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常州市2004年财政总预算执行情况和2005年财政总预算草案的报告
索 引 号:01410963x/2005-00034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市财政局
生成日期:2005-01-13 公开日期:2008-04-24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回顾2004年全市财政总预算执行情况;公布2005年全市财政总预算草案;提出“明确目标,狠抓落实,为全面实现今年的财政预算目标而努力”的目标
常州市2004年财政总预算执行情况和2005年财政总预算草案的报告

——2005年1月13日在常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财政局局长 陈伟昶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报告全市2004年财政总预算执行情况和2005年财政总预算草案,请予审议。
  一、2004年全市财政总预算执行情况
  200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积极应对国家宏观调控的各项措施,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凝心聚力,克难而进,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在此基础上,财政总预算执行情况较好。
  市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2004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652138万元,全年同口径(以下同)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50352万元,完成预算的115.06%,同比增长32.40%,增收183623万元。(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755452万元,完成预算的113.76%,同比增长28.98%,增长394405万元。)
  其中:市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542240万元,全年完成624893万元,完成预算的115.24%,同比增长31.96%,增收151355万元。
  武进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183110万元,全年完成195383万元,完成预算的106.70%,增长24.42%,增收38345万元。
  金坛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47804万元,全年完成54270万元,完成预算的113.53%,增长34.95%,增收14056万元。
  溧阳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为62094万元,全年完成71189万元,完成预算的114.65%,增长34.38%,增收18212万元。
  在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构成中,增值税完成172206万元,同口径增长12.3%;营业税完成167709万元,同口径增长31.48%;企业所得税完成82636万元,同口径增长35.06%;个人所得税完成35595万元,同口径增长30.94%;契税收入完成52732万元,同口径增长73.50%;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完成59489万元,同口径增长45.52%。
  需要说明的是:从2004年起,国家实行了新的出口退税负担政策,出口退税原由中央金库全额退付,调整为中央、地方按比例分别退付。受此因素影响,全年扣除出口退税影响额后,全市一般预算收入实际入库(下同)673407万元,同口径增长32.55%,其中:市区入库556044万元,同比增长31.24%;武进区168200万元,同比增长23.21%;金坛市49162万元,同比增长40.91%;溧阳市68201万元,同比增长38.47%。(全市财政总收入实际入库1447666万元)
  市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2004年全市一般预算支出602138万元,由于上年结转、省下达专项经费、追加预算等因素,全市财政一般支出预算调整为767303万元;市区一般支出预算调整为633036万元;市本级一般支出预算调整为247712万元。
  2004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预计完成742861万元,完成预算的96.81%,增长17.82%,增支112371万元。其中:市区一般预算支出完成603056万元,完成预算的95.26 %,增长17.28%,增支88875万元;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24743万元,完成预算的90.73%,增支50806万元。
  主要支出项目执行情况是:
  基本建设支出37262万元,完成预算的99.18%;
  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34915万元,完成预算的96.49%;
  科技支出16746万元,完成预算的98.26%;
  支农支出53300万元,完成预算的98.63%;
  教育事业费115693万元,完成预算的99.26%;
  社会保障支出78558万元,完成预算的97.66%;
  行政管理费支出77231万元,完成预算的98.43%;
  公检法司支出75143万元,完成预算的99.55%。
  根据全市财政预算的执行情况,市本级和辖市、区级财政都实现了当年收支平衡。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各级财税部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及要求,在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征收管理,推进财政改革等方面,切实履行职能,有效地促进了预算执行。
  (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支持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全市各级财税部门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积极履行职能,促进经济加快发展,培育和壮大财源。一是积极落实中央和省、市政府扶持企业发展的各项财税优惠政策。全年财税部门兑现落实各项优惠政策超过87亿元,其中:国税部门兑现中央陈欠的出口企业退税33.56亿元,办理当年出口企业退税30.78亿元,财税部门兑现其他各项政策性减免税23亿元。二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导向作用。通过预算安排和积极向上争取资金,采用贴息和安排专项支出等方式,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实施“5550”工程,培育扶持大企业、大集团,增强支柱产业、重点企业集团的竞争能力。市本级预算安排科技三项费用、技改贴息和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专项资金6150万元。同时,积极会同市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向上申报中央、省重点技改和新品开发项目,争取中央和省的专项扶持资金7000万元。三是鼓励企业出口创汇,对全市符合出口贴息条件的千余户企业,拨付出口贴息2220万元,拨付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等400万元,对鼓励企业扩大出口、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四是加强各项财政扶持资金管理。规范科技三项费用、财政贴息等资金使用程序,公开信息,加强监管,确保发挥最大效益。五是利用财政政策和资金的帮扶、导向作用,积极扶持民营经济发展。设立民营经济发展的专项资金,争取省级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扶持资金640万元,为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创造条件。
