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22日在常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常州市财政局局长陈伟昶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报告全市200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7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
一、2006年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各行各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富民强市、“两个率先”总目标和年初确定的工作任务,坚定不移促发展,聚精会神抓落实,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快速、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在此基础上,财政总预算执行情况良好。
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2006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算为1092500万元,全年同口径(以下同)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88818万元,完成预算的108.82%,同比增长25.15%,增收238913万元。其中:市本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计划为158700万元,全年完成168006万元,完成预算的105.86%,同比增长21.23%,增收29421万元。
在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构成中,增值税完成251768万元,同口径增长28.17%;营业税完成283822万元,同口径增长30.27%;企业所得税完成135583万元,同口径增长26.86%;个人所得税完成54022万元,同口径增长27.46%;契税收入完成114081万元,同口径增长33.32%。
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2006年全市一般预算支出938508万元,由于上年结转、省下达专项经费、追加预算等因素,全市财政一般支出预算调整为1239496万元;市本级一般支出预算调整为412752万元。2006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160338万元,完成预算的93.61%,增长18.59%,增支181880万元。其中: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完成358564万元,完成预算的86.87%,增长15.37%,增支47768万元。
全市一般预算平衡情况:收入方合计1656379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188818万元,预计上级补助收入332687万元,上年结转结余收入110874万元,调入资金24000万元。支出方合计1605424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160338万元,预计上解上级支出365428万元,调出资金500万元,预计结转下年79158万元;收支相抵,一般预算累计结余50955万元。
市本级一般预算平衡情况:收入方合计1021727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68006万元,预计上级补助收入332687万元,下级上解收入436585万元,上年结余收入78009万元,调入资金6440万元。支出方合计992129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358564万元,预计上解上级支出365428万元,补助下级支出213569万元,调出资金380万元,预计结转下年支出54188万元;收支相抵,市本级一般预算累计结余29598万元,其中:当年结余5331万元。
以上是2006年全市财政预算执行初步情况,由于尚未办理财政决算,与最终执行结果还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待财政决算编成后专题向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汇报。
为确保财政预算任务的完成,全市各级财税部门,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加强收入征管,深化改革,规范管理,加快公共财政制度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一)支持和促进经济加快发展,财政增收基础进一步稳固
全市各级财税部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大政策扶持、资金引导、优化服务的工作力度,促进经济加快发展。一是积极落实国家、省、市各项财税优惠政策。全年国税部门办理出口退税58.76亿元,国地税及财政部门兑现各种政策性减免29.75亿元。二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通过预算安排和积极向上争取资金,采用贴息和安排专项支出等方式,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全年拨付技改贴息、民营经济扶持资金、品牌建设奖励、区外高新技术企业奖励等各项资金8422万元。三是加大科技投入,鼓励自主创新,按照科技投入三年倍增计划,市本级财政2006年安排科技专项资金1.9亿元。拨付动漫专项资金2058万元,支持动漫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和公共技术平台建设,促进动漫产业发展。四是安排外向型专项资金3190万元,兑现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机电产品出口技术更新改造项目贷款贴息等1600万元,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五是积极探索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财政扶持激励新办法,核拨担保机构扶持资金1169万元。六是落实创优发展环境五项规定,对外商投资企业财政登记实行即办制,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并制定《建设规费扎口收取管理办法》,做好行政事业单位收费许可证的联合年审和涉企收费治理,规范涉企检查。积极组建技术产权交易中心,为科技成果转化搭建中介平台。
(二)依法征管、应收尽收,收入征管机制进一步健全
坚持依法征管,各级财税部门全力以赴抓好收入征收工作。一是完善征收机关依法征管质量考核办法,促进加强税收征管,应收尽收。二是做好税源结构分析,密切关注经济运行,研究收入征收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抓好收入进度。三是公平税负,增强依法纳税、护税意识。在全市旅游、酒店、餐饮等服务行业推行防伪有奖发票,以票控税,增强社会各界的纳税、护税意识。推进零星税收委托乡镇、街道征管工作,调动乡镇、街道协管积极性。四是切实抓好财政部门负责征收的契税、耕地占用税的征管。理顺房地产税收征管秩序,并在全省率先开展代征房屋买卖营业税试点工作,推进房地产税收一体化建设。制定二手房核价新方法,维护契税征管的公平和统一。
(三)加大“三农”投入,惠农政策进一步落实
