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常州市2003年财政总预算执行情况和2004年财政总预算草案的报告
索 引 号:01410963x/2004-00037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市财政局
生成日期:2004-02-05 公开日期:2008-04-24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回顾2003年全市财政总预算执行情况;公布2004年全市财政总预算草案;提出“围绕‘两个率先’目标,认真履行财政职能,为确保圆满完成2004年财政预算任务而奋斗”的目标
常州市2003年财政总预算执行情况和2004年财政总预算草案的报告

——2004年2月5日在常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市财政局局长 陈伟昶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报告全市2003年财政总预算执行情况和2004年财政总预算草案,请予审议。
  一、2003年全市财政总预算执行情况
  200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力争“两个率先”、富民强市目标,努力克服防治“非典”带来的不利影响,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在此基础上,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较好。
  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2003年全市财政收入预算为1183380万元。全年完成1361047万元,完成预算的115.01%,同比增长32.26%,增收332015万元。其中:中央级收入575670万元,增长19.49%,增收93879万元;地方级收入785377万元,增长43.52%,增收238136万元。剔除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以下简称基金、费)后,完成1101518万元,完成预算的109.09%,增长22.84%,增收204787万元。全市财政总预算收入中市区年初财政收入预算994410万元,全年完成1136921万元,完成预算的114.33%,同比增长31.27%,增收270801万元。其中:中央级收入486353万元,增长18.83%,增收77053万元;地方级收入650586万元,增长42.41%,增收193748万元。剔除基金、费后,完成925199万元,增长22.41%,增收169358万元。
  在市区财政收入预算中本级财政收入预算为331850万元,全年完成360545万元,完成预算的108.65%,同比增长20.94%,增收62431万元。剔除基金、费后,本级财政收入完成218783万元,下降1.46%,减收3244万元。
  武进区财政收入预算为351030万元,全年完成403011万元,完成预算的114.81%,增长33.18%,增收100396万元。剔除基金、费后,完成341999万元,增长26.22%,增收71042万元。
  金坛、溧阳两辖市财政收入预算为188970万元,全年完成224126万元,完成预算的118.60%,增长37.57%,增收61214万元。其中:中央级收入89317万元,增长23.21%,增收16826万元;地方级收入134809万元,增长49.09%,增收44388万元。剔除基金、费后,完成176319万元,增长25.15%,增收35429万元。
  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2003年全市财政支出预算443974万元(不含基金、费),由于上年结转、省下达专项经费、追加预算、基金费纳入预算管理等因素,全市财政支出预算调整为866712万元。其中:市区财政支出调整为710347万元。市区支出预算中:市本级财政支出预算调整为314679万元,武进区财政支出预算调整为247174万元。
  2003年全市财政支出预算完成837963万元,完成预算的96.68%,增长37.35%,增支227864万元,剔除基金、费专项支出后完成620842万元,同比增长19.8%,增支102619万元。市本级财政支出完成288619万元,完成预算的91.72%,增长39.22%,增支81314万元,剔除基金、费专项支出后完成172975万元,同比增长13.82%,增支20996万元。
  主要支出项目执行情况是:
  基本建设支出27973万元,完成预算的91.88%;
  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29246万元,完成预算的91.85%;
  科技支出11178万元,完成预算的99.27%;
  支农支出45569万元,完成预算的98.83%;
  教育事业费98871万元,完成预算的98.51%;
  社会保障补助支出19351万元,完成预算的90.23 %;
  行政管理费支出63086万元,完成预算的97%;
  公检法司支出60015万元,完成预算的96%。
  根据全市财政预算的执行情况,市本级和辖市、区级财政都实现了当年收支平衡。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各级财税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履行职能,支持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推进和深化财政改革,加强财税管理和监督,为圆满实现全年财政预算各项目标作出了努力。
  (一)积极支持经济发展,努力培植壮大财源基础。
  各级财税部门继续贯彻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了政策扶持、资金引导的力度,努力改善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加快发展,培育和壮大财源。
  各级财政会同税务部门兑现落实中央、省、市政府确定的受“非典”影响行业的税收及有关规费减免优惠政策,帮助企业渡难关,减少“非典”对经济和稳定带来的不利影响。为了促进开放型经济及市区各级各类经济开发园区的发展,市财政确定了对省级钟楼经济开发区及新闸镇(钟楼经济开发区北区)的财政扶持政策;确定了对省级开发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的财政扶持政策;确定了对落户常州高新区的“韩国工业园”的财政扶持政策。与此同时,市财政通过预算安排和积极向上争取资金,采用贴息和安排专项支出的形式,支持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扶持一批新产品、新技术开发项目,促进龙头和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发展后劲。全市安排下达科技三项费用11178万元;安排下达技改等贴息29246万元。市本级安排500万元作为政府引导资金用于新设一家个私经济贷款担保主体,增加安排500万元支持服务业的发展。贯彻省、市政府的要求,对出口企业投保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实行保费补贴。拨付出口奖励5912万元,对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全市财税部门还认真贯彻有关规定,兑现减免、返拨各种税收优惠政策378700万元。同时,各级财税部门努力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提高行政效率,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软环境。
