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常州市200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9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索 引 号:01410963x/2009-00054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市财政局
生成日期:2009-03-01 公开日期:2009-03-02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2008年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2009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草案;确保圆满完成2009年财政预算任务的工作措施
常州市200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9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 2009年2月16日在常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常州市财政局局长 朱志洪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报告全市200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9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
  一、2008年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又好又快发展,迎难而上,团结拼搏,锐意进取,全面推进“五个更加”和“五大建设”目标任务,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快速、稳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在此基础上,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
  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08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算为1865200万元,全年同口径(以下同)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851888万元,完成预算的99.29%,同比增长17.16%,增收271200万元。其中:市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算为1540400万元,全年完成1527880万元,完成预算的99.19%,同比增长17.05%,增收222515万元。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43454万元,完成预算的96.67%,同比增长6.66%,增收15203万元。
  在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构成中,增值税完成357989万元,增长16.25%;营业税完成400677万元,增长9.17%;企业所得税完成241313万元,增长23.97%;个人所得税完成86595万元,增长10.46%;契税完成153358万元,增长3.18%。
  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2008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预算1615026万元,其中: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预算650753万元。由于上年结转、省下达专项经费、追加预算等因素,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预算调整为1934757万元,其中: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预算调整为656155万元。全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837852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94.99%,同比增长18.85%,增支291485万元。其中: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完成600609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91.53%,同比增长24.8%,增支119350万元。
  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加上预计上级补助收入、上年结余收入、调入资金,减去一般预算支出、预计上解上级支出等收支相抵后,2008年全市财政均可实现收支平衡。市本级财政年终累计结余62000万元,其中:专项结转55546万元,净结余6454万元。
  2008年,各级财政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围绕“经济、民生、环境”方面重点突破的30项工作,始终突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作用,扎实推进各项财政工作。
  (一)落实扶持政策,全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支持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积极发挥财政政策在优化结构、推进科技创新、帮助企业攻坚克难等方面的导向作用,促进全市经济健康稳定发展。一是鼓励企业用足用好财税政策。按政策减免各种税收达124.13亿元,比上年增加10.13亿元。办理出口退税56.5亿元,比上年增加4.5亿元。二是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市本级财政安排5.36亿元、争取中央、省补助4.5亿元,扶持和培育五大支柱产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科技研发创新、公共科技平台建设;支持民营及中小企业发展;引导高新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循环经济发展。三是支持和促进担保机构做大做强,鼓励担保机构为中小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项目提供担保。兑现鼓励担保机构做强做大奖励2511万元。四是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民营资本和外商资本开展专业化创业投资。支持金融创新,对金融机构发放科技贷款和小企业贷款给予财政补贴。五是清理涉企收费,减轻企业负担。取消和停止了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及驻常省属单位101项收费,企业一年减负4.7亿元。
  (二)强化收入征管,继续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继续坚持依法征税,坚决不收过头税的原则,全力以赴抓好收入征管。落实征管目标责任,强化收入征管考核,调动各征收部门组织收入的积极性。充分利用财税库行联网信息平台,加强信息沟通,分析掌握征管形势和经济运行情况,确保财政收入均衡入库。加强主体税种的征管,强化对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重点企业税源监控,有效防止了收入流失。加强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征收,完善非税收入管理,努力挖掘非税收入增收潜力,促进了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三)优化支出结构,有力保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加大对社会保障支持力度。全市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5.78亿元,其中,市本级支出6.5亿元。认真落实就业和再就业的各项扶持政策,积极帮助困难群众就业。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建立物价补贴机制,健全困难群体救助体系。
