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常州市200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索 引 号:01410963x/2008-00097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市财政局
生成日期:2008-01-09 公开日期:2008-04-24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回顾2007年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公布2008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草案;提出“突出重点,扎实工作,确保圆满完成2008年财政预算任务”的目标
常州市200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 2008年1月9日在常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财政局局长  陈伟昶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报告全市200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
  一、2007年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团结拼搏,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全面推进 “五个更加”和“五大建设”目标任务,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快速、稳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在此基础上,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
  市十三届人大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07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算为1367200万元,全年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580688万元,完成预算的115.61%,比上年增长32.96%,增收391870万元。其中:市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算为1132200万元,全年完成1305365万元,完成预算的115.29%,比上年增长32.6%,增收320893万元。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27303万元,完成预算的121.23%,比上年增长29.47%,增收51738万元。
  在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构成中,增值税完成307945万元,比上年增长22.31%;营业税完成367036万元,比上年增长29.32%;企业所得税完成194656万元,比上年增长43.57%;个人所得税完成78396万元,比上年增长45.12%;契税完成147727万元,比上年增长29.49%。
  市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通过的2007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预算1252214万元,其中: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预算504978万元。由于上年结转、省下达专项经费、追加预算等因素,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预算调整为1535333万元,其中: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预算调整为518694万元。全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468120万元,完成预算的95.62%,比上年增长24.74%,增支291155万元。其中: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完成462545万元,完成预算的89.17%,比上年增长28.63%,增支102941万元。
  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加上预计上级补助收入、上年结余收入、调入资金,减去一般预算支出、预计上解上级支出等收支相抵后,2007年全市财政均可实现收支平衡。预计结余(含结转)132801万元。其中: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加上预计上级补助收入、下级上解收入、上年结余收入和调入资金等,来源合计650480万元,减去一般预算支出、补助下级支出等,支出合计550219万元,年终累计结余100261万元,其中:专项结转56149万元,净结余44112万元。
  以上是2007年全市财政预算执行初步情况,由于尚未办理财政决算,与最终执行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待财政决算编制完成后按规定向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汇报。
  一年来,全市各级财税部门按照抓早、抓紧、抓主动的要求,积极做好收入组织工作,实现了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连续多年高增长基础上的较快增长,并按照公共财政和统筹发展的要求,保持了预算内财政对农业、科技、教育支出达到法定增长,确保了社会保障、公共卫生、文化、公共安全、生态和环境保护等重点支出。
  (一)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和财政政策引导,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和增长方式转变,着力培植和壮大财源。
  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支持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全市支持促进经济发展的财政投入9.72亿元,其中,市本级3.97亿元,各部门联动争取省级以上各类专项资金2.66亿元。支持企业科技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科教城建设支出4.11亿元;支持企业技术改造调整结构、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支出1.81亿元;促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支出8570万元;引导民间资本投资现代服务业,发展动漫、旅游等产业支出10252万元;支持招商引资,发展外向型经济支出4431万元;促进担保机构做强做大,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支出1278万元;支持人才引进和培育支出4700万元。
  充分利用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国产设备抵免所得税、加速折旧等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技术改造。国税、地税、财政部门兑现各种政策性减免114亿元,办理出口退税52亿元。
