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常州市2002年财政总预算执行情况和2003年财政总预算草案的报告
索 引 号:01410963x/2003-00030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市财政局
生成日期:2003-01-19 公开日期:2008-04-24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回顾2002年全市财政总预算执行情况;公布2003年全市财政总预算草案;提出“为确保圆满完成2003年财政预算任务而奋斗”的目标
常州市2002年财政总预算执行情况和2003年财政总预算草案的报告

——2003年1月19日在常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财政局局长 陈伟昶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报告全市2002年财政总预算执行情况和2003年财政总预算草案,请予审议。
  一、2002年全市财政总预算执行情况
  200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人民积极贯彻实施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富民强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在此基础上,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较好。
  市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2002年全市财政收入预算为843710万元,因所得税共享改革,部分中央企业所得税下划地方因素,全市财政收入预算调整为847850万元。全年完成 1029032 万元,完成预算的121.37 %,同比增长35.85 %,增收271575万元。其中:中央级收入464426万元,增长14.54%,增收58947万元;地方级收入564606万元,增长60.14%,增收212628万元。剔除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以下简称基金、费)后,完成896731 万元,完成预算的105.77 %,增长19.33 %,增收145253万元。全市财政总预算收入中市区年初财政收入预算444460万元。由于武进撤市建区和中央企业所得税下划因素,市区财政收入预算调整为713675万元。全年完成866120万元,完成预算的121.36 %,同比增长14.09 %,增收228459万元。其中:中央级收入394278 万元,增长14.09 %,增收48698 万元;地方级收入471842 万元,增长61.54 %,增收179761万元。剔除基金、费后,完成755841 万元,增长19.51 %,增收123386万元。
  在市区财政收入预算中本级财政收入预算为228003万元,全年完成298114万元,完成预算的130.75 %,同比增长42.64 %,增收89111万元。剔除基金、费后,本级财政收入完成222027 万元,增长7.56 %,增收15609万元。
  武进区财政收入预算为244152 万元,全年完成302615 万元,完成预算的123.95%,增长38.94%,增收84805万元。剔除基金、费后,完成270957万元,增长25.88 %,增收55702万元。
  金坛、溧阳两辖市财政收入预算为134175万元,全年完成162912万元,完成预算的121.42 %,增长35.99 %,增收43116万元。剔除基金、费后,完成140890 万元,增长18.37 %,增收21867万元,其中:中央级收入完成70148万元,增长17.11%,增收10249 万元;地方级收入92764万元,增长54.87%,增收32867万元。
  市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2002年全市财政支出预算381815万元,由于上年结转、省下达专项经费、追加预算、基金费纳入预算管理等因素,全市财政支出预算调增为633428万元。其中:市区财政支出预算195962万元。由于武进撤市建区,加上上年结转、省下达专项经费、追加预算、基金费纳入预算管理等因素,市区财政支出调整为516112万元。市区支出预算中,市本级财政支出预算调整为223965万元,武进区财政支出预算调整为173006万元。
  2002年全市财政支出预算完成610004万元,完成预算的96.3%,同比增长47.08 %,增支195251万元,剔除基金、费专项支出后,同比增长17.76 %,增支73657万元。市本级财政支出完成207419万元,完成预算的92.61%,同比增长82.6%,增支93829万元,剔除基金、费专项支出后完成136790万元,同比增长20.42%,增支23200万元。
  主要支出项目执行情况是:
  基本建设支出37792万元,完成预算的93.1%;
  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34298万元,完成预算的96.61%;
  科技支出10136万元,完成预算的97.81%;
  支农支出36838万元,完成预算的99.61%;
  教育事业费86983万元,完成预算的100%;
  社会保障补助支出10510万元,完成预算的92.27%;
  行政管理费支出49724万元,完成预算的98.71%;
  公检法司支出47570万元,完成预算的99.83%。
  根据全市财政预算的执行情况,市本级和辖市、区级财政都实现了当年收支平衡。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各级财税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履行职能,支持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推进和深化财政改革,加强财税管理和监督,为圆满实现全年财政预算各项目标作出了努力。
  (一)发挥财税职能作用,支持促进经济发展。
  贯彻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市财税部门从政策扶持、资金支持、服务帮助等方面采取措施,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营造外资、民资扩大投资的政策和社会环境,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培育和壮大财源基础。一是认真落实国家对生产型出口企业增值税“免、抵、退”税政策和其他专项财税优惠政策,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全年市财税部门共办理落实到企业31亿元,拨付外贸出口贴息5859万元。二是配合有关部门为我市重点企业技术改造项目争取国债资金3052万元。市财政安排贴息资金2500万元,用于对列入国家和省、市重点技改项目,新产品开发项目以及省、市工业经济新增长点项目进行贴息和配套。三是市财政安排科技三项费用1200万元,重点支持一批新产品、新技术开发项目,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四是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对符合条件的外商增资拨股企业兑现奖励政策。五是支持促进个私经济发展,市财政新增安排900万元作为政府引导资金,完善和建立两个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六是为了支持国企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市财政从国有土地出让净收益中拨补给相关企业2.04亿元,土地抵补负资产1.94亿元,帮助企业改制脱困、结构调整。
