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2017年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重点工作
索 引 号:014109445/2017-00037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市发改委
生成日期:2017-03-16 公开日期:2017-03-17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常州市发改委2017年工作计划
2017年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重点工作

2016年,全市发展改革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2017年,全市发改系统要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努力建设“强富美高”新常州,切实发挥科学规划、牵头协调、统筹推进等关键作用,重点抓住规划、项目、改革和结构调整等关键环节,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重点抓好六方面工作:

一、加强战略谋划,积极厚植发展优势

1、扎实推进规划实施。一是抓责任主体。根据“十三五”规划纲要目标任务分解落实方案确定的39项主要指标、170项重点工作,会同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建立工作督促机制,推进责任地区和部门推进规划实施。二是抓重大事项。会同辖市区、市各有关部门重点推进约束性指标和需向上争取的重要事项,尤其是纳入国家、省规划的重大工程项目、重大改革示范以及分解落实到地方的重点约束性指标。三是抓监测评估。加强动态监测,针对规划实施可能存在困难的重点领域,会同辖市区、市级部门制定工作预案,充分利用各类信息平台和大数据资源,加大薄弱环节工作推进力度。建立健全评估机制,充分借助智库等各方面力量,全面开展第三方评估,切实做好年度评估。

2、强化经济运行监测。重点抓住经济形势变化趋势及拐点,研究提出确保经济平稳增长的举措,及时提供决策参考。一是掌握动态变化。向上掌握大环境变化,主要通过各种信息渠道了解国内外发展,分析对我市的影响;向下弄清基层发展变化,主要加强经济一线调研,用好监测平台。二是抓住先行指标。通过PMI、用电等先行指标的动态变化分析判断下一阶段经济走势。三是提升思考能力。加强思考辩识,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经济分析的准确度和对策建议的针对性。

3、大力开展调查研究。结合发展热点、难点,选取若干事关长远发展、理论性与实践性紧密结合的重大课题,加强基层调研、先进调研、热点调研,做到掌握政策、熟悉基层、深入实践。组织开展课题研究,形成一批有深度、可操作性强的调研报告。

二、扩大有效投入,发挥投资支撑作用

1、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一是强化固定资产投资目标管理。科学制定并分解下达年度地区投资计划,加强对辖市区投资工作的督查考核。二是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强化对投资结构变化的动态分析,加强服务业、新兴产业、城乡建设、社会事业、公共服务等重点行业和领域投资研究,引导地区投资结构优化升级。三是切实提高审批服务水平。进一步强化审批服务改革创新,着力改进审批流程,提高行政服务效率,同时,创新投资管理方式,出台投资领域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办法。

2、发挥重大项目对拉动投资的关键作用。一是“重大项目推进年”取得应有成效。加快推进2014-2016年招引并认定重大突破项目,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完成预定建设目标。二是开展“重大项目提升年”活动。把重大项目作为稳增长的主要抓手,促转型的重要载体,抓好重大项目、促进有效投入。起草“重大项目提升年”活动方案,继续招引能够建链补链强链的重大项目,切实提升重大项目推进的质量和成效,努力确保重大项目不仅要引得进、落得下,还要早开工、快建成。三是梳理编排2017年项目。按照费市长“三个高于”的要求,对各辖市区、市有关部门上报的重点项目经过多轮梳理、甄别和筛选,征求市规划局、国土局、环保局等相关部门意见后,2017年共安排市重点项目160个。其中,实施项目156个,总投资2927亿元,比上年增加161亿元,平均总投资18.8亿元,比上年增加0.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13亿元,比上年增加20亿元,平均年度计划投资4.62亿元,比上年增加0.04亿元。省重大项目取得突破,从去年底到今年初,我委加强项目摸排,多次对接省发改委,力争更多项目列入省重点。今年我市有29个项目列入省2017年重大项目投资计划,比去年增加6个,其中实施项目26个,总投资1991亿元,比去年增加44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92亿元,比去年增加101亿元。今年的60个省重大工业项目当年投资847亿元,其中我市工业项目占11个,当年投资145亿元,项目数和当年投资额均列全省第一。

三、推动改革创新,不断释放发展活力

1、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贯彻实施国家、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实施意见,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作当前和今后较长时间的经济工作主线,协调配合相关部门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各项工作。一要持之以恒补短板。继续实施5大领域“补短板”专项工程,建立健全落实工作责任、强化要素保障、创新融资方式、严格督查考核等方面的保障机制。二要一以贯之去产能。制定并实施钢铁行业清理违法违规钢铁建设项目、淘汰落后产能年度计划,鼓励企业提高标准、加快生产技术装备更新换代,按照序时进度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去产能任务。

2、推进产城融合综合改革。一是推进国家示范试点。会同武进区围绕产城融合、人口管理、土地管理等开展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上报国家发改委,争取国家、省对武进乃至全市产城融合综合改革的支持,争取国家发改委在武进召开现场会以扩大影响、树立品牌。二是推进市级示范试点。会同各辖市区积极推进19个市级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进一步强化工作机制和体系建设,围绕产业平台、城镇功能、公共服务、管理体制推进项目化管理,力争形成若干可展示的示范形象。

3、推进金融创新。一是搭建投融资平台。就债券融资、股权融资和信贷融资等方面开展调研,建立完善全市融资动态项目库;围绕资金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沟通效率不高等问题,搭建“投融资网络平台”。二是发行创新债券。结合苏澳合作、中以合作等国家、省重大战略项目的实施,围绕热点主题,发行具有我市特色的债券品种。三是促进创业投资健康发展。与省内外的知名创投、股权投资机构保持密切接触,引导、鼓励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企业入驻我市创投集聚区。

