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关于印发《常州市体育局2005年工作总结与2006年工作任务》的通知
索 引 号:01410955x/2005-00023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常体发[2006]6号 发布机构:体育局
生成日期:2006-01-20 公开日期:2008-04-24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常州市体育局2005年工作总结与2006年工作任务
关于印发《常州市体育局2005年工作总结与2006年工作任务》的通知
常体发[2006]6号

常体发〔20066

 

 

关于印发《常州市体育局2005年工作总结

2006年工作任务》的通知

 

各市、区体育局,各区教育文体局,机关各处室、各直属单位:

现将《常州市体育局2005年工作总结与2006年工作任务》印发给你们,望各地、各部门紧紧围绕全年中心任务,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实际,扎实开展工作,确保全年任务顺利完成。

                         

 

 00六年一月二十日

       

抢抓机遇 乘势而上 努力实现常州体育事业的新发展

——2005年工作总结和2006年工作任务

 

2005年主要工作回顾

 

2005年,在常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体育系统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团结奋斗,狠抓落实,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一年来,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十运会的参赛和办赛工作取得优异成绩

2005年第十届全运会在江苏省胜利召开,我市作为分赛场,承担了女子手球 (常州)、男女曲棍球(武进) 、女子排球 (金坛)的办赛任务。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环境优美、设施优良、服务优质、成绩优异”的总要求,在各部门通力配合、全市人民大力支持下,办赛工作取得圆满成功。常州市政府被授予“十运会组织工作贡献奖单位”,常州赛区(女子手球)、金坛赛区(女子排球)被评为最佳赛区,武进赛区(男女曲棍球)被评为优秀赛区。

1、领导重视,精心筹备。十运赛事是我市承办的规格最高的体育大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十运会常州赛区筹备工作列入全年工作重点,政府主要领导担任了赛区组委会主任,并多次召开协调会、现场办公会,定期指导、检查落实、及时协调解决筹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各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了竞委会,成立了办公室、竞赛处、宣传处、安保处等八个部门,按照职责要求,以认真务实的作风稳步推进各项筹备工作。按照十运会比赛的要求,市体育局共投资358万元,对热身馆、运动员休息室、主席台、裁判记录台、电子屏、消防设备、通讯照明设施等进行了维修。武进区投资5000万元新建了曲棍球场,金坛市投资8000万元新建了体育馆。在十运会期间,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副局长段世杰、王钧,省体育局局长李一宁、副局长殷宝林、周旭等领导先后视察常州,对常州的办赛工作给予了肯定。

2、严密组织,周到服务。常州赛区承办的三个项目,参赛规模大,时间跨度长,承办工作任务繁重。全市上下以“一流的场馆设施、一流的城市环境、一流的组织工作、一流的接待服务”为标准,各部门各环节都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志愿者为大赛服务,组织4万人次的大专院校和中小学生观看比赛,营造赛场氛围。宣传、公安、广电、卫生、旅游、供电、电信等部门形成合力,确保十运会常州赛区圆满完成办赛任务。

3、营造氛围,扩大影响。我市通过积极组织 “迎十运”为主题的“体育书画展”、“龙城情韵”冰雕艺术展、“常州市第五届全民健身节主题巡展”、“十运会火炬传递”等一些大型活动,以活动促宣传,充分凝聚各行各业、社会各界的力量,热情关心十运会、积极支持十运会、主动参与十运会,为“迎十运”营造浓郁的氛围,扩大了社会影响。

4、积极参赛,成绩优异。常州籍运动员共有74人参加了21个大项的比赛,获得6.5枚金牌,4.5枚银牌,6.5枚铜牌的优异成绩,创造了我市参加历届全运会的最好成绩。邰普庆、孟洁、蒋燕姣等10名运动员被记一等功,江苏女子手球队是我市承办的省队市办项目,在十运会比赛中以“一拼到底、永不放弃”的精神,战胜了全运会四连冠的北京队,完成了省局下达的进前六的任务,为国家队输送了三名集训队员,江苏队韩籍教练被聘任为国家女子手球队执行教练。江苏女子曲棍球队获得第七名,向国家队输送三名集训队员。

