生育文化建设。联合市委宣传部等15个部门制定了常州市《关于2006年-2010年继续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意见》,明确了今后五年工作任务以及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深入开展创建国家、省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示范县(区)活动,不断创新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建造了新北区薛家中心广场新型生育文化园,设立了钟楼规模型小区高品位的新型生育文化宣传广告牌,优化了计划生育社会环境宣传。为进一步推进青春期教育,专门设计制作了“飞扬的青春”青苹果知识卡片下发各类学校,普及青春期性心理和生殖健康知识;联合教育局召开“常州市青春期教育推进会”,开展对青春期教育试点单位的评估验收,提高各级各类学校开展青春期教育工作水平。积极开展关爱女孩行动,认真贯彻国务院、省政府“关爱女孩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制定实施意见,建立组织机构;联合市委宣传部、常州日报社开展“常州市关爱女孩行动知识普及暨竞赛活动”,并组队参加了江苏省“关爱女孩行动”知识竞赛,荣获团体三等奖;设计制作了42块板面,开展关爱女孩社区行大型知识展板巡回展;与市电讯公司联合开办了婚育新风短信宣传服务平台,定期向全市广大干部和育龄群众发送温馨的婚育新风短信,同时还在常州电视台天气预报栏目中开设图文并茂的人口宣传公益广告,得到了社会各界好评。市计生协与市红十字会联合举办生育文化电影巡演活动,传播新的婚育观念。努力探索和创新党校人口理论教育工作,与市委党校联合举办“人口与社会和谐发展”现场教学活动,通过现场参观和互动学习的方式,使党政领导干部加深对人口计生工作的了解。
提升计生优质服务水平。根据《省计划生育示范服务站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深入调查研究,制定了《常州市“十一五”计划生育示范服务站(所)建设规划》,提出了我市“十一五”期间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发展模式、发展目标和实施计划,成立常州市人口计生委“世代服务”品牌机构管理团队领导小组,推进溧阳、金坛、武进“世代服务”项目工作,先后两次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参观省“世代服务”试点单位的运作经验,探索建立“世代服务”品牌机构管理新机制,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市人口计生委投入20万元资金支持部分中心乡镇计生服务站建设,投入12万元购置B超,对城区街道计生服务站的设备进行更新,逐步提高基层基础建设水平。全市深入开展“零距离服务”工程,并组织对“零距离服务”工程实施情况进行终期评估,结果显示:各地从生产、生活、生育三方面着手,为育龄群众提供针对性、个性化、多元化服务,“零距离服务”理念基本确立,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队伍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赢得了广大育龄群众的信任和拥护。积极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制定下发《关于贯彻实施省、市“飓风”系列行动的意见》,配合有关部门抽查了十四个医疗卫生机构和药品经营企业,打击非法行医的犯罪行为和机构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对全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市场的监管,规范计划生育技术机构的执业行为。根据《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的决定》、《江苏省超声诊断仪及胎儿染色体检测技术使用、人工终止妊娠和人工终止妊娠药品管理办法》文件要求,对天宁区计生服务中心、金坛市计生指导站等15个计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了B超管理制度落实情况、凭证定点引产制度落实情况、人工终止妊娠药品管理制度落实情况的督查,进一步规范服务行为,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组织开展好病残儿医学鉴定工作,为242名病残儿童提供了鉴定服务,并认真做好照顾再生育一孩夫妇的优生优育指导工作。市计划生育指导所在科研上有新突破,承担的“常州市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流行病学调研”课题获得常州市科技进步四等奖。计划生育药具管理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出发点,不断完善机制,改进服务,拓展阵地,促进了优质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各级计生协开展以“关注女性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为主题的母亲生殖健康知识巡回讲座,积极实施“生育关怀零距离服务行动”,发挥协会自身优势,整合社会资源,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赢得了群众赞誉和社会好评。
强化计划生育依法行政。认真落实《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制定“十一五”依法行政工作规划,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依法行政执法行为。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开展行政执法依据清理,对照法律、法规、规章和本部门的“三定”方案,就行政执法主体、行政执法职权和行政执法依据三项内容进行梳理、归纳,逐一审查确认。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行政执法检查,重点检查对社会抚养费征收、照顾生育审批、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申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发放和查验等行政执法规范和程序的落实情况,总结计划生育依法行政工作中好的做法,整改存在问题。组织全委行政执法人员参加市法制办举办的法制工作培训班,提高行政执法人员运用法律手段解决改革和发展中各种矛盾的能力。严格执行《信访条例》,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统一计划生育信访工作格式文书,完善相关信访流程,建立信访情况定期通报制度,健全计划生育信访目标责任制,做好重点上访户的调查处理工作,依法办理和解决群众的信访问题。