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关于开展“服务效能提升年”主题活动的实施意见
索 引 号:014109795/2010-00038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常工商〔2010〕4号 发布机构:常州工商局
生成日期:2010-04-02 公开日期:2010-11-24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届八次全会和全市“有效投入提升年”动员大会精神,全面提升服务发展的素质和效能,经市局党组研究,决定从现在起至今年底,在全市工商系统开展“服务效能提升年”主题活动。全市工商系统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结合省局“四服务四促进”活动部署,大力实施“五项工程”,进一步发挥工商职能,全面提升服务效能,主动贴近市委市政府的工作中心,贴近市场主体的发展需求,贴近消费者的民生需求,全力服务常州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关于开展“服务效能提升年”主题活动的实施意见
常工商〔2010〕4号

 

关于开展服务效能提升年”主题活动的实施意见

常工商〔20104

各直属局、城区分局,市局机关各处室、直属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届八次全会和全市“有效投入提升年”动员大会精神,全面提升服务发展的素质和效能,经市局党组研究,决定从现在起至今年底,在全市工商系统开展“服务效能提升年”主题活动。全市工商系统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结合省局“四服务四促进”活动部署,大力实施“五项工程”,进一步发挥工商职能,全面提升服务效能,主动贴近市委市政府的工作中心,贴近市场主体的发展需求,贴近消费者的民生需求,全力服务常州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实施“登记助企”工程,全力服务转型升级

  1. 创新政策措施服务转型升级。充分发挥工商登记注册职能,出台《关于支持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意见》,全力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等“五大产业”发展,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支持企业重组改制,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支持经营性文化产业发展,支持城乡一体化发展。

  2.探索外商投资企业网上登记。加快软件系统开发,力争年内建成外商投资企业网上登记注册平台,方便企业办理营业执照。

  3.建立重点项目、园区“工商登记直通车”。凡全市60项重点工程(工作)中涉企登记项目,实施局领导对接服务机制,明确市局和县级局两级的挂钩领导、专门窗口、联络员,公布服务电话,做到提前介入、现场办公、全程跟踪。建立重点园区定期服务制度,开展“一月一走访”对接活动,与园区管理部门形成服务合力。

  4.支持个体私营经济提升质量。围绕省、市“民营企业提升”课题,精心组织调研,采取有效措施支持个体私营经济提升质量。着力营造多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凡允许国有和外资企业进入的投资领域,一律对个体私营企业开放(国家明令禁止的除外)。鼓励私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年内力争个私注册资本总额突破1400亿元,全年新增私营企业集团超过10家。

  二、实施“品牌提升”工程,全力服务企业创新

  5.创新方法培育区域品牌。采取注册集体商标的方法,不断提升“横林地板”“孟河汽摩配”两个省级产业集群品牌培育基地的品牌形象,推动“夏溪花木”“郑陆干燥”“动漫产业”等产业集群参评省级品牌培育基地。制定《常州市产业集群品牌培育基地认定办法》,认定一批市级品牌培育基地。加快推进“溧阳白茶”“建昌红香芋”“金坛无节水芹”等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推行“公司+商标(地理标志)+农户”的经营模式,放大优势农产品的品牌效应。

  6.培育“三名”商标继续保持全省领先。重点帮助“天容农药”“波仕曼服装”“晨光涂料”“亚示照明”“飞拓汽摩配”等8件商标申报中国驰名商标,努力保持驰名商标总数全省领先地位。牵头修订《常州市知名商标认定管理办法》,取消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和光伏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商标申报市知名商标的年限限制,全年认定50件以上市知名商标。

  7.突出“五大产业”和涉外企业培育自主品牌。重点引导“五大产业”、动漫、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培育自主品牌。加强商标知识的宣传普及,重点引导定牌加工、出口企业注册商标,开展商标国际注册,大力发展自主品牌,运用自主品牌开拓国内和国际市场。全年新申请注册商标2000件以上,涉外商标增长20%

  8.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充分履行广告行业发展指导职能,会同市相关部门开展调研,力争年内出台《关于支持广告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互联网、移动网、楼宇视频等新兴媒体发挥自身优势,开发新的广告发布形式,引导媒体和广告公司积极调整广告经营结构,提升广告策划、创意、制作水平,服务于城市品牌、企业品牌的塑造。支持会展经济发展,下放展销会登记权,举办“中国(常州)汽车博览会”。支持各类专业消费品市场建设,年内新增成交额超100亿元市场1个、超50亿元市场1个。