  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订《关于促进企业上市工作意见》、《关于加快创新创业投资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金融改革创新试点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从财政政策、财政资金安排引导、鼓励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做优做强,发展壮大。
  (二)依法加强收入征管,促进财政收入应收尽收。
  各级财税部门通过推行税源间接控管,有重点地开展纳税评估,实施分类管理,努力夯实税收征管基础。税务部门加强重点税源监管,继续在服务行业开展以票控税征管,推行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申报。建立税源数据库,健全社会化征管网络,加强部门协作,提高征管效率。搞好税收专项检查和专项整治,规范税收秩序。财政部门积极完善财政收入增长激励机制,加强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和预测。按照公平税收、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加强开发用地、商品房契税征收。完善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实行罚没收入直接缴库。按照国家统一要求,将土地出让收入纳入预算管理,保证了财政收入的完整。
  (三)切实加大“三农”投入力度,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全市各级财政用于“三农”支出的财政资金70415万元,比上年增长31.95%。其中:市本级财政24924万元,比上年增长19.84%。引导实施高效农业规模化工程,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支出3050万元;支持重点水利工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和村庄河塘整治支出14200万元;加快新农村建设,农村新五件实事支出3080万元,继续实施茅山老区扶贫开发支出1000万元,开展农业保险试点,逐步构建农业支撑保障体系支出467万元。
  做好“一折通”发放工作,将条件成熟的涉农补贴项目纳入“一折通”管理。全市发放粮食直补、水稻良种、农机购置、农资综合补贴8689万元,惠及全市60多万农户。深化国有农场税费改革。加强村级三项资金管理,按照“以村为单位,行政村村均年度资金不低于8万元”的标准列入各级政府当年财政预算,切实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
  (四)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增强财政公共服务保障功能。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全市各级财政安排资金10.8亿元,其中,市本级财政3.78亿元,推进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市本级安排的支出中,用于全面落实财政投入、税费减免、小额贷款担保等政策措施,促进就业再就业9400万元;用于提高保障水平和完善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支出6920万元,其中: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补助4700万元、茅山老区低保经费补助500万元、城市低保人员医疗救助300万元、城市无工作居民及儿童医保补助700万元、知青半家户等困难群体的养老补贴600万元;用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支出3013万元。
  继续加大教育投入。支持教育新一轮布局调整和重点学校建设。提高教育行政费支出标准,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实施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支持推进实施“蓝天计划”。2007年,全市财政教育支出39.4亿元,其中:市本级财政教育支出10.57亿元。
  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市本级财政继续安排4000万元,支持市疾控预防中心的建设。安排600万元,支持卫生社区服务体系建设。
  健全住房保障体系,市本级财政筹措资金8000万元,支持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继续安排资金4.2亿元,支持体育中心、大剧院等重点社会事业建设。筹措资金2亿元,推进清水工程、新八路八口等城乡绿化建设。积极搭建信贷融资平台,调度安排资金,保障城市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
  积极支持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市本级安排专项资金2亿元,用于新增公交车辆和实施低票价政策。公交优惠政策的实施,预计可使百姓全年受惠超过8600万元。
  加大政法各部门经费保障力度,确保了“平安常州”建设支出需要。
  (五)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健全公共财政体制。
  组织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严格按照新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要求,做好部门用款计划和支付申请审核,及时拨付各项资金。
  完善部门预算编制,提高部门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和执行的约束性。开发部门预算调整追加管理系统,建立涵盖预算编制方式、编制流程、定员定额标准、项目预算管理、年度调整追加等的部门预算管理体系。
  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对市级预算内行政事业单位按照“统一基数、统一标准、统一支付”的原则,规范住房公积金、新职工住房补贴、工会经费等的国库集中支付。
  完善政府采购协议供货制度,对计算机、打印机、空调等部分办公设施设备实行统一标准、集中采购、实物配发。规范部门采购,完善评审专家库管理。加强监管,提高政府采购质量和效率。全市完成政府采购31亿元,节约率10%。
  先后开展对市级单位部门预算执行、国库集中支付资金使用,农业、科教、文化等财政重点预算专项支出的检查。积极履行对市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管理职能,开展市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全面清查和核定工作。
  2007年,全市财政运行总体情况较好,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预算执行和财政运行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虽然财政收入保持了较快增长,但增量收入的结构还不尽合理;由于各种原因,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的任务较重;公共财政体系尚不完善,财政保障公共需求和公共服务的能力需进一步增强;财税管理的质量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2008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草案