二、精心筹划17届省运会的申办工作

承办综合性运动会是展示常州整体形象,推进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加快体育强市建设的极好机遇,申办17届省运会是市委、市政府赋予体育部门的重大使命。2005年是申办准备工作的重要阶段,我们主要抓了三件事:

1、精心准备申办资料。按照省运会申办工作的要求,我们重点对申办材料进行了准备,精心做好申办报告的撰写和申办宣传画册、宣传电视片的制作。从年初开始,我们组织专门人员,精心撰写申办报告,明确常州申办工作的指导思想、办赛思路,全面反映常州体育、城建、交通、旅游等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成就,这个报告充分展示了常州城市发展的整体形象以及承办省运会的决心和能力。我们重点加强了申办画册和电视宣传片的策划制作,这是申办工作的主要宣传手段,制作工作力求以图片和电视画面充分展示常州美丽的城市和常州的发展成就,确保制成精品。同时,通过向省体育局和省市媒体,如体育网站、《常州体育动态》等渠道报送信息,宣传申办工作进展情况。组织开展大型活动,大力宣传申办工作,提高了广大市民的关注程度和参与热情。

2、成立机构启动申办。面对申办工作严峻的形势,全市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加大工作力度。市委市政府成立常州市申办17届省运会领导小组,王伟成市长任组长,市委副书记于超、副市长居丽琴任副组长,成员为市相关部门的领导,以加强对全市申办工作的领导,并研究部署我市的申办工作。121,王伟成市长亲自率队,代表常州市委、市政府正式向省体育局递交了常州市申请承办江苏省第十七届运动会的申办报告。在递交仪式上,王市长用“立志申办、志在必得”八个字表达了市委、市政府申办省运会的坚定信心和坚强决心。我们积极走访省和兄弟城市体育部门,以争取更多的支持。

3、加快推进场馆建设。为满足2010年十七届省运会办赛的需要,我市全面启动了市体育中心建设。作为十一五期间我市社会事业发展的重大工程,将建设包括3.5万个座位的体育场,2000个座位的跳水游泳馆,5500个座位的综合体育馆,以及1000个展位的大型会展中心,力争2008年全面建成交付使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体育中心建设,成立了工程建设指挥部。目前拆迁工作已基本结束,正在全力推进方案论证和深化设计工作。

三、16届省运会的备战工作扎实推进

我市的竞技体育以备战16届省运会为中心,紧紧围绕“增强实力,逼近目标,全神贯注、提高效益”的思路,转变观念,理顺体制,加强科研,严抓训练,备战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省级年度比赛中,我市运动员参加了田径、游泳、乒乓球、网球、举重、现代四项等三十个项目37次比赛,共获金牌105枚,列全省第四;总分2960分,列全省第六。

1、分析形势,明确目标。为进一步了解队员情况及全省兄弟市的备战状况,市、区和训练单位领导多次赴各赛区观看省级年度比赛,掌握第一手资料,收集信息,做到知己知彼。通过客观估价自我实力、认真分析主要竞争对手的情况,制定详细的备战对策。127,全市召开了迎战16届省运会冬训动员大会。

2科学选材,强化训练。各训练单位不断调整训练思路,加大集训力度,以强化训练增强实力。各运动队根据几年来在全省比赛上取得的成绩,确定了各训练单位的目标任务,并将具体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了各运动队和运动员,增强了训练压力。在选材上突出科学,不断充实、调整、完善队伍结构。上半年冬训结束后,对所有项目进行了质量检查,根据参赛队伍的现状进行了调整。充分利用新的引进政策,确定了引进队员,全年共引进11个项目37名运动员。经过年赛筛选,我市已获得16届参赛资格的运动员达694人,参赛人数列全省第四。

3加强培训,提高素质。我们把培养教练员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不断探索创新的精神作为抓手,注重提高教练员队伍的带队水平,开展了“三从一大”训练原则的大讨论。为了提高教练员科学训练水平,邀请省体科所专家来常授课,组织了1016人次参加国家体育总局、省体育局组织的学习班,教练队伍的素质普遍有所提高