  三、实施“融资解困”工程,全力服务做大做强

  9.创新方式推进银企对接广覆盖。联合银监分局及金融机构开展“伴您成长,助您壮大”融资服务活动。广宣传,印发5万份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融资产品适用手册》;点对接,实现金融机构网点与私营个体经济协会基层分会的全面对接,收集企业融资需求,采取银企洽谈会、企业融资超市等方式为企业融资服务;创新路,协调相关金融机构对各级私营个体经济协会实行集团授信,实现互信合作。

  10.全面支持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推动企业运用动产抵押、股权出质、商标权质押等方式进行融资,力争全年协助企业融资突破150亿元。支持金融机构发展,积极参与农村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融资性担保机构设立的前期辅导和跟踪服务。

  四、实施“放心消费”工程,全力服务扩大内需

  11.创新机制做好世博会、省运会期间消费维权工作。以世博会和第十七届省运会召开为契机,创新消费维权工作机制,推进我市消费环境建设,提升商品消费和旅游服务质量。服务世博会,积极加入“京津沪渝苏浙港澳”八地消费维权协作网,建立异地投诉快速受理与处理机制。服务第十七届省运会,发出诚信经营倡议,建立外地消费者投诉处理“绿色通道”,维护运动员和观众的消费权益。同时,加强消费教育与消费引导,成立消费维权专家委员会。推进消费者权益保护社会责任体系建设,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规范行业经营行为,完善诉调对接机制、协商和解机制,提振消费信心。

  12.深入推进“放心消费”创建工作。立足工商职能,加大放心消费企业、行业和区域的创建力度,进一步提振消费信心,扩大消费需求年内60%以上的乡镇(街道)建立“放心消费一条街”,20%的乡镇(街道)达到区域创建先进单位标准,加强基层“一会两站”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实现镇村、社区全覆盖。

  13.深入推进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统筹安排对大型流通企业和主要商品交易市场的商品质量监测,建立不合格商品后处理情况月报制度,提高商品质量监测工作的计划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及时发布商品预警信息,加强消费预警分析,引导消费。加强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建设与管理,全面开展市场信用认定和监管,指导市场开办者开展经营户信用评定。

  五、实施“创业就业援助”工程,全力服务民生改善

  14.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全面落实创业就业优惠政策,对注册资本在10万元以下的初创小企业免收注册登记费,积极支持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群体自主创业。充分发挥与相关部门联合建立的扶持创业合作平台的作用,引导和组织有创业意向的人员参加SYB(创办你的企业)创业培训,提升其创业技能和水平

  15.进一步提升企业家创业素质。举办“助商讲堂”和民营企业高层论坛,聘请专家学者成立“专家顾问团”,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降低经营风险。与相关部门联合举办“中小企业主研修班”、推荐优秀民营企业家参加中央党校短训班,提高民营企业家做强做精做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16. 进一步加强服务平台建设。办好招聘洽谈会,把解决私营企业人才、劳动用工招聘难与解决大学生、农民工就业难相结合,依托全市私营个体经济协会组织举办民营企业招聘洽谈会,年内要为3000家以上私营企业免费组织招聘活动。及时发布招聘求职信息,加强与社会保障部门、高校的合作,利用“常州民营经济网”发布信息,促进人才、用工供需双方有效对接。协助解决企业需求,进一步完善企业需求征集渠道,运用信息技术实现企业需求处理的分类、移交、跟踪、督办等功能。加强系统内部的职能整合,深化与横向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帮助企业解决经营中的难题。

  六、进一步丰富管理内涵,全面提升制度执行力

  17.深入推进行政指导。全面推行以“服务发展助导制、巡查监管劝导制、执法办案疏导制和依法维权引导制”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指导工作机制,丰富工商行政管理内涵。突出合同行政指导品牌建设,深入开展合同行政指导站工作,创设网上合同行政指导站和QQ群,建好“常州信用网”,切实推进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加强市场主体信息的开发和利用,为地方党委政府决策、企业投资和社会公众服务。

  18.深入推进理性执法。全面贯彻《关于深入推进理性执法、明确执法重点、规范执法行为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强化执法办案促进企业经营规范、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维护企业正常经营的理念,坚持宽严相济,做到“七罚、七免罚”。

  19.进一步提高窗口服务水平。打造市场主体准入服务品牌,创建一流服务窗口。在市局、县级局和基层工商分局(所)三级工商登记窗口全面实施“六个统一”,即统一标志标识、统一着装规范、统一物品放置、统一收件管理、统一告知告示、统一服务规范。

  20.强化对“服务效能提升年”主题活动的组织领导。全市工商系统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明确目标任务,搞好协调配合,强化督查考评,实行“一月一督查”“一季一考评”,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为常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二〇一〇年四月二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