  根据《预算法》和中央、省关于地方财政预算编制要求, 2008年财政收支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公共财政的收入和保障机制,发挥财政预算的引导和调节功能,支持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又好又快发展经济,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保障行政、社会事务、事业机构的正常运行,加大利民、惠民政策兑现的财政投入,提高公共服务领域的财政保障能力,全面推进落实 “五个更加”和“五大建设”目标任务,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2008年财政收支预算安排的原则是:坚持财政预算收入的增长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依法征管,应收尽收,同时落实兑现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坚持积极稳妥、量入为出,确保年度支出预算的正常执行;坚持统筹协调发展,突出惠民和提高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坚持科学发展的财政运行机制,不断增强财政抵御风险的能力。
  按照以上财政收支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2008年全市及市本级财政收支预算草案如下:
  (一)全市财政收支预算
  2008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算为186.52亿元,比上年增长18%。
  2008年全市一般预算支出预算为1615026万元,比上年增长19.88%。包括汇总各辖市、区一般预算支出预算数及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预算数。
  (二)市本级财政收支预算
  鉴于2004年起市属企业税收实行属地征管等原因,2008年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算为250800万元,增长10.34%。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加上预计上级专项补助以及根据现行市与区财政体制计算的下级上解收入、上年结转等,扣除预计上解上级支出后,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预算为650753万元,比上年增长8.47%,其中:上年结转56149万元,上级专项补助72211万元,体制内财力安排437000万元,非税收入等专项安排85393万元。
  现将2008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编制安排说明如下:
  第一,关于2008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算的编制。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技创新、有效投入、结构调整、对外开放为主抓手,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全市经济保持了稳定快速增长的态势。2008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预期比上年增长17%以上。与此同时,国家从宏观调控、公平税负、以民为本等方面,将实施一系列的财税政策调整和改革,预期对税收收入带来一定的增减影响。因此,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安排与我市的经济增长相适应。在实际执行中,财税征收机关要按照“预算服从税源,依法征管,应收尽收”的原则,组织财政收入,确保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比上年18%以上。
  第二,关于2008年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预算的编制。按照量入为出、确保重点、厉行节约、保障运转的基本要求,在2007年市本级体制可用财力和年度预算支出的基础上,2008年市本级财政体制财力预算安排437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5%。
  2008年市本级财政体制财力预算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重点:
  1.保证市委、市政府已明确政策的促进经济发展所必须的项目支出及机关事业单位正常的维持经费,同时部门预算中提高部分经费定额标准。全年预算安排支出224770万元,比上年增长6%。市级292个行政事业单位及21176人全部列入预算保障范围。
  2.2008年继续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全年安排支出42100万元,比上年增长19%。
  3.加大财政投入,引导和推进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年用于支持地方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安排52430万元,比上年增长29%,其中:用于科技创新方面的支出20300万元,比上年增长34%。
  4.继续加大对公共服务的投入,全年用于促进社会事业建设、发展方面的支出安排60200万元,比上年增长42%。
  5.进一步健全规避城市建设债务风险机制,继续筹措资金充实市级城市建设债务风险准备金,实现财政可持续发展。全年计划筹措资金7亿元左右,其中:体制内财力安排4亿元。
  三、突出重点,扎实工作,确保圆满完成2008年财政预算任务
  为确保今年财政收支预算任务的完成,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发挥财税职能,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经济财政良性互动。
  落实“三农”扶持政策,加大“三农”投入。整合支农资金,优化投入方向,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产增收,重点支持现代高效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良种研发和推广;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环境整治投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认真落实促进经济发展的各项财税政策。支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通过财政资金、政策引导,使各类资源向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倾斜。扶持重点项目,做强做优支柱产业,增强优势企业对工业增长,财政增收的支撑作用。支持节能降耗减排和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支持招商引资和园区建设,推进外经外贸发展,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全面落实各项财税扶持政策,重点支持现代物流、动漫产业以及旅游、金融服务、社区服务等新兴行业发展。支持乡镇连锁超市、村级连锁便利店工程实施,加快农村流通网络建设。
  (二)狠抓增收节支工作,有效增强财政保障能力。