4、完善机制,加大投入。为进一步调动广大教练员、运动员的备战积极性,我市先后修改制定了年度省赛和国际、国内大赛奖励政策,初步提出了十六届省运会的奖励办法。今年实际用于奖励的金额达170万元。为满足参赛的需要,年初,在经费安排上做好计划,训练经费得到了保证。

5、改善设施,完善条件。为满足16届省运会备战的需要,改善日常训练条件,上半年,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完成了综合训练馆建设。市游泳训练馆在完成规划选址、立项、报建、设计及有关手续的基础上,六月份已正式开工,现已完成主体框架的建设。为进一步改善运动队住宿条件,完成了运动员宿舍楼的扩建和装修。

四、完成体育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一是“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上半年,机关在深入细致地做好调研工作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全市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编制体制等单项规划的编制。10月份,我局对“十一五”规划草案进行了审核。12月初,局召开全市体育系统工作会议,各单位围绕“十一五”规划进行了讨论,并正式印发。“十一五”规划对“十五”期间我市体育发展进行了回顾。“十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加快实现“两个率先”和富民强市建设目标的有力推动下,全市体育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全面完成“十五”计划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市民健身意识普遍增强,竞技体育成绩喜人,体育产业效益提升,体育事业对常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进一步凝聚人心,动员和鼓舞全市体育工作者的斗志,向全市各级体育部门传达中长期常州体育发展的目标,将更好地指导全市体育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是完成市区体育设施布局规划编制工作。《常州市市区年体育设施布局规划(20042020)》的编制工作历时一年多,在完成初稿的基础上,我们重点组织了专家论证和规划鉴定委员会审查工作。3月,市体育局与规划局联合组织召开研讨会,各辖市、区分管区长、区体育局、教育文体局局长参加了会议,与会人员根据规划的内容,结合各区体育设施布局规划的特点进行了认真讨论。10月,市政府正式发文批准,该规划的编制完成,为我市的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展示了可喜前景。

五、群体工作实现“九连冠”

我市群众体育围绕“迎接十运盛会”和争创全民健身全国先进“九连冠”为中心,不断创新群众体育的活动内容与形式,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参与全民健身,扎实推进全市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

精心组织全民健身周活动。2005年全民健身周活动突出抓好五个“联动”,即参与全国联动、配合区域联动、组织市区联动、发动城乡联动、引导社会联动。不断创新活动形式,激发新的活力:一是主题突出。全民建设周以“和谐社会,健康家庭”为主题,动员全民健身,服务和谐社会建设,以实际行动落实《纲要》,迎接十运会在我省召开。610,代市长王伟成在常州日报发表题为《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专题文章。二是内容丰富。全市举办了第五届全民健身周主题巡展、万人健身大赛、“迎十运”健步行等各类健身活动122次,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讲座59次,悬挂横幅302条,发放宣传知识资料6万多份。常州日报以“迎十运,龙城再掀全民健身潮”为通栏标题,整版报道健身周启动仪式。在健身周期间,各类新闻报道达235篇次,报刊宣传专版7期。全市共有136万人次参与活动,市、区、县级领导直接参与活动达290人次。三是作用明显。在健身周期间,所有的文体站完成了挂牌工作,组织开展了基层文体工作站全民健身周活动最佳奖和优秀组织奖的评比。在经费投入方面,政府拔出20万元专款用于健身周各项开支,社会各界投入30万元为健身周活动冠名,形成了政府主导与社会支持并重的良好局面。

大力推进全民健身工程建设。根据省体育局部署,今年的全民健身工程(点)建设向农村推进。在市体育局以及各辖市、区的共同努力下,投入资金700多万元,共建成国家级健身工程1个,省级健身工程3个,市级健身工程5个;省级健身点35个,市级健身点73个和阳光基金点5个,完成了省体育局下达的全民健身工程(点)村级建设40%的指标。武进区政府开展了“勤廉为百姓,清风暖万家”的主题活动,将健身站点建设列入区政府对各村镇的年度考核,区政府还对贫困村给予一定资金支持。组织开展了全市社区、乡镇“八个一工程”评估考核及先进单位申报活动,金坛儒林镇、武进湟里镇、溧阳社渚镇进入全省乡镇前十强,天宁区红梅街道、戚区戚墅堰街道进入全省街道前十强。

