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关于印发2003年度工作总结的通知
索 引 号:01410955x/2003-00014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体育局
生成日期:2004-03-03 公开日期:2008-04-24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详细总结了2003年常州市体育工作情况
关于印发2003年度工作总结的通知

常州市体育局文件

 

常体发[2004]18

 

关于印发2003年度工作总结的通知

 

各辖市、区体育局,各区教育文体局,机关各处室,各直属单位:

2003年,我市体育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各地各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广大体育工作者发扬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体育精神,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现将市体育局2003年度工作总结予以印发。

 

 

00四年三月三日

 

主题词:体育    工作    总结    通知                          

  常州市体育局办公室             2004年3月3印发 

 

市体育局2003年度工作总结

 

200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系统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围绕建设体育强市的奋斗目标和“队伍建设有更好素质、竞技体育有更高水平、群体工作有更多亮点、体育产业有更大效益”的总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拓创新,使全市体育系统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以建设体育强市为动力,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年来,市体育局认真宣传、贯彻、落实市委15号文件精神,通过开展“抢抓机遇,推进新跨越”主题教育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体育事业发展环境。

1、深入学习贯彻市委15号文件和省体工会议精神,明确发展思路。全市体育系统进一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体育强省的整体部署,研究上报《关于进一步加强体育工作加快建设体育强市的决定》,5月份,市委下发了15号文件,作出了建设体育强市的重大决策,为做好我市新时期体育工作指明了方向。通过学习贯彻市委15号文件,使全市体育系统进一步统一了思想,理清了发展思路,认识到加快发展体育事业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实现“两个率先”奋斗目标的内在要求。为此,我们在全系统开展“三查三看”活动。一是查思想,看我们的思想观念是否适应“抢抓新机遇,推进新跨越”、建设体育强市的新形势;二是查思路,看我们在这一两个周期内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的工作重点是否清楚;三是查作风,看我们的敬业精神、工作效率、干好本职工作的能力还存在什么问题,整改措施和努力方向是否明确。把“三查三看”活动和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起来,和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的实际结合起来,促进了全市体育事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2、抓好主题教育活动,努力形成促进体育事业发展的整体合力。我们围绕市委、市政府实现“两个率先”、优化发展环境、常州市民精神大讨论等教育活动,通过开展教育整训、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深化教育效果,在全市体育系统形成把体育事业做大做强的浓厚氛围。通过教育活动,使系统上下充分认识到,常州体育在新一轮发展周期要力争取得更大的成绩,必须进一步认清形势,增强使命感,抢抓机遇,努力把常州市建设成为群众体育普及、体育设施完善、人才梯队合理、运动水平较高的体育强市。在市委、市政府“富民强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鼓舞下,我们体育系统也要在城市快速发展中不甘人后,进一步发扬拼搏精神,顶住竞争压力,鼓舞斗志,迎接挑战,通过我们卓有成效的努力,把常州体育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为我市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3、科学制定体育事业发展规划,促进体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是体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2003年,我们从制定发展规划入手,描绘全市体育事业的发展蓝图。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体育工作加快建设体育强市的决定》制定了我市到2010年的发展目标,从现在起至2010年,我市要逐步形成群众体育普及、竞技体育领先、体育设施完善、体育市场繁荣的新格局。围绕这一指导我市体育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我们制定了20042006年体育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在今后三年内,要紧紧抓住常州体育事业发展的战略机遇,加快体育设施建设,认真备战2005年第十届全运会和2006年第十六届省运会,使竞技体育在江苏保持第一集团军的地位。为提高市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科学规划和合理调整市区体育设施布局,指导市区体育设施建设,我们着重抓了全市体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的编制启动工作。与此同时,积极做好市体育中心的整体规划的设计招标工作。

二、大力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群众体育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

群众体育坚持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认真贯彻实施《江苏省全民健身条例》,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体育活动,努力提高国民健康素质,以创建特色体育社区、乡镇为抓手,全面推进全民健身体系“八个一工程”建设,使亲民、便民、利民的全民健身的氛围更加浓厚。今年我市群众体育在全省开展的全民健身体系“八个一工程”建设组织奖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又一次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全民健身周优秀组织奖,实现了群众体育全国先进的七连冠。

