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重点工作安排
常州市环保局
2003年2月
(一)着力抓好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
以“创模”作为环保工作的抓手,加快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大管理力度,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城市营造良好的人居和创业环境,提高我市综合竞争力,推进城市的开放开发和经济工作的快速发展。
大力实施“创模”八大工程。加快实施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入太湖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全面实施市河整治工程,提高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深化工业污染源达标工作,强化环境监督管理、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切实落实目标责任,使社会经济、环境质量、环境建设和环境管理等各项指标达到考核要求;精心构筑“创模”亮点,认真做好“创模”省级验收和国家级调研和验收等相关工作。
全面开展创建环保模范企业和环保进宾馆(饭店)活动,至年底累计建成30家环保模范企业(单位)。
进一步拓展创建活动,积极探索创建环保模范工业园区、环保模范乡镇工作。
(二)全面推进生态环境建设。
认真贯彻实施《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和省人大《关于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推进生态省建设的决定》,完成常州市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并向国家环保总局提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申请,创建1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3个环境优美乡镇。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编制市循环经济建设规划,加强对清洁生产技术的开发研究和推广应用,培育不同层面的循环经济典型,基本建立循环经济的机制和框架。重点抓好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ISO14000示范区建设,逐步推广成功经验。根据全市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的总体目标,在经济技术开发园区及其它工业企业群中,按照工业生态学的原理和循环经济理念,推进建设循环经济型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型企业、循环经济型农业、循环经济型服务业以及循环经济型乡镇、村和社区,并逐步将循环型经济的理念注入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全过程,促进我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深入贯彻实施《清洁生产促进法》,编制重点区域和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计划,全面启动第一、第三产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落实太湖流域印染行业清洁生产现场会精神,在全市化工、印染、医药、能源等行业重点企业中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结合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用循环经济的理念指导农村工业、农业、旅游业的发展,建设有机食品基地,整治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培育秸秆综合利用典型,应用“生态链”、“产业链”等科技手段,丰富生态建设内涵,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三)加快实施太湖水污染防治工作。
贯彻省政府第66号专题会议精神,加大对武进港、太滆运河沿岸的综合整治力度。确保入湖水质达到目标要求。制订武进港及太滆运河区域污染整治方案,并积极组织实施。
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马杭污水处理厂上半年正式投运,扩建完成武进城区污水处理厂、完成戚墅堰污水处理厂、金坛城东污水处理厂、武进城东纺织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开工建设潘家、前黄、江边污水处理厂;结合道路改造敷设青洋路、西环二路污水排江管道。
实施清淤工程。全面完成武进港、太滆运河清淤任务,重点整治大通河、湖塘河、武南河、长沟河等市区污染严重的河道,确保水质有明显改观,岸边整洁,无违章建筑,无垃圾废物堆放。
落实防护林带建设任务。力争在2003年内完成省下达的五年的任务,清除迎水坡上的农作物,全线建成武进港、太滆运河两侧防护林。
继续开展水上交通污染防治工作。禁止新建挂浆机船在京杭运河内航行,所有年吞吐量在15万吨以上的码头建成废弃物收集装置。六是继续抓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
至2003年底,完成农业面源污染调查和研究工作,摸清我市农业污染的现状和发生、发展规律,为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提供依据。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继续采取措施,控制化肥、农药的用量,综合利用畜禽养殖污染物。
完成武进港入湖总量水质自动监测站的建设任务,及时监控有关河流水质。
分解落实2003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以总量控制为目标,深化排污申报,全面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对需领证单位加强监管,禁止无证排污。全面完成重点污染源排污许可证发放工作,实施许可证年报和年审制度。对污染物超标排放及总量超证单位及时下达限期治理并督促实施。
继续巩固和提高工业污染源达标成果。推行工业园区的污染集中控制,推行清洁生产和ISO14000贯标工作,引导一批单位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完成漕桥、寨桥两试点乡镇的环境综合整治目标任务。强化对污染的监控,开展污染源治理设施的“三化”(即管理规范化、监控自动化、运行市场化)工作。对武进南部地区的化工、印染企业通过搬迁、关停、接管、转产的方式,有效防治工业废水污染,并通过清洁生产审计、限批新建污染企业和高耗水企业、提高排放标准、实施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等措施手段,削减入入湖河道的污染负荷。
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上半年完成垃圾填埋场的扩建任务,并做好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力争开工建设。
加强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管理。重点加强对100家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的监督,强化对危险废物、进口废物以及辐射和放射性污染源的监督管理。进一步切实做好“白色污染”防治工作。