加强了对体育市场和体育协会的管理。市体育市场办充分发挥市各体育协会的作用,组织开展了健美操指导员、游泳救生员的培训工作。加强对全市游泳馆(池)安全工作的检查,全面提高了游泳场所开放服务的质量。市体育总会以产业职工为活动对象,成立了“市职工文化体育协会”。通过全市各协会,成功举办了“环太湖”篮球赛、“庆十运”第五届外商投资企业足球比赛,组织参加了“长三角体育圈”网球比赛和“环太湖”健身大会,全年由体育单项协会组织开展的活动达20多次。

六、体育竞赛表演市场日益繁荣

资源开发成绩明显。今年我市的竞赛管理和市场资源开发以十运会女子手球比赛在常州举办为契机,充分挖掘市场潜力,形成了体育竞赛市场化开发新地增长点。我市为女子手球比赛成功冠名,在十运会期间,先后争取到206家企业和部门的赞助。金坛市体育局在十运会票务销售上作文章,票务销售收入达90多万元。中钢体育中心积极开拓体育竞赛和表演市场,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体育赛事组织活跃今年以来,由竞赛管理中心牵头,成功举办了“丽华快餐杯”、常州市“迎十运、迎新春”群众冬季大赛、2005年江苏省青少年射击个人冠军赛、“肯德基杯”三人篮球比赛、 “常信怀德名园杯”十运会女子手球比赛和“阳光建材杯”江苏省青少年手球比赛,并协助地税系统成功举办全省羽毛球比赛,协助国土局举办全省乒乓球比赛。

七、体育彩票发行销售创出新高

2005年全市共销售电脑彩票达1.92亿元,比去年同期净增4千多万,增长率为22.3%,超额完成全年销售任务,实现了年初制订的“全面回升”目标。上半年,我市重点开展彩票销售点的扩点工作,全市新增电脑彩票销售点250个,分四批全部完成开通销售工作,新增站点销售额达5427万元,名列全省第一。结合彩票扩点工作,在内部建立并完善了考核办法,建立了专管员制度,全市共招聘符合条件的专管员7名,对他们进行了技术培训。市区专管员每人负责50个站点,辖市专管员每人负责40个站点,通过加强营销宣传和销售员的培训工作,充分发挥专管员制度的作用,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改进服务,销售量有明显提高。市体彩中心还充分利用派送活动抓宣传,把传统型七位玩法做成了精品,“排列三”成了彩票市场的新宠儿。由于体彩系统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年度销售工作取得了很好的业绩。

八、文明创建和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扎实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从年初开始,按照全市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在全局党员干部中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加强领导,局成立了领导小组,建立局领导联系点制度。按照全市统一计划,分阶段党组先后6次召开党组会专题研究部署,及时明确解决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重要问题,确保活动健康顺利开展。活动期间,我们坚持把提高素质、促进工作贯穿始终,边学边议边改,达到了“两促进两不误”的目的。通过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促进党员干部转变思想作风,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全局意识、责任意识、发展意识、市场意识得到增强,工作质量、工作效益有了较大提高。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多数得到解决。党员内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交心谈心逐渐形成风气。结合全市开展的“三走进三服务”活动,局领导和各支部多次走访慰问了困难群众、困难党员家庭和困难运动员。

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工作。制定行政审批项目的规范程序,办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5件,处理来信来访、解答各类咨询达80多件次。5月,局领导参加了由市政府组织的电台“政风热线,与市民构建交流平台。“七一”前夕,局领导班子再次被市委评为团结、廉洁、开拓“好班子”,局机关被评为市级文明机关。

