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2007年度环保工作总结
索 引 号:014109840/2008-00086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市环保局
生成日期:2007-12-20 公开日期:2008-01-10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2007年环保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2007年度环保工作总结


  2007年是环保工作发生重大转折的一年,围绕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落实,在省环保厅和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我市环保工作全力推进污染物总量减排、小康达标、太湖水污染治理及包括“清水工程”、“蓝天工程”在内的国家生态市建设各项工程,圆满完成各项年度目标任务,尤其是2007年5月太湖蓝藻暴发后,开展整治太湖蓝藻打击违法排污专项行动和全市水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取得明显成效。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1.领导重视,政策引导。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了全市环保工作会议、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暨蓝藻治理工作会议、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千人大会及全市水环境专项整治动员千人大会,特别是9月5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千人规模的全市水环境专项整治工作动员大会。要求全市上下集中四个月时间,在全市范围内组织一场以治水为重点的环保专项行动。确保3条入太湖河道水质基本达标;确保小康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标;确保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市委、市政府先后印发了《全市水环境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常州市2008~2010年环境保护行动计划》等文件,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听取了全市环保工作的汇报,并作专题研究,市领导经常视察、调研环保工作,范书记、王市长亲自抓水环境整治,环保现场办公或听取汇报达10 次以上,次数创出历史新高。7月,市人大专题开展了生态市建设督查,10月,市人大常委会专题审议了生态市建设工作,市政协于9月专题调研视察了我市四大湖泊生态湿地建设与修复工作,有力促进了水环境整治的进程。

  2.分解目标、落实责任。市政府对各辖市、区政府下达了生态市建设、污染减排、年度环保工作和“十一五”太湖水污染防治、水环境专项整治等多份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各辖市、区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环保工作负总责,政府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各辖市、区政府对照目标,把有关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项目、重点企业,我局与部分重点排污单位签订了《污染物减排合同》,进一步明确企业的主体责任。通过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全市上下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环保工作的良好格局。

  3.强化组织、强力推进。市政府发文成立了由市长王伟成任组长的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和污染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均下设办公室,由市环保局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市建设国家生态市指挥部及上述领导小组通过制订方案、下达计划、组织召开联络员会议、重点项目督查等方式部署、推进了生态市建设、减排、污染源普查等工作,并多次组织各个层面的工作培训,及时宣贯国家和省有关环保工作的新要求、新政策。分别组织了“清水工程”、“禁燃区”、“生态工业园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园林单位”和“农村分散生活污水处理”等现场推进会。全市还在水环境专项整治行动中实行了领导干部问责、市委常委挂钩督查、领导个人保证金、部门联合督查和月度分析点评等制度,加大了责任落实、环保考核、资金投入、督查推进和激励奖惩力度,充分发挥环保工作中政府的主导作用,强化企业的主体责任。

  (二)水环境专项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市水环境专项整治工作经攻坚克难成效明显:我市三条入湖河道水质主要指标有所改善,高锰酸盐指数已稳定持续达标;经自测,我市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得分为 87.8 分,较2006年上升了2.2分。通过“三个狠抓”,即狠抓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大力推进了污染减排工作,经国家环保总局初步审定,全市完成115个重点减排项目,其中76个COD减排项目减排1.74万吨,39个SO2减排项目减排1.0557万吨,我市已获得确认将超额完成减排任务。据省加密监测数据内部通报,我市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80分以上,全面达到小康指标要求。

  1.强力推进工业污染整治。一是关停、搬迁一批。配合完成510家小化工关闭任务,对市区28家有污染的企业实施了搬迁整治;关停了南方印染等14家重点排污企业,淘汰了19条水泥机立窑生产线和1台火电机组,关闭了一批原药、化工、印染等生产线。二是治理、限排一批。对全市化工、印染、电镀、造纸、食品、钢铁等重污染行业实施提标,54家非重点污染企业已完成了提标改造任务。完成了戚电厂等7家企业脱硫改造和9个“十一五”二氧化硫治理项目。对占污染负荷85%的重点源企业实施排污许可证管理,限定排污总量。三是接管一批。城区完成沿市河92家排污单位生活污水的接管治理,武进区、金坛市完成54家和103家工业企业的接管。四是排污口规范化整治一批。全市完成300余家企业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封堵了158个排污口,对152家重点污染源安装了COD在线监测仪。五是推行清洁生产审核和ISO14001认证一批。对重点排污行业、排污企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和ISO14001认证,今年已新增约100家企业实施了清洁生产,全市规模以上企业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数达578家(2007年完成390家),认证比例从去年的2.4%提高到13.65%。另外,大力提倡再生水回用。旺达、天香、五环、巨顺等一大批用水大户通过实施再生水回用,不断提高用水效率,在实现污染物减排的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2.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已投运的一批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完善管网,增加污水处理量;漕桥、横山桥、天目湖镇污水厂相继投运,处理水量稳步提高;在建和开工建设了儒林镇、朱林镇、直溪镇、邹区镇、武南污水厂等污水处理厂。

