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文化常州(2012第12期)
索 引 号:014109779/2012-00022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总第12期 发布机构:市文广新局
生成日期:2012-07-18 公开日期:2012-08-01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工作简报。
文化常州(2012第12期)
总第12期

  副市长方国强在市文广新局调研时强调,当前文化发展面临着极好机遇,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勇担当,用心做,创新干——

“让文化留给后人的都是精彩!”

  如何确保2015年申报成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如何实现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6%的目标?如何构建一流文化生态,让更多的名家大师云集常州?如何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增强文化自身造血功能,更好地反哺文化?这是方国强副市长上任伊始深入市文广新局调研时给大家出的四道思考题。

  方副市长在听取了局党政主要领导的工作汇报后,充分肯定了十一五期间文化建设取得的成绩,具体体现在文艺精品生产更具影响,文化惠民工程更显活力,文化遗产保护更见成效,文化产业发展更显实力。尤其是前不久原创舞剧《格桑花·茉莉花》代表江苏省晋京参演,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金奖,实现了常州文化系统11年来国家级最高奖项的新突破,来之不易!

  方副市长指出,当前我市文化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从六中全会确立文化强国战略到市党代会提出建设江南文化名城,全市上下关注文化发展、支持文化发展的氛围越来越浓,大环境越来越好。文广新局作为政府主管文化的职能部门,要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着眼于常州未来发展的战略高度,谋划文化发展,推进文化建设。常州文化人是一个有激情、有梦想、能干事的群体,在机遇面前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明确职责,奋力拼搏,创新有为。

  一是要勇当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主力军。2015年申报成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新一届政府对全市人民的承诺。文广新局要将其列为头号工程,对照申名工作的目标要求和时间进度,突出自身职能,主动与规划、建设部门对接,积极参与申名项目的规划布局和重点项目建设。要在全系统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专业团队,项目化管理,确保一批重点工程顺利推进。同时,要进一步深化常州历史文化的研究,优化名城建设的文态布局,重点做好青果巷、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内涵建设,着力推进大运河申遗,探索保护和利用结合的新路,积极整合和集聚一切有效资源,变文化遗产优势为文化发展优势,全力营造浓厚社会氛围,确保申名工作顺利进行。

  二是要在推进文化产业跨越发展中有大作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6%是我市实现第二个率先的关键指标。当前,文化产业作为最有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迎来了新一轮发展的政策机遇和市场环境。文广新局要切实转变观念,在抓好文化事业发展的同时,要深入研究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从全局上把握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和整体布局。要积极发挥行政职能部门的作用,对现有的文化企业加大扶持和服务力度,促使其健康有序发展。要主动与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加大文化产业的招商力度,积极推介我市文化创新创业环境和优惠政策,力争引进一批前景好、带动力强、辐射面广和产业链长的旗舰型文化企业。要依托高新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常州创意产业基地等,加快形成百亿级文化产业的重要基地,努力营造文化产业发展的后发优势。要积极开发和利用文化自身的资源条件,与科技、创意和旅游主动融合,大胆创新机制体制,勇于参与市场竞争,逐步走出一条具有文化自身造血功能的探索之路。

  三是要在文化人才培养和引进上有新突破。建设江南历史文化名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无论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创建还是文化产业的跨越发展,无论是艺术精品生产还是城市文化影响力的提升,都离不开强有力的文化人才队伍支撑。针对目前断层断代,特别是高层次人才严重匮乏的现状,要高度重视培养和引进文化人才的战略意义,把人才工作和队伍建设切实摆在重要位置,尤其要在拔尖人才的引进、名家大师的引领、青年人才的发现、骨干人才的培养上超前谋划,系统思考,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措施,要主动与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等相关部门汇报对接,为文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争取更多的政策倾斜和环境资源,真正实现文化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有舞台、有利益、有前途

  方副市长最后强调,在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前,文广新系统的干部职工要加强对文化理论和政策的学习研究,要加强对文化产业业态和市场的学习研究,要加强对人才发展趋势和规律的学习研究,特别是要注重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按照市委市政府确立的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目标要求,勇担当,用心做,创新干,让文化留给后人的都是精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