  支持实施卫生惠民工程。全市医疗卫生支出9.61亿元,其中,市本级支出3.95亿元。支持社区卫生事业发展,全面提升社区卫生服务功能。推进市、区医疗资源整合,优化医疗机构布局,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和农村医疗卫生保障水平。将中小学生、儿童和非从业居民纳入医保,实现城镇医疗保险全覆盖。
  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全市财政教育支出44.92亿元,其中:市本级支出13.14亿元。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巩固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制度,完成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债务化解工作,落实普通高中政府助学金政策,实施农村教育培训工程。
  加大对群众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的保障力度。全市文体支出6.01亿元,其中:市本级支出3.7亿元。支持纪念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支持农村文化建设工程的实施。支持体育中心及群众健身场馆建设,支持举办市第十三届运动会暨第六届全民健身节。
  支持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市本级财政安排城乡十大绿化工程建设资金1.3亿元,安排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专项资金7125万元。加大水环境治理,全年共投入财政性资金8.4亿元。
  支持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安排3.8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公交公司车辆更新及低票价亏损补贴,改善居民出行条件。
  积极筹措住房保障资金,拨付住房保障资金1.1亿元,支持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认真保障各项应急处置。制订突发公共事件财政应急预案。各级财政安排冰冻雪灾重建资金2723万元,支持恢复生产。拨付抗震救灾资金1.01亿元,支持5.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筹集并拨付资金294万元,支持“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医疗机构对婴儿的免费检查和治疗。
  (四)关注“三农”问题,切实加大财政支农工作力度
  各级财政部门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加大“三农”投入。全市各级财政支农支出13.87亿元,比上年增长29.4%,比财政一般预算增幅高10.56个百分点。其中,市本级支农支出1.47亿元,比上年增长35.44%。财政支农资金在安排上突出对高效农业、规模农业、品牌农业、科技农业等的扶持,突出对农民培训工程、农村环境整治工程等新农村五件实事的推进。
  做好粮食直补资金发放工作,全市发放水稻直补资金2653万元,发放农资综合补贴1.35亿元,受补农户52万多户,户均受益超300元。安排农业保险补助资金550万元,对主要农作物品种、能繁母猪实行农业保险。
  (五)推进财政改革,不断完善公共财政制度体系
  深化完善部门预算改革。扩充基础信息的填报项目和内容,完善基本信息库。研究制订科学的定员定额标准,编准编实基本支出预算。规范单位项目申报管理,从严审核项目支出预算。
  深化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推进市级公务卡结算方式改革,开发公务卡结算系统,建立预算单位公务卡消费信息查询系统。建立财政国库动态监控体系,确保财政资金支付的安全。推进县级和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收付改革。
  深化完善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改革。开发政府非税收入数据库,修改完善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系统软件,实现了政府非税收入收缴与国库集中支付的有机衔接。调整市级单位非税收入统筹比例,增强了政府调控能力。
  深化政府采购改革。完善省市联动协议供货制度,继续推进部分办公设施设备“统一标准、集中采购、实物配发”工作。实施节能环保产品和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倾斜政策,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推进市政府重大建设项目政府采购工作。开展政府采购专项检查。推进网上采购,加强采购过程监管,不断提高政府采购透明度和效能。全市共完成采购33.67亿元,增长5.26%,比预算价节约3.5亿元,节约率达9.41%。
  稳步实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制订《常州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办法》,启动服务业引导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完成旅游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试点。
  (六)加强监督管理,努力提升财政管理绩效
  加强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和经营性资产管理,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开展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公有房屋、土地使用情况的清理。
  积极稳妥做好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改革工作。配合相关部门测算在职公务员、离退休人员津补贴水平,统筹兼顾市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及相关人员的待遇,推进公务员津补贴改革方案实施。
  认真落实压减公用经费预算5%用于灾区抗震救灾,严格执行支出预算,从严控制行政经费开支。开展全市彩票发行销售及财务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指标结余和单位基本账户年度结余、会计信息质量等专项检查。
  多渠道筹措城市长效管理资金,规范城市建设投融资财务管理,确保城市建设和管理资金安全高效。
  加强对社会事业建设项目跟踪监督管理,严格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审核要求拨付建设资金,认真组织建设项目中介审计监督。完善土地收益分配办法,建立出让金收支核算系统。加强农业土地开发资金、环保专项资金、住房公积金和粮食风险基金、社保基金、抗震救灾资金等专项资金管理。
  开展乡镇债务的清查和化解工作,加强乡镇财政改革,创新乡镇财政管理模式。