四、发展重点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1、发展先进制造业。一是打造智能制造名城。致力于打造全国一流的智能制造名城和“工业明星城市”升级版,精准发力、重点突破,聚焦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抓存量优化、提升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水平,全力以赴促进传统优势产业向产业链高端攀升;抓增量带动,进一步提升光伏、智能电网在全球的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推动碳材料、通用航空、智能数控和机器人产业裂变发展;抓质量提升,前瞻布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印刷电子等产业,切实增强工业经济的发展后劲。二是建设重大产业链项目。围绕2017年十大产业链重点项目建设,集聚各种保障要素,解决项目实施中的问题,特别要加快推进一批对产业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的重大项目建设,争取早见成效。三是继续落实钢铁去产能和“地条钢”整治任务。根据国家和省有关钢铁去产能和“地条钢”整治工作部署,会同市相关部门做好统筹安排和沟通协调。按照国家钢铁去产能“5年任务3年完成”的有关要求,研究确定我市2017年钢铁去产能目标,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对“地条钢”生产和违规建设项目继续采取高压态势,避免“死灰复燃”。

2、发展现代服务业。一是实施服务业集聚载体建设工程,完成星级服务业集聚区评定、服务业企业集团认定;二是实施互联网平台经济发展工程,组织开展优秀互联网平台经济企业评审和认定工作;三是实施服务业对接融合发展工程,运用“政府推动、市场牵动、龙头带动”的手段,探索推进“服务业+制造业”、“服务业+农业”、“服务业+服务业”相互融合;四是实施服务业改革创新试点工程,按服务业集聚区、街道、镇、开发区分类推进;五是实施服务业人才引进培养工程,印发《全市服务业及制造业服务化重点企业经营者、研发设计人员、高技能人才中长期培训计划(2016-2020)》和《全市产业创新人才培养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

3、推动能源可持续发展。一是能源规划编制。《常州市区“十三五”热电联产规划》、《常州市“十三五”资源综合利用发电专项规划》在征求意见后,报省能源局审查和市政府批复。二是推进重点项目。督查推进大唐金坛燃机热电联产项目建设,协调华润钟楼天然气分布式能源主体项目及相关输气管道建设。继续开展华电常州东部燃机项目的前期工作。三是优化能源结构。推进我市光伏发电新增建设规模项目建设,确保新建项目按时并网投运;协调推进新奥燃气雪堰门站项目前期工作,推动一批规划内加气站项目开展前期。促进热电行业整合发展和市区燃煤小锅炉关停。四是开展“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以高度共识、高度警醒、高度自觉,严格落实“263”环保专项行动,打好生态文明建设的攻坚战,确保首战告捷,为常态长效治理赢得时间和空间。在专项行动领导小组领导下,协同分工推进,做好压减燃煤发电和热电机组数量的工作,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4、推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一是积极创建低碳城市。建立低碳城市试点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全市年度建设推进计划,建立健全碳排放强度和碳排放总量“双控”机制,逐步构建碳排放总量控制长效机制。二是从严开展节能评估。按照上级要求,从严开展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确保评审通过的项目能耗指标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达到我市规划控制目标。三是认真推进循环改造。以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园区验收为契机,继续推进市级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全面完成全市园区循环化改造任务;重点指导相关园区,做好创建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重点支持园区的前期准备工作。

五、统筹城乡发展,提升区域发展水平

1、全力推进中心镇建设。研究提出十三五期间中心镇发展新的目标、任务、扶持政策,与“十三五”规划、镇总体规划充分衔接,加强前期研究,完善市级中心镇规划体系。推动落实扩权强镇各项政策,优化镇内设机构设置,推进监管中心下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继续组织实施100个中心镇重点项目,建立中心镇经济社会发展监测统计指标体系。探索培育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兼具文化韵味和社区功能的特色小镇,争创10个左右省级特色小镇,鼓励建设一批市级特色小镇。

2、探索社会事业领域改革发展。统筹全市公共资源有效配置,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完善社会事业项目管理,推动社会事业重点项目和平台建设,建设人口发展应用服务平台(一期)工程;牵头推进“民生幸福工程”,制定2017年度工作目标,确保全省考核排名靠前。

3、深化区域合作和对口支援工作。参加“西洽会暨丝博会”并做好签约项目落实;组织扶贫协作项目实施,落实扶贫资金;以跨区域合作为重点,继续推进苏陕合作、三峡库区挂钩合作、长三角合作、常州-盐城挂钩合作和对口支援乌恰、共和、舟曲的后方服务工作。

六、注重机关建设,优化发改系统环境

1、持续改进作风。认真开展政治业务学习,做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加快落实法治机关建设工作方案;制定委内“七五”普法规划,全委开展1到2次法律知识培训。扎实开展服务基层活动,在上下联动中形成系统合力。

2、打造干部队伍。搭建完善精英团队、服务品牌、业务交流等平台载体,组织开展专题培训,建设“发改讲坛”。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新时期常州发展战略方向,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发展改革队伍,不断提高发展改革工作能力。

3、提高保障水平。认真执行委内重大事项决策制度,规范行政行为;做好政务信息公开,妥善化解行政争议和信访事项;做好政务信息报送,制订和落实政务信息报送考评机制,及时对我委门户网站进行保障更新,召开重大项目提升年新闻发布会,加强发改工作对外宣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