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静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的建议》提案(2020年政协第0141号)收悉。首先感谢您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对此提案我单位领导非常重视,我局领导召集有关同志作了专题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我市企业现状
据我市统计年鉴数据反映,我市工业企业总数约6万余家,从业人员138.5万人,其中大部分属于工矿商贸所属的八大行业。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4240家,大型企业90家,中型企业470家,其他大部分是小微型和家庭作坊式企业,占比达90%以上。
从行业层面看,我市工业企业中又以机械制造、冶金等行业企业为主,其中机械企业占比40.4%,冶金占比15.9%,纺织8%,重工业占了工业企业的77%。此外,涉及高危行业、危险工艺的企业也较多,经排查统计,其中金属冶炼企业655家,粉尘涉爆企业719家,涉氨制冷企业18家,有限空间企业1280家,特种作业人员约有4万多人,安全生产的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二、存在问题
1.从企业层面看,多数企业生产工艺技术落后,缺乏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设备设施不完善,从业人员流动性大,未经安全培训上岗等问题突出,“三违”现象造成的事故多发。不少企业不能自主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自主管理安全的能力弱,不愿管、不会管等问题较为普遍。
2.安全基础依然薄弱。当前我市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和新型制造业转型升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均衡,重工业等高危行业在经济结构中比重仍然较大,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3.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一些企业安全意识淡薄,安全责任制不落实。安全管理落后,规章制度形同虚设,隐患排查治理不及时、不彻底。安全投入不足,技术装备水平低。一些企业无应急救援预案、未开展相关演练,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弱。
4.非法违法行为仍然突出。一些生产经营单位法治观念淡漠,为追求经济利益,无视国家法律法规,不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定的安全生产保障措施,忽视从业人员的健康和安全。企业安全培训不到位,从业人员文化程度低下,安全技能素质低,在工作中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现象突出,由此导致的事故时有发生。
三、原因分析
(一)企业安全意识还欠缺。这是目前制约企业安全发展的最大瓶颈。通过统计我市近年来的事故,80%以上的安全事故是因为人的因素引发的。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对安全生产认识上还存有明显偏差,往往为了节省成本,不愿意增加安全投入,没有看到安全生产潜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企业安全管理不到位。主要体现在企业安全制度建设滞后,管理人员素质不高。部分员工缺乏安全常识,尤其是一些脏苦累的工作岗位,农民工占比较大大,文化程度较低,流动性较大,安全常识和自防自救能力不足,违规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现象时有发生。
(三)激励约束机制不到位。随着我国对安全生产重视程度的提高,安全生产法治化水平提高,安全生产事前处罚力度不断增加,惩戒力度不断加大,从外部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相对而言,奖励机制相对还不完善。
四、对策措施
企业是生产经营的主体,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只有企业真正担负起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才能实现整个社会的安全稳定的发展。在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过程中,企业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切实让安全生产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引导和督促企业认真执行安全生产政策法规。近年来,市应急管理局在引导和督促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和探索,我们也将向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以下建议,希望得到各委员的大力支持。
(一)摸清企业基础数据,实施分级管理。一是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依托常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信息系统,不断完善企业安全生产基本数据库,对本辖区重点行业企业有关情况建立“一本账”,动态掌握重点行业企业基本信息。二是全面推进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在重点行业领域全面实施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开展企业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完善各个风险点的隐患排查治理闭环管理机制,实现企业隐患自查自改自报常态化。其中风险等级评估完成红色企业189家,橙色企业1580家,黄色企业14361家,蓝色企业6655家。三是实施分级管理。今年我们还制定加强企业设备安装调试环节安全监管、工矿商贸企业分级差异化监督执法等规定,落实各级应急管理部门监督执法责任,实行差异化监督、精准化执法。