  (二)切实加强征收管理,确保完成全年财政收入预算。
  针对2002年我市财政收支特点,按照全国、全省增收节支工作会议的要求,市政府先后两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和落实增收收节支工作。财税部门根据中央、省所得税改革实施方案以及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纳入预算管理的要求,坚持依法征收,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征收管理。一是各级国税、地税部门按照中央提出的“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惩治腐败,清缴欠税”的方针,大力组织税收收入。利用现代化征管手段,提高税收收入的申报率、入库率。加大税收稽查力度,打击各种偷税、漏税、骗税和逃税行为,规范税收秩序。二是各级财政部门运用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农业税收政策宣传活动,试行农业税定时定点征收,全面实行耕地占用税预收保证金制度,加强契税征管,保证了农业税收任务的较好完成。三是各级财政部门加强了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确保预算收入的完整。根据国家规定,除将公安、法院、环保、计划生育等执收执罚部门的行政性收费纳入预算管理外,还将其他应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全部纳入预算管理。
  (三)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深化预算支出管理改革。
  根据《预算法》关于地方财政收支必须平衡的规定,各级财政部门坚持“一是吃饭,二要建设”的方针,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深化预算支出管理改革,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确保重点支出需要。首先是安排好工资性支出,确保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特别是教师工资按规定及时足额发放。其次是坚持预算内外资金综合平衡,统筹使用,增加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确保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市财政共拨付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补贴和解困资金8759万元,拨付市区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缺额7500万元,同时积极做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保障社会弱势群体基本生活,市级财政低保资金分担比例从50%提高到70%,促进了低保工作“应保尽保”目标的实现。再次是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努力保证农业、教育、科技等重点支出的增长。各级财政还按照党委和政府的要求,积极通过融资方式筹集资金,支持推进以城市道路、城市环境和市政公用设施为重点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市化进程。
  在确保对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发挥财政支撑作用的同时,全市各级财政部门着力推进了财政支出管理改革。一是积极推进财政预算编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综合财政预算管理办法,开展部门预算试点。市财政按时完成了市教育局等6个部门及所属68个单位的2002年部门预算的编制下达和执行。同时在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部署推行了2003年部门预算编制工作。二是认真做好财政统一发放工资扩面工作。市财政在200年对市级106个机关和部分事业单位实行财政统一发放工资的基础上,按照“积极稳妥,分步实施”的原则和要求,2002年新增91个机关事业单位实行财政统一发放工资。三是大力推进政府采购,加强政府采购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全年实现采购金额38655万元,比同类项目市场平均价节约资金6574万元,节约率14.53%。四是积极研究和探索国库集中支付的管理模式。市财政支持推进市教育局、体育局、文化局等单位试行主管部门集中支付和会计委派改革试点工作。
  (四)切实履行财政职能,推进深化各项改革。
  围绕国有企业改制和脱困目标,各级财政部门一方面会同政府其他部门帮助企业落实有关改制脱困政策和措施,加大推进力度,搞好服务;另一方面进一步规范改制脱困行为,重点把好核销资产损失、剥离非经营性资产、提留社会费用及股权设置等关键环节,妥善处理国家、企业、职工各方利益关系。
  根据所得税实行共享改革,省对我市确定的实施办法,市财政对各辖市、区相应作了调整。为了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央、省对我市行政区域进行了局部调整。根据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区划调整中财政问题处理的原则,市财政会同有关辖区财政对涉及的财政问题做了大量的测算工作,妥善处理好区划调整中的财政问题,确保区划调整后的正常运转、平稳过渡。
  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全面推进村级债务化解工作。通过开展典型调查,制定了化解村级债务的措施和实施意见,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各辖市、区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全力推进村级债务化解工作。全市累计化解村级债务8.72亿元,占年初债务总额的73%,完成省政府要求的全年化解目标。同时,试行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加强村级财务管理,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年内共有114个行政村开展了试点,取得了初步成效。
