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2010年度环保工作总结
索 引 号:014109840/2010-00064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市环保局
生成日期:2010-01-25 公开日期:2010-01-25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2010年度环保工作总结
2010年度环保工作总结

  在市委市政府和省环保厅的正确领导下,2010年我市环保工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团结协作、克难奋进,全力打好生态建设、污染减排、太湖治水、城区清水、净化空气等环保战役,较好地完成各项年度目标任务,有力推进全市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一)取得的主要成效
  1、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2010年,全市水、气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近年来稳步改善的势头。全市11个太湖流域省考核断面中9个达标;三条入湖河流主要水质指标稳定达到五类水标准,竺山湖、滆湖、长荡湖和天目湖水质同比均有所改善,实现了省政府提出的太湖治理;60条市河基本达到“水清”标准;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41天,占总天数的 93.4%,比2009年增加4天。
  2、污染减排进一步推进。根据国家和省考核结果,我市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减排任务完成情况名列全省前茅。与2009年相比,全年预计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分别削减比率可完成年度及“十一五”减排目标(全年数据待国家和省考核公布,一般在明年6月)。
  3、生态建设进一步加快。我市国家生态市建设23项指标总体达到“国标”,武进、金坛、溧阳生态市(区)建设先后通过国家考核,实现了全市37个乡镇生态创建的全覆盖,建成83个省级生态村和230个市级生态村,以及一大批绿色学校、社区、宾馆和企业,实现“绿色细胞”的广覆盖。在2010年8月通过国家生态市省级考核的基础上,2011年1月,我市顺利通过环保部组织的国家生态市国家技术评估。另外,全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复查工作通过了省级评估。据江苏省社情民意调查中心于2010年7月底进行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市民对我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满意率位列苏锡常三市之首。
  (二)所做的主要工作
  1、坚持环境整治,打造生态宜居城市。一是太湖治水。自4月10日起,每日开展竺山湖湖泛巡查2次和蓝藻巡测1次,每周对竺山湖湖体、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入湖及上游河道183个断面水质实施加密监测,每月召开水质分析会,截至10月30日,我市出动8466人次、2759船次,共打捞蓝藻45506吨,并全部通过藻水分离站安全处置。定期对全市所有饮用水源地开展109项指标全分析,继续在长江饮用水源地实施生物预警,及时分析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实时数据。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滆湖工业水厂已改为饮用水备用水厂,总投资3.8亿元、日供水能力20万方且带有深度处理装置的礼河水厂建成投运;推进长荡湖餐饮船整治,统一安置湖区65条餐饮船。落实了24小时值班制度,坚持领导带队集中夜查等,全市现场监察已出动7.6万人次,检查2.9万厂次,立案处罚463件。二是市河清水。完成重点项目59个,其中,对8条河道沿线的117家企事业单位实施接管或污水外运处理,完成市河沿线44家企业实施雨污分流和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完成7条市河生态修复和6条河道清淤工程,全年共计消灭排放口128个,削减入河污水量9000吨/日;完成运河“1856”工程652项,完成率达98%,包括9家重点企业排污口封堵、4家污水处理厂改造、44个小区污水接管及595个餐馆、公厕、垃圾中转站污水接管;加强对市河水环境的长效监管,成立市区河道水质巡查研究联合工作组,实施了一日一报、一周一告和一月一评制度。三是净化空气。“禁燃区” 覆盖范围扩大到66平方公里,完成30家单位42台燃煤锅炉改造,拆除中心城区171台懒汉炉。完成全市十三大区域201家单位“一厂一策”整治,包括全面完成省运会比赛或住宿场馆周边120家企业废气整治,三井区域中新天马、龙虎塘区域常隆化工、新闸地区新亚化工、中天焦化实施搬迁或关停。