  (二)依法加强征收管理,确保财政收入预算执行。
  根据我市的财政经济现状和财税收入水平,财政部门在做好预测的基础上,按照“财政预算收入的增长与经济增长相适应,计划服从税源、依法治税、应收尽收”的原则,确定了全市全年财政收入实现1183380万元,比上年增长15%,并力争多超一点的目标。在预算收入执行中,财政部门积极会同、协调国地税部门,及时分解下达征收计划,全力抓好预算收入征管工作。一是按照“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惩治腐败,清缴欠税”的方针,依法组织税收收入,做到应收尽收。二是按月进行税源分析,逐月抓好收入进度。密切关注经济运行和收入征收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调查研究,提出征管建议。尤其在“非典”冲击后,及时与有关部门沟通信息,研究“非典”对预算收入带来的不利影响及对策。三是大力抓好主体税种的征收,加大对个人所得税等重点税源的稽查监督力度,查处各种偷税、漏税、骗税和逃税行为,抓好税收清欠工作。四是切实抓好农业税收的征管工作。通过开展农业税纳税抽奖送保险活动、调整农业特产税征收政策、规范强化契税、耕地占用税征管等方式,从早从紧抓好农业税收征收管理。五是加强对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根据中央、省的统一规定,将市本级十三个部门的45项行政性收费纳入预算管理,完善了预算收入。经过财税部门的共同努力,全市财政收入实际完成136亿元,超额完成年初预算。
  (三)深化预算支出管理改革,优化支出结构,努力构建公共财政支出体系。
  市财政部门按照“一是吃饭,二要建设”的方针,积极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性支出,确保重点支出需要,努力做到有“保”有“压”。一是认真执行2003年度部门预算。无论是人员经费还是专项经费,一律按照序时进度执行年初下达的部门预算支出计划,严格控制支出追加。二是增加对社会保障的投入,确保社会保障重点支出。市财政全年预算内安排弥补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8000万元,确保了市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随着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完全并轨,及时调整资金使用方向,将原安排用于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补助的资金用于促进再就业,共计安排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补助及再就业资金5350万元,建立下岗失业人员贷款担保基金500万元。积极做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在确保足额安排低保资金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我市“低保”制度,做到“应保尽保,有进有出”,保障社会弱势群体基本生活。市区财政全年安排“低保”保障金887.8万元,比上年增加428.7万元,享受低保的对象7295人,比上年同期增加2208人。各级财政还全力支持防治“非典”,全市共安排5573万元,其中市本级预算安排1000万元,为建立“非典”防治快速反应机制、工作经费提供了资金保障。三是统筹预算内外资金,支持推进农村五件实事的实施,市财政共安排农村道路、农村改水、农村草危房改造等农村五件实事资金2026万元。
  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的同时,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不断深化财政预算支出管理改革。一是进一步完善2004年部门预算编制工作。探索和改进预算编制方法,规范项目预算申报、审核和管理,进一步提高了部门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完整性、合理性。二是继续大力推进政府采购。贯彻落实《政府采购法》,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在细化政府采购目录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规模,提高政府采购金额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实施政府采购廉政准入制度,在政府集中采购项目供应商中开展“诚信服务”竞赛活动。2003年,全市实现政府采购5.1亿元,比上年增加1.23亿元,增长31.8%。三是积极探索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在市本级197个机关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实施财政统一发放工资的基础上,按照“积极稳妥、分步实施”的原则和要求,从8月份起,市本级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职)人员等纳入财政统一发放工资范围。开展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调研,拟订《常州市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试点方案》。
  (四)切实履行财政职能,推进深化各项改革。
  为了适应国、地税局税收征管工作的改革要求,理顺市、区税收征管关系,促进地区间经济协调发展,市财政部门牵头开展市、区分税制财政体制和税收属地征收管理的调研,在做好国、地税税收征管企业资料分析、梳理和大量测算工作的基础上,制订了从2004年1月1日起市区税收属地征管实施办法,为调整完善市区分税制财政体制奠定了基础。
  积极参与推进企事业单位改革改制工作。按照全市改革改制目标任务,市财政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重点行业和重点单位的调研,正确处理好推进改制和规范操作的关系,结合单位实际,实事求是,妥善做好企事业单位改制和企业破产清算工作。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方式,有选择地采用公开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鼓励外资、民资受让国有股权,部分企事业单位采用内部竞标方式转让。2003年完成改制87户,其中国有企业57户,集体企业14户,事业单位16户,共享受政策性剥离减值51207.47万元,土地使用权抵补负资产33067.99万元。完成产权交易项目110个,盘活资产63.4亿元,安置职工12475人。