  各级财政部门还积极支持推进企业养老、医疗、房改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五)加强财政监督、管理,规范财务收支行为。
  为了规范财政和部门的收支行为,市人大常委会制订颁发了《关于加强市级财政预算审查监督的规定入市财政部门组织了认真学习贯彻。围绕财政预算内外收入增收堵漏,预算内外支出跟踪问效,进一步加强了财政监督和管理,先后组织开展对市区城市公用事业附加收入征缴、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契税欠税。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和参保人数、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执行和会计信息质量情况等一系列专项捡查。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进一步完善行政事业性收费“单位开票、银行收款、财政统管”的票款分离制度,会同有关部门及时清理现行行政事业性收费,取消不合法、不合理的收费项目。
  进一步完善罚没财物的制度建设,建立罚没收入票据缴验制度,对罚没票据和物资进行规范管理。加强了财政投资基建项目、城市基础建设项目、国债转贷项目及预算外资金建设项目的跟踪管理力度,尤其对财政投资基建项目,坚持做到“初期建档案,中期查进度,后期审决算”的项目管理办法。改革了财政农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财政支农资金管理。
  进一步完善以世行贷款回收管理为重点的财政债务管理。继续实行世行贷款回收责任制,加强世行贷款、外国政府贷款。转贷国债等政府债务的催收和还本付息的监督力度,努力规避债务风险。
  各位代表,在肯定全市2002年财政总预算执行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财政预算执行中还存在值得重视的问题。一是支撑全市财政收入的增值税增长后劲不足,大的税源增长点不多,增值税增长缓慢。二是财政一般性支出居高不下,吃饭与建设发展的矛盾十分突出。三是市区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年度收不抵支问题显现,2002年全年市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赤宇达197亿元。为保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市财政面临严重的支付压力。四是由于中央、省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虽然我市财政收入保持一定的增幅,但财政增收,财力并没有大的增加,这不仅制约了各级财政对重点支出的保障能力,而且给各级财政预算平衡带来了严峻挑战。五是各级财政承担着世界银行借款等还本付息的债务风险压力,对财政的运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只有通过加快发展、深化改革、健全职能、完善制度,才能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2003年全市财政总预算草案
  根据《预算法》的规定和中央、省经济及财政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市实际,2003年财政总预算安排的原则是:财政预算收入的增长与经济增长相适应,坚持依法治税,依率征收;财政预算支出安排,坚持量入为出和“一是吃饭,二要建设”的方针,保正常运转,保社会稳定,保重点支出必需,确保收支平衡;全面实行部门预算,坚持各部门预算内外资金综合平衡,统筹安排使用。
  按照上述原则,2003年全市财政预算收支初步安排为:
  全市财政总收入预算1183380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5%。其中:中央级收入545829万元,增长13.29%;地方级收入63755万元,增长16.5%。市区收入预算安排994410万元,比上年增长14.8l%。其中:中央级收入464145万元,增长13.4%;地方级收入530265万元,增长16.08%。全市财政支出总预算443974万元(不含基金、费),比上年增长16.28%。其中:市区当年财政支出预算362220万元,比上年增长15.07%。市本级财政支出预算132821万元,比上年增长10.35%。
  现将财政收支预算安排的几个问题说明如下:
  (一)关于财政总收入预算。今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计划增长12%以上。财政收入的增长与此相适应,安排全市财政总收入1183380万元,增长15%。其中:增、消两税570290万元,增长13.72%;企业所得税135710万元,增长10.56%;个人所得税58550万元,增长15%;基金、费173640万元,增长31%;其他各项收入245190万元,增长10.65%。在实际执行中,要按照依法治税,应收尽收的原则,切实加强征收管理,确保完成和超额完成全年财政收入任务。
  (二)关于市本级财政支出预算。贯彻《预算法》关于地方财政收支必须平衡的规定,以2002年市本级财力为依据,安排2003年市本级支出预算132821万元。实际预算执行中比2002年预测财力增加的部分,年终视情况作为追加预算上003年财政支出预算安排中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
  1.保吃饭。保证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和正常运行经费。考虑今年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行部门预算,初步分类统一了公用经费标准等因素,正常维持经费增长7.72%。
  2.保稳定。用于社会保障方面的经费比上年增长90.47%。其中,考虑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赤字,安排补充养老保险基金8000万元。
  3.保重点。按照现行政策规定农业、科技、教育支出均要高于同级财政总支出的增幅。市本级财政安排农业方面的经费比上年增长15.07%;安排教育方面的经费比上年增长12.8%;安排科技方面经费比上年增长16.67%。
  (三)关于市本级部门预算的编制情况。市本级264个行政事业单位支出总预算安排152515.4万元,其中:预算内财力安排74213.47万元,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安排16852.08万元,专项资金安排908.69万元,其他预算外资金安排52368.18万元。部门预算总支出中,基本支出预算77546l万元,项目支出预算67414.12万元,不可预见费891万元。
  三、为确保圆满完成2003年财政预算任务而奋斗