  (二)加强征收管理,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各级财政部门积极会同、协调国地税部门,全力以赴抓好收入征收工作。各级税务部门依法组织税收收入,按月进行税源分析,逐月抓好收入进度。密切关注经济运行和收入征收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调查研究,改进征管方法。在全市取消对农民征收农业税的新情况下,各级财政部门抓好契税、耕地占用税的征收管理。同时,加强对非税收入的征收,将有关行政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纳入预算管理,确保预算收入的完整。
  (三)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支持“三农”的各项政策,促进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各级财政部门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履行职能的工作重点。按照“两个高于”的要求,积极筹措安排支农资金,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全市全年支农支出预算安排5.33亿元,比上年增长15.8%。进一步优化支农支出结构,增加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科技、优势农产品的投入,开展支农资金绩效评价,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我国部分地区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后,积极筹措禽流感防治经费,全市共投入1200万元,有效地支持了疫病防治工作,保护了农民利益。
  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落实农民增收措施。一是落实免征农业税政策。从2004年起全市免征农业税,农民由此增收10556万元。二是实施粮食直补。按照水稻种植面积,全市共安排粮食直补资金3000万元。各级财政部门采取切实措施,将粮食直补资金及时、准确、足额发放到农户手中。三是安排良种补贴资金300万元,扶持水稻良种基地建设。四是各级财政确保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并以村级财务规范为重点,积极推进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五是加大困难乡镇经济的扶持力度。从2004年起,市财政连续三年每年安排扶持资金400万元,用于困难乡镇经济发展和乡镇财源建设。
  各级财政还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配合相关部门,切实做好农村草危房改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改水、农村道路等“五件实事”工作。
  (四)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确保社会保障等重点支出需要。
  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市财政加大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力度,确保重点支出需要。一是严格执行2004年度部门预算,确保部门预算的约束力和严肃性。二是保证教育、科技等支出需要,支持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重点项目建设。全年预算安排教育、科技支出分别比上年增长18.53%、82.35%。三是调度资金,切实保证社会保障重点支出。针对去年国家先后两次统一提高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标准后市区养老保险基金收支严重倒挂的情况,通过预算安排和调度资金,确保了市区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随着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完全并轨,及时调整资金使用方向,将原预算安排用于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补助的资金用于促进再就业,全年安排再就业补助资金4350万元,安排下岗失业人员贷款担保基金500万元,对下岗失业人员从事微利项目小额担保贷款给予全额贴息。积极做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全年市区(不含武进)低保对象4024户、8176人,发放保障金1176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加559户、881人、288万元。
  (五)切实履行财政职能,深化和推进各项改革。
  积极完善市、区分税制财政体制。从2004年1月1日起,在新北、天宁、钟楼、戚区实施税收属地征管和新一轮市对区级的财政体制调整,进一步规范和理顺了市区财政分配关系。
  深化部门预算编制改革。按照早编、细化和统一规范部门预算编制的要求,进一步提高2005年部门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合理性。
  稳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试点。按照“统一规划、稳步推进”的原则,自2004年7月1日起,市级6个部门进行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后,从10月1日开始,进一步扩大范围,纳入试点的行政事业单位达53户。
  着力推进政府采购。贯彻落实《政府采购法》,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行为,逐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重点拓展了医疗器械、工程项目等领域,对单件采购额在50万元以上的医疗器械实行集中采购,对一些使用财政资金的绿化、工程项目实行公开招标,从而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积极参与企事业单位改革改制工作。会同有关部门规范改制中产权界定、审计评估、不良资产处置、产权交易行为,切实做好企事业单位改制和企业破产清算工作。制订了改制企业资产评估管理及规范产权转让交易的新规定。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方式,公开选择投资者,鼓励外资、民资受让国有和集体股权,坚持进场交易,实行阳光操作。
  (六)完善财政管理和监督机制,提高依法理财水平。
  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对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对财政所有行政审批项目重新进行清理,废止了部分涉及行政许可的规范性文件。开展了对市本级现行行政许可收费项目的清理调查,掌握了基本情况。
  深化完善预算外资金管理。进一步完善“单位开票、银行收款、财政统管”的票款分离制度,加强对重点部门的票据管理和服务,严格票据缴验和银行账户管理,加强对政府非税收入的征管。
  切实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加强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的管理,对财政性投资的重点项目由审计等部门进行全过程跟踪监督,委派财务总监,加强对城建、交通、民防等投融资主体及项目建设的财政财务管理。
