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常州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200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索 引 号:014110253/2003-00022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常州市行政服务中心
生成日期:2003-06-20 公开日期:2003-12-30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五方面总结上半年工作并提出下半年10项工作计划
常州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200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进入2003年以来,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全体工作人员继续本着“服务经济、方便群众、塑好形象”的宗旨和“宁可自己麻烦百次,不让群众麻烦一次”的工作理念,坚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为工作标准,不断推出创新举措,拓展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以开放的形象、规范的操作、优质的服务、公开的承诺赢得了办事群众和企事业单位的广泛赞誉,使企业基层和老百姓实实在在地得到了便利和实惠,体会到了政府机关作风的转变和办事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为改善我市投资环境,树立政府新形象,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总体而言,“中心”上半年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审批效能,服务地方经济

优化服务质量,搞好办件工作,这是“中心”的主业,也是办好“中心”的根本所在。目前,进入“中心”的部门有39个,设立窗口52个,工作人员107名,承担审批服务项目500多项。截至620,“中心”今年上半年共受理了各类事项6.76万件,累计办理事项28.69万件,办结率为98.8%,按期办结率达到100%。平均每天受理700多件,每天接待服务对象近千人。各窗口围绕抓好办件工作,不断强化“窗口就是投资环境”和“内树部门形象、外树政府形象”的工作理念,大力增强服务意识和工作责任感,积极开展各种便民、利民、为民活动,为促进我市经济发展和优化投资环境办实事、办好事,较好地发挥了窗口作用。如工商局窗口工作人员在精通本岗业务知识的基础上努力学习其他部门相关业务知识,为企业投资决策排忧解难,使申请人少走弯路。三月中旬,绍兴市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一行三人来窗口咨询有关在常州设立分支机构事宜。窗口工作人员热情接待、耐心解答,对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宣传解释十分到位,该公司即刻决定由在常州设立分支机构改为举办企业,拟设立企业注册资本达2000万元人民币。窗口工作人员又多次异地远程为其提供电话名称查询和登记业务咨询,免去了企业申请人在常州与绍兴之间的往返,使对方于320日前来窗口一次成功办理了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登记,并在提交登记材料的当天就领取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交通局窗口工作人员对日益繁重的办理车辆购置税的工作不仅毫无怨言,而且想方设法为车主提供良好服务。考虑到车主购车后总是急着到车管所上牌照,窗口负责人林建平常常是七点多钟就赶来做好准备工作,下班后还要做好分类统计工作。即使已到下班时间,只要有人来办理,窗口工作人员都是同样热情接待,当场办好,宁愿自己晚吃饭、晚下班,不让车主多跑一趟。尤其是在有些车主因为对国家税收政策不了解甚至误解而对着他们说怨言、发牢骚时,他们仍坚持耐心解释,微笑服务,甘受委屈。四月下旬,有两家车主单位专程向他们送来了“办事高效,无私奉献”的锦旗。农林局现有33个审批项目进“中心”,窗口日均受理审批事项100多件。针对工作人员少、办事群众多的特点,该窗口工作人员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办事效率,不让群众多等一分钟。一方面,努力学习政策、法规知识,大力提高业务水平,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另一方面,经过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于4月底开始,木材运输证书办理实现了微机操作,现在一个工作日可受理200多件。这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办结时间,做到便捷、优质、高效、规范。

为进一步将审改成果落实到位,“中心”各窗口对进“中心”的审批事项进行了全面清理,紧紧围绕二轮审改要求,着重做好承诺时限的压缩、取消和改变管理方式事项的梳理。市委、市政府要求的保留事项80%进“中心”办理的目标也正在积极完成中,目前首批新进“中心”的29项审批事项已在窗口对外受理。其中,经贸委6项、物价局5项、卫生局4项、药监局2项、建设局12项。“中心”为进一步做好新进事项的衔接工作,为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制度,积极完成了对《服务指南》的修编工作,将进“中心”事项分为审批类和服务类两种类型,并按大项目、子项目的顺序排列审批事项,使《服务指南》的内容设置更科学、合理、明确。此外,为配合“数字化常州”的建设,“中心”于今年年初建成了“中心”网站,根据“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原则,建好审批服务平台,推进网上审批,并组成“中心”通讯员网络,及时反馈每个窗口的工作动态,不断增强信息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推动信息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从而根据“三网合一”(专网、局域网、互联网)的目标加快“数字中心”建设。为进一步提高“中心”的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中心”还聘请了来自行政机关、工业园区、新闻媒体、内资和外资企业等社会各界18位人士作为社会监督评议员,对“中心”各窗口及工作人员是否按公开程序和承诺时间正确履行审批职责、有否乱收费、有否利用职务之便“吃、拿、卡、要”等以及不文明办公等行为进行监督评议。