  3.大力推进农业污染整治。一是加快推进“三场整治”。加快实施畜禽养殖场、屠宰场、简易垃圾填埋场的综合整治工作。完成太湖及滆湖周边16家规模化养殖场和6家定点屠宰场污水整治,取缔5家太湖一级保护区内规模化以下的养殖点,在入湖河道上游取缔了皇粮浜周边畜禽养殖点等。二是加快农业面源整治和生态治理。加快推进太湖一级保护区内退耕、退渔、退养,还林、还湖、还湿地的工作。编制了滆湖退耕(渔)还湖的方案,并通过了省级论证;溧阳市完成围网养殖面积压缩3000亩,金坛市制定了长荡湖压缩围网养殖面积的方案;在太湖一级保护区内压缩了传统种植业面积3500亩,改为种植林果类经济植物;建设了约1000亩环湖生态林带;在蓝藻污染的水域放养水葫芦3000亩控制蓝藻生长,吸收氮、磷、钾污染物约2000多吨,并已全部打捞用以沼气发电;基本完成滆湖周边各乡镇共2000亩湿地建设工作。12月18日,国内首条超声波蓝藻消杀船在雪堰太湖湾启用,以高效消杀蓝藻。

  4.河道清淤逐渐加快。完成了尧塘河与湟里河的清淤工作。开工了皇粮浜与小仓浜的沟通及清淤工程;实施21米河、凤凰浜及采菱港城区段、雅浦港雅浦闸与武进港交汇段清淤。

  5.环保监管执法进一步强化。一是抓环保监督执法。对环保违法行为的打击范围和力度明显加大。组织人员对全市排污企业开展昼夜拉网式大检查,全市共出动6.2万余人次、检查企业近3万厂次,立案查处环境违法企业945家, 处罚额达4016万元。我局严肃处罚环境违法行为近268件,处罚额达1392.2万元,是去年同期的2倍多,同时个案平均处罚额增长88.5%。认真排查南部地区每条河流沿线污染源排污情况,运用“人防”加“技防”的手段加强监控。增加检查尤其是夜间抽查频率,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每月带队夜查一次,市环境监察支队成立了夜查分队强化夜查,全市节假日及夜间检查5906厂次,还聘请环保监督员加强巡查。对152家企业安装了COD在线监测仪,年内完成21家火电企业烟气在线监测仪的安装,并与市环保局联网。二是抓金融手段强化执法。根据国家、省通知精神,与人民银行常州中心支行签订了“信息共享、执法联动”协议,把企业的环境行为等级作为金融信贷的前置条件。我局及时对市区617家重点排污企业2007年上半年的环境行为进行了重新评定,市各金融机构在授信项目审查中实行环境风险一票否决制,根据市、区两级环保部门提供的企业环境信息,对红色、黑色类企业采取了严格的信贷控制措施,并排出退出类企业206家。三是抓建设项目监管,力争增产不增污或少增污,实现区域总量平衡。提高项目环保准入门槛,落实国家和省产业调整指导目录的要求,按照常州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严格控制化工、造纸、冶金、印染等行业的污染项目;对不符合环保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标准的建设项目不予审批。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总量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及水环境质量超过水环境功能要求的区域,暂停审批新增污染物总量的建设项目。年内全市书面或口头劝退的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222个,涉及化工、印染、电镀等行业,退批项目投资额近3亿元。我局对87个项目集体研究、会审会签,立案查处违规建设项目29个。四是抓监测、分析。对水环境加密监测:每天对3条入湖河道12个断面进行监测,每半月对相关河道全程分段实施监测,对小康水质断面每旬监测1次,对饮用水源地水质每周监测,同时,及时分析水质变化原因,锁定污染源,针对性地推进整治工作。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为环境治理和监管提供各类环境质量监测数据22万多个。

  (三)生态市建设进展明显。根据生态市建设近期规划的“十大工程”54项重点建设项目及2007年的目标任务,市、区政府及有关部门突出重点、精心组织,生态市建设“十大工程”有序推进,都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1.家园工程初见成效。目前,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建设实现了“零”的突破,全市所有镇均积极创建,其中,横山桥等15个镇通过上级调研考核建成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另建成15个省级生态村、20个市级生态村。

  2.清水工程纵深推进。在全面调查、监测基础上,针对实现23条市河清起来的目标制定了《常州市区河道综合整治完善提高方案》(下称《方案》),并经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为让市民更好地参与市河整治,在《常州晚报》等媒体上公布了《方案》,请市民监督,同时开展人民建议有奖征集活动,征集市河水清“金点子”780条,还聘请42名河道监督员每日巡查市河2次,集纳民智民力推进整治。编制了《2007年常州市“清水工程”污染点源综合整治及监管方案》,开展了“搬迁、接管、提标、关停”等分类整治。完成限期治理任务147项,其中92家单位污水接管、55家完成治理,其余企业正在搬迁或整治。各单位投资1900万元,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150吨/日,每年可削减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排放343吨。对各相关河道实施了“日巡查、旬查企、月监测”的监管制度。会同建设、水利等部门彻底消除了有关河道的18个重点排污口,对偷排、漏排、超标排放等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了及时查处。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沟通,通过实施例会、联络员、信息交流与共享、联合检查、紧急磋商等制度,推进市河整治和长效管理。已有20条市河基本实现“水清起来”的目标,14条河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其他河道的整治工作也在紧锣密鼓进行。