  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围绕预算内外收入增收堵漏,预算内外支出跟踪问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检查机制,组织开展了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评估行业质量、会计师事务所机构设置、不良资产处置等专项检查。根据中央和省的统一部署,开展了整顿统一着装、用公款为个人购买商业保险、机关工作人员拖欠公款的清理工作。
  2004年财政预算执行总的情况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
  在预算收入方面,一是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及部分生产要素紧缺的瓶颈制约,部分行业经济效益出现了大幅下降,特别是钢铁、水泥行业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对税收收入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二是纳税大户对财政增收的支撑作用不明显。三是中央出口退税负担机制的调整,影响了实际入库收入。全市全年实现出口退税307786万元,影响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6945万元。
  在预算支出方面,一是市区社会保障的财政支出矛盾凸现。尽管市委、市政府加大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扩面征缴工作的力度,但由于去年国家两次调整企业退休职工工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当年仍有缺口2.1亿元。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财政面临很大支出压力。二是增支因素较多。年初预算确定以后,中央、省先后出台了农业税减免,粮食直补等增支政策口子,给各级财政带来了平衡的难度和压力。三是财政预算支出的绩效评价体系尚未建立,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
  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通过促进加快经济发展,深化财政改革,强化财政管理,逐步加以解决。
  二、2005年全市财政总预算草案
  根据《预算法》的规定和中央、省关于2005年地方财政预算安排的要求,贯彻落实稳健财政政策,结合我市实际,2005年财政总预算安排的原则是:财政预算收入的增长与经济预期增长目标相适应,坚持依法治税,依率征收;财政预算支出安排,坚持量入为出和“一是吃饭,二要建设”的方针,优化支出结构,保运转、保稳定、保重点支出必需,确保收支平衡;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坚持预算内外资金综合平衡,统筹安排使用;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按照以上原则,2005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支计划初步安排为: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安排768800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5%。其中:市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安排637000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5%。
  全市地方财政一般支出预算753720万元(包括上年结转、当年体制财力安排、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性收费支出,下同),比上年增长25.17%,其中:市区当年一般支出预算616009万元,比上年增长14.21%,市本级财政一般支出预算239699万元,比上年增长16.83%。
  现将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支安排的几个问题说明如下:
  (一)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200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增长1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增长与此相适应,安排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68800万元,增长15%。其中:市区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安排637000万元,增长15%。在实际执行中,要按照“计划服从税源,依法治税,应收尽收”的原则,切实加强征收管理,确保完成和超额完成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任务。
  (二)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
  贯彻《预算法》关于地方财政收支必须平衡的规定,以2004年市本级预测可支配财力和2005年专项收入来源为依据,安排2005年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实际一般预算收入执行超收增加的财力部分,年终视情况追加支出预算。2005年市本级体制财力安排的支出预算中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鉴于部门预算中部分政策性支出标准提高等因素,保证机关事业单位正常的运转经费,全年安排支出99281万元,占支出预算安排总额的62.84%,比上年增长13.74%。其中:用于人员经费的基本支出预算比上年增长10.13%,保证法规确定的专项资金到位以及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专项支出预算比上年增长37.69%。二是考虑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等社会稳定因素,增加了财政的保障能力,全年安排支出23460万元,占支出预算安排总额的14.85%,比上年增长19.33%。其中:安排补充养老保险基金8000万元,安排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医疗保险支出9000万元。三是考虑支持经济发展等因素,加大了促进经济发展的力度,全年用于支持地方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安排23759万元,占支出预算安排总额的15.04%,比上年增长36.15%。在市本级支出预算中,按照现行政策规定,农业、科技、教育支出均要高于财政支出预算增幅的要求,因此,预算安排农业方面的经费6989万元,比上年增长38.12%,其中:安排农业支出5690万元,比上年增长17.05%;继续安排免征农业税补贴1100万元。按照市委、市政府科技倍增计划的要求,安排科技方面经费比上年翻一番。安排教育方面的经费比上年增长17.32%。 
  三、明确目标,狠抓落实,为全面实现今年的财政预算目标而努力