体育宣传工作得到加强。今年,我们紧紧抓住举办全市重大活动的契机,大张旗鼓地搞好各类宣传。在十运会期间,常州日报、常州晚报、常州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均开辟十运会常州赛区专栏,对比赛的组织、接待、赛程做全方位的报道,共刊登各类体育新闻361条。中央及省级主要新闻媒体也高度重视常州各项赛事活动,在《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体育报》、江苏电视台、《新华日报》上,都有常州赛区的报道,新华社共发比赛图片新闻56条。全年十运会网站用稿46篇,图片8幅。定期向省体育局和十运会网站、《十运快报》以及市委市府办的《每日快报》报送信息。《常州体育动态》全年出刊13期,《邰普庆再获散手世界冠军》获《常州年鉴》优秀条目评比三等奖。体育局办公室被十运会组委会评为“十运会信息工作先进单位”。

 

 

2006年全市体育工作任务

 

2006年是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十六届省运会的决战之年,同时也是申办十七届省运会的定局之年。圆满完成16届的参赛任务,成功申办17届省运会,全面启动体育中心二期建设对实现常州体育跨越式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在新的使命和机遇面前需要全市体育工作者发扬团结一致、顽强拼搏的优良传统,努力开创全市体育工作的新局面。2006年,全市体育工作总的要求是: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全力打好16届、成功申办17届、群体工作再争先、体育产业攀新高”的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围绕上述要求,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迎战16届省运会,实现竞技体育新突破

16届省运会,我市将组织600多名运动员参加28个项目的比赛,要力争夺得金牌120枚,总分2800分,完成备战周期制定的目标任务。

一要加强领导,努力提高参战队伍的整体实力。认真研究16届省运会的比赛规程,分析我市每个项目参赛队伍的状况,在项目之间作出适当的人员调整,切实加强队伍的整体实力;严格按照省业余训练工作会议要求,做好我市运动员的换证与资格认定工作,进一步完善引进运动员的手续材料,随时做好资格飞检准备;抓好市队、辖市区、学校办项目的训练,搞好分类指导,形成后发优势;加强省队市办项目青少年组别的队伍建设,组好队伍,提高水平,力争成为16届省运会上强有力的增长点。

二要全力冲刺,抓好运动队的科学训练和管理。加强训练与体育科研的紧密结合,医科所要充分利用现有科研资源,积极参与训练计划的制定,对重点运动队、重点运动员实行科研跟踪;金牌攻关小组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夺金方案,进一步明确重点、确保重点、攻关重点;要积极组织各运动队进行实战对抗训练比赛,不断提高运动水平;要采用多种形式,组织教练员参加各类学习、培训,提高教练员搞好冲刺训练和指挥实战的能力。

三要形成合力,做好参赛的各项保障工作。进一步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尽最大可能确保各项备战经费到位;要为各项目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进一步完善教练员、运动员奖励政策,争取尽早出台优秀运动员安置办法;各队领队要加大对运动员队伍的管理和训练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各直属训练单位要注重抓好冲刺16届省运会的思想发动工作,形成浓厚的冲刺氛围。竞技体育就是要以成败论英雄,以功过辩是非,奖惩分明,优胜劣汰。

四要超前谋划,重视17届省运会的项目布局。要在全力迎战16届省运会的同时,抓好17届省运会队伍的建设,落实、选拔、储备17届适龄运动员,为实现201017届省运会的战略目标打下基础。同时,通过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各级体育传统校的创建,进一步完善学校训练项目网点的布局,促进单项训练网点的建设,出台一系列奖惩机制,把训练网点的布局与市级比赛相挂钩,切实为市级业余体校选拔苗子创造条件。

二、全力申办17届省运会,激发城市发展新动力

“立志申办,志在必得”是常州市委市政府申办十七届省运会的坚定信心和坚强决心,是加快发展常州体育事业的一次极好机遇。全市体育系统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大工作力度,落实工作责任,确保申办成功。

1、加强舆论宣传,营造浓厚氛围。通过各种渠道、各种形式宣传常州的申办工作,宣传常州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成就和申办17届省运会的重大意义,努力让全市人民“人人知道申办,人人支持申办”,在全市营造浓厚的氛围。

2、加强沟通联系,争取更多支持。加强与省体育局及兄弟城市体育部门的沟通联系,宣传我们的申办宗旨,介绍常州社会事业发展现状,展示我市为申办所做的准备,争取赢得更多的支持。全市体育系统上下要人人行动起来,在各自的条线上当好申办宣传使者。