  200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我市实现富民强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十五”计划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财政工作,圆满实现今年财政总预算任务,对于开创我市改革、开放、发展新局面,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维护社会稳定,提高人民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年财政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推进富民强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支持促进经济发展,培植财源,依法加强财政收入征管,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通过深化财政改革,加强财政管理,推进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和科学合理的财政运行机制,促进我市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保障社会稳定。
  (一)加强财源建设,增强财政发展后劲。
  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党和政府工作永恒的主题,也是振兴财政的客观基础。我市第九次党代会后,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加快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财政作为政府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之一,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找准促进经济发展的着眼点和立足点,将财源建设与促进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加大对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的扶持力度,充分运用预算、贴息、财政资金的引导手段等措施,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为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一是大力支持工业结构调整,推进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通过财政资金的引导,促进企业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加快先进技术运用和产品升级换代步伐,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二是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建立健全中小企业风险贷款担保机制,支持民营经济做大、做强,促进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孕育和成长。三是进一步落实外贸扶持政策,实行出口奖励,运用出口贴息等手段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四是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大农业投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加强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五是扶持和发展新兴服务业,支持旅游业发展,做大、做响具有常州特色的旅游品牌,提高旅游业占服务业的比重;积极支持整合物流资源,提升传统交通运输和仓储业,建设现代物流基地。大力推动信息技术在政务、商务、公共服务和国民经济其他领域的广泛运用,加快推进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二)加强征收管理,保持预算内外收入稳定增长。
  保持财政收入的较快增长,是增强财政实力,满足公共财政支出需要,促进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证。一是支持税务部门大力组织税收收入。严格执行税收法规,坚持依法治税、依法征管,做到应收尽收。协助和配合国、地税采取积极措施,抓好对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等主要税种的征管。加大税务稽查力度,严厉打击各种偷税、漏税、骗税和逃税行为,打击各种虚开增值税发票、做假账等违法犯罪行为。坚持公平税负,维护税法的统一性、权威性和严肃性。二是进一步加大对非税收入征管力度,进一步提高征缴率,确保预算收入的完整。根据国家规定,应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必须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对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和罚没收入,在清理整顿的基础上加以严格规范,取消各种过渡性账户,资金直接缴入国库。三是加强财政收入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认真抓好财政收入计划执行,确保按序时进度完成全年任务。
  (三)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全力推进各项改革。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解决财政面临的各种矛盾的关键。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全力推进各项改革。