  (一)围绕“两个率先”,发挥财政职能,努力做大经济和财源“蛋糕”。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财政服务发展大局的意识,理清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思路、探索财政履行职能促进发展的新领域、研究促进经济发展的新方式,充分运用财税政策、预算、贴息等手段,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导向作用,进一步促进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开放开发,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培育和壮大财源基础。继续积极会同税务部门落实好中央、省、市支持促进经济发展的各项财税政策,在经济发展中夯实财源基础。增加促进经济发展的专项资金投入,发挥财政资金的乘数效应,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促进经济发展的服务意识,积极营造经济发展的软环境,支持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的财政支持力度,加大公共服务的财政支撑,优化改善投资环境。
  (二)切实加强征收管理,实现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不断壮大财政实力。
  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壮大财政实力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必要保证。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完善财政收入增长机制,切实加强征收管理,确保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积极组织协调征收部门,大力组织财政收入。坚持依法治税,应收尽收。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强化工作责任,落实具体措施。进一步搞好税源调查和收入结构分析,提高组织财政收入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税种的征收管理。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制订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办法,健全考核监督机制,完善非税收入征管体系,加大非税收入征管,做大政府非税收入“蛋糕”。
  (三)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按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观和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加大调整支出结构力度,保证社会保障和发展等重点支出需要。按照压缩一般,保证重点的原则,从紧控制一般消费性支出,从控人减事、规范管理等方面节俭政府机关运行成本。进一步增加社会保障的投入,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占整个预算支出的比重,努力建立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养老、失业保险金的征缴面,巩固“两个确保”的成果,推进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自然增长机制,保障社会弱势群体基本生活。认真落实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有关补贴等各项促进再就业的优惠政策,支持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根据财力可能,努力增加对农业、教育、科技、公益性文化事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的投入,按照“强基工程”的要求,支持基层组织和社区建设,提高服务管理能力。研究制定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对财政重点支出实施绩效评价,促进财政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
  (四)大力推进财政各项改革,构建公共财政支出体系。
  深化和完善以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政府采购等为主要内容的财政预算支出管理制度改革,加快构建公共财政支出体系。
  1.深化部门预算改革。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完善部门预算编制方法,提高部门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完整性、合理性。
  2.全面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认真总结2004年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试点经验,建立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进一步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办法和配套措施,在市本级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3.深化完善收支两条线管理。所有政府非税收入严格执行“收支脱钩”,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进一步完善“单位开票、银行收款、财政统管”的管理模式,加强财政专户暂存款和票据管理,促进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范化。
  4.加强政府采购工作。建立政府采购预算制度,实行政府采购资金国库集中支付。完善政府采购网络,扩大政府采购范围,提高政府采购支出占预算支出的比重。加强对政府采购各个环节的管理和监控,进一步促进政府采购公开、公正、规范运作。
  (五)继续落实扶持“三农”的政策,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把支持解决“三农”问题作为财政工作的重点。认真贯彻执行“两个高于”财政支农投入政策,拓宽财政资金支农渠道。加大防洪保安资金、水利建设资金、农业重点项目资金等的征收力度。突出重点,优化支农资金支出结构。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重点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引导,用于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用于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创新管理机制,建立管理规范、运转有序的农业财政资金运行机制,深化农业资金效绩评价,进一步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继续落实好农业税免征等发展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做好较困难乡镇的帮扶工作,发挥困难乡镇专项扶持资金作用,促进困难乡镇经济发展。
  (六)加强财政监督管理,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能力。
  加大《会计法》宣传执法力度,推进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开展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和会计诚信教育等活动,规范会计执业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围绕增收堵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切实加强财政的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财经秩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