各级财政积极筹措支持“三农”及新农村建设资金。全市各级财政支农资金预算安排53365万元,比上年增长20.88%。其中市本级预算安排9212万元,比上年增长21.24%。重点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化、优势农产品、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等方面。安排匹配资金1000万元,实施茅山老区扶贫开发,改善老区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规范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全面启动财政支农资金绩效考评工作。
深化农村税费改革,防范农民负担反弹。认真做好粮食直补和综合补贴发放工作,积极搭建财政涉农补贴“一折通”平台,确保财政涉农补贴资金安全足额发放到农户的手中。
(四)优化支出结构,惠及百姓的重点支出进一步保障
加大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的投入,努力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一是实施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从2006年秋季学年起,在全市城乡全面实施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市级财政除足额安排市属中小学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的资金外,对辖市区安排专项补助1156万元。二是增加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市本级安排社会保障专项资金支出34800万元。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补助8400万元;抚恤救济专项支出8859万元;行政事业单位在职和离退休人员医疗保障费用13000万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专项资金2500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2120万元;“关爱工程”补贴资金490万元;城市低保人员医疗救助资金300万元。另外,落实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政策。三是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力度。支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和卫生事业发展,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体育中心、大剧院、博物馆、急救中心等社会事业项目建设。
(五)深化财政各项改革,公共财政建设进一步加快
深化完善企业税收属地管理改革。制订市属企业整体搬迁财政结算办法。在推进零星税收委托乡镇、街道征收工作中,正确处理辖区、街道财政分配关系,调动乡镇、街道协管积极性。
推进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对市本级400多个预算单位进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部署、落实,为2007年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实际运行奠定基础。
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建立财政供养人员管理系统和单位车辆、办公设备等基础信息库,研究公用经费分类分档定额标准、公务车消耗综合费用等问题,完善部门预算编制方法,提高部门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合理性。
积极稳妥推进国库管理制度的改革。进一步完善和扩大财政工资统发,规范政府采购国库直接支付办法,扩大财政直接支付比例,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快捷。加强对辖市区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指导,组织实施乡镇集中收付改革。
全面启动政府非税收入改革。制定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办法,清理归并票据,实行“单位开票、银行代收、实时入库(专户)”的非税收入征缴方式,将政府非税收入纳入预算管理,做到收支脱钩,使非税收入实时、足额地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
继续大力推进政府采购。完善政府采购预算制度,推进政府采购资金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加强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库管理,推进网上采购。积极参与和支持市政府重大项目建设的政府采购工作。推行政府采购省市联动制度,提高采购工作效率。全市共完成政府采购金额30.41亿元。
加强国有资产收益征收管理。制订国有资产收益征收管理办法,规范改制和国有产权转让,完成交易项目25个。
完善城市建设投融资管理。制订城市建设投融资管理暂行规定,探索政府性建设负债预算管理。加强财政财务监督管理,对政府性建设项目审计的中介机构实行政府采购,实施审计中介费用国库集中支付。搞好政府性建设债务分析,探索建立政府性建设项目负债风险预警机制。
(六)加强监督管理,财政依法理财能力进一步增强
全面开展市级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资。会同有关部门做好搬迁机关剩余资产登记和处置工作。
严格执行罚没票据缴验制度,制订《职务违纪、违法犯罪案件涉案财物管理暂行办法》,规范罚没物资收缴及处理操作程序。加强城建、基建项目资金管理,实施财政性投资的重点项目全过程跟踪管理。加强土地出让金、住房公积金等专项资金管理。加大催收力度,继续多渠道回收世行贷款。认真做好成品油价格改革财政补贴资金的核实、发放工作。
组织开展部门预算执行、财政专项资金使用、行政事业单位落实《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等专项检查。开展义务教育绩效评价工作,积极探索建立财政资金跟踪问效制度。
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在政府采购和产权交易领域开展治理商业贿赂自查自纠。进一步健全制度,加强监管,促进政府采购和产权交易公正、公平、公开。
各位代表,2006年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总体情况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和解决的问题。一是支撑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重点企业不多,税源结构还不尽合理;二是产业升级、社会发展、城市管理、和谐社会建设等对财政保障提出了新的要求,财政保障能力不足的矛盾和压力较大;三是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预算执行的严肃性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四是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级政府都直接或间接形成一定负债,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问题应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2007年全市财政预算草案