开设信访语音系统,方便群众进行各类计划生育政策的咨询,提升信访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稳步推进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与市民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和完善村级计划生育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深化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的意见》(常人口计生委[2006]23号),开展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示范村创建工作,召开全市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研讨会,总结交流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先进经验,表彰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突出的集体和个人,不断推进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健康发展。
加强信息化和人口计生统计调查工作。联合统计局、公安局开展出生人口统计质量调查,通过校核育龄妇女信息系统与公安派出所婴儿申报户口名单,分析公安与计生部门人口出生统计数据存在差异的原因,进一步掌握全市育龄夫妇生育情况,不断提高人口出生统计数据的准确率。根据社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的要求,完成全市社区电子台账目录系统的确认工作,有效确保社区台账目录、样式以及数据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重建常州人口网站,建立健全网络应急管理、网站安全、网站信息发布、网站信息公开等四项制度,推进全委电子政务建设。做好出生人口信息预报工作,对首次出生人口信息预报结果作了修正,公布了第二期(2006年-2010年)出生人口预报信息,科学引导育龄群众主动参与生育调节、合理安排家庭生育计划。开展妇女人流引产情况专题调查,研究降低妇女人流引产率的对策措施,促进育龄妇女生殖健康。
三、抓行风作风建设,树立良好形象
深入开展“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依法行政、廉洁从政”和“创优环境兴常州,改进服务促发展”专题教育活动。市人口计生委围绕“放权、减负、控检、整改、创新”五个重点,通过“加强学习、更新观念;面向社会、征求意见;梳理问题、开门整改;公开评议、社会监督;总结提高、建立机制”五个阶段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查找、整改机关作风建设中存在问题。委党组对全市万人评议机关中反馈意见和专项行动中所征集的作风建设存在问题进行了2次责任分解,并制订下发了市人口计生委整改实施方案,在常州人口网和委局域网进行公示。加大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力度,开展“三个一”活动:各级人口计生部门普遍组织了一次反腐倡廉教育辅导报告或组织一次《江苏省反腐倡廉成果展》参观;分级组织全系统干部职工观看一次《人口计生系统警示教育片》和《作风建设先进事迹演讲报告》;组织一次“学习贯彻党章、推进惩防体系建设”理论研讨活动。通过坚持不懈地抓好机关作风建设,进一步转变机关职能,规范行政行为,树立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革命老区溧阳市社渚镇耿村13个自然村和80户两千元以下低收入农户为基本对象,深入开展“扶贫帮困进老区”活动,委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积极参与,踊跃捐款,帮助特困户解决实际困难,首批捐款60000元建设的排灌站已顺利竣工通水。认真开展计生志愿者“零距离服务—生育关怀”项目宣传年活动。市计生协在溧阳市社渚镇耿村举行“生育关怀”项目启动仪式,以关怀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关爱和帮助计生贫困母亲为重点,投入帮扶资金8900元,为18户计划生育贫困家庭送上鸡苗、羊苗等养殖生产资料,帮助她们发展生产,增加收入。
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选拔任用了6名委中层干部,优化中层干部队伍整体结构。认真调研全市人口计生干部队伍建设情况,制定全市人口计生系统“十一五”人才规划,促进干部队伍结构优化和人口计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通过与市财政局、人事局协调,联合下发了《关于调整获得计划生育工作者荣誉证书人员奖励金的通知》,奖励金额由原来的一次性奖励200元调整到不低于1000元,更好地调动了广大计生工作者的积极性。组织开展各类业务培训,坚持抓好学历继续教育,提升计生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认真做好人口计生系统首批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的有关工作,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推进人口计生专业技术队伍职业化建设,提高队伍的职业道德水平和职业能力。
全市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虽然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效,但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还有漏洞,稳定低生育水平任务仍然非常艰巨;控制人口数量虽然取得明显成效,但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任重道远;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机制还不健全,人口和计划生育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有待加强;计划生育社会保障体系没有健全,奖励优惠政策还没有完全得到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队伍的结构还不够合理,人才缺乏,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奋发有为,推动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上新水平。
常州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二○○六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抄送:省人口计生委、市政府科教文卫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