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机关各处室、直属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和市委十届八次全会以及市委、市政府“有效投入提升年”动员大会精神,进一步加强我局系统作风建设,现将《2010年市环保局机关作风建设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落实。
二○一○年五月十七日
2010年市环保局机关作风建设实施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和市委十届八次全会以及市委、市政府“有效投入提升年”动员大会精神,进一步加强我局系统作风建设,现就2010年我局系统作风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目标和要求
总体目标: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服务发展、改善民生有新举措,队伍建设有新面貌,群众满意度有新提高,行风评议的名次稳中有进。
总体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基本现代化”主题,全力以赴服务“有效投入提升年” 目标任务,千方百计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超额完成“十一五”环保目标任务,全面完成2010年环保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二、工作措施
(一)克难求进,全力推进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
紧紧抓住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环境质量问题,克难求进,全力推进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满足人民群众对人居环境的新要求。
1.咬定“1190”目标任务不放松,全面完成2010年环保工作目标
全市环保工作主要目标是“1190”: 即100%确保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100%完成省下达的年度减排任务;确保完成全市太湖水污染治理“十一五”目标,全市11个省级太湖考核断面确保9个稳定达标,另2个断面年均值较2009年下降10%以上;3条入太湖河道水质指标年均值(按月均值计算)消除劣五类,竺山湖、滆湖水质有所改善。在提升水、气环境质量的同时,加强环境噪声控制,环境噪声功能区达标率100%。
2.开展五大专项行动,推进各项工作落实
一是饮用水源地安全专项行动。组织对水源地保护区巡查,发现问题严肃查处,及时协调相关部门消除水源地安全隐患,巩固饮用水源地保护区整治成果,确保我市饮用水源地安全。
二是省运会环境保障专项行动。围绕省运会和世博会,以民为本,开展环境问题千人找差活动,找出问题,解决问题。4月15日-10月31日,开展为期200天的环保矛盾纠纷大排查专项行动,化解积案。
三是涉铅企业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根据环保部、省政府和省厅的统一部署,全面排查涉铅污染物排放企业及周边区域环境隐患,严肃查处相关铅污染问题,有效防止铅污染事件在我市发生。
四是打造放心行业专项行动。全面完成纺织、印染行业和污水处理厂整治,总结提高电镀行业整治成果,着力打造纺织、印染、电镀和污水处理厂放心行业。
五是推进秸秆禁烧工作。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夏、秋时节,组织对全市重点道路、区域巡查,确保不发生大规模烟霾天气或秸秆抛河威胁饮用水源安全事件。
3.全力打造“六化”为核心的环境监管“常州模式”,落实铁腕治污
一是深化网格化管理,提升达标水平。全面推行以乡镇、街道为网格单元的环境现场执法检查,强化基层政府的环境责任,定期将检查企业达标率、环境管理现状等情况进行通报,确保全年工业污染源达标率达到80%以上。
二是推行精细化管理,提高环境监管能力。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环境监管做到六个细。即:制订计划细,精细制订2010年度环境监察工作计划;检查准备工作细。要充分做好准备,提高检查的全面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现场检查细。要关注企业运行、生产、污染物排放等各方面各环节;对执法人员的管理细。结合执法人员的岗位职责,制订相应的考核办法,细化考核。
三是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环境监察现代化。完成全市印染、电镀、集中式污水处理厂等重点污染源雨污分流及排放口规范化整治工程,完善自动监控设施,全面建成污染源监控中心。辖市区环保局污染源自动监控中心与市监控中心完成有效链接,建立环境数据和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现场监管及任务管理数字化、动态化。
四是注重一体化联动,实现监察全覆盖。严格按照规范理清职责,强化内部一体化意识,建立定期联动、定期沟通的工作机制,避免有事无人管、有事多人管的现象。坚持执法全覆盖。在检查对象上,加强对化工、印染、涉及重金属污染物排放企业及污水处理厂等重点源与一般源相结合;在检查内容上,突出对建设项目、固废处理、设施运行、污染源达标、周边环境等全过程的现场监察;在时间安排上,增加夜间、节假日检查频次和日常飞行检查相结合。
五是强化多元化手段,提升环境执法效能。强化环境监察后督查,落实“限、吊、停、封、关、抓”,督促整改到位。继续推行环保代表制,向污染大、信访多的重点排污企业派驻环保代表,督促并帮助企业落实整改;继续对园区及重点企业水污染处理设施进行等级评定,等级较差的企业作为重点监管对象;继续推行企业的环境行为等级评定工作。根据不同颜色采取相应的信贷限制措施;继续开展违法企业公开道歉、义务植树等方式,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完善取证手段,建立亲子鉴定、事后推断等办法,提高对违法行为的追究力度。
六是落实预警常态化,有效避免环境风险。进一步完善重点污染源风险预案制订修订工作,完善应急物资日常储备,开展好一年两次的应急演练,切实做好环境敏感区域、重点敏感时段的环境预警。继续开展饮用水源地日查日报制度;对太湖蓝藻加强选差,做好预警;对清水工程河道及上游清水通道,开展“一日一报”、“一周一告”、“一月一评”;对重点渔业、农业等敏感河道及历年事故多发河道做好预警工作;切实做好对省运会场馆周边环境预警及应急保障工作。
