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2014年常州市统计局工作总结
索 引 号:014109664/2015-00003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其他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市统计局
生成日期:2015-02-03 公开日期:2015-02-03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2014年工作总结
2014年常州市统计局工作总结

   2014年,面对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和繁重的统计改革任务,常州市统计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统计局的关心指导下,紧紧围绕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以统计“服务决策、服务基层、服务民生”为根本目标,推进统计改革、筑牢统计基础、拓展统计职能,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果,实现了全市统计工作的新跨越。

   一、坚持实事求是,“一个中心”扎实推进第三次经济普查

   全市“三经普”工作严格按照国家、省总体方案要求,紧紧围绕数据质量这一中心要求,规范登记流程、从严审核把关,稳步有序推进,圆满完成了普查登记、数据审核、事后抽查等各阶段工作,并顺利通过省局质量抽查。领导靠前指挥,强化组织保障。登记首日,常务副市长韩九云亲赴普查一线视察,鼓励士气、指导工作;实战阶段,徐华勤局长率队赴各辖市(区)及部分镇(街道)进行督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普查登记关键时期,市局在践行群众路线中积极开展“挂钩到一线、服务在基层”活动,坚持“全局动员、全体参与”整体推进,局领导班子成员及各处室负责人分赴各辖市(区)普查一线,实地指导业务,现场解决问题,特别针对服务业单位统计意识弱、漏报瞒报问题多的情况,专门组建三个业务指导小组深入服务业重点集聚地区,实地解剖企业财务结算与实际经营状况差异,现场培训一线普查登记员,确保普查登记应报尽报,不重不漏。制度全程规范,严控数据质量。坚持以“把经济总量搞准、把行业结构搞清”作为经济普查数据质量控制的根本。印发了《关于建立普查登记阶段有关工作制度的通知》,明确在普查登记工作期间,建立“三项制度”,即PDA登记进度跟踪制度、重大事项零报告制度和值班制度,普查工作机制完善健全。市局与市经普办联合发文《常州市统计局三经普数据审核验收工作细则》,明确工作标准,指定专业负责人和具体审核人员;制订《常州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事后质量抽查工作方案》,对抽中的普查单位进行实地核查与单位名录比对、回访调查与原始台账比对、现场取数与普查登记数据比对,通过层层把关、重重比对,全面核实和把控好我市经济普查数据质量。需求确定方向,谋划资料开发。根据《市政府关于我市做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的通知》的精神,及时成立以一把手局长为组长,各专业负责人为成员的常州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开发应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资料开发应用的组织实施,并指导和协调各辖市区资料开发工作。经过多次会议讨论,统一下发了《常州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开发应用方案》,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分工、重点攻关”的基本原则,确定资料开发的主要内容、提供方式和工作推进步骤,同时分课题类、结构专题类、技术类具体明确了普查资料的研究方向和参考课题,通过多层次、全方位和有深度的开发,尽可能地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求。

   二、紧扣发展大局,“两项推进”提升统计监测职能

   围绕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和稳步优质的转型目标,全市统计系统通过积极整合部门资源,在继续加强“八项工程”、基本现代化、民生幸福“六大体系”等重点监测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及时掌握源头信息,深入调查民生民意,进一步拓展和提升统计服务的内容和层次。扩行扩面推进企业监测。以“掌握活情况、反映真数据”为指导思想,在上年建立企业运行监测制度的基础上,组织实施扩面扩样,监测范围由工业、贸易、服务业扩大到建筑业和房地产业,样本数量由120家增加到250家。继续强化企业联系人制度,抽选局内25名专业统计人员直接挂钩联系,根据企业经营状况按季设计调查问卷,开展专项调研,通过从企业的开工情况、订单变化、效益情况等方面真实反映企业经营现状和发展趋势。主动作为拓展民生监测。今年以来,围绕全市重点建设项目、重要民生实事以及与群众生活紧密相关的热点内容,开展了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满意度评价、政法队伍建设满意度、市民交通出行情况调查、雾霾防治市民参与度调查、常州市为民办十件实事满意度等一系列调查项目,深入了解市民的所思所想,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映民生信息和社会诉求,为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进一步优化方案和制定政策提供依据。民意调查范围领域的不断拓展,提升了常州民调工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成为常州统计服务的新亮点和新名片。民调工作同时得到了市主要领导的关注和肯定,费市长对我市民调工作作出“要请媒体加大宣传,倡导市民参与民调、表达诉求,要把民调工作和“12345”热线相结合”的重要批示。“12340”社情民意调查热线还获得市级“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并荣登常州晚报“榜上有名”,成为我省民调系统内首个获此殊荣的青年集体。

