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索 引 号:014109445/2022-00178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其他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市发改委
生成日期:2022-11-30 公开日期:2022-11-30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202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多重挑战,全市发改系统深入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认真落实“532”发展战略,扎实开展重大项目攻坚突破年活动,牵头督查推进“532”发展战略重点项目,全力以赴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绩。

一、全力以赴稳经济

1. 出政策。扎实推动国家、省出台的减税降费、助企纾困、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精准滴灌、直达快享,牵头制定出台《关于扶持帮助受本轮疫情影响较重企业及困难群众的若干政策》《关于扶持帮助受本轮疫情影响服务业重点领域企业纾困解难的六项措施》《关于进一步激发消费活力提振消费信心的若干措施》等系列政策文件,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完成《关于国务院“33”条政策落实情况的报告》《常州市落实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相关政策措施文件情况自评总结报告》,推动纾困政策落地见效。

2. 抓运行。积极落实省、市月度(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交流机制,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大势变化、投资拉动效应、外资外贸形势和部分领域趋势性风险,及时调度企业复工达产情况,全面加强与重点板块、重点企业的交流互动,举办4发改下午茶活动,深入了解企业实际运行情况和困难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对策,及时形成分析报告供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完成8期经济运行发改专报,助力全市复工复产复市。

3. 争资源。积极向上争取各类资源,上半年争取中央、省相关资金15.3亿元,同比增长60%,获地方政府专项债178.4亿元,同比增长60%。老旧小区改造、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专项中央预算内资金争取的项目数、资金额度均列全省第一。成功发行4.2亿元金坛国发国际置换债和5亿元金坛交通置换债,置换债发行规模居全省第一。积极争取国务院、省政府督查激励,区域双创示范基地事项获国务院督查激励,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双创政策落地、现代服务业主体培育、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粮食安全责任制落实6个事项获省政府督查激励,数量全市第一。

4. 稳保障。扎实保障疫情防控物资,研究制定疫情应对处置物资保供工作方案,常州突发疫情期间紧急采购N95口罩、医用防护服等防疫物资378万件,确保关键时刻拿得出、调得快、用得上。上半年累计发放防疫物资692万件,价值4778万元。密切关注主副食品市场情况,疫情期间形成《新冠肺炎疫情应急价格监测专报》60期。依托平价商店稳价稳市,上半年平价蔬菜平均让利幅度35%,平价米油肉蛋平均让利幅度12%,让利惠民总金额322余万元。全面做好能源保供,编制《常州市2022年电力需求侧保供方案》,成立市级电力负荷管理中心,组织开展迎峰度夏电力保供演练,完善用电需求分类响应措施,保障能源安全平稳供应。

二、不遗余力强支撑

1. 攻坚重大项目。聚焦重大项目招推服各环节,制定出台《常州市重大项目攻坚突破年活动评比办法(2022年度)》,上线试运行常州重大项目融资服务平台,探索建立重大项目评估体系,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积极与上对接争取,经省级以上层面协调解决项目问题10余个。1—5月份,27个省重大实施项目完成投资112.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37.3%249个市重大结转项目完成投资463.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46.4%;新增入库项目64个,其中超100亿元或10亿美元项目3个,超30亿元或3亿美元项目3个。编制下达2022年度市级政府投资计划,加快推进常州奔牛国际机场航站区改扩建、德胜河三级航道整治工程、东部高速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前期工作。全力储备102项重大工程项目,纳入省级储备的项目23个,纳入国家102项重大工程项目清单项目3个。

2. 推动产业提升。牵头制定《关于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围绕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加快企业智改数转、完善产业创新体系等内容,提出7个方面30项支持政策。开展汽车产业产能提升、新能源集群建设、铸造产能置换以及提振制造业投资等专题研究,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截至20225月,全市列统的998家十大产业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达2751.1亿元,同比增长15.88%,产值规模占全市规上工业总量的比重为48.7%。上半年,全市新增26家市级工程研究中心,总数突破100家。

3. 深化两业融合。持续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重点聚焦现代物流、检验检测、研发设计、信息技术、人力资源、产业金融等六大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领域,建立特色统计监测体系,培育省级两业深度融合试点23个,总数位列全省第二,省级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集聚示范区3个,总数位列全省第一,3家重点企业入选省级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领军企业。

三、坚定不移提能级

1. 推动长三角物流中心建设。加快“1核心3枢纽8中心物流体系建设,制定《构筑国内国际双循环物流通道打造长三角现代物流中心实施方案》,起草《关于推进我市国际国内双循环物流通道建设的若干政策》,积极创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方案已上报国家发改委,着力构建适应国内、连接国际的双循环物流枢纽网络。