(二)创建服务品牌,全面提升服务发展的能力水平
以创建服务品牌为抓手,把市委、市政府“有效投入提升年”各项目标要求和60项重点工程(工作)任务具体化、责任化,并落实到每一个服务项目、每一处工作细节和每一位工作人员上。
1.创建“环保直通车”品牌,提供最高效的行政服务
一是以“五个优”工作目标创一流的服务、一流的队伍、一流的管理、一流的业绩、一流的品牌。即:
服务优质——弘扬“务实、奉献”的行业精神,倡导“阳光、绿色”的服务理念,大力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和行风建设,全心全意为企业和群众服务,为我市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服务。
管理优化——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使每个服务环节都做到有章可循,从而使各项工作沿着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运行。
队伍优秀——培养和造就一支与新形势新任务相适应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环保队伍,以过硬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本领,在环保战线上建功立业。
业绩优良——项目审批高效、优质,中介服务快捷、低价,行政执法严格、规范。
品牌优胜——把“环保直通车”真正打造成为“常州有口碑、江苏有地位、全国有影响”的服务品牌。
二是以 “五个一”的举措创程序最简、时间最短、服务最优、效率最高、反响最好的“五个最”的服务。
开辟一个通道。继续实施绿色通道管理办法。将列入市委、市政府2010年60项重点工程(工作)的建设项目、市发改委2010年160项重点项目、市经贸委100项工业重点项目、近两年拟上市企业的募投建设项目、向国家或省争取资金和发行债券项目、全市“创新争星,做强做大”活动中受表彰的三星级以上企业的建设项目以及经市政府确定的其它重点项目(工作)等全部纳入绿色通道管理的项目范围,作为各级环保部门的服务重点。
提供一条龙服务。实行提前介入,上门服务。对重点项目实行上门服务,提前告知环保准入条件,让企业少走弯路。推行结对挂钩,代理服务。印发《关于结对挂钩服务企业的通知》,市环保局各处室及直属单位负责人与全市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单位签定《结对服务协议》,帮助企业联系监测、评估、报批等相关事宜。加强条线沟通,协调服务。凡需报省厅、环保部审批的项目,主动帮助跑部、跑省,及时解决在审批中出现的问题。加强全程指导,跟踪服务。在项目前期,主动为重点项目免费提供污染治理技术咨询;在建设过程中,加强重点项目现场指导,避免产生环保违法违规情况;对建成拟投产项目,及时协助做好试生产及验收前的准备工作。
深化“六个再”,优化服务。进一步巩固、提升“六个再”服务水平,将“六个再”服务举措推广到全市环保系统,共同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中介机构管理,将由原来单一的环评质量考核拓展到服务质量、编制速度、合同收费和环评质量的综合考核,检查方式由原来的年度考核转变为不定期抽查和年度考核相结合,考核结果及时抄送国家环保部、省环保厅和辖市区环保局,限制不合格单位在常开展环评工作;开展项目跟踪,由重点项目挂钩服务人员动态了解中介机构服务情况,对发现环评编制超承诺时限、超标准收费的环评单位,第一次发书面警告责令纠正,发生两次以上的,全年考核结果按不合格论处,并建议环保部取消该环评单位环评资质;逐步开展政府投资项目的招投标试点。
开展一项活动。深入开展“大接访、大走访、大宣传、大督查”活动。印发《深入开展“大接访、大走访、大宣传、大督查”行动的实施意见》,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业项目、星级企业以及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和乡镇街道开展“大走访”,通过对465家单位“大走访”,了解企业发展存在的实际困难,帮助企业排忧解难。
完善一批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深化“两集中两到位”工作。建立“一审一核制”,窗口工作人员根据授权,对行政审批申请依法受理、审查,窗口首席代表审核把关、签发批文,实现审批的全过程在“中心”完成,窗口直接办结率确保达到80%以上;推行“跟踪服务制”,向重点项目建设单位发放《重点项目服务跟踪卡》,服务跟踪卡中包括:挂钩服务人员姓名、联系电话,每一服务环节(环评编制、技术评估、行政审批)服务时限、收费上限、环评审批权限及环评类别,环评办理的实际时间、收费情况以及对各服务环节满意程度的评定,便于及时了解存在问题,并迅速整改。
打造一支队伍。采取进一步措施,强化环保队伍自身建设,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强化和丰富公众参与的方式和内容,增强透明度,确保环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全面推行 “五心五一”服务和“三问三促”活动,打造一支恪尽环保职守的勤廉团队。
2.创建“环保技术超市”品牌,提供最优的技术服务
一是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加强科技信息的储备量,进一步丰富增加了环保实用技术的服务内容,收集储备了更多的治污实用技术,广泛收集“三新”环保技术、产品、专利以及环保科技人才、环境管理、环保科技等方面的信息,将超市建设成环保技术与环保科技信息并重的综合性超市。在着力解决企业提标、治污技术需要的同时,积极为经济发展、环境管理、环保产业发展、节能减排等更广领域提供服务。
二是进一步拓宽服务方式。完善组织机构,规范了“技术超市”的运作流程和管理制度,建立一套完整的专业服务体系,确保环保技术超市的有效运转,积极发挥“环保实用技术网上超市”的快捷作用。对列入常州市的重大建设项目、重点工程的企业主动提供上门服务,定期举办环保实用技术环保产学研推介会和技术研讨会,更好地服务发展、服务企业。
三是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加强环保技术的二次开发,主动对接我市“五大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围绕9个省级以上开发区产业定位,在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的八大产业园推进中,提供环保“三新”技术,主动服务发展。