   三、服务转型升级,“三大特色”健全统计调查体系

   围绕转型升级发展目标,立足常州实际,突出重点服务,进一步完善统计调查体系。构建大服务业统计体系。在进一步完善基层服务业统计机构、充实统计力量的基础上,构建以“专业整合、部门协作”为主的大服务业统计格局,建立了以规上服务业全面调查与规下服务业、个体户抽样调查相结合的统计调查制度,9月份经省、市、县统计专家论证并通过省统计局审核后,召开会议全面部署实施规下服务业抽样调查工作。围绕市政府服务业十大重点产业发展目标,按照“由点及面、循序推进、全面覆盖”的原则,联合相关牵头部门,建立了以服务业统计数据为基础、部门相关数据为补充的服务业十大产业统计监测体系。通过加强服务业统计考核评价,完善服务业增加值评估办法,切实提高数据质量,初步建立起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适应政府决策管理和社会需求,全面、准确、及时反映服务业状况发展水平的服务业统计、监测和评价体系。建立特色产业统计制度。积极探索建立反映常州市发展方向的特色产业统计制度。工业十大产业链统计制度建成运行,按照“由点及面、循序推进、全面覆盖”的总体原则,通过与牵头部门的反复沟通和论证,依托企业一套表平台,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主体,规模以下抽样调查为补充,实现产业链的全覆盖,通过对1000多家企业进行统计监测,形成了初步成果。强化落实新兴产业统计工作,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规范行业归类,认真梳理企业名录,分析测算产业总量规模,切实贯彻落实好省局的文件要求。全面开展健康产业单位认定,根据国家局健康服务业的行业标准及列统要求,在第三次经济普查的基础上,利用现有服务业单位名录及行业范围,积极梳理列统的健康服务业法人单位。启动产业集群统计方法。以武进横林地板制造基地为试点,通过多次实地调研,与产业制造协会、镇统计部门多方面探讨,初步建立起由所在镇统计站负责采集数据、市局搭建数据处理平台的工作模式,采取规上工业全面调查、规下工业抽样调查的统计方法,并以年度发布发展报告的形式准确反映地方特色产业集群整体经济规模和运行情况。在试点的基础上,发现问题、积累经验、改进方法,并逐步扩大到西夏墅刀工具、孟河汽摩配件等特色制造业集聚区,为统计工作全面覆盖新兴产业、新型业态提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四、围绕顺畅管用,“四大抓手”推进基层基础建设到边到底