根据《预算法》的规定和中央、省关于2007年地方财政预算安排的要求,贯彻落实稳健财政政策,结合我市实际,2007年财政总预算安排的原则是:坚持依法征管,确保应收尽收,全市财政预算收入的计划目标与经济增长相适应;坚持统筹协调,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为目标,突出重点,有保有压,集中财力办大事;坚持“以人为本”,加大对人民群众得益密切相关的实事的财政投入,逐步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重点问题;坚持财政的公共性原则,不断增加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公共安全、公共设施等公共事务方面的投入,逐步健全公共财政的保障功能。
按照以上原则,2007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支初步预算为: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67200万元,比上年增长15%;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5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0%以上。全市地方财政一般支出预算1252214万元(包括上年结转、当年体制财力安排、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性收费支出、省专款,下同),比上年增长13.55%;市本级财政一般支出预算504978万元,比上年增长13.73%。其中:市本级体制内财力安排310000万元,比2006年预测财力(年初预算加追加预算)增长15%。
现将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支安排说明如下:
(一)关于2007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编制
我市经济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为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奠定了基础。但是,财政收入增长也面临一些制约因素,主要是,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逐步到位,用地控紧、银根收紧、能源趋紧、审批从紧的“四紧”环境日益突出,相关税收减收效应将进一步显现;中央财政已经或即将出台的出口退税新政以及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等政策调整也将在一定期间影响财政收入的增长。因而,2007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建议目标1367200万元,比2006年实绩增长15%。
(二)关于2007年市本级一般支出预算的编制
2007年市本级财政一般支出预算,包括预计2006年结转支出、当年体制内财力安排、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性收费、省专款等四大类。由于2006年结转支出是已列预算而尚未支出的项目预算,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性收费及省专款原则上属于专款专用性质,因此,2007年市本级财政一般支出预算编制重点是对体制内财力作出安排。根据我市市本级财政保障的实际,按照量入为出,保必需保重点,编实部门预算、编足年初预算、硬化预算约束、减少年终追加的原则,建议2007年市本级支出预算依据2006年预测财力增长15%(与收入预算增长同步),安排31亿元。
(三)关于2007年市本级体制内财力安排支出预算的说明
1.突出重点,有保有压
2007年支出预算比2006年同口径支出预算增长15%,剔除预算安排建议中城市建设偿债准备金外,实际增长7.4%。2007年支出预算安排的建议中,除保障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行外,对农业、科技、社会保障及百姓得益的社会公共支出给予倾斜,安排高于平均数的增长。其他财政专项预算支出的增长比例压缩50%,以集中财力办大事。
2.加大社会保障及惠及人民群众得益实事的投入
在2007年市本级预算安排建议中,一是加大对再就业、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的支持力度,确保应保尽保。二是落实惠及百姓及弱势群体新的社会保障措施,对城市无工作居民及儿童的医疗保险、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优抚对象的医疗救助、发展社会化养老事业等作了专项补助安排。三是安排了农村新五件实事和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
3.建立债务风险防范机制,实现财政可持续发展
为全面落实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五大建设”任务的要求,适应新一轮国家宏观调控,不断深化完善现有的城市投融资体制,建立政府规避债务风险机制,从体制、机制上保证对全市重大项目建设的投入,实现可持续发展。从2007年起,每年筹集财政预算内、外资金5个亿,建立城市建设偿债准备金,并逐年增加,确保建设负债和偿还能力的平衡。城市建设偿债准备金主要来源是财政预算安排及非税收入统筹等方面。
三、完成2007年收支预算任务的主要措施
2007年是全面贯彻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实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一年。完成今年财政预算对保持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势头,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要求,埋头苦干,扎实工作,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积极支持自主创新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做大经济财政“蛋糕”
充分运用财政政策,支持建立健全企业自主创新投入机制,鼓励企业提足、用好研发资金,促进企业增加先进设备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会同相关部门整合调整财政资金对经济领域支持的方向和方式,突出财政支持经济发展资金的使用重点,形成政策合力,促进企业体制、机制创新,做强做大企业、做优做新产业。继续在财政政策上扶持和促进担保行业发展,激励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有效担保。研究促进建立风险投资、创业投资机制。完善财政支持经济建设专项资金管理。
(二)坚持依法治税,切实加强收入征管,确保财政收入总量再上新台阶
按照应收尽收、不收过头税的原则,依法组织财政收入。重视和关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和税收政策调整对我市财政收入增收的影响。进一步搞好税源调查和收入结构分析,提高组织财政收入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进一步支持和配合国、地税部门完善零星税收征管工作。加强对契税收入、罚没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等收入的征收管理,保持各项收入的增长态势。严格执行《税收征管法》,加强收入监管,严禁越权减免各种税费,减少“跑、冒、滴、漏”现象发生。在促进发展、加强征管的基础上,努力实现2007年财政总收入超过300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比上年增长15%以上的目标。