3.深化“大走访”活动,提供最热心服务
按照市级机关作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和局党组《深入开展“大接访、大走访、大宣传、大督查”行动的实施意见》的统一部署,重点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业项目、星级企业以及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和乡镇街道465家单位开展“五进五送”活动,切实帮助企业、基层、群众排忧解难。“五进”:进重点项目、进园区、进企业、进街道、进乡镇。“五送”:送政策,主动上门宣传、解释项目的产业政策和环保准入门槛;送信息,定期公布重大环保项目的设备和技术需求信息;送技术,依托环保技术超市、网上超市,强化环保实用技术推广工作;送资金,积极帮助企业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加大专项资金投入,为企业提标改造、清洁生产等方面提供支持;送容量,环境容量向重大项目、优质项目倾斜。通过活动开展,让项目、政策、资金早到位、早实施、早落地、早见效,让企业感受到政府的良好服务,让基层感受到环保部门优良作风,让群众感受到环保部门的关爱温暖。
(三)改善民生促和谐,有效化解了涉及环境的社会矛盾纠纷
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市综治委的统一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建立健全多元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意见》和《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行政机关行政调解工作的意见》,积极开展行政调解工作,有效化解了涉及环境的社会矛盾纠纷。
1.建立化解环境矛盾纠纷的责任机制
一是落实化解矛盾纠纷的领导责任。充分认识到化解环境矛盾纠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此项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一岗双责的化解环境矛盾纠纷领导责任体系。
二是实行领导“大接访”和包案处理制度。坚持领导“大接访”制度,每周二为局领导接访日,对重点环境矛盾纠纷,实行领导包案,通过开门接访、主动约访、带案下访、领导包案等形式直接听取群众环境诉求,深入剖析原因,找准问题症结,落实具体措施,切实解决问题。
2.建立环境矛盾纠纷的研判机制
一是建好一个平台,落实责任主体。12369环境信访举报受理中心实行24小时全天候、全方位统一受理全市环境投诉与咨询,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工作原则及遵循“谁的问题谁解决”的原则,采取权力与责任相结合的化解环境矛盾纠纷工作模式,对所有留有真实电话、真实地址和实名来信的环境信访落实回访制度,将查处情况及时与投诉人沟通并征求其意见和建议,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和认可度。
二是开展源头排查,加强分析研判。切实加强新时期化解环境矛盾纠纷的目标化、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源头预防、定期排查、及时化解、常抓不懈的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长效机制,根据环境矛盾纠纷数量、投诉途径、环境污染程度及事态发生的轻重缓急等综合因素,对突出环境矛盾纠纷进行分析研判,及时掌握突出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发展趋势等,并通过周、月通报制度及环保在行动点评会,将环境热点情况和矛盾纠纷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报给辖市、区政府分管领导和各级环保部门,争取各级政府领导的关心支持,提高环境矛盾纠纷解决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是强化信息预警,做好应急预案。为预防和应对重大环境矛盾纠纷的产生,制订应急预案,强化信息预警,实行重要敏感时期环境信访信息日报制度,确保信息畅通、反映灵敏。
3.建立环境矛盾纠纷督办制度
一是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严守“国标”底线,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以实事求是,依法办事的“公心”,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诚心”,严把政策关、政策口的“铁心”,努力化解环境矛盾纠纷。坚持“民标”为本,对于达到“国标”未能满足“民标”的环境纠纷,在提升服务群众理念上下功夫,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方式,采取会办、听证、救助等形式,把解决群众诉求与依法处理违法行为结合起来,积极开展社会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工作。
二是实行疑难问题挂牌督办。加强与职能部门间的协作配合,形成横向联动、纵向带动、齐抓共管的化解环境矛盾纠纷工作格局。会同市纪委(监察局)对疑难问题实行挂牌督办,2009年确定挂牌督办的其中3个因整改措施尚未全部落实的环境问题,继续列入2010年挂牌督办的专项督查内容。通过挂牌督办,进一步深化各级地方政府、污染企业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意识,有效解决了突出环境污染问题,减少了矛盾纠纷的产生。
(四)打造勤廉团队,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1.加强理论武装,深化巩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