  2008年,全市财政运行总体情况较好,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预算执行和财政运行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受宏观经济形势的严重影响,年初确定的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目标没有完成;财政收支矛盾较突出,优化财政收支结构难度加大;公共财政体系尚需进一步完善,财政保障公共需求和公共服务的能力需进一步增强;财税管理的质量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的任务较重。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2009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草案
  根据《预算法》和中央、省关于地方财政预算编制要求,2009年财政收支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按照扩内需、调结构、重民生、促发展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积极财政政策,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支持企业攻坚克难;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加大对“三农”、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投入。加强财政管理,全面提升财政工作的法制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2009年财政收支预算安排遵循“促创新、促发展,保稳定、保民生”的方针。工作中着重把握的原则是:坚持财政预算收入的增长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依法征管,同时积极落实兑现各类促进经济发展政策;坚持积极稳妥、量入为出的支出预算安排原则,确保年度支出预算正常执行;坚持优化结构,统筹发展,突出对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投入,保障事关百姓利益的民生等重点支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坚持完善可持续发展的财政运行机制,不断增强财政抵御风险能力。
  按照以上财政收支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2009年全市及市本级财政收支预算草案如下:
  (一)2009年全市财政收支预算
  2009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算为203.7亿元,同比增长10%。全市一般预算支出预算为1813847万元,同比增长12.31%。
  (二)市本级财政收支预算
  2009年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算为254400万元,同比增长8.41%。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加上预计上级专项补助以及根据现行市与区财政体制计算的下级上解收入、上年结转等,扣除预计上解上级支出后,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预算为713780万元,同比增长9.69%,其中:上年结转55546万元,上级专项补助80000万元,体制内财力安排480700万元,非税收入等专项安排97543万元。
  (三)2009年全市财政收入预算及市本级财政支出预算的编制说明
  1.全市财政收入预算说明
  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反映经济。今年将是财政十分困难的一年。一方面,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部分行业经营困难加剧,企业效益将大幅度下降;另一方面,为促进经济平稳发展,国家将实施增值税转型等一系列新的税收政策,这些政策都将影响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09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增长10%,财政收入的增长与此相适应,安排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3.7亿元,同比增长10%。在实际执行中,征收机关按照“预算服从税源,依法征管”原则,大力组织财政收入,力保完成财政收入目标。
  2.市本级财政支出预算说明
  2009年市本级财政支出预算安排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重点:
  一是部门预算中公用经费等定额标准保持上年水平,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促创新、促发展、保民生、保稳定等重点项目支出及机关、事业单位正常运转经费等得到有效保障。
  二是加大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科技创新的投入,用于支持经济建设的支出安排6.34亿元,比上年增长10.64%,其中:农业支出安排7600万元,增长11.76%;科技创新支出安排18000万元,增长13.21%;服务业支出安排3300万元,增长17.86%。
  三是稳定对民生保障的投入,确保市委、市政府明确的民生支出重点。全年支出安排4.81亿元,增长14.16%。
  四是稳定财政对公共服务领域方面的投入,全年用于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的支出安排6.6亿元,增长9.65%。
  五是积极防范债务风险,继续筹措资金充实城市建设债务风险准备金,实现财政可持续发展。全年计划筹措资金6亿元左右,其中:预算内安排4亿元。
  三、确保圆满完成2009年财政预算任务的工作措施
  为确保今年财政收支预算任务的完成,财政部门将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发挥职能,多措并举,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围绕保增长、促发展,努力发挥财政职能,充分利用财政杠杆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支持帮助企业度难关,促进经济健康稳定发展。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支持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通过积极向上申请扶持资金、预算安排专项资金等,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企业科研开发、人才引进,支持多元化风险投资体系建设和资本运作、推进产业升级。落实增值税全面转型,鼓励企业更新设备,加大有效投入。建立五大产业专项扶持基金,支持50个五大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实施“千亿产业、百亿企业”培育工程,促进五大产业振兴。支持现代物流、重点市场、研发设计等生产服务业,支持旅游重点项目建设,扶持以软件、动漫为主体的创意产业发展。二是加强财政手段与金融手段的配合。积极运用财政杠杆,增强财政资源和金融资源的联动效应,支持金融服务创新,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三是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服务体系。加大财政资金引导力度,培育各类担保机构规模化、专业化发展,促进担保机构做大做强,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矛盾。四是进一步规范涉企收费,减轻企业负担。全面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建立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库。加强收费监管,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二)依法治税,加强管理,实现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积极支持和配合征收部门依法治税,实施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大力组织财政收入。高度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和财税政策的变化。认真抓好落实税制改革的实施工作。加强对重点税源地区、重点税源行业和重点税源企业的经济税收分析,掌握组织收入的主动权。加大税务稽查力度,切实落实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的联动机制。推动服务管理方式创新,堵塞税收流失漏洞。进一步完善服务业有奖发票工作。加强契税、耕地占用税、罚没收入、非税收入等的征收管理。