(三)进一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完善公共财政保障机制
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就业扶持政策,支持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推进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对困难职工的帮扶和困难群众的救助支持,整合社会救助资源,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社会保险征缴扩面,确保企业退休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建立教育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依法增加教育经费投入,优化教育结构和资源,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支持发展职业教育,推进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
加大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支持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大公共卫生、社区卫生服务投入,逐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实施优抚对象的医疗救助和城市无工作居民及儿童医疗保险。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加强医疗机构药品收支结余监管。
支持文化事业发展。继续增加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支持重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发展文化和动漫产业。加大公共体育设施投入,支持做好第十七届省运会各项筹备工作。
支持生态城市建设。加强排污费征收管理。加大财政对生态城市建设的投入,支持清水、蓝天、绿地等工程实施,支持环境保护公共基础设施和环境执法监管能力的建设。
四)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惠农政策,切实加大“三农”投入力度。一是支持发展现代高效农业。重点支持良种的研发、推广和科技入户工程。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做优。支持发展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二是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环境整治投入。支持农村“六小工程”和“三清工程”实施。三是支持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加快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四是支持茅山老区建设,改善老区生产生活条件。五是支持防汛、抗旱等水利设施建设,支持自然灾害预警系统建设、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建设。六是支持办好农村新五件实事。
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进一步完善财政涉农补贴资金“一折通”发放机制,做好粮食直补等惠农补贴发放工作。
(五)推进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健全公共财政管理运行机制
一是全面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按照中央对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统一要求,基本实现“体系完整、反映全面、分类明细、口径可比、便于操作”的改革目标,为预算管理、统计分析、宏观决策和财政监督等提供全面、真实、准确的经济信息。
二是深化预算管理改革。改进总预算编制方法,按照量入为出,保必需、保重点的原则,编足年初预算、减少年终预算追加。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完善部门预算编制方法,合理确定资源配置定额和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对预算单位预算内、外资金实行统筹安排。加强预算编制审核,编实部门预算。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硬化预算约束。
三是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完善国库集中收付信息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按照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的要求,完善财政工资统发系统,并对住房公积金、医保金实行财政直接支付。加强对财政资金用款计划、支付审核、账户核算、信息报告等各个环节的监督控制,建立和健全国库动态实时监控体系,简化程序和办法,提高效率,搞好服务。
四是深化完善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制度改革。依法加强政府非税收入征收,做到应收尽收。将土地出让收支全部纳入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强化土地出让收支监督管理。加强非税收入票据管理,完善非税收入管理系统。
五是推进和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加强分散采购和集中采购的管理,严格执行集中采购目录和采购限额标准。继续推进全省联动协议供货。加强政府采购过程的监控,健全政府采购投诉处理机制,促进政府采购规范化建设。改进政府采购服务,缩短采购周期,努力提高政府采购的质量与效率。
六是推进实施绩效评价制度。制定统一规范的绩效评价管理办法,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考评制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六)全面贯彻《江苏省财政监督办法》,进一步健全财政监督和管理机制
认真学习贯彻《江苏省财政监督办法》,加强财政监督,规范财政管理,维护财政经济秩序。建立健全财政内部监督制度,规范自身管理行为。建立政府债务风险控制和预警机制,提高财政运行的安全性,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贯彻落实新会计准则、会计通则,加强会计监督,规范会计秩序。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有效使用。
各位代表,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市委十届二次全委会议精神,开拓创新,不断进取,努力做好各项财政工作,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圆满完成今年预算任务,为我市率先发展、实现基本现代化目标作出新的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