  深化农村税费改革。按照“巩固、完善、提高”的要求,认真落实各项配套政策。全面落实农业特产税改征农业税工作。全市农业特产税改征农业税后共减轻农民负担170万元,减征率达52%。巩固化解村级债务成果,防止新的债务发生。全年化解村级债务达到90%以上,完成了化债目标任务。全面推行村级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加大对困难村的扶持力度,加强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监督,确保了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
  创新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积极参与组建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常州市交通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经营土地资产为重点,多渠道筹措城建偿贷资金,实现建设资金举债、使用、还贷的良性循环。切实加强城市建设资金管理。认真实施城建投资有限公司、交通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等新设投资主体的财务总监委派工作。
  (五)完善财政管理和监督机制,提高依法理财水平。
  深化完善预算外资金管理。按照“单位开票、银行收款、财政统管”的票款分离制度,继续加强对重点部门的票据管理和服务,严格票据缴验和银行账户管理,加强收入解缴。加强行政事业单位收费管理。积极会同物价等部门认真清理现行收费,对照中央和省的要求,取消一批不合理收费,对部分不体现政府职能的收费转为经营性收费,停止供应财政票据。加强财政资金管理。严格执行罚没收入票据缴验制度,对所有罚没收入全部实行罚缴分离。加强城市建设、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对财政性投资的重点项目进行全过程财务监督跟踪,对国债专项资金项目实行监督检查。继续多渠道回收世行贷款,努力规避债务风险。
  加强财政监督检查。组织开展行政事业性收费收支两条线、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和农业税收政策执行情况等一系列专项检查。加大彩票监管力度,会同有关部门对我市部分乡镇出现的民间私彩涉嫌活动进行查处。
  2003年财政预算执行中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支撑财政收入增量的企业纳税大户不多,各地区发展水平不平衡。二是由于中央、省调整财政体制,加大了对地方财力的集中力度,全市财政收入虽有大幅度增收,但并没有带来地方可用财力大的增加。三是财政供给范围和支出结构还不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的要求。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通过促进加快经济发展,深化财政改革,强化财政管理,逐步加以解决。
  二、2004年全市财政总预算草案
  根据《预算法》的规定和省政府确定的从今年起,各市对人民代表大会和社会公布财政收入时一律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口径为标准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2004年地方财政收支预算安排的原则是: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与经济增长相适应,坚持依法治税,依率征收;地方财政支出安排,坚持量入为出和“一是吃饭,二要建设”的方针,优化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必需,确保收支平衡;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坚持预算内外资金综合平衡,统筹安排使用。
  按照上述原则,2004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支初步安排为:
  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安排652138万元,同口径增长15%,其中,市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安排542240万元,同口径增长15%。(全市财政总收入预算1543140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3%,剔除基金、费后收入预算为1266450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5%。其中:市区财政总收入预算1285440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3%。)
  全市财政支出总预算573033万元(不含基金、费),比上年增长29.07%。其中:市区当年财政支出预算473205万元,比上年增长30.64%。市本级财政支出预算151436万元,比上年增长14.02%。
  现将地方财政收支预算安排的几个问题说明如下:
  (一)关于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04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增长13%。安排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52138万元,增长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计划尚未考虑国家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因素)。在实际执行中,要按照依法治税,应收尽收的原则,切实加强征收管理,确保完成和超额完成全年财政收入任务。
  (二)关于市本级财政支出预算。贯彻《预算法》关于地方财政收支必须平衡的规定,根据2003年市本级体制财力,安排2004年市本级支出预算151436万元。实际预算执行中比2003年预测财力增加的部分,年终视情况作为追加预算。2004年财政支出预算安排中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鉴于中央出台的机关事业单位增加工资及部门预算部分定额经费标准提高等因素,正常维持经费增长18.70%。二是预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年度收支缺口,继续安排补充养老保险基金6500万元。三是按照现行政策规定,农业、科技、教育支出均要高于同级财政支出预算增幅的要求,市本级财政安排农业方面的经费比上年增长15.74%,安排教育方面的经费比上年增长18.53%,安排科技方面经费比上年增长82.35%。