2. 全力推进两湖创新区建设。参与《两湖创新区交通干线规划》《两湖创新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专项规划审定,围绕两湖创新区建设目标,会同市财政、资规等部门指导金坛、武进、钟楼制定三个封闭运作方案。加快推进两湖功能性项目前期工作,腾龙大道项目建议书获批,积极跟进常泰铁路、中吴大道西延快速路等重点项目进展。

3. 稳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建立市新型城镇化暨城乡融合发展联席会议工作机制,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全省第一次城乡融合发展暨宁锡常接合片区建设现场会在溧阳召开,试验经验成效分别入选《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2020-2021)》《江苏宁锡常接合片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典型案例汇编》,武进区嘉泽镇创成第三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4. 深度融入区域合作协作。积极融入南京都市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功签署《锡常协同发展先行区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编制南京都市圈多层次轨道交通体系规划框架协议》《南京都市圈产业集群强链行动方案》等协议。深化三对口工作,实施援藏援青项目45个,溧阳市与滨海县、武进区与阜宁县成功结对共建。扎实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调整成立由市委主要领导任第一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研究提升境外投资质量效益政策措施。上半年共备案企业境外投资项目17个,投资总额1.06亿美元。

四、持之以恒抓生态

1. 持续推进长江大保护。牵头制定《常州市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专项行动方案》《常州市2022年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要点》,狠抓2021年国家警示片和2022年省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认真配合中央环保督察。溧阳市、新北区入选全省首批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全面启动洮滆片区试点建设,编制《江苏省洮滆片区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实施方案(2022-2024年)》,制定《常州市洮滆片区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常州市洮滆片区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工作重点任务责任分解清单》。

2. 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成立常州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编制《常州市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意见》《常州市碳达峰碳中和研究报告》《常州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加强两高项目管理,完成13两高项目问题整改,整改率达92.8%。开展能耗总量控制,今年一季度我市能耗强度下降率达到9.8%,列全省第一。优化能源结构,1-5月全市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11.82万千瓦,累计装机容量225.6万千瓦,累计发电量7.53亿千瓦时。

3. 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牵头制定《关于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专项行动方案》《常州市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专项行动2022年工作计划》,大力推进常州经济开发区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有效盘活中天钢铁产能退出能耗资源,推动常州滨江经济开发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积极申报争取国家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示范城市。

五、凝心聚力惠民生

1. 打造六个常有民生名片。制定《关于加快推动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40条政策措施和60项重点项目。聚焦一老一小,起草《常州市养老托育整体解决方案》,提交国家发改委评审。合理调整东部片区供热价格,优化居民阶梯气价政策,推出农产品初加工用电优惠政策,预计为企业居民降本减负4亿元。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落实房地产调控各项要求,上半年共完成商品住宅价格备案项目65个,备案面积326.1万平方米。

2.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编制《常州市2022年打造一流营商环境重点任务清单》,制定18项攻坚任务、180条改革举措。落实放管服改革,上半年完成行政审批事项58件。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制定《在行政处罚等工作中建立三同步工作机制》《常州市个人诚信分管理办法(试行)》《常州市个人诚信分龙城分细则(试行)》,深入开展信用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努力营造良好信用环境。

3. 牢牢守住安全底线。保障粮食安全,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持续开展涉粮问题巡视整改,制定出台《常州市级政府储备粮管理办法》《常州市级政府储备粮轮换管理办法》,上半年收购粮食35万吨,轮换储备粮4.76万吨。保障油气管道及电力安全,制定《常州市油气长输管道保护问题大排查大整治实施方案》《常州市电力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工作规则》《常州市电力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实施方案》,编制《2022年度常州市电网事故限电序位表》,开展常态化安全巡查,及时发现整改隐患,全力维护经济社会平稳大局。

六、从严从实强党建

1. 全面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讲政治作为根本前提,把党建作为全委一号工程,坚持从政治高度抓全面从严治党,强化政治导向,引导全委党员干部从政治高度看问题,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召开全委党史学习教育总结大会,紧紧围绕六专题一实践要求,高质量完成了党史学习教育各项任务。

2.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印发《2022年度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层层签订《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的责任机制。召开全委作风建设大会,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作风建设的部署要求,努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优质干部队伍。加强廉政警示教育,召开全委警示教育大会,组织观看《慎微》等廉政教育片,筑牢廉政防线。

3. 着力提升服务水平。成立服务‘532’党员先锋团,组织先锋团基层行系列活动,开展迎接党的二十大,当好新征程银发先锋主题党日活动,构建“532+党建服务生态圈。 全力打造云上数字、链上党建党建品牌,“‘数字经济综合党委激活发展新动能获评全市基层党建样板项目。常州发改微信公众号正式运行,及时发布各类政策及工作动态,刊发《常州发展与改革》5期。