  坚持依法治税和应收尽收,切实加强征收管理,大力组织财政收入。进一步细化分解收入任务,落实责任目标,强化工作措施。建立财税收入增长预测分析机制,加大税源分析对日常征管的导向作用。完善分行业、分税种的征管办法,健全协税护税网络和机制,抓好契税、二手房、土地增值税、出租房税收等征管工作。积极探索非税收入激励约束机制,确保政府非税收入按规定及时足额上缴。
  按照建设节约型政府的要求,切实规范支出管理,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增长,提倡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细化资产购置预算编制,严格审核,杜绝超编制、超标准配置资产。严肃财经纪律,硬化预算约束,加强支出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进一步完善以人为本的公共支出体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按照富民优先,共享发展成果,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大力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扩大公共服务财政投入,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健全再就业支持体系。加强社会保险补贴、公益岗位补贴、就业服务补贴发放工作和小额担保贷款管理,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年度自然增长机制。进一步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和社会福利体系建设。二是建立教育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依法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推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和区域教育现代化。巩固和完善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成果,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化解义务教育学校债务。支持发展职业教育,加快科教城建设。三是加大公共卫生事业投入力度。支持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着力扶持发展公共卫生、社区卫生服务,搞好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市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健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四是支持文化事业发展。继续增加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支持大剧院、现代传媒中心等重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整合文化广电资源,加快发展文化和动漫产业。加大公共体育设施投入,建成一批群众健身场馆,支持做好十七届省运会各项筹备工作。五是支持生态建设。加强环境保护,推进节能减排,设立环保和节能循环经济专项资金,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投入,支持清水、蓝天、绿地等工程实施,支持环境保护公共基础设施和环境执法监管能力的建设。六是加大财政对城镇廉租住房保障的支持力度,多渠道筹集城镇廉租房保障资金,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七是支持完善城市功能,突出优先发展公交。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创新的投入,改善市民出行条件和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形象。
  (四)继续推进财政改革,不断健全公共财政运行机制。
  一是深化部门预算管理改革。完善部门预算基本信息库,适当提高经费定额标准,编足年初预算、编实部门预算、硬化预算约束、严格预算执行。
  二是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完善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办法,加大财政直接支付比重,简化规范操作流程,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运行。推进国库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建立财政国库动态监控体系。积极稳妥推行市本级公务卡改革。
  三是深化非税收入管理制度改革。完善非税收入“单位开票、银行代收、实时入库”的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系统,建立部门、单位征收激励机制,挖掘非税收入潜力,促进非税收入应收尽收。
  四是完善政府采购制度。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的范围和规模,推行网上采购、政府采购协议供货联动制度,规范集中采购、实物配发制度,实施绿色产品政府采购倾斜政策,建立政府采购考核机制,实现政府采购的公开、公平、公正、诚信。
  五是建立绩效评价制度。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开展预算单位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工作,逐步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今后预算安排的依据。
  (五)严格依法理财,努力提高财政管理规范化水平。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建立固定资产动态信息库,及时掌握行政单位资产变动情况,规范资产配置、处置行为,促进资产合理配置和结构优化。
  加强会计管理。严把会计从业资格准入关,推进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和诚信建设,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加强对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行业监管。
  加强财政资金监督管理。强化预算编制和执行监管,积极开展财政收支日常监控和专项检查。规范政府性建设项目投融资管理,健全政府债务风险监测、预警和偿债机制,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切实防范政府债务风险。规范市级储备粮管理,加强土地出让金、廉租房资金、住房公积金等专项资金管理,确保资金使用安全。
  各位代表,2008年是新一届政府施政的第一年,也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在巩固提高全面小康成果基础上向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迈进的重要一年。我们一定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履行职责,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埋头苦干,为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全年财政预算任务圆满完成作出新的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