  (三)关于市本级部门预算的编制情况。市本级278个行政事业单位支出总预算安排178204.34万元,其中:预算内财力安排88246.13万元,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安排25527.8万元,专项资金安排10381.68万元,其他预算外资金安排48559.1万元。部门预算总支出中,基本支出预算71295.51万元,项目支出预算93133.63万元,不可预见费1046万元。
  三、围绕“两个率先”目标,认真履行财政职能,为确保圆满完成2004年财政预算任务而奋斗
  2004年是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实现我市“两个率先”、富民强市目标的重要一年。认真履行财政职能,做好各项财政工作,圆满完成2004年预算任务,对于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支持各项改革的顺利推进,具有重要意义。各级财政部门要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目标,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积极履行职能,深化和推进财政改革,加强财政管理和监督,加快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和科学合理的财政运行机制,支持和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为此,要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围绕服务“两个率先”,支持促进经济发展。
  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做大财政收入“蛋糕”的基础。这就要求财政部门把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作为财政工作最核心的任务。因此,全市各级财政部门要在做好收支管理等各项日常工作的同时,研究如何促进经济发展;在履行职能的同时,从更广的范围参与到经济工作中去,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发展财政的关系,创新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思路和手段。要充分发挥预算、贴息等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和乘数效应,进一步促进我市经济结构调整,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培育和壮大财源基础。一是发挥财政贴息和财政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二是落实支持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和培育大企业、大集团的各项财税政策,促进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快速成长。三是抓好沿江发展战略中各项财税政策的贯彻实施,落实好支持省级以上开发区的各项财税政策措施,推进加快沿江开发和开发区建设。四是以乡镇财源建设为重点,加强分类指导,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五是增加对农业的投入,调整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方向,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二)依法加强征收管理,增强财政保障能力。
  进一步完善财政收入增长机制,健全以地方税收收入为主、以各种非税收入为辅的公共财政收入体系,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增强财政对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保障能力。一是认真组织和实施税收属地征管工作,积极协调征收部门,大力组织税收收入。严格执行税收法规,坚持依法治税、依法征管,做到应收尽收。协助和配合国税、地税部门采取积极措施,抓好对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等主要税种的征管。加大税收稽查力度,查处各种偷税、漏税、骗税和逃税行为,严厉打击各种虚开增值税发票、做假账等违法犯罪行为。坚持公平税负,维护税法的统一性、权威性和严肃性。二是进一步加大对非税收入的征管力度,建立规范的非税收入征管体系,加大对各类收费项目和银行账户的管理力度,加强征管,杜绝流失,做大政府财政性资金的总量规模。三是完善财、税、库预算收入缴库联网,加强财政收入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认真抓好财政收入计划执行,确保按序时进度完成全年任务。
  (三)按照公共财政要求,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重点支出需要。
  坚持“一是吃饭,二要建设”的方针,切实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围绕富民办实事,突出重点做好事,保持稳定办急事”的要求,加强财政支出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做到该保的一定要保,该控制的一定要控制,该压缩的一定要压缩。一是从紧控制一般性支出,对人员、车辆、会议经费支出要本着节俭、必须的原则,倡导预算单位确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强化行政管理费支出,从控人减事、规范管理等方面节俭政府机关运行成本,确保重点支出及政府机关正常运作和事业发展的必需资金。加大对大型会议经费、车修、车保等专项经费的使用监督,规范和扩大政府采购项目和范围,从源头强化支出监管力度。二是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经费的征管,增加对社会保障的投入,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占整个预算支出的比重,努力建立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扩大养老、失业保险金的征缴面,改善征收环节,提高征缴率,巩固“两个确保”的成果。