   坚持不懈地建设顺畅管用的基层统计基础,积极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统计网络,为统计优质服务提供坚强保障。抓督查检查巩固建设成果。在去年积极争取行政推动,出台了关于加强基层统计机构建设的一系列文件的基础上,市编办、财政局、人社局和统计局四部门组成联合抽查组,对天宁、钟楼和戚墅堰区的6个村(社区)的贯彻执行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统计协管员配备、工作经费落实等情况进行了抽查,通过检查督促,防止已经配备到位的基层人员再次流失;制订印发了《关于开展2014年镇(街道)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回头看”的通知》,积极推进各辖市(区)全面开展检查,并抽选17个镇(街道)进行重点督查,不断巩固提升镇(街道)统计规范化建设水平;认真组织开展“以奖代补”资金使用情况的自查和督查工作,确保省局下拨的“以奖代补”专项资金拨付到位、专款专用。抓企业规范完善基层网络。在全省率先完成全市所有7个辖市(区)、58个镇(街道)统计规范化建设达标验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全省企业规范化建设推进会在常州召开的机会,坚持把全面提升企业统计规范化水平作为统计基层网络建设的重要延伸,明确工作目标,上下联合推动,持续稳健推进。根据省局“二有三化”标准,结合基层实际,坚持规范性不减、操作性更强,修订印发《常州市联网直报单位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标准》,制订《常州市联网直报单位统计规范化考评实施细则》,同时专门制作“‘二有三化’打造统计规范化标准企业”专题片,在企业工作有标准、检查考评有细则的前提下,组织开展了新一轮企业规范化建设检查考核工作。截至目前,全市累计通过考核7831家,联网直报企业规范化建设合格率达到93%,全市企业统计规范化建设得到了省局的高度认可。抓先锋示范营造赶超氛围。积极开展基层统计规范化示范点建设,注重发挥先进典型在基层建设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努力营造争先创优的浓烈氛围。年初,制订了基层统计规范化建设示范点培育方案,分别从镇(街道)、村(社区)、企业等不同层面选择基层单位作为统计规范化示范单位培育对象,并下发了《关于开展基层统计规范化示范点创建活动的通知》,部署、指导各辖市(区)深入开展示范点培育活动。下半年,市局组织考评组对基层单位示范点创建工作进行逐一检查考评,对创建达标的16家单位在全市统计工作会议上进行通报表扬,以各示范单位更加鲜明的工作特色引领全市统计规范化建设向更深层次推进。抓制度建设体现人文关怀。为大力创造积极进取、团结和谐的统计工作氛围,激发基层统计人员的责任感、认同感与荣誉感,增强统计系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市局制订印发了《关于在全市基层统计网络建设中加强人文关怀的意见》,把市局机关针对基层统计人员开展的生日慰问、定期培训、体检休假、表扬奖励等人文关怀活动制度化。年初局领导班子到挂钩地区为今年第一位过生日的基层统计人员送上生日祝福;继续组织全市镇(街道)从事统计工作二十年以上在职统计人员集中体检;创办《龙城数据驿站》杂志,按季出版并发放至各级统计机构和全市1万多家联网直报单位,开辟统计人感悟生活、抒发情感、弘扬统计文化的精神家园。