1、开展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丰富市民的体育生活。在组织元旦健身长跑活动之后,全市上下成功举办了江苏省第一个全民健身日暨2003年常州市全民健身周活动。在全市上下全力抗击“非典”期间,市体育局及时调整活动方案,以“科学健身、有益健康”为主题,大力倡导“绿色健身理念,组织开展了向抗击“非典”白衣战士捐赠体育健身器材、新区“绿色健身园”市民健身项目推广等活动。各辖市、区也结合各地特点,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宣传《江苏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知识,在全市掀起了“我锻炼、我健康”的全民健身热潮。我市选派16名同志参加华东地区健身秧歌规定动作培训班。实施晨练健身计划,市区各大公园和全民健身点向市民开放,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健身活动。在市第十二届运动会暨第四届全民健身节项目设置上,增设了社会部社会组8个大项及创新大众体育项目的比赛活动,使群众体育工作进一步深化。

2、坚持活动与建设并举,全面实施全民健身体系“八个一工程”。全市上下积极组织实施省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八个一工程”建设,列入文明城市建设考核的硬性指标,摆上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制定下发了《常州市“八个一工程”建设实施意见》和《评估办法》,确定了天宁区雕庄乡、钟楼区马公桥街道、金坛市直溪镇、武进区横林镇、溧阳市溧城镇为常州市实施“八个一工程”试点单位,试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响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号召,配合常州市政建设,我们在敞开式公园和绿地安装健身器材方便市民锻炼,在继兰园之后,又先后建成人民公园、芦墅公园、五星公园健身点。2003年全市建成5个全民健身工程和50个省级全民健身点,在加强健身工程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已建工程的规范化管理,制定了“五星级健身工程”评比办法,出台了《建设、管理、捐赠协议及产权移交认定书》,改善了市民健身活动的场地设施。省体育局于七月下旬在我市召开了首次全省全民健身工程建设与管理经验交流会,与会领导和代表对常州健身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3、精心组织开展各项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1018,江苏省国民体质测试车“环省行”来常,在市清潭体育馆和马公桥街道白云健身广场为市民进行了免费体质测试和健康咨询,部分市领导和100多位市民参加了测试活动。与市教育局共同举办了常州市中小学“冬季三项”活动及比赛,共有34所中小学240名运动员参赛。精心组织争创先进社区活动,钟楼区马公桥、天宁区北环路街道获得全国城市体育先进街道。进一步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全年共培训发展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642名,其中三级545名、二级87名、一级10名,并推荐了4 名同志申报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高骏等六名同志被评为“千名全国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进一步加强对健身气功的管理,积极推广国家体育总局推荐的新功法,年内新建了武进、溧阳二个健身气功活动站点。

    4、积极发挥市体育总会在社会体育中的作用。市体总所属20个单项体育协会,全年共举行30余项全市性单项体育活动。体总秘书处承担了市十二届市运会开幕式的宣传、文案、演出任务,积极做好江苏省13城市舞龙大赛和常州市第三届龙舟大赛的组织工作。完成了常州市百龙大赛的比赛组织。市体总撰写的论文《体育是一种精神》获市级机关工委论文三等奖。

三、积极备战16届省运会,竞技体育实力逐步增强。

竞赛训练工作以“建设体育强市、突进第一集团军”为目标,以备战16届省运会为中心,坚持“抓管理、促训练”原则,不断充实竞技体育队伍,制定备战方案,调整项目结构,完善训练机制,加强科研,严抓训练,开创了我市竞技体育工作新的局面。

1、在认真总结参加15届省运会经验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制订备战方案。523召开了备战16届省运会教练员工作会议,612召开了常州市备战16届省运会动员大会,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保五争四的奋斗目标,确定了备战工作的指导思想,部署全市的备战工作,将具体目标分解落实到各市、区和训练单位,并与各单位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各辖市区服从大局,积极承担我市备战16届省运会的目标任务,积极抓好16届省运会的备战训练工作,武进区的女子曲棍球项目、金坛市的赛艇项目的备战工作扎实推进。运动学校、少体校对承担16届省运会目标任务的各项目进行逐个过堂,并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运动队和教练员,进一步明确了职责,加大了备战力度。建立完善教练岗位责任制、任期目标责任制等一整套激励、制约机制。11月底,对全市备战冬训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

2、进一步深化体教结合,扩大业训规模。为探索市队校办、市校联办的业训思路,市体育局与教育局先后组织召开了部分中小学体教结合专题会,围绕深化体教结合工作广泛征求意见,形成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体教结合工作的意见”和运动项目市队校办、市校联办的方案。为调动基层业训工作积极性,制定了体育竞赛评比办法,分别对辖市、区的2002年度竞赛训练工作进行了综合评估、表彰。结合我市项目布局的具体情况,组织申报了市三中青少年俱乐部;承办了全国和省花样游泳教练员、裁判员学习班和省手球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完成了我市参加省级竞赛的运动员教练员注册工作,测算新一轮备战业余训练经费,并对本周期直属训练单位所需训练器材进行了调研估测。在本周期,由于省扩大了比赛项目,我市初步确定参加28个项目的比赛,目前业训规模已达到1200多人。为了积极备战16届省运会,我们在备战周期的第一年,加大了投入。其中业余训练经费投入324.66万元,购置器材181.5万元,项目设施建设、改造维修投入1395.3万元。