 

2022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上半年全市发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完成全年工作目标仍有不小压力。下半年,我委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主动作为,攻坚克难,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深入实施“532”发展战略,以超常思维、超常力度,推进各项工作,全力以赴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具体从以下七个方面加以努力:

一、以超常之策稳定经济发展大局

1. 强化经济运行调度。紧扣高质量考核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年度发展目标,切实提升经济形势分析研判、预警监测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加快建设常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大数据平台,每周监测用电大数据、企业开票、货运流量等指征性指标,高度关注投资、就业、物价、外资外贸等关键指标,及时发现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提出务实有效的对策建议,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确保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

2. 全力保住市场主体。落实纾困政策,加强政策培训解读,按照第一时间+顶格优惠原则,推行免申即享、代办直达等便利化措施,确保政策落地见效,努力提振发展信心。聚焦市场主体反映的运费大幅上涨、国际海运不畅等共性突出问题,会同相关部门加大统筹协调、主动靠前服务,加快推进多式联运关键节点建设,推动ICT中心建设,提高公转铁”“陆改水运力,全力保障物流运输畅通。密切跟踪能源生产运行走势,时刻关注经济形势、气温变化等对能源供需带来的影响,督促煤电企业加大资源组织和运力协调力度,确保能源供应平稳。

3. 提升考核评定成效。积极对接省高质量考核,重点做好辖市区高质量考核相关工作,通过半年评估等跟踪监测,有效推动辖市区完成全年任务,争取高质量考核取得好成绩。修订完善星级企业评定办法,进一步细化评定细则,明确评定流程,完善星级企业评定活动方案,切实做好2022年度星级企业评定工作。

二、以超常之力狠抓重大项目建设

1. 抓推进。紧盯省重大项目9月底前全部开工,市重大在库项目全年开工率不低于65%”的目标,积极抢抓施工黄金期,抢抓关键时间节点,持续推动在建项目加快实施,确保形成更多实物投资量。加强重大项目统计数据对接,做到应报尽报、应统尽统,以真实有效投入支撑高质量发展。高质量推进2022年市级政府投资计划,落实好基础设施项目推进协同服务机制,及时解决资金、用工、设备、原材料等实际需求,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2. 抓储备。抓早抓细抓实项目前期工作,主动作为,靠前服务,对项目用地、用电用能、环境承载、资金落实等要素进行综合研判,扎实做好省重大项目增补和2023年省重大项目申报争取工作。对照国务院《关于印发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聚焦公铁水空、能源水利、冷链物流、新型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继续争取一批项目纳入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和十四五规划102个领域重大工程。

3. 抓服务。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提振企业投资信心,推动项目加快达产增效。推进项目问题再攻坚再发力,全面梳理重大项目存在的困难问题,全力抓好交办问题的过程管控和销号管理,切实推动困难问题尽快解决。持续深化重大项目融资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开展重大项目融资,建立社会资本投融资合作对接投资项目库,进一步完善协调联络机制,形成推进合力,加快破解资金、土地、用工等要素制约,为项目建设扫清障碍。

三、以超常之举助推产业提档升级

1. 壮大产业规模。大力培育集成电路、机器人等八大高成长性产业链,提升产业集聚度,全面加强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建设,积极争创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国家级战新产业集群。以培育增量、孵化存量、摸排转化为路径,着力推进规模以上服务业量增质提。鼓励创业投资,组织“2022常相随知名投资机构常州行活动,举办2022年常州创洽会,争取新增在报企业债券3只以上,全年注册发行规模超过50亿元。

2. 优化产业质态。全力抢抓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以碳纤维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和以工业互联网、能源互联网、平台经济为代表的数字经济产业等三大产业风口,制定出台《常州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同时,积极关注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5G、氢能、智能驾驶等新兴产业的布局。

3. 增强创新动能。持续抓好武进区国家级双创基地、常州高新区、钟楼区、科教城、西太湖科技产业园等省级双创基地建设。推进中以创新园加快发展,做好中以(常州)国际合作示范区政策对接争取,努力争取成为省级以上功能园区,推进中以科创学院新工科全创改试点。组织企业积极创建国家、省级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以及省级双创团队。完成全军武器装备采购网分中心建设,办好2022年能源互联网产业发展论坛。

四、以超常之为助力城市能级提升

1. 加强国内国际双循环物流通道建设。逐步推进落实《国际国内双循环物流通道实施方案》各项工作任务,以常州港改造提升为重点畅通江海物流通道;推进东港、溧阳、金坛三大物流中心建设,提升内河物流通道;协调推进铁路东、西货场建设,挖掘中欧班列潜力,拓宽铁路运输通道;加快常州机场空港陆运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空港与周边物流园区(基地)间的联系,通过直运+中转模式,打造航空物流通道;有效整合集聚公路物流资源,加快建设钟楼邹区、金坛城东等物流中心,建设公路物流通道,着力构建铁公水空一体化现代物流体系。