3、组好申办团队,确保万无一失。申办工作是市委市政府赋予体育部门的重大政治任务,要做好过细的准备工作,确保申办成功,为常州新一轮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三、树立品牌形象,打造群体工作新亮点

抓住我市申办17届省运会的契机,以全民健身先进城市“十连冠”为目标,树立品牌形象,打造新的亮点,进一步扩大群众体育工作的社会影响。

一是加强群众体育工作的组织建设。以县级体育考核和基层文化体育工作站实施评估考核为抓手,加强日常管理,不断提高各级文化体育工作站的体育工作水平,充分调动和发挥市(区)、县体育部门和基层文体站的工作热情,构建全市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努力形成纵到底、横到边,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网络机构,保证群众体育活动有组织、健身有指导、锻炼有场地。规范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管理,根据群众体育工作发展要求,不断提高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技术水平和指导能力。进一步重视各级体育协会的建设和管理,以点带面,探索新方法、新形式,找准突破口,寻求新途径,充分发挥体育协会在全民健身中的重要作用。

二是持续开展和创新全民健身周活动。全面推进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乡镇和社区的全民健身活动。继续抓好体育三下乡、体育进社区,积极推行“人人健身家家乐”计划,加大晨晚练点建设,使亲民、便民、利民的全民健身活动更加深入人心。广泛开展市民乐于参加、富有特色的健身活动,大力宣传全民健身计划、《江苏省全民健身条例》,动员更多的市民参与到健身的行列中来。倡导“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在人民群众中更加普及和推广科学健康的健身知识,掀起新一轮全民健身热潮。

三是大力推进健身工程(点)的建设。坚持“活动与建设并举,重在建设”的方针,结合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在开放公园和绿地建设中增设健身点,使景观体育与品牌体育落到实处。对全市已建健身工程(点)加强管理,做好健身设施器材的检修和维护。鼓励、引导社会各界加大对体育设施的投资力度,自筹自建全民健身工程(点)。群众体育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要加快建设乡村健身工程(点),努力完成明年的建设任务,不断改善农村健身活动的场地设施条件,为实现“2007年村村建有体育设施”的目标奠定基础。

四、加快场馆建设步伐,完善体育设施新布局

一是要认真学习和贯彻《常州市区体育设施布局规划》,06年要作为规划的宣传年,通过宣传扩大影响,提高落实规划的自觉性,使规划能真正得到落实。二是积极配合市体育中心建设指挥部组织实施体育会展中心建设,参与方案论证和建设全过程,围绕功能定位和体育工艺等认真履行职责。三是做好体育局自建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加强施工中技术、质量、进度的管理和工程建设资料的归档。完成游泳馆改造工程,综合训练馆工程全部交付使用,配合市建设部门搞好清潭体育中心的临街拆迁、环境整治,完成清潭体育场看台补建的方案论证工作,争取启动建设。

五、积极拓宽经营思路,促进体育产业新跃升

2006年要充分挖掘体育资源,积极探索体育产业的发展规律,寻找新的增长点,力争取得新的业绩、新的效益。

积极筹建“体育产业发展公司”,拓宽筹资渠道,增强发展后劲,建立自我发展的投资体制。完成机构设置、人员配备,适时引进高素质的产业经营人才,建立资源开发、投资运作、场馆管理和产业经营为一体的公司模式。要整合体育资源,形成优势项目,扩大经营范围,创造新的经济效益。

体育彩票的发行工作要围绕“冲击2亿元销售目标”,以新闻媒体为平台,以销售站点为窗口,加强宣传力度,拓宽宣传渠道,做好体育彩票的形象宣传,提升品牌效应。切实抓好销售点的合理布局和管理营销,提高服务质量。加强专管员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实行岗位考核淘汰制。要建立完善内部管理制度,防范风险,使彩票发行工作健康安全优质运行。要加强彩票公益金的使用管理,逐步建立起公益金计划列支、定向使用、专项审核制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六、深入挖掘赛事资源,努力开发体育新市场