3、扎实抓好训练改革,竞技体育成绩稳步提高。我们根据做大做强大项、激活弱项的原则,对业余训练项目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选择田径、游泳、乒乓球成立项目管理中心,进一步加强领导,制定有利于项目发展的特殊政策,努力以组织保障、政策扶持、人才优势推进这些项目的发展壮大。积极组队参加了26个大项的省级年度体育比赛,共获金牌58枚,总分2105分,其中,跳水项目获全省团体总分第一名,花样游泳、蹦技、赛艇项目获团体总分第二名,体操、射击、现代四项获团体总分第三名,田径、射箭、羽毛球、篮球获团体总分第四名,摔跤获团体总分第五名。围绕省运会任务目标,加强对省队市办三个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女子曲棍球队在全国联赛中获第7名、第五届全国城运会第六名,运动员黄俊霞、王晓铃入选国家女子曲棍球队。女子手球队在全国青年比赛中获第四名、第五届全国城市运动会第五名、全国锦标赛第八名,运动员赵佳芹入选国家女子手球队。2003年,我市有23人在国际和全国各项比赛中共获得32枚金牌。我市优秀运动员邰普庆在第七届世界武术锦标赛上获70公斤级散打冠军,成为我市继宋志娟之后的第11位世界冠军。

四、精心组织重大赛事活动,圆满完成办赛和参赛任务。

2003年,我市成功举办了四年一届的市第12届运动会暨第4届全民健身节,全局上下精心筹划,科学组织,使办赛取得了圆满成功,促进了运动水平的提高,推动了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

一是加强组织,让更多市民走向运动场。3月,正式成立了由市委范燕青书记、徐竣范副书记任名誉主任、居丽琴副市长任主任和由二辖市五区政府分管领导、市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大会组委会,召开了组委会会议,认真讨论修改了市12届运动会暨第4届全民健身节竞赛总规程。从419开始至11月中旬历时半年时间,共组织49个大项、560个小项,共有 7570人直接参加了各种比赛和表演展示活动。本届运动会是我市历届市运会设项最多、内容最广、形式最新的一届运动会。本届市运会实现了让更多的市民参与、发现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增强凝聚力、振奋市民精神、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办赛宗旨

二是精心筹划,确保开闭幕式取得成功。本届市运会暨健身节的开幕式于1018在市清潭体育馆举行,无论是入场式还是团体操都进行了精心筹划和排练,特别是团体操《运动家园》编创人员独具匠心,用文艺形式表现体育,受到预期效果。1121,组委会举行闭幕颁奖大会,表彰了在市运会暨健身节中涌现出来的各类群众体育先进集体80个,先进个人120个,钟楼区、戚墅堰区、市教育局获体育道德风尚奖,清凉小学、第五中学等12个单位为本届市运会优秀赛区,金坛市、溧阳市等15个单位获本届市运会优秀组织奖。

三是办好比赛,提高了运动水平。本届市运会确定了学生部按所得金牌总数和总分数排列团体总分和金牌总数前六名,并对破市纪录、青少年纪录以及达到一级运动员标准的进行奖励,从而增强了比赛的竞争性,锻炼了队伍,提高了运动成绩,为参加全省乃至全国比赛,特别是为参加16届省运会锻炼培养了人才。一批运动员破市记录,109人达到二级运动员标准,4人达到一级运动员标准。

20039月,常州作为全国第六届残运会的分会场,我局参与承办了聋人篮球和射击两个项目的办赛和接待工作。聋人篮球比赛共接待了10个省、市、自治区的114名运动员,射击比赛共接待了21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106名运动员。常州赛区被评为文明赛区,市体育局被省政府评为第六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承办工作先进集体。由我市承担训练任务的省聋人篮球队和轮椅篮球队在比赛中获得了第二和第五名的好成绩,超额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

五、积极拓展体育产业,加快推进体育设施建设。

为保证我市体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弥补政府正常经费不足,我们通过开拓三大市场,盘活资产存量,加快体育经济的发展,也一定程度增强了自我发展后劲。一是突出抓好体育彩票销售这一重点,保持了电脑彩票销售市场的基本稳定,全年共销售体育彩票1.6亿元;二是加强对体育场馆的经营和管理,努力克服“非典”对体育场馆开放的影响,我市体育场、体育馆的开放和体育培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人才效益,全年场馆实现经营创收175万元,场馆的“自我造血功能”得到了加强。三是局机关积极抓好创收工作,全年完成房屋租金收入255万元。为了加强体育市场管理,我们通过广泛宣传贯彻《江苏省体育经营活动监督管理规定》,调整内部部门职能,充实管理人员,逐步理顺关系,建立社会体育市场管理体系,为规范、引导体育产业发挥积极作用。一年来,我们先后举办游泳场所开放救生员和游泳训练辅导员培训班2次,共培训救生员67名、辅导员17名,全年全市游泳场所开放22家,我局联合卫生、工商等部门对全市游泳场馆进行普查,确保了全市游泳场所开放安全无事故。