  3.蓝天工程成效明显。对中心城区7.3平方公里范围内(北至关河路,西到怀德路、劳动西路,南至劳动中路、劳动东路,东到五角场南路)89台燃用高污染燃料锅炉实施淘汰或改造。在去年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又拆除、停用锅炉44台,形成每年937吨的二氧化硫削减能力,并以人工或爆破方式拔掉了28根烟囱,圆满完成“禁燃区”建设任务。

  4.生态文明工程广泛深入。环保部门积极做好生态建设信息发布和宣传,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生态建设氛围。在市级以上新闻媒体刊发的各类环保稿件达587篇,向基层单位发放了《生态建设市民手册》和《“五五”环保普法读本》等刊物,组织开展了“生态常州市民论坛”、“环保闪光点”典型事例和“让市河水清起来”群众建议有奖征集等一系列宣教活动。建成“绿色社区”26个(省级6家、市级20家),绿色学校66所(省级16所、市级50所),省级“绿色宾馆”9家,省级环境教育基地2家。全市市级以上绿色社区已达76个,绿色学校181所。

  此外,绿化工程、清洁工程、宁静工程、生态修复工程、生态产业工程、生态安全工程等按目标任务要求顺利推进。

  (四)环保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1.环保能力建设稳步推进。市编委核增我局行政编制2名,增加市环境监察支队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全额拨款事业编制5名、市固废监管中心全额拨款事业编制3名,还给市环境监察支队增加了10个社会化管理人员名额(政府聘用财政拨款)。各辖市、区环保机构也得到加强。通过参加国家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全国污染源监督性监测能力建设和省突出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项目,共投资900多万元(其中地方配套777.7万元),增配了一批现场执法测试、取证、水、气监测、实验室分析等仪器及执法车辆,拓展了监测及现场执法分析、取证能力,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新增了监测项目37个,具备监测能力的项目扩展到213项。积极推进自动站建设。编制了市28个水质自动站建设方案,并确定了选址开始建设。武进区25个镇际交界断面自动监测站全部建成。

  2.以人为本抓好行风建设。继续以“创优环境,促进发展”为主题,紧扣重大项目推进年的具体要求抓紧行风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首问负责、责任追究、收费阳光、服务回访、暗访等11项制度,在全市环保系统集中开展了“三为三解”活动,即“为环保解忧、为群众解难、为企业解惑”的主题实践活动,积极为经济发展、为基层、为企业、为群众做好服务。完成了一批环保科研项目并争取到国家、省对我市经费支持3882.5万元,是年初市下达目标的5.47倍。对全市重点项目实行特事特办、由专人负责跟踪服务,千方百计克服困难,不辞辛苦努力争取上级支持,已为天合光能等115个重点项目办理了环保手续,保障了项目及时开工投产。全局共受理各类行政许可事项承诺件845件,提前办结826件,提前工作日总计达2206天。加大对企业政策引导和技术服务的力度,引导和推动企业积极实施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开展了“涂料染色”等新技术、新工艺的推荐恳谈会,并结合“清水工程”、企业搬迁、化工行业提标、企业上市等专项工作,主动登门送技术、送服务。局主要领导给全市星级企业寄发了亲笔信,带领局有关处室负责同志到企业现场办公,真心诚意地为企业排忧解惑。开展保护饮用水源专项行动,全市饮用水源水质在全省领先。为确保环保信访件件有着落,筹建了12369环境信访举报受理中心,进一步规范管理,受理环境信访4005件,处理率100%,办结率98%以上。承办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提案21件,办结率、满意率均100%。强化放射源的监管、收贮以及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监管工作,保障了环境安全。行风建设成效明显,市环保局2007年内获市级以上集体荣誉32项,在万人行风评议中名次跃进6位以上,并与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一起入选市级文明标兵单位,全市环保系统评上省级文明行业。

  回顾全年,虽然     我们围绕重点,强化措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当前我市环境质量总体稳定的基础还十分脆弱,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依然十分突出,环境状况特别是水污染防治工作与国家生态市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水污染恶化的趋势虽得到控制,但水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一些环境功能区和断面水质不能稳定达标,局部水域存在着水质恶化的趋势;一些地区的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配套不全,处理能力不足;入湖河道水质达标和小康环境综合指数达标的任务很重,尤其是氨氮指标控制难度大,而农业面源污染整治任务艰巨;对照新标准,企业废水排放“提标”的任务非常繁重,这些问题都需要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予以解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