1、全力承办大型赛事。以全国性重大赛事为突破口,抓住已申请承办2006年全国女排大奖赛总决赛、七大洲篮球冠军对抗赛等赛事的契机,整合资源,充分挖掘赛事广告潜力占领和扩大已有的体育竞赛市场。优化服务,提高合作承诺的践约率,让赞助商满意,让上级竞赛管理机关、参赛队满意,以实现资源开发的共享和多赢。

2、努力打造精品赛事。要从赛事组织入手抓管理,从方案实施入手抓服务。吸取两年来赛事组织的经验教训,及早入手,周密筹划,精心组织,配合16届省运会及其他各类体育赛事,做好组织服务工作,争创全国和省赛最佳赛区、优秀赛区。

3、培育开发体育市场。加快发展体育类民办非企业,不断扩大体育市场的覆盖面。要加强对各个项目专业人才的培训,为体育市场经营服务提供技术支撑。配合全民健身活动,引导市民健身消费。同时要积极开发体育表演市场,现有体育场馆要加大开发力度,增强“自我造血”功能,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4、加强裁判队伍建设。为适应体育竞赛的发展需要,建立一支项目分布合理,国际级、国家级、一级、二级裁判员比例合适的裁判员队伍势在必行。要对思想品德好、业务水平高的二级裁判员加强业务培训,在市级竞赛中大胆让他们现场执法,提高综合执裁能力。推荐优秀的二级裁判员参加省体育局组织的晋升一级裁判员的培训,为常州培训一批在省内有一定影响的裁判员。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提高裁判员队伍的实际执裁能力。

七、落实依法治体,推动体育法制化建设的新进程

1、加强法制宣传和研究。进一步贯彻《体育法》等体育法律法规,加强体育法制建设,体育行政部门要从依靠行政手段为主向依靠法律手段为主转变。学法、懂法、依法治体。要注意研究体育市场管理取消行政审批后的新特点,在服务、引导、规范行为方面有所作为。防止和克服体育法制工作弱化的倾向,重点做好事前服务,注重落实事后监督,担负起以服务为主的直接管理职责和综合监管责任,依法行政,提高体育市场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2、做好体育执法的基础性工作。要在全市的体育经营单位开展《江苏省体育经营活动监督管理规定》的教育宣传工作,并进行检查,既要对体育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又要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体育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监督检查要做好基础性工作,提高执法管理水平。

3、加强对体育协会的指导和管理。要进一步完善体育协会自身组织机构,充分发挥体育协会在组织社会体育活动方面的积极作用。要加强对社会体育的研究,着眼协会组织特点,整合资源,丰富形式,依靠协会更好地动员和组织社会体育活动。

八、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构建人才强体新平台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建立高素质的体育人才梯队是体育事业发展的组织基础。要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增强体育发展的内在动力,打牢体育事业发展的组织基础,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促进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1、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首先要增强党要管党的观念,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观念,增强全体党员的组织观念。深入持久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建立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其次是树立全心全意为发展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的宗旨,在中心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表率作用。三是要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做好局管干部的选拔、任用、管理工作,增强计划性,加强后备干部的培养,努力做好干部队伍建设的中长期规划。

2、加强机关作风建设。要大力宣传贯彻《公务员法》,提高机关干部队伍的自身素质和推进体育事业发展的能力。机关干部要弘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顾全大局、恪尽职守的公务员精神,开展一专多能培训,开阔视野,提高能力,在发展全市体育事业中争取有更大的作为。深入开展“文明单位”、“学习型机关”、“好班子”创建活动,并以《公务员法》的实施和开展创建活动为抓手,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以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和服务效果检验党员先进性教育和机关作风建设的成果。

  3、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要建立和完善体育人才引进配套政策,创造吸引体育人才的良好环境。要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优化人员结构,加大引进力度,疏通人才出口,探索货币化引进人才办法,以之作为人事关系引进的有效补充形式,充实备战17届省运会教练员队伍和体育产业发展队伍。要做好人事制度改革中的人事代理、人员管理、人事争议调解工作。要不断探索借鉴局属事业单位管办方式,建立灵活多样的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和收入分配机制。要重视纪检监察工作,加大对系统内人事、赛事、财务、工程建设和大型活动等环节的监管力度,保证全市体育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