进入2003年,“中心”继续加强基础管理工作,坚持管理工作碰头会、周例会和值周制度,做好各种基础台账。在做好2002年的年度考核工作的基础上,强化日常考核、考勤制度,每月将考核、考勤情况汇总后上网公布。此外,还定期向窗口部门通报窗口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形成工作情况报告制度。并积极推进窗口授权,提高窗口提前办结率,确保无超承诺时间。

二、创新审批机制,拓展服务功能

作为“中心”今年创新审批方式、强化服务功能的重点工作,推进并联审批、开展代理服务、建立综合窗口三大举措开始全面实施。在实施这些创新措施上,“中心”将“坚持一条原则、建立两大制度、强化三种意识”,即:坚持“强化功能、改进服务”的原则,建立“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强化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效率意识。

1、推进并联审批。所谓并联审批就是指对同一申请事项的相关审批环节,依托“中心”这一集中审批场所,实行各相关审批部门“同步受理、同步审批、限时完成”的新的审批方式,相对原先申办人一个个部门跑的串联式审批,优化了审批程序,提高了行政效率,方便了办事群众。经过第二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审批项目得到大幅度削减的基础上,“中心”始终把推进并联审批作为改革审批方式的着力点,在去年实行工商企业登记注册并联审批后,今年6月又开始实施基建及房地产和外商投资项目并联审批,加强多部门联合审批、会审、论证的组织协调和衔接,进行联合现场踏勘,并对重大项目实施跟踪服务,绘制了外商投资、企业注册登记审批流程图,编制了《并联审批一本通》及《投资项目跟踪服务手册》,完善了办理配套事项。这两项并联审批的推行,必将对我市的城市建设、房地产开发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2、实施窗口标准化建设。为进一步加强“中心”建设,提高“中心”运行质量和管理水平,实现窗口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建设一流的“中心”,“中心”实施了标准化窗口建设。这将有利于把窗口建设的目标、任务、内容和要求尽可能用定量、统一、规范的标准确定下来,从而保证窗口建设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标准化窗口建设按照“服从大局、争先创优”和“综合考评、相互促进”的要求,分为“各类展示标准化”、“接待服务标准化”、“窗口环境标准化”和“办件质量标准化”四个内容进行,从而全方位地完善了窗口建设。

3、建立无偿代理服务窗口。这是“中心”拓展服务功能,方便办事群众的又一创新举措。主要服务内容是帮助协调办理辖市、区上报的市权范围内的重大项目;帮助办理未进“中心”的市级行政审批事项;代为办理外来投资者住宅入户需要办理的自来水、用电、煤气、有线电视、户口迁移等手续;上门代为办理孤寡老人、残疾人所需办理的行政审批事项和住宅入户涉及的自来水、用电、煤气、有线电视、户口迁移等手续;受理投资者的政策法规查询和对投资环境的咨询。

4、建立综合窗口。为实现第二轮审改“80%保留项目进‘中心’”的预定目标,对那些审批项目不多、办件量不大而尚未进“中心”的部门,以建立综合窗口的形式将审批项目组织到“中心”来,实行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是优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方便办事群众的又一途径。首批有科技局、邮政局、地震局、体改办、广电局等5个部门18个审批项目,委托“中心”的旅游、无管、审计、气象等4个窗口代理审批,组成了综合窗口。

三、进一步加强政风建设,积极开展党团活动

   “中心”在年初建立健全了党工委、团工委、工会等基层组织机构,布置了党团活动室,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在强化政风建设方面,首先,“中心”继续推行“两创”建设(即创建学习型机关、创建文明机关),制定了“两创”工作计划。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中心”多次组织学习十六大理论辅导报告和十六大精神交流会,并开展了学习十六大精神征文活动,收到征文84篇。在全市第三个学习日活动中,“中心”党工委组织全体工作人员集中收看了《苏、锡经济发展启示录》电视片,并开展了“抢抓新机遇,推进新跨越”的专题学习讨论。团工委为配合学习型“中心”的建设,提高广大青年的学习热情,根据青年的特点,利用自身优势和“中心”局域网的有利条件,建立了网上《读书论坛》和《学习园地》,既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避免了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又活跃了广大青年的文化生活。在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方面,截止620,“中心”今年上半年共出简报9期、更新版报9期;分别召开了关于“中心”网上审批开通、聘请社会监督评议员和并联审批、代理服务窗口、综合窗口投入运行的三次新闻发布会。这些政务公示举措及时地将“中心”的运行情况公诸于众,使老百姓能更好地享受到“中心”的全方位服务。今年上半年,“中心”党工委共开展了三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并组织党员学习十六大以来的一系列重要精神和新党章,组织员工赴江阴海军基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团工委组织青年团员学习,并开展了学雷锋等义务劳动;工会组织了春节联欢会、论文、乒乓球、拔河、硬笔书法、扑克等竞赛活动。

