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国强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强化乡村振兴人才培育机制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乡村振兴工作高度重视,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市委组织部、人社局、科技局、农业农村局等多部门扎实推进各领域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切实保障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
(一)村干部专职化建设。2019年,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出台《关于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打造基层治理铁军的实施意见》,按照“进入有专项制度、岗位有专业能力、评价有专门标准、待遇有专属保障”要求,推进村干部专职化管理。村(社区)“两委”换届后,全市新任村(社区)书记平均年龄较上届下降近3岁,大专以上学历比上届提高7个百分点;新一届村(社区)“两委”班子平均年龄较上届下降近6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比提高近15个百分点,女干部比例明显提升。1512名致富带富能手、1069名退役军人、233名优秀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充实进新一届村(社区)“两委”班子。每村(社区)动态保持2—3名后备人才队伍,与镇(街道)干部、村(社区)“两委”成员结对。通过党员教育“3211工程”,通过选派村(社区)“两委”干部到机关部门、镇(街道)挂职,到重大项目、活动现场一线锻炼,为基层干部在专业培养、全域锻炼上打通路径。
(二)乡土“三带”人才发展。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乡土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试行)》,明确14项具体举措。这是全市第一个综合性乡土人才建设文件,也是省内第一个出台的市级乡土人才队伍建设系列政策。目前,全市省乡土人才“三带”行动计划培养对象名人26人、能手64人、新秀230人,2名乡土人才荣获“江苏工匠”称号,3名荣获“常州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孙燕云、邢粮、杨兆群等20多人获评“乡村振兴技艺师”正高、副高职称,7名乡土人才先后被评为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市乡土人才企业已经建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家,省乡土人才技能大师工作室17家,省乡土人才大师示范工作室6家,省乡土人才传承示范基地1家。乡土人才、乡土技能大师在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等“三带”作用日益彰显。
(三)农业乡土人才培育。制定《常州市“龙城英才计划”农业乡土人才选拔培养实施办法(修订)》,两批次共选拔农业乡土人才207人,累计安排扶持资金近300万元,落实乡土人才健康保险、体检和信用贷款政策,扶持乡土人才产业发展。市农业农村局会同市人才办、财政局、市政府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等,与江苏银行、江南农村商业银行、南京银行等四家银行签订了农业乡土人才融资合作协议,以常州市中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作为增信手段,保障农业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发展中的正常生产经营所需金融支持。
(四)农业精英人才培养。出台《常州市百名现代农业精英人才培养计划(2018-2020年)》,按照“围绕农业产业培养人才,依托人才提升产业”总体思路,采取分产业、分层次、差别化的方法,实施农业产业百名精英人才培养计划。会同常州市农技协,开展常州市百名农业精英人才培育实践课题研究,通过与知网联合搭建线上学习、论文发表以及线上论文查询平台,满足精英人才试验研究的各项需求,促进人才进步成长;以专题发布或是沙龙研讨等方式,围绕基地建设、项目成果、论文、专利、技术、品牌打造以及现代农业建设等方面,通过专家指点、交流研讨,为后续发展积累思路。经过3年的培养,农业精英人才中现有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成员2人、入选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7人。
(五)高素质农民培训。加大农民培训的资金投入,创新农民培训工作机制,在充分用好国家和省项目资金的基础上,溧阳、金坛、武进和新北等四个涉农辖市区投入专项资金,立足区域主导产业,围绕农时季节,围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从“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出发,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全市每年完成各级农民培训5000人以上,组织700多名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参加农业院校的部级培训项目。同时,各地农广校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观摩研讨等方式开展培训后的跟踪指导服务,帮助解决学员培训后产业发展问题,实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到“培育”有效转化。
下一步,将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强化乡村人才振兴,加快集聚乡村人才,切实为大力开展乡村建设行动提供人才支撑保障。
第一,努力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村干部队伍。以专职化管理为抓手,持之以恒抓基层打基础,抓管理强规范,努力打造一支过硬的基层治理铁军队伍。依托各级党校、党员教育站点、乡村振兴学堂、村干部实训基地等开展专题培训,积极构建全市层面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学习交流、锻炼提高的平台。建立健全村(社区)“两委”后备人才管理库,形成 “一对一”“一帮多”的培养模式。全面推动覆盖选、育、管、用、督全链条管理模式。从基层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出发,对基层干部所需要的专业能力进行梳理,推行“因能授职”。持续加大待遇保障力度,建立村(社区)养老保险制度、企业年金制度及其他激励措施“三位一体”的离任保障体系,让村(社区)干部老有所依、老有所享。
第二,努力培养一支“一懂两爱”的三农队伍。针对乡村人才存在问题,为适应乡村建设行动的需要,重点抓好产业领军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乡土文化人才、乡村治理人才五支人才队伍建设。围绕农业、农村、农民,不断完善人才管理和培养、评价、流动、激励、引进、使用的体制机制,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大力开展“智汇乡村”主题系列招才引智活动,以优良的项目、优惠的条件,吸引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健全以农业乡土人才、精英人才、高素质农民为主体的人才培育机制,大力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探索启动全市乡土人才地图编制行动,建立乡土人才资源档案,更好地为乡土人才提供精准服务。
第三,进一步加强农业农村人才保障。进一步加强人才生态建设,鼓励有条件的镇、村结合各自特色、资源建设人才公寓,为乡土人才提供安居服务,解决后顾之忧。进一步完善农业农村人才扶持政策,对认定为常州市“龙城英才计划”农业乡土人才的,按照其当年个人实际缴纳金额,给予5000-8000元补助,继续为乡土人才提供健康保险和健康体检,保障乡土人才的身体健康。 创新乡土人才职称评价方式,开辟“乡村振兴技艺师”“龙城电商”乡土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大力支持长期活跃在乡村建设一线的“土专家”“田秀才”申报高级职称,加大乡村专业人才职称评审政策宣传力度,对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业绩特别突出的专业技术人才,符合条件的可破格晋升职称待遇,提升人才获得感。
签 发 人:李昙云
经 办 人:魏 景
联系电话:85682255
常州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5月9日
(此件公开发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