2. 加快建设两湖创新区。切实发挥综合牵头作用,统筹协调两湖创新区项目招引实施等工作,牵头研究封闭运作方案可行性意见,配合制定两湖创新区数字基础设施、区域交通、地下空间利用等专项规划。持续推进两湖创新区功能性项目建设,加强与国家、省发改委工作对接,加快推进地铁二期工程、常泰铁路、金坛高铁枢纽、南医大常州医学院等重大项目建设。

3. 争创各类示范试点。积极创建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举办长三角现代物流高峰论坛,助力中轴枢纽建设。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积极争创国家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深化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研究制定市级层面试验区建设重大支持事项清单,强化市县上下衔接,联动推动改革突破,推动金坛区争创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编制出台2022年苏皖合作示范区重点工作和重大合作项目(事项)计划,持续深化苏皖合作示范区和一地六县长三角产业合作发展区建设。持续深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建设,鼓励探索创新、先行先试、争当试点,争取在更多领域争创第一”“唯一

五、以超常之谋推进美丽常州建设

1. 推动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积极开展我市碳达峰目标及实现路径研究,加快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专项方案编制,加快实施传统产业更新升级和绿色化改造,推动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绿色化循环化升级改造。围绕碳达峰碳中和开展创新试点,重点推进碳管理体系示范城市建设,进一步充实优化低碳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严格实行两高项目能耗减量置换,深入挖掘存量项目节能潜力。

2.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牵头抓好《常州市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专项行动方案》落实,抓好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做到当年问题当年清零。抓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指导溧阳市、新北区加快编制省级试点方案。纵深推进洮滆片区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系统总结提炼工作模式和特色经验,全力打造生态环境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和谐共赢的金字品牌

3. 助力绿色循环发展。开展新一轮绿色循环升级行动,重点在省级以上开发区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区申报,推动园区循环化改造提升、绿色化智慧化改造、区域能耗总量强度和碳排放双控, 组织申报建设首批省级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区,有力助推园区高质量发展。

六、以超常之心全力改善民生福祉

1. 着力提升居民幸福指数。牵头抓好共同富裕文明向善现代化常州建设任务,紧盯年度目标,每周巡查、每月调度、按季对标,抓好落实。冲刺深入排查解决突出民生问题工作,确保三年行动计划如期全面完成。聚焦教育、交通等重点领域,出台《民办中小学收费管理办法》《城镇生活垃圾收费管理实施办法》《常州市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管理实施办法》《常州市区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实施细则》等文件,加强规范化管理,提高群众生活幸福感和满意度。

2.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贯彻落实《江苏省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建立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健全营商环境工作协调机制,对照国家、省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逐条逐项抓好落实,做好各项迎评准备。以创建全国信用示范区和省创新信用管理与服务县级示范地区为抓手,探索信用体系融入经济社会的新模式。常态化开展发改下午茶等政企交流活动,依托发改公众号平台,及时发布相关政策,进行政策解读,倾听企业诉求,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3. 守牢安全工作防线。扛稳粮食安全责任,制定出台《关于贯彻<地方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粮食安全责任制规定>进一步保障全市粮食安全的实施意见》,全力抓好粮食收购轮换,扎实推进粮食储备体制机制改革,抓实涉粮巡视问题整改,守好米袋子,拎稳菜篮子。保障油气管道和电力安全,开展常态化隐患排查整治,组织百团进百万企业等安全宣讲活动,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能力水平。高度关注金融、房地产等领域苗头性潜在性问题,加大宏观调控指导,坚决防止黑天鹅”“灰犀牛事件。

七、以超常之责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1.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贯彻落实《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和其他各项规定,定责更加精准,督责更加深入,述责更加规范,推动全委各级党组织切实把管党治党责任落到实处。建立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分析研判机制,严格履行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强化制度执行,抓好日常管理,把管理和监督寓于实施领导的全过程。

2. 持续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十项规定,扎牢思想篱笆,绷紧廉政之弦。始终保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持之以恒推进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扎实开展党的纪律教育活动,强化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规矩意识。持续改进机关作风,优化政务服务,强化问责问效,激励担当作为,为当好市委市政府的参谋助手提供优良作风保障。

3. 深入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强化党建引领,引导全委机关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积极投身“532”发展战略,持续擦亮发展引领 改革创新服务品牌,让党旗在一线飘扬、党徽在一线闪耀、党员在一线发光,为建设国际化智造名城、打造长三角中轴枢纽,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常州的现代化篇章贡献发改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