(四)努力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不断分析、探索和研究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规律性。根据国家、省有关文件精神,制订颁布《关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见》,进一步建立完善推进全市可持续发展的各项机制和制度。加强环保规划计划工作,抓住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生态城市规划项目启动的契机,认真做好《常州市环境保护规划》专项规划的修编工作,适应城市发展和环保工作的要求,全面提高环保专项规划的技术水平,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全面开展全市乡镇环境保护规划的修编工作。市环保局配合市计委、科技局,继续开展21世纪议程试点城市的有关可持续发展工作。
做好第三轮省市长环保目标责任状总结和第四轮目标责任状签订有关工作。对各辖市区环保目标责任状进行检查考核,对完成情况好的单位进行表彰奖励;公布考评结果,作为考核干部环保实绩的主要内容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签订新一轮辖市(区)长环保目标责任状。
强化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市区(包括武进区)、金坛、溧阳“城考”指标均争取符合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考核要求。加强对重点区域、流域和乡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推出一批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示范典型。采取切实措施解决环境重点问题(包括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空气污染指数控制等)。随着区划的调整,同步进行烟尘控制区和环境噪声达标区建设,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60%以上。对仍出现超标排放的污染源,严格依法实行限期治理制度。积极推进我市“退二进三”和产业结构调整项目的污染整治工作。
深化空气污染防治工作。制订二氧化硫总量削减计划,认真组织全市15家企业参加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示范试点工作。切实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做好路检工作。在城市区域规划建设清洁能源区。结合“西气东输”工程,采取有效措施,逐步改善我市的能源结构。
推进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厂)的建设,有效缓解“垃圾围城”的矛盾。
(五)大力强化环保监管执法。
制订《常州市市区餐饮娱乐服务行业环境保护管理规定》、《常州市化工建设项目环保审批规定》等,进一步完善常州市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以进一步规范环保执法监管。
切实加强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与服务。市环保局与有关部门应通力合作,及时介入开发区建设前期工作,指导开发区编制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规划;进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督促建设、完善园区环保基础设施;引导开发区实施污染集中控制。抓住企业改制的机遇,推进我市工业布局和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加快技术改造的步伐,淘汰污染重、能耗高的技术、工艺和设备,做到企业改制不增污。尊重群众的知情权,改革审批方式,完善听证、公示制度及专家审查制度等。以“便民、高效、廉洁、规范”为宗旨,进一步改善服务,提高效率。加强对环境影响评价单位的监管,加强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质量的检查,确保环境影响审批的有效性和正确性。积极落实行政审批责任制、行政责任追究制、行政效能监察制,贯彻“谁审批、谁负责”原则,谁违法违规审批,谁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强化环保执法。加大环保执法检查的频次与广度,对擅建项目等环保违法行为保持严查态势,一查到底。通过“严查”、有奖举报等活动,加大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力度。依靠污染源远程自动监控等科技手段,提升对污染源的监控管理水平,逐步实现对污染源排污情况的全天候监管,加强对辖市、区污染源监理的调控和督查,促使污染源达标排放成果进一步得到巩固和深化。按国家统一要求全面实施按排放水污染物总量征收排污费,同时加强全市排污费征、管、用的规范化管理。
以环境监测、监察和宣教机构规范化建设为契机,不断提高工作效能和水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进一步巩固实验室认可成果,提出并实施现代化站建设计划,全面提高业务水平;拓宽业务范围,全面开展人居环境检测工作;进一步完善空气自动监测网络。加强对已建成的九里、黄埝桥水质自动监测站的运行管理,新建2个水质自动监测站;进一步提高应急监测能力,更好地服务全市可持续发展。根据《江苏省环境监察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结合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开展生态监察工作;建立相关的环境监察管理制度和办法。围绕改善环境质量的总体目标和提高公民环境意识的具体要求,加大新闻宣传力度。通过实施环保新闻通报、公开企业环境行为信息、开展社会环境教育、有奖举报、创建绿色学校、开展环保进社区活动等措施,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渠道,不断提高全市公民的环境意识和文明素质。
(六)引导推进环境科技与环保产业的发展。
加强环境科研和前瞻性监测科技研究。做好因特网环保网站的改版、信息更新和内容完善等工作。
以常州国际环保产业园建设为契机,将环保产业的发展纳入我市构筑现代制造业基地的总体规划,制定常州市环保产业发展纲要和规划。调动全市各部门的积极性,整合城市各种优势,通过创新开发体制,加快常州环保产业园区的开发和建设,在较高的起点上带动我市环保产业的整体发展。继续加强环保市场的管理,进一步做好环境工程设计和产品质量的资质检查和管理工作。继续推进环保设施运营的市场化,加强绿色环境标志产品的宣传和申报工作。
(七)深入有效开展创建文明行业活动。
坚持把深入开展创建文明行业活动作为加强队伍建设、规范行政行为、提高服务质量的“抓手”,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推进全市环保系统两个文明建设。
2003年,全市环保系统各单位均要积极争创文明单位,创造条件,争创市级、省级文明行业。各单位要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把文明行业创建目标和任务纳入工作重点,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任期责任目标,纳入单位和个人的考核评比,做到文明行业创建与环保业务工作同时研究部署、同时督促检查、同时总结评比、同时表彰奖励。溧阳市环保局着力建好省级文明行业示范点,发挥创建工作的示范带动作用。各单位从实际出发,积极开展创建“文明机关”、“文明单位”、“文明窗口”、“文明职工”等活动,以推动文明行业建设取得实效。
继续完善环保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监督制,实行政务公开,积极开展环保执法监察和效能监察,着重在抓教育、抓规范、抓监督、抓落实上下功夫。强化执法手段,做到发现问题整改到位,责任追究落实到位,确保政令畅通、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努力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正、会管理、善于做群众工作”的环保队伍,推动全市环保工作跃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