  1.围绕国企改革,打好国企改革攻坚战。积极贯彻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企业整体改制到位、国有资本退出到位、职工身份置换到位、债权债务处理到位的要求,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认真处理好财政承受能力与改革必要成本的关系,处理好推进改制和规范操作的关系,稳妥解决好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流失问题,加强调研,掌握第一手材料,在改制的政策、思路和方法上寻求新的突破。进一步规范改制过程中审计评估、不良资产处置、产权交易的行为,切实维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加速推进“大而盈”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以股权多元化为重点,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加速推进“大而亏”企业的调整和重组;引导和鼓励骨干企业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参股并购,加速生产要素向大企业大集团集聚;推进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和资本运营,配合做好企业上市工作,积极培养高质量的上市后备队伍。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企分开,实现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2.围绕化解村级债务,深化农村税费改革,保持农民负担不反弹。坚持“四个不变,一个明显下降”。即:农业税、农业特产税两税附加和“一事一议”政策不变,农民负担的“两工”要比上年明显下降,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继续做好村级债务化解工作,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村级新的债务发生,进一步巩固村级债务的化解成果。推行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加强村级资金的管理,确保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全面推行农业税“定时定点”征收办法。
  3.围绕建立特大城市框架,积极促进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全面推行经营性用地招标拍卖,促进土地资本运营和增值,收足用好土地收益。完善城市建设投融资主体,通过建立资本金制度和项目法人制度,形成投融资、建设。管理、资金良性循环滚动发展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新机制。鼓励。支持通过招商吸引外资及社会资金参与城市建设。
  4.加快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步伐,努力构筑社会保障安全网。
  积极调整支出结构,努力增加社会保障投入。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完善社会保险费税务征收办法,加大社会保障资金的筹措力度,确保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对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各项财政扶持政策,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规范失业保险制度,推进以养老、失业、医疗保险为重点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四)大力推进预算支出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公共财政基本框架。
  重点推进以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支出管理制度改革。
  1.继续推进部门预算改革。认真总结经验,针对存在的问题,研究采取有效措施,深化部门预算改革。一是改进和完善分类分档和定额标准,使定额标准更加贴近实际。二是建立项目预算管理机制。三是按照综合财政预算的要求,预算内外资金统一管理、统筹安排,捆绑使用。四是加强部门预算执行的监督,硬化预算约束,切实维护部门预算的严肃性。
  2.开展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利于规范预算执行程序,方便预算单位及时用款;有利于细化预算编制,提高预算支出的透明度;有利于保障财政资金的安全有效运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从源头上预防腐败。今年,要本着“统筹规划、积极推进、稳步实施”的原则,认真研究试点方案,制定详细的国库集中支付试点管理制度和操作办法,选择部分单位进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监督和管理,不断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水平。深化预算外资金管理。所有预算外资金做到“收支脱钩”,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加强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的核算和清理,巩固和完善“单位开票、银行收款、财政统管”的管理模式。严格按照部门预算要求,将单位预算内外资金和其他收入纳入统一管理,实行财政综合预算。
  加强财政的监督和检查。积极构建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涵盖财政资金运动全过程的财政监督体系。加强对社会保障资金、国债资金、城市基础设施重点项目等专项资金的检查监督。开展部门预算执行情况、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情况等检查。严格财政内部监督,健全内部制约机制。
  切实加强财政债务管理和监督。制定和执行债务管理操作程序和方法,明确有关部门和项目单位在政府债务借、用、还各个环节的责任,强化和落实偿债责任制。加强风险管理,规范和完善偿债专项资金制度,努力规避和减少风险。
  强化《会计法》执法监管。推进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会计信息质量监督检查机制,继续开展《会计法》执法检查和社会中介机构执业质量检查,严肃查处假凭证、假账册、假报表、假审计等违法行为。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按照《常州市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规定》,认真搞好国有企业监事会工作,加强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状况、企业财务活动和企业负责人经营管理行为的监督。积极开展效绩评价和保值增值考核确认工作。加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集团公司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健全内部制约监督机制。
  各位代表:全面落实和完成2003年财政总预算任务十分繁重,我们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依靠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一定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从而为全市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