  (三)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加快完善民生保障机制
  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加大对“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等民生领域的投入。
  全面落实各项财政支农惠农政策,继续加大“三农”投入,强化促进农业发展的财政政策,重点支持高效农业和设施农业,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继续落实粮食直补、综合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落实支持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政策措施。扩大农业保险范围,支持建立巨灾风险准备金、超赔风险化解制度,确保惠农措施落到实处。
  加大社会保障和公共卫生投入。切实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按时拨付和足额发放。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建立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障制度,提升市区养老服务水平。落实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退休企业职工一次性奖励政策。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优抚救济标准,保障低保等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支持医疗资源整合和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安排落实社区公共卫生建设补助资金,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加大教育文化体育投入。支持推进教育现代化,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帮困助学体系,认真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发放工作。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支持大剧院等公益文化设施开放,推进少年宫三期、亚细亚影城功能提升及现代传媒中心建设。加快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支持体育场馆整修,做好十七届省运会各项筹备工作。
  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通过财政投入、融资等多种方式积极筹措资金,支持城际铁路、高速铁路、机场扩建、港口码头等城市交通重点项目建设。支持实施公交优先,支持加强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污染治理,推进城市绿化、水环境整治、城市污水处理等工作,全面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进一步规范廉租房资金使用管理,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落实房地产交易相关税费优惠政策,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
  (四)改革创新,完善机制,着力健全公共财政管理体系
  积极推进各项财政改革,不断创新财政管理机制,促进财政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精细化。一是继续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完善基本信息库和公用经费定额标准,推行项目库滚动管理。改进部门预算编制方法,实行预算内外资金统筹安排,提高部门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二是健全财政国库管理体系。深化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完善公务卡制度,简化国库集中支付操作流程,提高集中支付效率。完善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管理系统,逐步建立起市级财政资金集中支付动态监控体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监管水平。三是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完善《常州市政府采购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行为。严格执行采购目录和采购限额标准,推进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加强部门集中采购管理,建立部门集中采购考核机制。改进政府采购服务,提高政府采购效率。四是深化政府非税收入改革。加强暂存资金管理,建立非税收入票据年检制度,完善非税收入项目库。推进非税收入直接上缴国库。健全政府非税收入统筹制度。五是推进绩效评价制度。推进建立绩效评价管理体系,健全绩效评价专家库,扩大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试点范围,促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五)依法行政,强化监督,提高财政管理质量和效率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范经营性资产管理,加强资产处置收入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收益的流失。推进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实现资产管理各个环节动态、全程监管。
  强化城建投融资管理。开展政府性投资项目的概算、预算评审。实行重点建设项目计划管理。健全偿债准备金制度,研究建立债务预警指标体系,有效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
  加强财政监督。逐步实现财政资金分配、拨付、使用、管理全过程的动态监控。加强对促进发展、改善民生等重大财税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加强财政资金管理。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压缩行政开支,降低行政成本。加大财政性资金整合力度,健全财政专项资金使用办法,加强土地出让金、住房公积金、城市长效管理等专项资金的管理和监督。继续抓好援建资金的筹集和管理。
  各位代表,财政部门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依法自觉接受人大的监督,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转变工作作风,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全年财政预算任务圆满完成作出新的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