尤其是滨江化工园区81家企业348项建议整改措施中已完成343项,完成率达98.6%。配合公安交警部门强化高污染车辆限行管理,加快“黄标车”淘汰更新,4月27日,正式启用国内首个自带供电系统的机动车稳态工况法移动检测点,每月开展机动车尾气路检工作,实现尾气路检的常态化,完成了全市7个机动车环保点视频监控、数据在线联网,全年淘汰“黄标车”8412辆。加强秸秆禁烧工作,建立辖市(区)、镇(街道)、村、组四级禁烧网络体系,实施2010年秸秆禁烧巡查工作方案及应急处置方案,开展秸秆禁烧巡查;加快实施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机械化还田率达46%,金坛、溧阳、武进、新北均建成省级秸秆机械化还田示范区,共建成6个秸秆综合利用示范点。
  2、狠抓污染减排,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一是控制增量。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全市24个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禁止新上项目,全面禁止新上不符合产业政策、布局定位和《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中禁批的项目,引进项目清洁生产水平必须达二级以上。退批不符合环保审批要求的项目35个。二是工程减排。加快全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牛塘、漕桥污水厂扩建、戴溪污水厂新建以及5家污水处理厂的除磷脱氮改造工程,新建污水管网499.4公里,建成投运161个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5个重点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正常,投运了清潭污水厂提标和申特钢铁烧结脱硫等项目。三是结构减排。搬迁、关、停及完成企业污染整治395家,其中,关闭了常隆化工、新亚化工、新菱化工、中天焦化等27家重污染企业,19家污染企业实施了转产,淘汰215台(套)高耗能高污染设备。四是管理减排。完成127家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建成投运溧阳和清潭污水处理厂共6.5万吨/日尾水回用工程,正在建设戚墅堰污水处理厂尾水回用于中天钢铁冷却水及天宁经发区雕庄片区、城北污水处理厂尾水回用于恐龙园及城市绿化、道路冲洗等项目,预计回用能力4.3万吨/日。全市已完成 19个工业企业节水示范工程,形成2050万吨/年节水能力,建成150公里农业防渗渠。
  3、加快生态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一是加强领导、倒逼责任。市委、市政府将相关工作列入全市重点工作(工程),并专门印发《“爱我家园、护我环境、铁腕治污、净化常州”—2010年全市环保在行动方案》及各辖市、区政府年度目标任务书,以生态市建设为抓手全力推进全市环保工作。4月份以来,范燕青书记、王伟成市长等10多位市领导分别对挂钩河道进行了督查或暗访。市委、市政府分别于4月24日和9月2日,召开全市生态市建设推进大会,全力冲刺国家生态市。我局进一步强化生态市创建指挥部办公室工作力量,定期召开联络员会议,牵头组织推进创建工作,完成台账整编和工作报告等迎检准备。二是全员发动、主动找差。从6月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环保关系你我他,恳请市民来找差”活动,全面查找、逐一解决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通过重点找差、网格找差和网络找差等形式,找出问题,推进整改。组织实施三大主题活动:百名市民查市河、千家企业做实事和环境信访大排查,鼓励企业和公众参与生态创建。三是彰显特色、培育亮点。钟楼开发区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已通过环保部批复,正式进入创建阶段,高新区编制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已通过部级评审,金坛、天宁经济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创建已通过省级考核。武进高新区建设全省首家低碳经济示范区规划通过省评审并正式授牌。四是全力冲刺、加快建成。市委办和市府办联合下发了《常州市冲刺国家生态市六十天行动方案》,打好镇容村貌“大会战”、污染源治理“攻坚战”、生态创建“宣传战”。 我局会同相关部门制定了督查方案,对各辖市、区联合开展集中督查,逐月推进整治进度,共暗访或抽查了全市37个乡镇的近600个行政村,促进镇村面貌的改善。