四、认真参与审改督查,积极落实审改成果

    经过两轮审改清理,目前,我市的行政审批总事项已经从原有的1494项减少到462项,审批时间也由原来的总天数11160个工作日,缩短到现在的8094个工作日。根据市府办《关于对全市第二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落实情况进行督查的通知》精神,由市监察局牵头,市政府办公室、财政局、物价局、法制办和体改办等部门参加的联合督查组,从63起,对全市行政机关第二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落实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督查,“中心”积极参与了这次督查。督查的主要内容为:第二轮审改削减的审批项目和缩短的审批时间的落实情况;应进入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的审批项目是否落实到位,是否存在“两头受理”、“体外循环”现象;原审批项目已改变管理方式后的落实情况及后续监管措施;进入“中心”办理的审批项目是否充分授权给窗口办理,收费管理是否同步到位,内部如何运行操作;是否积极组织和推进并联审批等。检查中发现,各部门都能严格按照审改要求,放自己的权,革自己的命,并涌现出了一批先进的落实单位。如市计委经过二轮审改及部分职能调整,共保留了9大类、15项行政审批事项,其中6大类进入“中心”,授权审批窗口办理,并全部取消了对所有9大类行政审批项目的收费,在全市各行政审批职能部门中较早地实现了行政审批“零收费”。

上半年,“中心”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中心”新颖的办事模式、高质量的服务以及“中心”在转变政府职能方面的探索,受到了社会各界和省内外的好评。“中心”优化了全市投资环境,推进了制度改革,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树立了政府形象,并锻炼了一支能干的队伍。下半年,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工作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第1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WTO规则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推动“中心”全面工作上新台阶。重点将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建立健全“绿色通道”制度。对已实施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办理的办法要形成制度化,对事关全局的重大审批事项采取进入“绿色通道”的办法,实行简事快办、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优先办理,跟踪负责,为投资者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

2、发展代理审批服务网络。尝试将审批方式进一步延

伸和扩大,设立延伸代办点,实行上门代理服务,从而更加优化服务体系。

3、天宁、钟楼两区工商注册登记进“中心”和推行“告

知承诺制”。下半年将协调、落实天宁区、钟楼区企业工商注册登记事项进“中心”办理,进一步拓展为企业服务的功能。“告知承诺制”是指企业在承诺不违反各项前置审批标准的情况下,工商部门先行发放注册登记证书,在企业运行后各部门再进行联合检查验收,若发现违规现象要加重处罚,若无违规现象即补办各项手续,从而加快了企业办证的速度。

4、完善窗口的办事配套事项。下半年“中心”将对年审年检事项的办理作专题研究,拿出联合年检方案,试行一条龙服务的集中审批方式,解决企业年审、年检时间长、办理烦琐等问题,进一步完善窗口的办事配套事项,更好地方便企业和群众。

5、加快网络改造。“中心”内部局域网系统已经无法

满足日趋完善和日益繁重的网上审批服务项目,并开始制约“中心”的发展。下半年“中心”将加快局域网改造升级、网页更新和办证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内容修改工作,从而加快“数字化中心”的建设。

6、完善便民服务措施。主要是协调并联审批运行过程中的问题,推动并联方案的实施;进一步完善无偿代理服务;加强政务信息的发布工作,开通语音服务系统,使百姓更好地了解“中心”的运作,让“中心”更好地为百姓服务。  

7、加快“中心”扩建工程。“中心”急需扩建以解决办事窗口急需的办公室和资料档案室、天宁和钟楼两区工商企业登记注册进“中心”的办公用房、员工食堂及“中心”的停车场地。“中心”在六月份已经拿出扩建方案和设计图纸,下半年将加快推进扩建工程的实施进度,从而为老百姓创造更好的审批服务环境。

8、继续抓好“中心”的队伍建设。下半年,“中心”将着重抓提高队伍素质,培养工作人员全局意识,营造积极向上的机制,并将继续修改制订内部管理制度,强化考核,切实提高“中心”服务水平和运行质量。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加强对窗口工作人员的考核,通过发放服务对象意见征询表、电话回访、听取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意见等形式的社会测评,作为考核评比的重要依据,并与年底公务员考核相结合。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眼下,“中心”正以全市开展的“两创”活动为契机,在“中心”深入开展建立“学习型机关”和创建“文明机关”的活动,进一步规范服务内容,提高办事效率,优化服务质量,营造良好环境,努力把“中心”建设成为服务形象佳、工作秩序优、道德风尚高的文明示范窗口,真正成为政府对外的第一印象,成为推进全市经济发展的第一环节、第一资源,成为体现我市精神风貌的一个亮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