规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逐步建立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社会弱势群体基本生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提高社会保障的社会化服务水平,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三是努力增加教育、科技、文化、公共卫生的投入,支持城镇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重点项目的建设,提高政府管理公共事务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四是着力推进农村五件实事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明确职责,抓好资金落实,发挥好财政资金导向作用,并切实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管理,努力推进农村五件实事的实施。财政部门要重点抓好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工作,认真落实降低农业税税率政策,逐步试行农业税代交办法,试行对生产粮食的农户直接补贴,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完善农民负担监督卡制度和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积极推进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
  (四)加大财政改革力度,加快建立公共财政管理体制。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建立公共财政体制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全市各级财政部门要认真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不断深化财政改革,加快公共财政建设步伐,促进财政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继续推进部门预算改革。要认真总结部门预算改革的经验,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按照综合财政预算管理要求,对部门预算单位预算内外资金实行统筹安排,捆绑使用。严格按照政策规定,将人员经费编准、编实,基本保证单位正常运转必需。区别轻重缓急,确定项目支出排序,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已确定的重点项目资金。规范部门预算“二上二下”运行机制,建立滚动项目库、基础信息动态资源库,促进部门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二是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加快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出台市本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方案,制定具体的国库集中支付试点管理制度和操作办法,选择部分市级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使财政资金的管理更加规范化。
  三是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进一步加大预算外资金收支脱钩管理力度,实行综合预算。继续推行和完善“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征管体制。加强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的核算和清理,深化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的管理工作,严格控制单位多头开户,实行预算内外支出账户的合并使用,取消各种收入过渡账户。
  四是加强政府采购管理。贯彻实施《政府采购法》,加强管理和监督,规范采购行为。加大对教学仪器、医疗器械、工程项目等实行政府采购管理的力度,完善政府采购预算制度和政府采购资金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积极推行政府采购供应商廉政准入制度,维护政府采购市场的良好秩序。继续开展“诚信服务”竞赛活动,确保政府采购质量。
  五是推进国有资产管理和运营新机制建立。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积极探索国有股减持和事业单位市场化改革。进一步规范改制过程中产权界定、审计评估、不良资产的处置、产权交易的行为,坚决制止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好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完善对不良资产和改制过程中剥离的非经营性资产的管理办法。加强对市政府授权经营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财务管理,继续做好财务总监委派管理工作。
  (五)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强化财政监督和管理。
  深入推进财政法制建设,提高依法理财水平。认真贯彻《预算法》、《政府采购法》等财经法规,切实强化预算监管,进一步促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继续推进和完善财政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规范有序的财政管理运行机制。
  加强财政的监督和检查。积极构建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涵盖财政资金运动全过程的财政监督体系。进一步围绕预算内外收入增收堵漏,预算内外支出跟踪问效和效绩评价。加强对社会保障资金、农村五件实事资金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资金使用的监督。开展部门预算执行情况、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情况等检查。健全内部制约机制,自觉接受人大和社会各界监督,规范财政部门自身的行政行为。
  认真贯彻《会计法》,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严厉打击做假账行为。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监管,规范中介机构的执业行为,强化行业自律,提高执业质量和水平。
  各位代表,全面落实和完成2004年财政总预算任务十分繁重,我们要认真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奋发图强,同心协力,与时俱进,努力工作,圆满完成各项财政工作任务,为力争“两个率先”、实现富民强市作出应有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