积极推进体育中心二期征地和体育中心总体规划方案。市体育局与新北区政府、国土、规划、三井乡政府等部门多次接洽商谈,完成了征地总面积、各项规费、征地补偿费等计算工作,办理了规划红线图、用地规划许可证、体育中心二期征地划拨协议签订工作。体育中心总体规划设计和常州市体育设施布局规划,目前正在积极推进。2003年,我们对现有训练单位的训练场地进行了改造完善,完成了运动学校射箭场基础及草皮铺设、自行车训练场整修,少体校羽毛球场地、花样游泳训练房地板铺设,跳水池跳台改造工程,确保16届备战训练工作顺利进行;为承办部分六残会赛事而进行了靶场、通道及相关设施改造;省女子手球运动员公寓楼合作项目完成了主体建设;完成了机关办公用房的整修改造,健身路健身楼的扩建项目也已完工。体育中心一期工程建设项目的审计工作已送审完毕,核减金额543万元。武进曲棍球基地建设基本竣工,金坛体育中心建设已经正式启动。

六、从基本建设入手,为新一轮体育发展奠定基础。

根据新一轮体育事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局党组一班人着眼全局,着眼发展,紧紧抓住带有长远性和根本性的环节和方面,抓落实求实效,全局上下和全系统各项工作出现了新的气象。在队伍建设、制度建设、体育改革、体育宣传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体育系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为体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抓好领导班子建设。搞好领导班子建设是全面推进体育工作的关键所在,一个团结实干、开拓争先的好班子是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首要条件。我们在体育系统内部开展好班子和先进集体评比活动。以创建“团结、廉洁、开拓”好班子为抓手,切实从思想作风上加强班子自身建设,提高班子成员的整体素质,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科学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坚持集体领导和民主决策制度,防止重大问题的决策失误。通过创建评比活动,进一步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干部队伍和教练员队伍是我们体育战线的两支基本力量。一是抓好组织建设,人员定岗定位,职责任务明确。我们选拔了一批青年干部充实到班子中来,加强了后备干部的培养和储备。二是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在干部和教练员队伍中,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爱岗敬业、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坚持政治上高标准,业务上严要求,防止和克服“骄、娇”二气和过分计较个人利益的倾向,把精力和心思用在干事业、出成果、夺金牌上。三是建立健全激励竞争机制,严格实行层次管理,充分发挥各训练单位和教练员的工作热情。同时,努力培养用人的气魄和营造留人的环境,对优秀的教练员、运动员坚持人才柔性流动的原则,树立不求为我所有、只求为我所用的思想,坚持请进来,送出去,实现我市体育人才资源的最佳整合。四是抓好学习和知识更新,学政治、学业务、学现代科学知识,建设学习型系统、学习型单位。通过学习,提高了自身素质,增强工作的预见性、系统性和创造性。局机关初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

3、抓好各项制度建设。为规范行政行为,进一步明确局机关和下属单位的政务公开和廉政责任,以市委、市政府出台加快体育强市建设的决定为契机,同时结合新时期体育工作运行的特点,出台了好班子创建、先进集体评比、廉政建设、财务管理、公务用车和接待管理等规章制度,做到了以制度促规范,靠制度抓管理,把依法行政、依法治体真正落到实处。

4、体育宣传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加强与新闻单位的沟通与联系,加大体育宣传力度,制定了市体育局《关于加强和改进体育信息和宣传工作的意见》,制定了建设体育强市宣传工作方案,在电台、电视台、报纸广泛宣传体育强市建设,并积极筹划市运会、全民健身周等一系列重大活动的宣传工作,使体育重大活动得到了全面的报导,在全市形成了良好的体育氛围。进一步加强体育信息工作,筹备创办了《常州体育动态》,使我市体育工作的上情下达、政务工作有了一个良好的载体。

一年来,我市体育工作取得了较大进步,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竞技体育的发展与兄弟城市相比差距在拉大;大型体育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体育产业的发展还没有形成大的思路;体育市场的管理还比较薄弱;机关的工作作风和办事效率还不能满足体育事业发展的要求。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引起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