坚持把巩固和发展学习实践活动成果与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机关党的工作结合起来,与坚定地贯彻落实市委十届八次全会的决策部署、推进“有效投入提升年”活动结合起来,继续深化开展“政策惠民、实事利民、服务为民”、“双千行动”、新一轮茅山老区结对帮扶、在职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等各种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主题实践活动,增强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全面完成《常州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方案》中2010年整改目标任务,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学习实践活动形成的认识成果、制度成果和实践成果。
2.以“书香工程”活动为载体,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坚持把“书香工程”作为推动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有效载体,结合我局实际,深入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及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战略思维、创新理念和实践知识。改进学风,切实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学什么”的要求,结合机关“学习日”活动,年内安排二场知名学者有关政治、经济、环境形势方面的讲座,引导党员干部重点学习掌握推动科学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新知识、新方法,增强服务科学发展的实际本领,积极探索“书香工程”发挥作用的方法和途径,组织开展“三三三一”活动即:每个党员推介三本书、每个党员读三本书、每个党员写三篇读书心得体会、一次励志环保读书演讲比赛,努力在党员干部中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3.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制度执行力
以“简便灵活、严格精细、管用有效”为原则,全面梳理已有制度,巩固成熟制度,精细粗放制度,硬化约束力,提高执行力,抓好以制度建设为重点的作风建设,建立健全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使内部制度的建立、执行、维护成为全体职工的自觉行动,努力实现用制度来管长远、管过程、管细节、管效果。继续完善深化“四大”(大接访、大走访、大督查、大宣传)活动,确实把“四大”作为一项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环保的作风建设长效制度做好做实。推动“环保通” 与“三合一”网络平台有效链接,充分发挥“三合一”网络平台的行政服务、法制监督和行政监察功能。把创建环保直通车服务品牌作为效能建设长效机制,保障审批工作有序、规范、科学运行。
4.以“5.10”系统活动为载体,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
继续抓好以廉政教育为重点的廉政文化建设,深入推进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不断丰富教育形式,开展“5.10”(我要廉)系统活动,“读廉书、观廉片、写廉文、唱廉歌、听廉课、上廉网、做廉题”,引导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关于制度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各项制度建设,努力构建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确保制度行得通、管得住、用得好,不断提高制度防腐、源头治腐水平。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严肃查处各种违纪违法行为。切实加强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的调查研究,努力形成具有环保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新格局。
5. 深化拓展多方位、多渠道监督体系
开展“环保联系你我他、恳请市民来找差”活动,动员全市企业、市民全面参与环境保护工作,变“部门环保”为“全民环保”,通过找差活动的开展着力解决在环境质量(水、气、声)以及工业企业的环境管理和达标排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作风建设监督员和察访员的作用,开展明察暗访,听取社情民意;充分发挥信访、电话投诉、媒体监督作用;进一步强化网络监督,切实发挥网络监督主体广泛、表达直接、信息源多、反应快捷等方面优势,拓展监督渠道,在我局环保网上开辟“网上民调”、“网上建议”、“网上投诉”网络监督平台,与“中吴网”、“化龙巷论坛”、“市机关作风建设网”等市民较为关注的热门网站进行有效链接,鼓励社会各方面参与对我局作风建设进行监督。同时对社会各界反映的有效信息,将做到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音,对发现的问题将认真查处,教育批评,督促整改。
三、组织领导
各单位要进一步健全机关作风建设组织领导机构,强化组织领导,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工作部门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良好工作格局。要切实加强对本单位作风建设的监督检查,跟踪问效,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局作风建设领导小组将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明查、暗访、调研等方式,对各单位作风建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检查结果列入年终组织考核内容。要强化措施,落实责任,求真务实,动真碰硬,确保实效,以作风建设的实际成效为我市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