  4、实施“六化”举措,创新环境监管模式。一是深化网格化管理,提升达标水平。实施以乡镇、街道为单元的环保网格化管理,组织对乡镇、街道辖区内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工业企业废水排放达标率等6项环保指标进行统计、考核,调动基层环保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推行精细化管理,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做到制订计划、检查准备、现场检查和对执法人员的管理四个细致,提高环保执法的全面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环境监察现代化。完成全市印染、电镀、集中式污水处理厂等重点污染源雨污分流及排放口规范化整治工程,夯实自动监控基础,并打造环保放心行业。建成市级污染源监控中心和“环保通”移动执法平台,污染源监控覆盖全市重点污染源、两个长江饮用水源地取水口、全市机动车尾气监测场点、重点放射源使用单位等,实现了从监管到监控的提升。四是注重一体化联动,实现监察全覆盖。对监管范围、内容和时段实现全覆盖。监管范围覆盖全市37个乡镇和20个街道,检查结果每月排名通报;现场检查内容包括建设项目管理、废水、废气排放、固废处置到排污口规范化情况等各个方面;正常情况两天开展一次夜间抽查,特殊情况实施“夜夜查”,对重点问题实施24小时全天候检查;检查采取水陆并进、飞行检查、交叉检查等多种方式。五是强化多元化手段,提升环境执法效能。继续实施环保代表制,向污染大、信访多的重点排污企业派驻环保代表,帮助企业分析和解决环保问题。继续对园区及重点企业水污染处理设施进行等级评定,评定结果作为行政处罚的裁量参考依据,等级较差的作为重点监管对象,加密监察、监测,并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的,依法责令停产整顿。继续推行企业的环境行为等级评定工作。作为企业金融信贷的前置条件,并根据不同等级采取相应的信贷限制措施。开展违法企业向社会公开道歉,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感。完善亲子鉴定、事后推断等办法,进一步完善取证手段,加大对违法行为的追究力度。六是落实预警常态化,有效避免环境风险。进一步完善重点污染源风险预案制订修订工作,完善应急物资日常储备,开展应急演练,切实做好环境敏感区域、重点敏感时段的环境预警,对省运会场馆周边做好预警及应急保障工作。9月29日,作为省环保厅指定的苏南片区示范性演练,省环保厅、市应急管理办公室和我局联合成功主办了“迎省运,环保在行动”突发环境事件综合应急演练,进一步提高了我市应对环境突发事故的快速反应、处置和管理能力。
  5、加强队伍建设,优化机关作风效能。一是着力打造“环保直通车”服务品牌,推出“五个一”服务举措,市行政服务中心环保窗口连续2个季度被评为优秀窗口。全市389个重点项目已审批环评文件311个,占项目总数的79.9%。我局与10个工业园区、139个重点企业(项目)签订结对挂钩服务协议,并按协议内容开展了服务。5月19日,在常州科教城举办了市“环保实用技术超市成果展示暨产学研对接洽谈会”。充实完善环保技术超市服务内容和范围,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约600次。二是解决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针对广大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环境问题,深入开展“大接访”活动,加强信访调处,实施重点环境问题挂牌督办、领导包案等制度,首创实施环境信访颜色等级预警及分级管理制度。从4月15日开始至10月底,在全系统开展“我为省运添和谐”环境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专项活动,通过专项督办与挂牌督办等形式,努力为世博会、省运会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制订下发《关于开展环境噪声污染专项整治月活动的通知》,从5月20日~6月20日在全市开展环境噪声污染专项整治月活动,进一步加强夜间建筑施工许可管理及固定噪声源巡查、整治。环境信访总量同比略有下降,保持平稳可控态势,越级、重复访、联名信访量均有下降。三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扎实建设环境道德讲堂。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局系统举行“唱响环境道德,争做环保卫士”创先争优报告会,进行先进事迹宣讲。在全国首届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中获一等奖的余益军等8位同志被评为环境监测明星,市领导与他们进行了亲切座谈,通过选树典型,激励全系统更多同志争先创优。四是全面推行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对部分科级领导职位连续组织3轮竞争上岗,进一步优化了选人用人机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