   五、面向三个服务,“五项措施”拓展统计服务内涵

   紧紧围绕国家统计局“三个面向”总体要求和省局深化服务型统计建设具体部署,以为常州经济发展与基本现代化建设提供优质统计保障为目标,全力打造现代化服务型统计。提速服务通道。立足顶层设计,运用大数据思维,采用元数据管理模式,有效整合前几年先后开发的乡镇统计数据平台、领导查询系统、“数据常州”PDA平台等多个系统,以科学、规范的统计指标和统计分类编码体系为核心,全力打造集成数据采集、加工处理、存储管理和信息查询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统计新干线综合数据管理平台”,升级其中已经开发运行的“数据常州”模块,逐步将服务平台延伸至移动电脑和手机终端,进一步畅通统计信息服务通道。丰富服务内容。紧紧围绕服务党政领导和社会公众需求,适应形势,开拓创新,致力于打造精品统计服务产品。每月向市委市政府领导提供预报信息、快报信息,在数据发布的第一时间,提供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和目标进度情况表、省内城市主要经济指标横向对比表、主要指标和主要行业走势图以及各镇(街道)主要指标完成情况。优化服务方式。注重统计产品的新闻性、多样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以清晰的图标资料和丰富的比对信息,及时为各级党政领导、各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全面生动的统计信息,同时辅以统计科普知识、财经新闻、统计趣闻等内容的发布和转载。拓展服务渠道。整合优化“数字音符港”系列统计服务产品,综合运用新闻发布会、网站、政风热线、微博等各种媒介,积极与社会公众进行互动,及时回复相关问题,不断提高统计服务效果。今年借助“中国统计开放日”活动,走进常州电台作客《社科百家谈》节目,向广大听众详细介绍“中国统计开放日”的由来,解读CPI、GDP等大家关心的统计指标,进一步加强了社会各界对统计数据的解读和对统计的理解。规范服务流程。为适应统计改革的新形势和新要求,进一步强化数据质量管理,出台了《常州市主要统计指标数据评估和认定办法》,遵循分级评估、科学规范、量化可操作的原则,规范和明确了各专业主要统计指标数据评估认定的工作流程。制订《数据对外发布与提供管理办法》,统一了扎口管理部门和资料对外发布的形式、范围、内容、流程和审批权限。制定《统计信息分析工作管理办法》,明确信息服务工作的组织管理、文稿要求和审批流程。各项制度的出台,有利于统计数据进一步走向公开、透明,切实提升统计部门“三项服务”水平,为打造现代化服务型统计奠定良好基础。

   六、践行群众路线,全方位增强统计组织保障能力

   坚持把党的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强化作风建设、提升工作效能的有利时机和有效手段。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展开。按照中央和市委统一部署,结合统计部门实际,坚持以整风精神、从严要求和务实作风,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教育丰富多彩,徐华勤局长带头讲党课,组织集中学习系列文件和领导重要讲话精神,举办道德讲堂“十佳基层统计先锋”事迹报告会,组织观看《焦裕禄》、《黄土情》等多部影片。意见征集深入广泛,局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及各处室人员分赴各自挂钩联系的基层一线现场调研,组织基层统计人员召开17场次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290多份,采取上门征求、开通征求意见网络平台等多种渠道,征集到的各类意见建议260余条。查摆问题动真碰硬,班子查找出“四风”问题11条,党组成员共查找了54条,并从思想根源和党性原则上进行深入剖析和查找原因,局领导与干部职工之间相互谈心交心,坦诚相待、推心置腹。整改措施从紧从实,联系统计部门实际,确定了7项专项整治任务,制定了专项整治方案,明确责任主体、进度时限和标准要求。注重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与做好各项统计中心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把查找问题和整改落实与统计改革和创新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收到了明显成效。统计干部队伍能力全面提升。出台《关于加强新进人员培养锻炼的意见》,明确以“导师引导、多岗交流、基层实践”为主要方式,促进新进人员在统计业务技能、数据处理操作和分析信息写作方面有较快提升。继续推进年轻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机制,立足企业一线,有计划的安排年轻干部到基层实践锻炼,增强年轻干部的服务意识和沟通能力。建立多层次的定期培训制度,先后举办了全市基层统计骨干培训班和全市“四上”企业统计工作规范化研修班,邀请大学知名教授、国家局业务专家讲授宏观经济、统计改革和财务金融知识,不断提升基层统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规范化意识,着力培养“三有三适”的复合型统计人才。组织建设和行风作风建设切实加强。多措并举开展《江苏省统计条例》宣传,在常州日报、繁华街区开设《条例》宣传专栏,举办宣讲报告会,在主要街道悬挂标语横幅,在主要道路大型电子屏滚动播放《条例》的宣传标语,通过《龙城数据驿站》杂志将《条例》宣传直接渗透到万家“四上企业”,全方面地开展《条例》宣传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出台局长谈心日制度,明确谈心谈话的时间安排、方式内容,切实改进领导工作作风,促进干群之间的思想交流,增强全局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拓展干部工作日志制度,探索导入工作计划模块、开通无线辅助功能、拓展监督范围、有效对接考核,不断提高干部职工履职尽责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