(二)制定主体责任清单,明确主体责任范畴。全面落实省安委会印发的《关于全面强化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的通知》,督促指导企业落实20条重点事项清单。收集、汇总相关法律法规、国家、行业标准及政策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编制了《常州市冶金等工贸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实施指南》《工矿商贸领域安全生产基础工作指导手册》(金属冶炼分册、粉尘涉爆分册),指导企业扎实做好安全生产责任制建设、风险辨识、隐患排查、应急救援、教育培训等10余项常规性工作。自专项整治开展以来,各企业第一时间将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方案、风险等级评估、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费用提取、四色图、隐患自查自改等情况上传至常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信息系统,有力有序落实主体责任。
(三)进一步规范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必要途径,也是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的长效制度,是政府实施安全生产分类指导、分级监管的重要依据,是有效防范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今年,我们部署了标准化运行情况“回头看”工作,重点检查达标企业是否真创真运行,是否按照标准化的要求开展安全管理,是否有效开展现场风险辨识和隐患排查工作,是否通过标准化运行实现持续改进和提高,是否按要求开展标准化年度自评等内容。已有21家企业收回标准化证书,并要求审计之日起1年后方可申请重新领证。开发市级标准化日常运行系统,对标准化运行过程管理进行了完善和提升,并和局企业诚信申报、信用管理、联合惩戒等方面结合起来,全面反映企业标准化创建、运行、管理的全过程状况,督促企业真创建真运行。
(四)加大执法力度,推动企业守法成常态。一是加强安全执法。全面加大执法力度,树立执法权威,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做到以强化执法推动专项整治,以强化执法推进行政许可,以强化执法加强安全管理,以强化执法促进隐患整改,以强化执法增强企业安全责任意识。二是突出执法重点。对重点行业要实施重点监管监察,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专项执法,防范重点灾害,整改薄弱环节,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三是加大处罚力度。对发生死亡事故的、不按要求整改事故隐患的、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具备相关的安全生产资质的加大行政处罚力度。全市冶金等工贸行业共检查13615家,发现一般隐患70094条,排查重大隐患118条,处罚1035.46万元。
(五) 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推动企业安全生产信用管理。企业安全生产诚信,是企业及其主要负责人在安全生产活动中自觉执行法律法规、遵守规章制度、保障从业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意识、行为,以及创造安全生产环境、提高事故处置能力的综合反映。它体现了企业和从业人员在安全生产活动中履行承诺、义务的能力和水平,以及企业和从业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可信程度。常州市应急局、常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信用管理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常应急〔2020〕34号)。实施意见围绕企业许可备案、隐患排查、行政执法、事故处理、培训考核等方面,实时采集企业各个维度的安全生产信用数据,量化信用考评具体分值标准,建立企业安全生产信用评价体系;常州市应急局会同市信用办与发改、工信、财政等25个部门开展信息互通共享,联合修订印发企业安全生产15项联合激励、22项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完善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激发企业安全生产内生动力。
(六)大力推进“春风行动”宣讲活动,营造落实主体责任氛围。市应急局抽调机关干部和专家老师成立宣讲团,在全市进行巡回宣讲,讲专项整治、讲企业如何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同时要求各个辖市区局也同步推进。截至目前,市、辖市区层面共组织宣讲2000余场,覆盖人数达20余万人。为使宣讲工作入脑入心,率先提出授课内容一学一评一提升工程,在全市参训学员中开展听课效果问卷调查。调查问卷采用云端调查与传统调查相结合模式,利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常州日报》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讲师在课程结束后会提醒学员测评反馈,已有近3000人参与问卷调查,满意度为99.5%。
(七)加大公益广告宣传力度。积极与宣传部协调沟通,将安全生产警示标语列入全市公益广告范畴,在全市公共场所进行滚动播出。在广场公园、城市综合体、主干道两侧、灯箱生产经营单位、建筑工地、公交站台、宾馆饭店等场所张贴宣传语,电子屏滚动播出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标语和安全生产标语;印制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清单海报、手册12万份,发放到各个机关、乡镇、街道、园区、企业等,普及专项整治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营造全社会参与的氛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落细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主题征文活动,收到征文投稿500余篇,鼓励重点行业领域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围绕专项整治深入思考、积极探索,推动广大企业认真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升本质安全。加大与科协的合作,借助多个平台加大宣传力度与范围,开通了“安全生产月”地铁专列,以绿色安全为主基调,进行为期1个月的主题宣传。
市应急管理局将认真履行部门职责,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牢固树立安全为了发展、发展必须安全的理念,促使企业由被动监管向主动落实主体责任转变,不断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力促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常州市应急管理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